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
- 格式:docx
- 大小:24.61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小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3.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勇敢面对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理解课文结尾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背影》一课,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学习重点词汇的用法。
3.问题驱动法(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十六年前”指的是什么?(3)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回忆”是指什么?4.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5.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讲解课文结尾的寓意。
6.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进行反馈。
7.课堂小结(2)强调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1.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仿写。
2.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背影》等描写亲情的文章,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你们在阅读课文时,特别注意那些描述作者内心情感的句子。
比如,当作者写道‘我还能记忆起十六年前的那个晚上’,这里面的‘还能’和‘那个晚上’包含了哪些情感呢?”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
十六年前,我还是一个小学生,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开满了鲜花,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那天,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作文。
我回到家里,坐在书桌前,想着如何下笔。
我想起了父亲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碌身影,想起了他有时候在家里整理书籍和文件的专注神情,想起了他慈祥的笑容和耐心的教导。
我开始动笔,将这些记忆一一记录下来。
然而,当我写到父亲烧书和有字纸片的情节时,我感到很困惑。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烧掉这些书和纸片,他含糊地回答我说小孩子不需要知道这些。
我感到很纳闷,为什么父亲不能告诉我呢?
这篇作文写完后,我并没有得到很高的分数,因为老师觉得我的描写不够生动,情感表达也不够深刻。
然而,我并不气馁,因为我深知这篇作文是我用心写出来的,它记录了我对父亲的回忆和思念。
赏析:
这篇作文以一种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小学生对父亲的回忆和思念。
文中通过描述父亲的忙碌身影、专注神情、慈祥笑容和耐心教导,勾勒出了一个慈爱而勤劳的父亲形象。
同时,小作者也通过写父亲烧书和有字纸片的情节,表现了对父亲行为的困惑和不解,进一步加深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整篇作文情感真挚,虽然文笔稍显稚嫩,但却能够打动人心。
通过这篇作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感激,也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
先声夺人——倒叙——《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比阅读,说出倒叙的特点。
2.多篇阅读,在寻找不同点时,自主发现倒叙的三种类型。
3.欣赏阅读,在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倒叙的妙处。
4.改编文本,将学会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重难点】:自主发现倒叙的特点以及倒叙的妙处,并能够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内容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0课的课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被审、被害前后的情形。
教师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各不相同,有人以这篇文章为载体,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有人将它作为培养爱国情感进行德育教育。
而我拓展了多篇文本,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了解倒叙,体会倒叙的魅力,并且学以致用。
真正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环节与活动】:导入:游戏激趣,初感颠倒。
(5分钟)(一)出示词语:觉察——察觉、代替——替代、奶牛——牛奶、画图——图画、妒忌——忌妒、蜜蜂——蜂蜜、互相——相互、语言——言语、登攀——攀登。
1.齐读这些词语。
2.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恩!厉害!)(二)出示句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心清可品茶,茶品可清心。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2.出示句子:(只出示前半句,学生猜后半句,再出示后半句。
)春回先富村,村富先回春。
艳艳红花随落雨,雨落随花红艳艳。
3.这些词语和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呢?(顺序颠倒)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与顺序有关的文章。
活动一:对比阅读——发现(5分钟)快速默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想想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生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将伯父去世后,人们前来吊唁他的情景放在了后面。
师: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你发现了文章在叙述顺序上发生的变化。
如果我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是怎么写呢?生2:先写伯父与我谈水浒,再写伯父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最后是伯父去世,人们来悼念他。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那是1927年4月的一个夜晚,我正在北京寓所的院子里玩耍。
突然,爸爸从书房走出来,脸色苍白,他看着我说:“孩子,明天早上你可能见不到我了。
”我惊讶地问:“为什么?”爸爸低声说:“我要去干一件大事,也许会被敌人抓住。
”我当时并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觉得有点害怕。
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爸爸已经不见了。
后来,我才从妈妈那里知道,爸爸是去参加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十六年前的事情,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浮现。
爸爸那坚定的眼神,那毅然决然的步伐,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当我想起爸爸,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敬仰。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回忆了她父亲在十六年前为了革命事业被捕的事情。
这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父亲的英勇和无私。
作者通过“爸爸从书房走出来,脸色苍白”、“爸爸低声说:‘我要去干一件大事,也许会被敌人抓住。
’”等描绘,刻画出父亲明知危险却毅然前行的形象,体现了他的坚定和勇敢。
同时,课文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每当我想起爸爸,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敬仰。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引导学生们理解并尊重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人。
总的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以其深情的叙述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育学生要珍惜和平生活,铭记历史,向革命先烈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字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倒叙写法)
被捕前-一局势严重坚决留下
按时间的顺序回忆被捕时严峻态度、处变不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法庭上-一安定从容、视死如归
被害后-一无比悲痛、化作力量
(前后照应文题呼应首尾呼应)
教学反思
7、归纳的主要内容:
作者回忆了16年前她的父亲一一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与敌人作斗争)事。
8、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第一自然段与回忆部分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叙述的方法来写?
(课文第一自然段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16年了,紧接着后面的课
文都是讲述16年的一些事情,可见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法来写16年发
生的事。
)
三、学习生字,词语(练习写一遍)
字的书写:籍、魔、哼、窝、舅等。
词语解释:军阀、宪兵、严峻、会意、一拥而入等。
四、课堂小结
对于李星华来说,李大钊是敬爱的父亲;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李大钊是个伟大的革命者。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借助作者的那些回忆,去感受这位伟人的革命者不屈的信念。
五、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生字。
2、理解新字生词。
3、再细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复习本课生字。
2、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倒叙的写法,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坚持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被害后,家人无比悲痛的事)
二、深入研读,品析感悟
1、思考: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坚贞不屈忠于革命)
2、小组讨论,展开交流。
被捕前: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精神。
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很晚,……又出去了。
体会:明白情势的险恶,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②你小孩子家镇定什么?”
前后态度的对比一一父亲烧文件我”提问题是的态度与平时耐心教育我的态度作比较,表现父亲对革命工作的严肃性突出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③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离开呢?”
体会:把革命工作比自己的生命安全还重要,表现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被捕前局势严重坚决留下(忠于革命)
被捕时:从人物的神态、动作中体味人物的品格。
①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②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态度……将任何道理。
体会:运用对比描写手法,一一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不同态度;敌人一一兴师动众、来势汹汹、粗暴专横与父亲不慌不忙、严峻对比,反衬了父亲面对敌人时的处变不惊、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板书:被捕时严峻态度、处变不惊(坚贞不屈)
放手自学,在法庭上:
巩固生字词,勤落到实处。
通过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本。
(预学单、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预学单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听写理解词语
1、理解词语的意思。
严峻、会意、被难、恐怖、含糊、一拥而入、满脸横肉
2、拓展练习:选词填空: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1)、江姐()牺牲自己,()泄露党的机密。
(2)、凡卡()在莫斯科鞋铺受折磨,()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凡卡()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吃苦,()愿意留在莫斯科鞋铺受折磨
3、根据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______ 录,作者是李大钊的女儿____________ 。
文章写于_________ 年,离李大钊同志遇难日已
_____ 年,所以文章的题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
全文写作的顺序是()。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内容谈谈体会
(1 )思考: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归纳简介)
(2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一一”勾画。
(抓重点语句,品读,书上批注。
)
2、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
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展延伸,实践“读写”
创设情境小练笔:
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
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课后作业
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 u j1h岔hu ji0
1ru i ch①t i k m g b u
()()()()()
C u b do m O gu 1f百p m g k u x m g c岔b ao
()()()()()
、比一比再组词。
籍() 瞅() 魔() 胖() 刑()
藉() 揪() 磨() 拌() 形()
峻() 残() 幼() 蹲() 僻()
俊() 浅() 幻() 遵() 避()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作业:
一、课文赞扬了李大钊同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 __________________ 的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二、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1927年4月28日,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局势越来越严肃,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3、我的心热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4、父亲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
5、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一直没有看见父亲。
三、写出相对的字、词。
1、有()同享,有()同当
2、()有所思,()有所想
3、( )无双至,()不单行
4、
当局者(
)
旁观者( )
5、( )则改之,()则加勉
6、()在天边,近()在眼前
7
、
( )枪易躲,()箭难防&()于律己,( )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