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肥胖辩症分型

中医肥胖辩症分型

中医肥胖辩症分型
中医肥胖辩症分型

中医肥胖辩症分型

1、脾虚湿阻型: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当以健脾利湿为治,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四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2、胃热湿阻型(湿阻不化,郁久化热):主要表现是头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稍数、舌苔腻微黄。当以清热利湿为治,可选用甘露消毒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芩连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葛根芩连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3、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是胸胁胀闷,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脉细弦,舌苔薄,舌质暗。当以疏肝理气,行气消滞为治,可选用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舒肝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4、脾肾两虚型(脾肾阳虚):主要表现是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阴冷。脉细无力,舌苔薄,舌质淡。当以健脾温肾、利湿消肿为治,可选用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阳和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人参健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5、阴虚内热型:主要表现是头昏、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脉细数,微弦,舌苔薄,舌质红。当以养阴益肾为治,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生脉饮,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精乌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6、肝火上炎型:主要表现出为肥胖,头目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烦躁易怒,不寐或恶梦纷纭,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当以清肝泻火为治,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决明降脂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栀麦清热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7、肝胆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肥胖,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口气臭秽,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疼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当以清泄湿热,疏利肝胆为治,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

次口服;熊胆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8、痰浊中阻型:主要表现为肥胖,头目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肢体困重,或见形体丰肥,或闭经,舌苔白腻,脉滑。当以祛湿化痰为治,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五苓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苏合香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9、气血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肥胖,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当以气血双补为治,可选用八珍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归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胶参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10、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肥胖,情志抑郁,易怒,胸闷而喜叹息,胸胁或乳房胀满,走窜疼痛,少腹疼痛,性情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涩或弦涩。当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治,可选用三七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11、饮食积滞型:主要表现为肥胖,脘腹胀满,时呃酸腐,嗳气频作,大便不爽,或夹有不消化物,小便短少,舌红,苔白厚腻,脉滑。当以健脾消积为治,可选用山楂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枳术宽中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朴实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中医对肥胖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肥胖的成因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肥胖与体质、年龄、饮食习惯、劳逸、情绪、遗传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灵枢·卫气失常篇》论及人体肥瘦时指出"人有肥,有膏、有肉",后世又有"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谷气胜元气,其人脂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唯是湿痰颇多",以及"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之说。这些论述对指导我们对肥胖的认识和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肥胖与人之先天禀赋有关,这大抵与现代医学所指出的本病有遗传倾向相吻合,据沈阳、大连、北京三市调查14321名新生儿的肥胖发生率为7.05%~16.6%。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对800例肥胖患者的病因分析,其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肥胖者达29.63%,自幼肥胖者占7.75%,这些都说明肥胖与遗传有关。 其次,与过食肥甘、膏梁厚味有关。摄入精美而多,其有余部分化为膏脂,蓄积体内,则为"膏人"、"脂人"、"肥人"。唐氏报告90%和长征医院调查13.75%的肥胖患者有喜食肉类、摄食过多。长征医院调查产后肥胖占女性肥胖中38.02%,可能与民间风俗产后要多进甜食及重视"坐月子"有关。 再次,久卧、久坐、活动过少,也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素问·宣明正气论》曰:"久卧伤气";《医学入门》也强调久卧久坐"尤伤人也"。久卧、久坐,气虚、气郁,必使运化无力,输布失调,膏脂内聚,使人肥胖。 另外,外感湿邪,入里内蕴,侵袭脏腑和内伤七情,影响脏腑功能,也常为发生肥胖的因素。脏腑之中以脾、肾、肝、胆与肥胖的关系密切。脾气不足,不能正常化生精血,输布精微,充养周身,而变成膏脂痰湿,蓄于肌肤,发为肥胖。肾气不足,不能正常化气行水,助脾健运,通调水道而湿浊内聚,溢于肌肤加重肥胖。 七情所伤,常致肝气郁滞,而使肝胆疏泄失于调畅,影响脾之健运,气机之升降转输。而胆不能正常泌输精汁,净浊化脂,则浊脂内聚而肥胖。 由于脾肾气虚,肝胆失调,不仅造成膏脂痰浊,水湿停蓄,也使气机失畅,脉道不利,可有气滞,或血瘀。因此,肥胖者既有本虚证,又有标实证,本虚标实相互联系,同时并存。 总之,病位以脾为主,次及肾及肝胆,亦可及心肺,但总以脾肾气虚为多见,肝胆疏泄失调也可见。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常兼水湿,亦兼有气滞,血瘀。 肥胖症的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治疗肥胖症同样要强调辨证论治,它具有针对性强,兼顾合并症,毒副作用小,组方灵活,起效快,效果好等优点……。1987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病学术会议,经广泛酝酿讨论制订中医分型标准,并经1989年11月武汉会议修订,单纯性肥胖病分为五个型。 一、脾虚湿阻型 其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 二、胃热湿阻型(湿阻不化,久郁化热) 其主要表现是头胀头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小数,舌苔腻微黄。 三、肝瘀气滞型 主要表现是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脉细弦,舌苔薄,舌质

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 名称的通知 (国中医药发〔2008〕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加强中医医院管理,现就规范中医医院名称和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名称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中医医院名称 (一)中医医院命名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1.中医医院名称由通用名和识别名组成。 2.通用名一般应在“医院”前加注“中医”等字样。如识别名中含有“中医”等字样,或举办单位是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研究机构,或含有中医专属名词的,通用名前可不再加注“中医”等字样。例如,“××医院”是“××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医院”即可用“医院”作为其通用名称。 3.识别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体现地域或举办人,内容可包含行政区划名称(或地名)、举办单位名称(或规范简称)、举办人姓名、与设置人有关联的其他名词;

第二部分体现医院具体性质,内容为中医学专业(学科、专科)名称、诊疗科目名称、诊疗技术名称,或中医专属名词。识别名中,第二部分可以省略,如“××省××市中医医院”。识别名中如含有第二部分,应符合中医药理论和专科专病命名原则,如“××省××市整骨医院”,原则上不得采用西医专属名词。 (二)中医医院名称出现下列情况的,须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 1.中医医院识别名称中使用“中心”字样的,或以具体的疾病名称作为识别名称的。 2.中医医院以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命名,或加挂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临床实习医院名称的。 (三)中医医院不得同时使用中西医结合医院名称。 (四)中医医院名称中不得使用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祖传”或者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以及其他宣传或者暗示诊疗效果的名称。 (五)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所有权改造后,不再属“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原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名称需进行相应变更。 二、关于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名称 (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名称应体现中医特点,首选中医专业名词命名。临床科室名称应规范,采用疾病名称或证

肥胖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肥胖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大于24。本病是一种营养过剩性疾病,大多有内分泌一代谢方面的异常。一般按有无明显内分泌一代谢原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本病临床常有体弱无力,行动不便,动作时气喘,心悸,怕热,多汗,或腰痛,下肢关节疼痛等自觉症状。 肥胖的测定: 1.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比例成人标准体重(kg)数=[身高(Cm)数一loo]×0.9.儿童标准体重(kg)数=年龄×2+8。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lO%为超重,超过20%以上称为肥胖。.2.体重与腰围、臀围的关系一般来说,多余的脂肪,男性多沉积在腹部,女性主要沉积在臀部、腿部。因此,可测定腰围来估计男性是否肥胖,其标准是体重(kg)数不超过腰围(c m)数,否则即是发胖。女性肥胖除直接观察臀以下部位的丰满膨隆的程度外,可用“捏指法”测量,即用拇、食两指相距3cm左右捏起皮褶,其皮褶厚度即为该处皮下脂肪厚度,若超过2.5cm,即属肥胖。 3。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一体重(kg)/体表面积(m2)。如体重指数大于24即为肥胖。(范围)肥胖病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病;病因明确者,称继发性肥胖病。二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年老体衰中年以后,肾气渐衰,火不生土,脾失健运,湿浊内聚,痰瘀渐生,尤其是经产妇女或绝经期妇女,肾气不足,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液留滞而致肥胖。

2。禀赋不足父母为肥胖之人,以致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转输失常。痰浊、膏脂停聚而为肥胖。 3.过食肥甘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蕴酿成痰;又可损伤脾胃,致水谷运化失司,湿浊停留体内,痰热湿浊停聚,使体重增加,形成肥胖。 4.缺少活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转输,水湿停聚,形成肥胖浮肿。 5.久病正虚久病则正气亏耗,气血阴阳虚衰,气虚运血无力,阳虚而阴寒内生,易生痰浊;阴血虚少,血行涩滞,痰浊、脂(瘀)变生而致肥胖。 6.情志所伤五脏皆能藏神,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失序,影响水谷、水液运化,使代谢紊乱,发生肥胖。 二、病机 1.发病渐积而成,缓慢发生。 2.病位主病在肌肉,与脾肾关系密切,肝胆及心肺功能失调亦与本病相关。 3.病性肥胖病多为形盛气虚,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为正气虚衰。因此肥胖病乃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可见肝胆疏泄失调及心脾气虚;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兼有水湿、血瘀、气滞,但临床虚实常各有所侧重。 4.病势初起膏脂堆积较少,临床可无任何症状,但随着膏脂、痰浊增多,兼有水湿、血瘀、气滞者,日久侵心肺,扰肝胆,著四肢,则可发生多种病症。 5.病机转化过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壅遏脾胃,气机窒滞,脾胃升降失序,水谷精微不归正化,酿成脂瘀痰浊。或起居不时,好坐好卧,气血流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若情志调达,饮食有节,起居适宜,治之如法,则湿热、痰浊、脂瘀渐渐疏化,脾胃复升降之职,病渐向愈。若七情失节,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概况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概况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在对症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各种方法和成效概况。方法:通过查阅近二十年来关于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相关著作和文献,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方面的概况。从各种中医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中分析作用机制,总结每种方法在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和成效。结果: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较多,且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结论:中医药对于单纯性肥胖有独特疗效,应加以重视并大力发展。 【关键词】中医;中药;穴位;针灸;单纯性肥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尤其是城市的肥胖人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单纯性肥胖占肥胖者的95%以上。在中医角度上看,单纯性肥胖应视为机体的失衡状态,属形盛气虚,形绝对有余而气相对不足,主要是养生不当所致,也有可能与机体机能障碍有关。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提出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经几十年的临床疗效观察,效果可观,但也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技术不成熟等缺点,出现伪中医打着中医减肥的旗号行骗,导致人们对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不信任。笔者通过对二十多年来中医药对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概况综述,为人们日后选择中医药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参考依据。 1 中医治疗 《黄帝内经》把肥胖分为“膏人”、“脂人”和“肉人”【1】,与现代医学将肥胖分为“脂肪型、瘦肉型、水肿型”类似。膏人,可见“纵腹垂腴”、“皮缓”,属于腹部脂肪多的肥胖;脂人,可见“虽脂不能大”、“腘肉坚,皮满”,该型形体肥胖但匀称;肉人,可见“皮肉不相离”、“身体容大”,以肌肉的肥大为主要表现。 1.1 病因 形成肥胖的病因复杂多样,既有先天禀赋因素,又与饮食不节、劳逸不均、情志失调、疾病、药物等后天因素密切相关。《素问?奇病论》说:“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临证指南医案》说“膏梁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望诊遵经》说:“富贵者,身体柔脆,肌肤肥白,缘处深闺广厦之间。”对于肥胖的致病因素【2】,中医认为,与肥胖关系密切的病邪,主要是痰、瘀、水、湿等。 1.2 病机 《内经》曰:“肥人血浊”,“血浊”即是痰淤交阻的意思;宋《仁斋直指方》指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故肥人多寒湿。”可见肥胖大多由于痰瘀血痹,气虚寒湿引起。而大部分是因为饮食过量,超过脾胃负担, 脾运不健而生痰湿【3】。另外,青中年或更年期女性,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也会引起肥胖。 1.3 治法 根据肥胖的病机,中医辩证诊断可分为五型【4】:胃热湿阻型,脾虚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相应的治法可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祛湿,疏肝理气清热,温肾健脾化湿,滋养肝肾。另外,赵进军【5】也提出中医治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肥胖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脾虚湿阻: 证候: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动则气短,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细或细滑。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防己黄芪汤重在补气健脾,利水消肿。主治疲乏无力,肢重浮肿。方中黄芪、白术、甘草健脾补气利湿,防己利水清热;苓桂术甘汤重在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主治脾虚水停。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甘草和中协调诸药。两方相合,共凑健脾利湿之效。 肥胖伴浮肿者加泽泻、车前草以渗水利湿;乏力明显者加党参补气;腹胀而满加厚朴、枳壳以理气散结;纳差加佛手、生山植理气开胃;如伴有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血瘀者当选加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以活血化瘀。 (2)胃热湿阻: 证候:肥胖,头胀,消谷善肌,肢重困楚,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通圣散重在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本证取意于通里泄热。方中生石膏、川芎、黄芩、栀子清热法湿;防风煎剂有解热作用且能胜湿;连翘解热利湿;加草决明清热通便,降脂减肥。 头胀明显时加野菊花;口渴加荷叶;大便秘结加芒硝。 (3)肝郁气滞: 证候:肥胖,胸胁胀满,胃脘痞胀,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烦急易怒;亦可伴有大便不畅,舌淡红或偏红,苔白或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本方疏肝解郁,理气化瘀。方中柴胡、白芍疏肝理气解郁,配黄芩清热除烦;半夏、枳实、大黄调气机通大便,除痞满消膏脂;甘草调和诸药。 气郁重时选加香附、郁金、川芎;腹胀重加茯苓;月经后错或闭经者,选加桃仁、川芎、乳香、没药;失眠多梦突出者加白薇、夜交藤。 (4)气滞血瘀:

腹型肥胖、糖尿病诊断新标准

贾伟平教授访谈:腹型肥胖、糖尿病诊断新标准——从分岐到统一 记者:根据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全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比例也已占到 15.5%。请问糖尿病的预警信号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腹型肥胖的人群进一步发生糖尿病? 贾伟平2型糖尿病为例,其高危人群包括:⑴有糖调节受损史,⑵年龄≥45岁,⑶肥胖(BMI≥28 kg/m2),⑷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⑸高危种族,⑹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⑺妊娠糖尿病史,⑻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⑼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35 mg/dl(0.91 mmol/L)及甘油三酯≥250 mg/dl(2.75 mmol/L),⑽心脑血管疾病,⑾静坐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最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但是有些人患糖尿病往往是“静悄悄”的,表现为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甚至根本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不过即使没有这些症状或者在症状出现之前,糖尿病仍会有一些极易被人忽略的表现,当(特别是老年人)出现下列情况时就应怀疑糖尿病的可能:①不明原因的体重改变,特别肥胖或特别消瘦;②反复皮肤、呼吸道、胆道、尿路等感染,或皮肤创口长期不愈;③皮肤瘙痒,尤其是妇女外阴

瘙痒且已排除了滴虫、霉菌感染;④不明原因的知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等;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尤其是半身出汗),体位性低血压,不明原因的尿潴留、尿失禁、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⑥下肢血管病变,如下肢发凉、发绀、间歇性跛行、肢端坏死、水疱、溃疡等;⑦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病、脑血管意外等情况;⑧不明原因的昏迷。早期发现的措施就是定期(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腹型肥胖者易患糖尿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腹内脂肪增多后,脂肪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直接进入肝脏,通过各种机制增加肝糖输出,减少肌肉脂肪的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使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能力下降,此外还可抑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可见腹型肥胖能导致糖尿病两个主要病理生理过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发生或加重。腹内脂肪积聚人群是成人常见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多风险因素集聚的易患群体。为此,加强对腹型肥胖危害性的认识,筛查、识别高危人群,并尽早进行预防及治疗,对降低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腹型肥胖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饮食治疗、运动、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中医治疗等,其中饮食治疗和运动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腹型肥胖治疗切记勿操之过急,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管住嘴,多动腿”,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肥胖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翁维良 作者简介:浙江省宁波市人,1937年3月生,196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科大学,1960-196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部第二届西学中班学习,1980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任主任。1991---1999年任副院长。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临床药理基地主任,2000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新药审评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肥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常务理事等,中西医结合内科博士生导师。 摘要:肥胖病中医辨证各地有所不同,以第二届全国肥胖病学术会议的意见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瘀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等五型为基本分型,并以此为基础辨证施治。常用减肥中药有决明子,荷叶,泽泻,番泻叶,汉防己,防风,黄芪,白术,何首乌,山楂,海藻,大黄等。 关键词:肥胖病中医治疗中医辨证中减肥药 单纯性肥胖减肥疗法应首选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在减肥不成功或有反复的病例,以及中重度肥胖者,宜配合中医药疗法。 一、肥胖病中医证型及辨证特点 (一)肥胖病中医证型分类及发生率 1、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对300例肥胖病人的分型:胃热滞脾型者63例,占21%;脾虚不运型者177例,占59%;痰湿中阻型者(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所致)45例,占15%;脾肾阳虚型者6例,占2%;肝郁气滞型者9例,占3%。认为各型均直接或间接与脾胃有关,脾胃证型合计为100%。说明其在肥胖发病中的重要性。 2、北京酒仙桥医院对109例肥胖病人作中医辨证分型,表明胃热亢盛、痰湿困脾型者39例(35.8%),肝郁气滞型者15例(13.8%),血瘀气滞型者6例(5.5%),脾虚湿阻型者30例(27.5%),脾肾两虚型者19例(17.4%)。脾胃及有关证型占94.5%。 3、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分析200例肥胖病人,气虚型者占12.5%,脾虚湿阻型者占52.5%,肾阳不足型者占8.5%,阴虚阳亢型者占32.5%,脾胃及有关证型占68%。 4、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分析600例单纯性肥胖病人脾虚痰湿型者254例(42.3%),胃热湿阻型者152例(25.3%),肝气郁结型者109例(18.2%),脾肾两虚型者85例(14.2%)脾胃及有关证型占100%。 5、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对144例肥胖病人分型,脾虚痰浊型者占34.2%,脾胃实热型者占37.4%,气滞血瘀型者占28.4%。脾胃及有关证型占71.6%。 6、肥胖病脾胃证型者(包括脾虚、痰湿、肝胃不和等)发生率在68-100%之间,说明肥胖病的发生与脾胃有密切关系,因此治疗上要充分考虑到调理脾胃。 (二)肥胖病证型辨证要点 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病研究学术交流会制定了单纯性肥胖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989年)。 1、脾虚湿阻型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红。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功能减退,水湿与精微凝聚为湿浊,流于孔窍、肌肤,化为膏脂、湿邪,

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及评审核心标准

一、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2年版)》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350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三级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90%;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标准全部达到要求。 (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750分≤总分<900分; 2.245分≤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3.核心标准全部达到要求。 (三)有以下条件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有核心标准不符合要求。 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核心标准 《标准》及细则中对那些最基本、最重要、必须做好的,且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标准,列为“核心标准”,具备单项否决(终止评审进程)的作用。核心标准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标准

核心标准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标准二: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0个百分点。未达到60%,本年度临床科室(麻醉科、口腔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核心标准三: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核心标准四: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 核心标准五: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不得有神经内科、消化科、风湿免疫科、泌尿科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核心标准六: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数占门诊总人次数的比例≥10%。 核心标准七:中药处方(饮片、中成药、院内制剂)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的平均比例应超过60%。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的比例超过30%;或比例在10%以下,但较上年度增长超过了7个百分点;或比例在10%-20%,但较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或比例在20%-30%,但较上年度增长了3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或未达到5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3.0个百分点。 核心标准八:临床科室制定至少3个以上完善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应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体现本科临床实际和特色。所抽查的2个临床科室的6个病种中,符合要求的完善的中医诊疗方案数量≥4个。

中医肥胖辩症分型

中医肥胖辩症分型 1、脾虚湿阻型: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当以健脾利湿为治,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四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2、胃热湿阻型(湿阻不化,郁久化热):主要表现是头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稍数、舌苔腻微黄。当以清热利湿为治,可选用甘露消毒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芩连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葛根芩连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3、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是胸胁胀闷,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脉细弦,舌苔薄,舌质暗。当以疏肝理气,行气消滞为治,可选用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舒肝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4、脾肾两虚型(脾肾阳虚):主要表现是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阴冷。脉细无力,舌苔薄,舌质淡。当以健脾温肾、利湿消肿为治,可选用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阳和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人参健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5、阴虚内热型:主要表现是头昏、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脉细数,微弦,舌苔薄,舌质红。当以养阴益肾为治,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生脉饮,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精乌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6、肝火上炎型:主要表现出为肥胖,头目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烦躁易怒,不寐或恶梦纷纭,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当以清肝泻火为治,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决明降脂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栀麦清热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7、肝胆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肥胖,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口气臭秽,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疼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当以清泄湿热,疏利肝胆为治,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 次口服;熊胆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8、痰浊中阻型:主要表现为肥胖,头目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肢体困重,或见形体丰肥,或闭经,舌苔白腻,脉滑。当以祛湿化痰为治,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五苓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苏合香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9、气血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肥胖,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当以气血双补为治,可选用八珍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归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胶参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10、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肥胖,情志抑郁,易怒,胸闷而喜叹息,胸胁或乳房胀满,走窜疼痛,少腹疼痛,性情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研究概况与展望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研究概况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1-06-15T10:07:04.9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魏爱民 [导读]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尚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魏爱民(嘉应学院医学院广东梅州 514031)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412-03 【摘要】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尚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而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疗效确切、不易反弹、较为安全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本文就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针灸疗法综述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此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临床上尚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青睐。迄今业已取得一系列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现简要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体针疗法 李嘉等[1]将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三型来治疗。胃肠腑热型取曲池、上巨虚、足三里、内庭等;脾胃气虚型取三阴交、阴陵泉、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真元不足型取中脘、关元、支沟、照海等。治疗40例,有效率为92.5%。王红玉[2]取脐周八穴(天枢、滑肉门、外陵均取双侧,下脘、石门)治疗肥胖症,治疗6O例,有效率为90%。蔡敬宙[3]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主穴:足三里、丰隆、梁丘。配穴:脾虚气弱加三阴交、关元、气海;痰郁气滞加中脘、曲池、膻中;中焦火盛加厉兑、天枢、公孙。治疗50例,有效率为82%。卞利军[4]分轻、中、重度肥胖治疗。轻度取穴中脘、太乙、滑肉门、天枢等,配以合谷、足三里;中度肥胖除上述穴位外,加中柱、四满、外陵、大柱;重度肥胖除上述轻、中度肥胖的穴位加减外.加脾俞、胃俞、大肠俞、三焦俞。结果发现轻、中、重度肥胖有效率分别为93.3%,95.5%,93.4%。陈东琳[5]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一般主穴取足三里、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胃中燥热取上巨虚、曲池、内庭;肠燥便秘取曲池、天枢、支沟;湿困脾胃取阴陵泉、中脘、丰隆;肝阳上亢取太冲、曲池、三阴交;心脾两虚取心俞、脾俞、神门、隐白;脾肺气虚取脾俞、肺俞、列缺、复溜;气阴两虚取膻中、太溪、阴谷、照海。治疗120例,总有效率为83.3%。 1.2 耳穴疗法 袁志荣[6]用耳穴压丸治疗45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主穴选用神门、大肠、内分泌、三焦、便秘点等,配以交感、小肠、脾、胃等,总有效率88.9%。胡芝兰[7]应用耳针减肥50例,取内分泌、脾、胃、饥点、三焦、皮质下、神门、卵巢。每次取3~4个耳穴,埋揿针,两耳交替使用,每日三餐前15min各按压耳穴1次.每次每穴约按50次。2~3天更换耳穴1次,8次为1疗程,休息1星期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显效14%,进步70%,无效16%,总有效率84%。张忠志等[8]应用耳针治疗41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耳穴取大肠、小肠、内分泌、交感,以揿针刺入并固定。3天换针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以3个疗程为准。418例患者中,针刺前后体重平均降低 (3.7±1.0)kg,最多降低11.5kg。孙培华[9]采用耳穴辨证王不留行籽贴压治疗肥胖症。主穴取神门、交感、内分泌、三焦。脾虚湿阻型配肺、脾;胃热湿阻型配胃、结肠、小肠;肝郁气滞型配肝、胆(胰);脾肾两虚型配结肠、直肠、肺;食欲亢进配口、外鼻、皮质下、胃。治疗120例,有效率为92%。 1.3 穴位埋线法 王国明等[10]选用水分、三阴交、天枢、丰隆,进行穴位埋线治疗60例,总有效率98.3%。植兰英等[11]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取穴为五脏背俞穴、天枢、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公孙等穴;腹部、腿部、腰臀部视脂肪厚度,相应选取3~5个刺激点。穴位埋线完毕后,在背、腰、腿、腹部,分别加拔火罐。治疗30例,有效率为93.3%。王莉莉等[12]取中脘、天枢埋线为主治疗肥胖症。治疗35例,有效率为91%。吴卫平[13]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80例。穴位取天枢、大横、中脘、气海、梁丘、上巨虚、足三里、丰隆。常规消毒后,用注线法,埋入0号羊肠线,以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外敷创可贴。20天1次,3次为1疗程。治疗总有效率95%。 1.4 灸法 单用灸法者报道不多,唐春雨等[14]取足三里、中极、关元配以天枢、丰隆、太渊、脾俞,用艾条间接灸,施雀啄法或旋转法,总有效率74.1%。于嫦琴等[15]应用自制的光灸减肥仪取中脘、足三里、天枢、大横、气海、关元、丰隆、阴陵泉,每次3~5穴,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101例,并与耳压疗法进行对比。结果光灸疗法明显优于耳压疗法,且治疗后患者血脂、血糖、皮质醇等均有明显好转。施茵等[16]采用温针灸治疗脾虚型肥胖症。主穴中脘、水分、气海、天枢等,针刺得气后予以温针灸治疗,每次每穴2~3壮,治疗36例,有效率为88.9%。 1.5 芒针疗法 王承山等[17]报道杨兆钢将24例肥胖患者辨证分型为胃热炽盛、脾虚湿困、心脾两虚、脾肾阳虚四型。主穴取气海、关元、水道、中脘、提托、天枢、大横、足三里。操作方法取5寸长芒针刺腹部穴位达3.5~4寸,气海、关元、水道、提托用捻转补法,令针感向脐上放散,天枢、大横、中脘用平补平泻法,令针感在局部放散。足三里刺1.5~2寸,施捻转补法。其余根据辨证分型各自选取相应配穴,并施以补泻手法。结果24例患者经1~4个疗程(12次为1疗程)后,体重减轻12kg以上者20例,体重减轻6kg以上者4例,有效率为100%,且相关并发症有所控制。 1.6 综合疗法 1.6.1 耳体针结合疗法 耳体针结合疗法目前是单纯性肥胖症的主流疗法。王明[18]采用针刺配合耳穴疗法治疗肥胖806例,体针:主穴为脐周8穴。其他根据不同证型配穴,每次留针25min。根据肥胖的不同程度,每星期2~3次,l2次为1疗程。耳穴:饥点、内分泌、脾、胃,便秘加大肠,月经不调加肾区、三焦。配合饮食调理。结果:总有效率98.9%。金京玉等[19]用针刺加耳穴疗法减肥56例。主穴:体穴,梁门、天枢、水道、梁丘、丰隆、三阴交、公孙等均取双侧;耳穴:内分泌、大肠、耳中、脑点、腹等。配穴:钢性倘刃吞逖ㄈ∧谕ァ⑶ 亍⑸暇扌椋欢 ㄈ〖⒌恪⒎危怀υ锉憬嵝吞逖ㄈ∏ 亍⒅Ч担欢 ㄈ》巍⒅背ο露巍J ь⑽感腿≈须洹⑺ 帧⑷ 踅坏龋 ㄈ☆ⅰ⑸觥n⑸鲅粜樾吞逖ㄈ☆⒂帷⑸鲇帷⑻ 祝 镁姆ǎ欢 ㄈ∑ⅰ⑸觥>?疗程(10d)治疗,总有效率92.8%,并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胃中蕴热型患者见效较快,而脾阳虚患者见效

《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及说明

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 编号:

注:1、本表格一式三份。一份由申请人(申请机构)留存,一份由备案的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存档,一份由上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存档。 2、执业人员按照实际在诊所执业人员填写,没有的填写无。 3、个人举办的诊所,涉及法人机构事项不需要填写。

信息表是拟举办中医诊所备案时需提交的材料之一,个人或法 人机构举办中医诊所,均需填写此表。 一、 编号 编号与《中医诊所备案证》上的编码一致。参照原卫生部《卫 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 位)。其中,备案编号中反映卫生机构(组织)类别的代码( 4 新增编码为D21 &原有的D212代码作为审批管理的中医(综合) 所的代码。 二、 具体填写项目说明 (一) 诊所名称 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关于医疗机构 命名的要求。 (二) 诊所地址 为诊所所在的具体地址。 (三) 法人名称 举办诊所的法人机构法人证书标识的名称。个人举办诊所的, 不填写此项。 (四) 法人资质证明编号 包括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企业法人证书和工商登记执照、社会 和行业组织登记证书等。个人举办诊所的,不填写此项。 (五) 法定代表人 法人机构举办诊所,法定代表人应填写法人机构法定代表人。 个人举办诊所的,不填写此项。 (2 2 位)

(六)主要负责人 个人举办诊所的,应填写举办人身份证姓名。 法人机构举办诊所的,主要负责人为法人机构任命(聘任)的诊所负责人,并符合《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 (七)诊所房屋平面布局图 指诊所使用房屋按照比例标识,并注明功能分布和面积大小的平面布局图。 (A)诊所设备清单 诊所配备的所有设备清单,设备名称应和医疗器械注册证名称一致。 (九)所有制形式 1.个人举办诊所的,所有制形式为私人所有制; 2.法人机构举办诊所的,所有制形式按照法人机构所有制形式(国有、集体、股份、私有等)确定。 (十)经营性质 分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申请人自行选择。 (十一)诊疗范围 1.诊所仅配备具有规定学历的执业医师,诊疗范围按照1994 年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要求备案诊疗科目。 2 .诊所仅配备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的医师,诊疗范围按 照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确定的执业范围进行备案,包括中医 药技术方法和治疗病证范围。 3.诊所同时配备具有规定学历的执业医师和中医(专长)医师,

肥胖病(单纯性肥胖)中医诊疗方案

肥胖病(单纯性肥胖)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体质量指数(BMI)来进行区分。体质量指数( BMI) 又称体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 ]2,<18.5 kg.m-2者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2为正常范围,≥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二)临床分型 结合 1997 年全国第 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和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单纯性肥胖病》的标准,将单纯性肥胖划分为脾虚湿阻证、胃热湿阻证、肝瘀气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五型。 1、脾虚湿阻证: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红。 2、胃热湿阻证:肥胖,头胀,眩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数,舌苔腻微黄,舌质红。 3、肝瘀气滞证:肥胖,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闭经,失眠多梦,脉细弦,苔白或薄腻,舌质暗红。 4、脾肾阳虚证:肥胖,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痿,阴寒,脉沉细无力,苔白,舌质淡红。 5、阴虚内热证:肥胖,头昏眼花,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低热,脉细数微弦,苔薄。舌尖红。 二、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干预特别是针灸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较高的特点,一直以来被称做绿色减肥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中医药疗法来治疗单纯性肥胖。 1、药膳与中医论治 单纯性肥胖人群的药膳以健脾益气、化痰除湿为主,选用茯苓、陈皮、荷叶、赤小豆、薏苡仁、、苦瓜等组成饮食方。 ①脾虚湿阻证 食谱为荷叶茯苓粥或鲤鱼汤; 平胃二陈汤加减: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法半夏、茯苓、枳实、川芎、夏枯草、石菖蒲等; ②肝瘀气滞证 山楂饮或玫瑰荸荠粥;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赤芍、枳实、甘草、川芎、陈皮、香附、旋覆花、荷叶等 ③胃热湿阻证 荷前粥; 芩连二陈汤加减:黄芩、黄连、法半夏、陈皮、茯苓、泽泻、车前子、大黄等; ④脾肾阳虚证 羊肉炒大葱或胡桃枸杞粥;

小儿肥胖诊断标准

小儿肥胖诊断标准 肥胖已经成为危害儿童的主要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虽然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儿童肥胖发生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由于选择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人群肥胖发生率的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诊断指标。 1 身高标准体重法(weightforheight) 为WHO推荐的方法之一。WHO认为身高标准体重·(又称身高别体重)是评价青春期前(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因此在1978年向全世界推荐使用。本法是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超过该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 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这一方法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亚洲其他国家除日本外也普遍采用该法判定儿童肥胖。本法的优点是简单、易于掌握,直观性强,使用方便。同时消除了种族、遗传和地区差异以及发育水平的影响。在10岁以下儿童这个指标基本可以代表体内的脂肪含量,即当身高标准体重超过20%时相当于全身脂肪量超过正常脂肪含量的15%[1]。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参考标准有1985年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和1995年我国九市城区儿童身高标准体重。但10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和体成分发生较大变化,身高和体重的关系波动很大。对于某一确定的身高值,不同年龄人群体重值很不相同。因此对于10岁以上儿童青少年不能用该法来评价肥胖与否。 2 体重指数法(bodymassindex,BMI)即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与儿科常用的Kaup指数(g/cm2)为同一含义。该指标是评价成人肥胖和消瘦的简便易行、普遍采用的指标,国际上使用较广。有研究表明人群BMI值能够预测疾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性[2]。而成人BMI值与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性呈不对称的U型关系。如在西方白种人群中成人BMI在185以下与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性呈负相关,BMI在25以上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性开始上升,BMI在30以上疾病和死亡危险性呈明显的陡升趋势,而BMI值在185~249之间属适宜范围。因此WHO建议将BMI&ge 25定义为成人超重,BMI&ge 30为成人肥胖。由于种族的差异,亚洲人群BMI值适宜范围相对于西方人要向左偏移。有人建议BMI值在17~23为亚洲成人的适宜范围。一般认为BMI&ge 23为成人超重,BMI&ge 25为肥胖。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BMI&ge 24,BMI&ge 28分别为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3]。成人的BMI标准同样不适合于10~18岁的儿童青少年,因为BMI与体脂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成熟程度,青少年的生长突增、性发育水平等均是成熟程度的标志,而且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因此WHO建议采用年龄性别BMI评价10~24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情况。并根据Must等建立的年龄性别BMI百分位曲线和年龄皮褶厚度百分位曲线,将BMI&ge 第85百分位定义为具有超重的危险,如果BMI&ge 第85百分位同时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肩胛下皮褶厚度&ge 第90百分位则定义为肥胖。可见使用BMI判断儿童青少年肥胖时最好同时与其他指标结合评价。 国际肥胖工作组(internationalobesitytaskforce,IOTF)积极主张制定国际统一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的BMI诊断标准。2000年IOTF以巴西、英国、新加坡、美国、荷兰和香港等6个国家和地区0~18岁儿童横断面调查数据作为建立国际儿童BMI界点的参照人群。提出了2~

新版中医住院病案首页表汇总

医疗机构(组织机构代码:) 医疗付费方式:□中医住院病案首页 健康卡号:第次住院病案号: 姓名性别□ 1.男 2.女出生日期年月日年龄国籍 (年龄不足1周岁的)年龄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克新生儿入院体重克出生地省(区、市)市县籍贯省(区、市)市民族 身份证号职业婚姻□ 1.未婚 2.已婚 3.丧偶4.离婚 9.其他现住址省(区、市)市县电话邮编 户口地址省(区、市)市县邮编 工作单位及地址单位电话邮编 联系人姓名关系地址电话 入院途径□ 1.急诊 2.门诊 3.其他医疗机构转入 9.其他 治疗类别□ 1.中医( 1.1 中医 1.2民族医) 2.中西医 3.西医 入院时间年月日时入院科别病房转科科别 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出院科别病房实际住院天 门(急)诊诊断(中医诊断)疾病编码 门(急)诊诊断(西医诊断)疾病编码 实施临床路径:□ 1. 中医 2. 西医 3 否使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1.是 2. 否 使用中医诊疗设备:□ 1.是 2. 否使用中医诊疗技术:□ 1. 是 2. 否辨证施护:□ 1.是 2. 否 出院中医诊断疾病编码入院 病情 出院西医诊断疾病编码 入院 病情 主病主要诊断 主证其他诊断 入院病情:1.有,2.临床未确定,3.情况不明,4.无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疾病编码 病理诊断:疾病编码 病理号 药物过敏□1.无 2.有,过敏药物:死亡患者尸检□ 1.是 2.否血型□ 1.A 2.B 3.O 4.AB 5.不详 6.未查Rh □ 1.阴 2.阳 3.不详 4.未查 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责任护士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编码员 病案质量□ 1.甲 2.乙 3.丙质控医师质控护士质控日期年月日

中医病案首页填写说明

医疗机构 XXXX (组织机构代码: XXXX-X )医疗付费方式:□中医住院病案首页 健康卡号:第次住院病案号:

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

(二)凡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的,住院病案首页中可不填写“住院费用”。 附件2 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凡本次修订的病案首页与前一版病案首页相同的项目,未就项目填写内容进行说明的,仍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修订印发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1〕6号)执行。 (二)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三)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四)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中医诊断按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编码执行,西医诊断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五)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二、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医疗机构”指患者住院诊疗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机构名称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目前按照WS218-2002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标准填写,代码由8位本体代码、连字符和1位检验码组成。 (二)医疗付费方式分为: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贫困救助;5.商业医疗保险;6.全公费;7.全自费;8.其他社会保险;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付费方式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其他社会保险指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险等。 (三)健康卡号:在已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健康卡号码,尚未发放“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就医卡号”等患者识别码或暂不填写。 (四)“第N次住院”指患者在本医疗机构住院诊治的次数。 (五)病案号:指本医疗机构为患者住院病案设置的唯一性编码。原则上,同一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多次住院应当使用同一病案号。 (六)年龄:指患者的实足年龄,为患者出生后按照日历计算的历法年龄。 年龄满1周岁的,以实足年龄的相应整数填写;年龄不足1周岁的,按照实足年龄的月龄填写,以分数形式表示:分数的整数部分代表实足月龄,分数部分分母为30,分子为不足1个月的天数,如“2 月”代表患儿实足年龄为2个月又15天。 (七)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日为第0天。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院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