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春季养生 重在养肝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春季养生专家提示不宜大补要以养肝为先春季到来,很多人认为要这个季节需要大补身子,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
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可以适量食用海参、冬虫夏草等补品。
春季养生春季养生不宜大补服用鹿茸对于老年人身体有滋补作用,但常服鹿茸的67岁的李大爷前些日子却感到头昏脑涨。
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压一直正常的他变成了高压160,低压100。
略通养生的李大爷很不明白,为什么一直用得好好的“补药”突然变成了“毒药”了?事实上,这不是李大爷身体问题,也不是鹿茸出了问题,而是补不当时。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曹田梅主任提醒市民,养生需分时,春季不宜大补。
四季养生应因时“中医养生讲究因时因地因人,鹿茸对于李大爷是适合的补品,但是却补错了季节。
”曹田梅解释说,在中医学中,人和自然都一样,都存在一个“气”。
气的升降沉浮就是人和自然的运动“气机”。
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季阳气收敛,冬季阳气沉降。
正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春生秋长秋收冬藏”。
人体也是有这个规律的,所以“补药”大多是在冬季服用。
“冬天进补,阳气内敛的,就会内藏。
这个就跟动物冬眠一样,把营养物质都藏在身体里面。
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冬季进补’这一说。
而到春天,阳气生发就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
”曹田梅说,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
加之气候干燥,使人们感觉到不适,而此时,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易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状。
如果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大病初愈的病人实在需要春季进补的话,需要专业中药配伍调节,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补。
切不可自行胡乱进补,让体内阳气乱跑反而更伤身体。
春季养生先养肝自然的四季跟人是四肢百骸都息息相关。
“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
”曹田梅介绍说,在中医上肝脏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
初春养肝正当时春季保肝护肝养生全攻略*导语:初春养肝正当时春季保肝护肝养生全攻略(图)。
在中医里,春季的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人体同样也在气血生发。
其中,肝属木,木在春天是生发的,所以养肝即能保护阳气。
*春季阳气生发养肝能护阳春季,人体的生理变化主要是:一是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二是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逐渐加强,人的精神活动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所以,立春后,养生就得养肝。
为何肝是疏泄的,还得养肝呢?中医师解释说,古人有句话,满则损,缺则盈,正如同植物在秋冬落叶,收藏营养,春天发芽一般,在经过秋冻的积累能量后,到了春夏,人的筋脉就开始运转了,人体得开始释放能量。
而肝在五脏中的作用,则刚好是主疏泄、释放,所以,春天就得以养肝为总的原则。
*晚睡早起精神足防病首先要防风春季养生首先提倡的是晚睡早起。
早春时候睡眠上应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原则。
如何晚睡早起呢?医学专家认为,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之前上床,到了早晨,可以比冬季起得早一些,到户外去散散步,放松身体。
在春季时最好开窗通风,把室内的污浊空气散出去。
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以风气为主令。
在早春,主要是风寒邪气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风温邪气致病。
所以,春天都为风邪致病。
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
因为其他几种邪气是借助于风气侵入人体的,像寒邪、热邪、湿邪等。
尤其是在春季这个节气,风邪能通过侵犯体表使毛孔打开而进入人体,特别会攻击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如背部、头部、上肢等。
如果风邪跑到人体表面就会引起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等问题,跑到头部就会使人头痛,整天发困,跑到关节上就会引发关节疼痛,跑到肌肉里就会导致肌肉酸痛等等。
所以,很多人在春季里感觉到腿重、乏力,就是这个原因。
专家提醒,初春时节,特别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最好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仍应该注意保暖,防风。
这就是古人说的春捂秋冻。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春天的养生在于调养肝脏“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黄帝内经》中讲,天地万物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养生的“生长收藏”法则应当顺应四时,并且与五行、五脏相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医师陈瑞芳表示,所谓“春生”是指春天气候变暖,万物复苏。
春季阳气逐渐生发,也是肝气旺盛之时。
因此,春天的养生在于调养肝脏。
肝主疏泄,肝脏的调养重点在于保持心情舒畅、心旷神怡。
由于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春季护好肝脏能够为全年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如果在春季没有调养好肝脏,则会影响全身及其他脏腑,导致肝气郁结,容易引起全身疼痛、脾胃不适等症状。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此外,春季除了阳气生发,邪气也会随着生发,病毒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逐渐活跃,造成流感、过敏等疾病高发。
春季养生,还要通过锻炼提高体质,避免染病。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春寒料峭,食辛味之品助阳陈瑞芳表示,早春二月,虽然阳气开始生发,但气候仍然较冷,阴气仍然多于阳气,也就是所谓的“春寒料峭”。
在这个季节,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辛味”的食品,如韭菜、大蒜、葱、洋葱、辣椒等,有助于生发体内阳气。
韭菜有“起阳草”之称,有补肾助阳、健胃提神之功效。
对怕冷、腰膝冷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大蒜被称为“天然的抗菌素”,在流感高发的季节有抗菌作用,为春天的当季食品。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3月(仲春)甘味食物健脾,踢走春困随着气候的逐渐变暖,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导致大脑缺血,“春困”随之而来。
特别是岭南地区脾虚的人群较多,此类人群更易春困。
仲春时节,建议可以多食用一些“甘味”的食物,如淮山、红枣、莲子、枸杞等,有助健脾胃。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4月(季春)踏青爬山,心情好身体棒在中国传统的节气中,清明时节有“踏青”的惯例,这与春季养生也有关系。
一来春季与肝脏相应,五行属木,到户外接触植物、自然景观,有心旷神怡、疏泄调达的作用,有助于保持心情舒畅;二来,外出“踏青”也是一种运动,所谓“动则生阳”,锻炼身体也有助于体内阳气生发。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体随着大自然的春阳之气向外疏发。
新陈代谢明显加快,营养消耗相应增加,所以补充营养十分必要。
此外,春季还是多病期,很多疾病好发于春季,适时适量服用一些中药,可以调节机体,预防疾病,春季药物养生是不可忽视的。
●春季养生先养肝
按中医观点,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所以春季养阳重在养肝。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
普通人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
此外,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
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
中医认为,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和中药服用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春季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
春天在养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
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春季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
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所以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
春季养生关键词:春捂、养肝、多运动在中医理论中,春天是一个养“生”的季节。
这里的“生”,一方面指自然界的万物复苏,另一方面也指人体阳气的生发。
依照五行学说,草长莺飞的春季属“木”,木对应的脏腑是肝脏。
因此,肝脏是春季养“生”的主旋律。
养肝之举在于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食养肝食物,这有助于我们健康平和地度过春季。
春捂正当时,别太快换薄衣短袖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悄悄到来,但自然界的寒气仍未消退。
特别是在早春时节,春寒料峭,倒春寒会接踵而来,所以,不要因为春天到来就赶紧换上轻便的春装,特别是在春分之前,还是要“春捂”,注意保暖、多添衣服,特别是老人、小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春天更要注意防寒。
选择疏肝、健脾的食物春季既要养肝,又要健脾。
养生饮食的原则一般与当季的主属脏腑对应,并参考相生相克的脏腑。
春季对应肝脏,因此,养肝成为春季养生的大主题。
而中医又有“肝木克脾土”的说法,肝气不舒还会影响脾胃健康,所以,健脾也很重要。
肝是人体的一个特殊脏腑,不像其他脏腑靠“补”来“养”,肝脏的保养需要靠“疏泄”。
因此,养肝的首要原则并非饮食,而是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闷闷不乐、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
食疗的方式也有助于养肝。
例如多吃当季的绿色蔬菜、多喝芳香的花茶,特别是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而苦寒、黏滞、酸辣的食物都不利于养肝,春季应少吃。
另外,中医还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
春季自然界的阳气生发,最适合体质虚弱的人“借用”大自然的阳气来保健。
早春时,可以适当补充温阳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蒜苗、洋葱等。
到了晚春,即将进入夏季,则以平和的食物为主。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在温阳的同时,也可适当食用滋阴的食物,如麦芽、麦冬、枸杞、百合等,可以让春季养阳事半功倍,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注意室内通风,避免细菌病毒滋生春季万物复苏,细菌也随之快速繁殖。
特别是在雨水阳光充沛的仲春,外界环境的细菌更容易滋长。
因此,居室要多通风透气,避免细菌、病毒长期在室内滋长逗留,引起流感等疾病。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护肝哈尔滨市民刘庆祝今年49岁,是个酒量其大的人。
25年以来每天至少喝半斤白酒,尤其近5年,平均每天一斤白酒。
老刘是个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酒量大,力气也大,平时身体很好,很少有病。
但是年后再上班时发现有些力不从心,浑身乏力,不时的冒出虚汗,下肢浮肿,接下来的日子里又出现了全身皮肤、眼部、手心发黄的症状,最后到了蹲下去就很难站起来的地步。
最后只好进医院,经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酒精肝,中度肝硬化。
【3.18是全国爱肝日春季是养肝最好时机】中国是“肝病第一大国”,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病患者超过2亿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0%,每年死于肝病的患者超过50万人,而由肝病导致的医疗费用成本超过1000亿元。
可见,肝病已成为我国危害众大、涉及面广的慢性疾病。
而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专家指出,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
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
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健康安寿,教你护肝的6个“金点子”!点击此处查看周刊: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护肝【肝脏“呼救”五大征兆】在我们身边,近些年来,患上脂肪肝、酒精肝、甲肝、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肝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肝,成了不少人迫切想知道的事。
医学上认为,肝脏是人体调节血液、新陈代谢的中心,而现代人生活习惯不健康造成肝脏疾病高发,下面一起来看看肝脏“呼救”的五大征兆吧,看看你的肝脏是否告急。
征兆1:容易喝醉有些人,平时酒量很大,然而现在变得喝一点之后就感觉“醉了”,这种征兆提醒您肝脏功能下降,肝受损了,肝脏不能完全分解酒精代谢物乙醛。
征兆2:粉刺增多人体内黄体荷尔蒙起着促进分泌皮脂的作用,而肝脏则能破坏黄体荷尔蒙,调整荷尔蒙平衡。
因此肝脏功能降低会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终导致粉刺丛生。
征兆3:伤口容易化脓感染肝脏对人体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肝脏功能受损的话,皮肤再生就会受到阻碍。
春季养生肝气生发好养肝春天就人体来讲,恰好也是肝气生发、活力渐盛,脱离蛰伏、摆脱疲倦的时机,所以肝与春气相通,春季特别适合养肝保肝,有利于人体肝气的调达和舒畅,在中医角度上来说,‘春天养肝好时机’。
中医讲的‘肝’和现代医学说的肝脏(单指器官)是不完全相同的,中医说的肝是指肝的‘脏象’,是五行的分类,把类似肝(木)的生理特性全归纳在一起:‘肝主疏泄’是指肝就像树木繁密的枝叶一样畅行无阻,具有维持全身气机舒畅的作用;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好,全身的气都郁住了、憋住了,就会产生身心俱疲、浑身不畅、郁郁寡欢的症状,甚至影响胃肠的消化排泄,这和新陈代谢、自律神经系统比较有关系。
肝藏血是指肝有贮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用;如果肝血不足了,除了表现出头晕、心悸、失眠、体倦、乏力等血虚症状外,也会影响肝主疏泄的作用,所以归纳在一起。
肝藏魂是指人的睡眠质量和肝血濡养有关;如果肝血虚了,就容易睡眠质量不好,睡眠当中容易作恶梦,甚至大声尖叫,这也是属于自律神经方面的问题。
肝开窍于目是指眼睛视觉功能有赖于肝血的濡养;如果肝血不足,就会影响视力,造成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例如用眼过度,尤其是长期使用计算机或沉迷在线游戏的宅男宅女应该会特别有感受。
一旦肝的疏泄菜单现的过度亢奋时,例如口干口苦、耳鸣头痛、眼睛红赤、容易动怒生气等症状跑出来,就成了我们平常常听到‘肝火大’、‘火气大’的状态,这类症状都可以藉由养肝的方法而得到舒缓。
为什么春天是养肝的好时机呢?陈彦行医师指出,因为中医认为一年当中的春天正好是植物萌芽、向外绽放,动物苏醒、脱离冬眠的季节,大地逐渐转暖,阳气正要升发;就人体来讲,恰好也是肝气生发、活力渐盛,脱离蛰伏、摆脱疲倦的时机。
所以肝与春气相通,春季特别适合养肝保肝,有利于人体肝气的调达和舒畅。
民众在平常的生活起居要如何养肝保肝呢?他建议避免熬夜晚睡,晚上十一时到凌晨三时这一段时间,是人体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间,所以尽量在晚上十一时以前就寝,以强化肝胆经的功能;保持心情愉快,生活作息难免有压力,藉由宽恕、施舍、赞美别人等行为,让自己的心情开朗,肝气才会通畅而不抑郁。
春季养生宜护肝中医“嘘”功有妙用【摘要】春季是养生的重要时节,中医强调谨慎对待肝脏,因为肝脏在春季承担重要的修复和调整功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春季养生的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中医保肝的方法,包括药膳养肝、健身养肝等。
特别是嘘功,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在肝脏保护中有着独特的应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中医养生对肝脏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春季护肝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春季养生的重要性和方法,还可以学到中医在保护肝脏健康方面的独特理念和实用技巧。
【关键词】春季养生、中医、肝脏保护、药膳、健身、嘘功、养生理念、保肝方法、春季护肝、实践意义1. 引言1.1 春季养生的重要性春季养生的重要性在中医理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春季是阳气初生、百草萌发的季节,肝主疏泄,与春季阳气的升发相应。
在中医养生中,春季被视为肝气逐步升发的时节,此时人体的阳气开始复苏,肝气也随之升发,因此春季养生对于肝脏的保养尤为重要。
在春季养生中,重在调摄肝气,促进肝血疏泄,调畅气机,防治肝病。
通过注意春季养生,可以帮助人体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发,调养肝脏功能,从而达到保健强身的效果。
春季养生不仅对肝脏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中医养生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通过春季的养生护肝,可以帮助人体守护健康,远离疾病。
在春季养生中,注重养肝护肝,有助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的健康状况。
1.2 中医养生理念中医养生理念强调“天人合一,阴阳调和”,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身体内部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春季乃木阳初生之际,肝气初发,气血运行较为顺畅,此时宜护肝养肝。
中医强调“肝藏血”,“肝主疏泄”,因此春季护肝养肝可以有效改善肝脏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中医养生理念还包括调节饮食起居,保持情绪心态平衡,进行适量运动锻炼,以及避免过度劳累等方面。
中医强调调整饮食结构,注重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女人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肝脏在人体的排毒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营养配制,可以提升肝脏的排毒能力)。
肝脏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
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爱护眼睛一、爱护眼睛
上午9点到单位,打开电脑,直到中午12点,下午,依旧
重复着上午的故事,眼睛酸得不行,也不舍得离开座位。
难道,您真想让这双眼睛就这么陪着您一起见证如此有意义的一生吗?
*养肝依据:中医认为,人的五官与五脏密切相关,具体为
目对肝、舌对心、口对脾、鼻对肺、耳对肾。
因此,眼睛的健康取决于肝脏,肝血畅旺,眼睛能够得到滋养。
如果过分用眼的话,就会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脏不断地处于紧张的工作中,日积月累,就会影响肝脏的健康。
*自救招数:在电脑前工作20至30分钟后,最好放松休息一下,可以做一些护眼运动。
*闭目放松法闭目放松法:静心闭目片刻,两肘支撑在桌子边沿,以两掌轻捂双眼,全身肌肉尽量放松,30秒钟后,睁眼闪眨多次。
每日做3至5次。
*按摩眼周穴位法:正视前方,以眼球为中心,将眼睛画十字,十字正上方眉中央是攒竹穴,十字下方眼下凹陷处是四白穴,十字左面是眼内角为睛明穴,十字右面鱼尾眼外角是瞳子髎,经常按揉这四个穴位,直至酸胀,可以加速眼周的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
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
春季养生护肝最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四季之首,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起点。
记者从柳州市中医院了解到,中医有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养生以养肝为先。
肝脏是生命之源,养护好肝脏可以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季生发宜养肝脏为什么在春季要特别注意养护肝脏?柳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医住院医师刘园园介绍,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即人体的生长、健康都应跟随着大自然。
中医理伦中,五脏与四季对应,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脏也是木性,因此,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
自然界的四季交替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春天的养生原则是肝气生发,亦称阳气生发。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在人体的排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的调节养护,可以提长升肝脏的排毒能力。
此外,肝脏具有调节器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以及调畅情志,疏理郁结的作用,春季养肝得当可以带来整年的健康,人们的作息、饮食,起应该围绕着这一前提来进行。
早睡早起,调节情志刘园园介绍,春天里,人们应当早睡早起,因为早晨正是阳气旺盛之时,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贪睡无益于肝气生发,肝气郁结则有可能造成身体感觉困倦,情绪低落。
中医学认为情绪与肝,相互牵制,相互影响。
因此,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有利于肝气顺调,心情舒畅。
肝脏喜疏恶郁,如果脾气急躁,容易导致肝脏气血瘀滞而成疾。
刘园园建议,平时要放宽心,保持心和心态。
在感觉抑郁时,可以多听音乐,多与朋友聚会,同时,进行一些舒缓的动动,如太极、慢跑也有助于保持心情愉悦。
少酸宜辛少油少酒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少酸增甘,以养脾气。
”从中医上来讲,春季肝气本身就较旺盛,而酸味又属肝,因此,酸味食物有增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肝旺必然损伤脾脏的功能,因此要少吃一些酸性的食物,而甘味的食物可以补脾脏。
“少酸多甘是一般的春季饮食原则,但今年的情况又有此有同。
”刘园园介绍,到目前为止,今年春季的气候表现出偏湿寒的特点,而外界环境的湿寒会损耗人体阳气,影响肝气疏泄。
做好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做好春季养生,就相当于在这一年里打好了基础,春季养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春季合理恰当地调养身体,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预防保健门诊副主任医师指出,春季生机盎然,人体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也活跃起来。
祖国医学认为春气通于肝,天人相应,故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方能预防疾病保健康。
春季养肝应遵循四要点即合理睡眠、精神调摄、运动锻炼、饮食调节。
据医学专家说,首先春季调养肝脏包括养肝和清肝,养肝重在睡眠,现代人经常熬夜的生活习惯对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
很多人的肝病其实是熬夜“熬”出来的,一般熬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清肝是指用“清肝泻火”的方法,以预防肝气升发太过。
但春天里,人们常会春困嗜睡,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遂致体质虚弱,病患滋生。
春困可以通过运动予以消除。
其次要精神调摄。
肝主升发阳气,喜条达疏泄,恶抑郁。
要想肝气顺应自然,首要一条必须重视精神调养,注意心理
卫生。
如果思虑过度,日夜忧愁不解,则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滋生。
例如,春季精神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原有肝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在春季会加重或复发。
所以,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心情舒畅,切忌愤然恼怒。
按照中医理论,怒伤肝,故春季养生必须戒怒。
如果不注意情志调节,肝气郁结,则会生出许多病来。
如血压升高,有心脑血管病者还容易发生中风。
据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每到春季,发生肝病或肝病复发的病人会较其他季节多。
第三要多运动锻炼。
春天阳气升发,风和日丽,树林、河水边的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对人体很有利,人们应尽量多到这些地方去活动。
但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第四是饮食保养。
春季食补宜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葱、蒜、韭菜等益肝养阳的佳品,菠菜舒肝养血、大枣性平味甘养肝健脾,可常吃多吃。
也可以配合喝纯天然植物提取养生保健茶—老牌迪养肝茶。
专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