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强度及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13 MB
- 文档页数:8
① 按齿面接触的疲劳强度设计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不仅广泛应用于机床、汽车、船舶、飞机等工业领域,也被用于农业机械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齿轮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疲劳强度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主要讨论按齿面接触的疲劳强度设计。
1. 齿轮疲劳破坏的原因齿轮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疲劳破坏,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1 循环载荷作用循环载荷是齿轮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齿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循环载荷的作用,导致齿表表面和内部产生裂纹,最终导致齿轮疲劳破坏。
1.2 齿面接触疲劳齿轮在运行过程中,齿面之间不断摩擦接触,产生接触疲劳。
长时间的齿面摩擦作用会导致齿面磨损和裂纹,从而加速齿轮的疲劳破坏。
1.3 齿轮微小杂质齿轮制造过程中,可能会留下一些微小的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齿轮的强度和寿命。
在齿轮运转过程中,这些杂质可能被挤入齿轮表面和内部,从而导致齿轮疲劳破坏。
2. 按齿面接触的疲劳强度指标2.1 等效应力法等效应力法基于最大主应力和平均应力在作用方向上的不同,通过等效应力来判断齿轮的疲劳寿命。
等效应力法是一种基于静态强度计算经验公式修正的方法,适用于齿轮低速、半精度、低载荷情况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等效应力法无法同时考虑多种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疲劳寿命。
2.2 AGMA方法AGMA方法是由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AGMA)提出的一种疲劳分析方法。
通过综合考虑齿轮中各种载荷的作用,将其合成为一个等效载荷,然后根据这个等效载荷计算齿轮的疲劳寿命。
AGMA方法具有比等效应力法更高的精度和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同载荷作用下的齿轮疲劳分析。
3. 基于齿面接触的疲劳强度设计3.1 齿轮材料的选择齿轮材料的选择与齿轮的设计和使用相关联。
通常情况下,齿轮材料需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疲劳强度等特性。
传统的齿轮材料有合金钢、碳素钢和铸铁等,而现代材料则有硬质合金、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
同时需要考虑的是,齿轮材料的选择还应考虑到齿轮生产成本、机械加工性能和耐热性能等方面。
圆形齿轮的受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圆形齿轮又称圆柱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齿轮设计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受力分析和强度设计两个方面探讨圆形齿轮的相关知识。
一、受力分析圆形齿轮的受力分析是齿轮设计的基础,也是齿轮强度设计的依据。
圆形齿轮的受力分析主要是通过确定齿轮的受力状态来计算其所受的载荷和应力,并以此推导出齿轮的强度等参数。
1.1 齿轮受力状态圆形齿轮的受力状态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和接触应力。
其中,弯曲应力是由于齿轮在扭转过程中受到的曲率半径不等而产生的应力;剪切应力是由于齿轮齿条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应力;接触应力则是由于齿轮齿条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应力。
1.2 计算载荷和应力根据齿轮受力状态的不同,可以得到相应的载荷和应力计算公式。
具体来说,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σW=(KW*Mt)/(b*y*g),其中,KW是弯曲应力系数,Mt是齿轮传递的扭矩,b是齿轮齿宽,y和g是几何函数;剪切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τ=(Kt*Mt)/(b*z),其中,Kt是剪切应力系数,z是齿数;接触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σH=(KH*F)/(bw*c),其中,KH是接触应力系数,F是齿轮传递的载荷,bw和c是几何函数。
1.3 常见强度参数圆形齿轮的强度参数主要包括极限扭矩、安全系数、弯曲疲劳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抗弯强度等。
其中,极限扭矩是指齿轮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安全系数是指齿轮极限扭矩与实际传递扭矩之比,一般要求大于1.5;弯曲疲劳强度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齿轮在其寿命期内所能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齿轮在其寿命期内所能承受的最大接触应力;齿根抗弯强度则是指齿轮齿条的根部能够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
二、强度设计圆形齿轮的强度设计是指根据受力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齿轮模数和齿隙等参数,使得齿轮在设计寿命内能够满足强度及韧性的要求。
齿轮设计中的强度计算方法齿轮作为机械传动中常用的元件,其设计中的强度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强度计算是为了保证齿轮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承受所受力的作用,不会发生破坏或变形。
本文将介绍齿轮设计中的强度计算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齿轮的受力情况。
齿轮主要受到两种力的作用,一种是齿面上的接触力,另一种是轴向力。
接触力是由于齿轮齿面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其大小与传动比、输入功率、齿轮材料等因素有关。
轴向力则是由于齿轮的传动力矩而产生的,其大小与传动比、输入功率等因素有关。
在进行强度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齿轮的材料强度。
常用的齿轮材料有铸铁、钢和铜合金等。
不同材料的强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齿轮的受力情况。
齿轮的接触力会使齿面产生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
弯曲应力是由于齿轮齿面弯曲而产生的,其大小与齿轮的模数、齿轮的参数等因素有关。
接触应力则是由于齿轮齿面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其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力、齿轮的参数等因素有关。
在进行强度计算时,我们需要计算齿轮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
弯曲强度是指齿轮在受到弯曲应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接触强度是指齿轮在受到接触应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弯曲强度的计算可以使用刘易斯公式或双曲线公式。
刘易斯公式适用于模数较大的齿轮,双曲线公式适用于模数较小的齿轮。
这两种公式都是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强度来计算弯曲强度的。
接触强度的计算可以使用弗·里兰德公式或哈克公式。
弗·里兰德公式适用于传动比较小的齿轮,哈克公式适用于传动比较大的齿轮。
这两种公式都是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强度来计算接触强度的。
除了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的计算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齿轮的疲劳寿命。
疲劳寿命是指齿轮在反复受力下能够工作的时间,其大小与齿轮的材料、强度、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我们需要通过疲劳寿命计算来确定齿轮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齿轮设计中的强度计算方法包括确定材料强度、计算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以及考虑疲劳寿命等因素。
直齿轮箱尺寸变化影响传动强度分析阮超传递:功率P,转速n,扭矩T齿轮:齿数Z,齿宽b,模数m,材料强度σ 强度公式: 弯曲 T∝b(Zm)mσ 接触 T∝b(Zm)2σ2(体积关联) 条件变化: 1.齿轮箱外形尺寸不变,n2=3600r/min, m2=4mm,求P2? 弯曲 模数变化4/3,转速变化3600/3000, P2=120*4/3KW 接触 体积不变,转速变化3600/3000,P2=120KW;弯曲变化机理:齿形变大 接触变化机理:P=T*n/9550已知:功率P1=100KW,转速n1=3000r/min,模数m1=3mm直齿轮箱尺寸变化影响传动强度分析阮超传递:功率P,转速n,扭矩T齿轮:齿数Z,齿宽b,模数m,材料强度σ 强度公式: 弯曲 T∝b(Zm)mσ 接触 T∝b(Zm)2σ2(体积关联) 条件变化: 2.齿轮箱齿数不变,n2=3600r/min, m2=4mm,求P2? 弯曲 模数变化4/3,转速变化3600/3000, P =120*(4/3) KW 接触 模数变化4/3,转速变化3600/3000, P =120*(4/3) KW2 2 2 2弯曲变化机理:力臂和曲率半径增大 接触变化机理:单位齿宽负载和直径增大已知:功率P1=100KW,转速n1=3000r/min,模数m1=3mm直齿轮箱尺寸变化影响传动强度分析阮超传递:功率P,转速n,扭矩T齿轮:齿数Z,齿宽b,模数m,材料强度σ 强度公式: 弯曲 T∝b(Zm)mσ 接触 T∝b(Zm)2σ2(体积关联) 条件变化: 3.齿轮箱尺寸放大4/3倍,n2=3600r/min, 求P2? 弯曲 模数变化4/3,转速变化3600/3000, P =120*(4/3) KW 接触 模数变化4/3,转速变化3600/3000, P =120*(4/3) KW2 2 3 3弯曲变化机理:齿宽b,模数m增大 接触变化机理:齿宽b,模数m增大已知:功率P1=100KW,转速n1=3000r/min,模数m1=3mm直齿轮箱尺寸变化影响传动强度分析阮超传递:功率P,转速n,扭矩T齿轮:齿数Z,齿宽b,模数m,材料强度σ 强度公式: 弯曲 T∝b(Zm)mσ 接触 T∝b(Zm)2σ2(体积关联) 条件变化: 4.齿轮材料选用1.2倍σ,n2=3600r/min, 求P2? 弯曲 模数变化4/3,转速变化3600/3000, P =120*1.2KW 接触 模数变化4/3,转速变化3600/3000, P =120*(1.2) KW2 2 2弯曲变化机理:材料增强 接触变化机理:材料增强已知:功率P1=100KW,转速n1=3000r/min,模数m1=3mm。
齿轮强度校核的新方法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零件,其强度校核关系到传动的安全可靠性。
传统的齿轮强度校核方法包括按照ISO、AGMA等标准计算齿面弯曲应力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并结合材料强度等因素评估齿轮的可靠性。
然而,传统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如对于非标准齿轮的强度校核方法不够完备,对于齿轮生命的评估基于经验公式容易出现误差等。
因此,近年来学者们在齿轮强度校核方法上进行了不少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下面介绍其中的一些代表性工作。
一、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优化设计有限元法是近年来齿轮强度校核的一种新方法,通过构建齿轮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软件的支持下,对齿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齿轮的应力、位移和应变等变量。
这种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大等优点,适用于非标准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例如,杨岩等人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齿轮强度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在传统齿轮强度校核的基础上,考虑了齿轮拉伸应力和绕组应力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齿轮三维模型,进行了应力分析和齿向刚度分析,分别优化了齿轮齿形和齿向刚度,从而提高了齿轮的强度和可靠性。
二、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机器学习作为新兴的数据挖掘技术,目前在齿轮强度校核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学习样本数据,建立起齿轮强度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预测齿轮的强度和寿命等参数。
比如,赵少军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齿轮寿命预测方法。
该方法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预测模型,在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下,通过训练CNN模型,学习了各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律,成功地实现了齿轮寿命的预测。
这种方法具有自适应性强、精度高等优点。
三、基于反演方法的强度分析反演方法是一种基于逆问题和反演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一些间接的或非直接的数据,推断原始问题的解。
在齿轮强度校核领域,反演方法可以通过测量齿轮的应力数据,反推得到齿轮的强度和材料性质等参数。
比如,王磊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演方法的齿轮强度分析方法。
齿轮强度计算公式在计算齿轮的强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齿轮的材料、齿轮的几何参数、齿轮的载荷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齿轮强度计算公式。
1.根弯曲强度计算:齿轮的根弯曲强度是指齿轮齿根部分在受载条件下的强度。
根据弯曲强度理论,可以得到如下公式:σb=(Ks⋅M)/(Z⋅Y)其中,σb为齿轮的根弯曲应力,Ks是安全系数,M为齿轮的弯矩,Z为齿轮的模数,Y为齿轮的几何弯曲系数。
2.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接触疲劳强度是指齿轮齿面在接触运动中的承载能力。
根据接触疲劳强度理论,可以得到如下公式:σH=(Z⋅v⋅Kv⋅Kσ)/(b⋅Y)其中,σH为齿轮的接触疲劳应力,v为齿轮的线速度,Kv为速度系数,Kσ为安全系数,b为齿宽,Y为齿轮的几何弯曲系数。
3.齿侧面强度计算:齿侧面强度是指齿轮齿面在受载条件下的强度。
根据齿侧面强度理论,可以得到如下公式:σH=(Ks⋅Mt)/(Z⋅m⋅Y)其中,σH为齿轮的齿侧面应力,Mt为齿轮的扭矩,m为齿数比,Ks为安全系数,Z为齿轮的模数,Y为齿轮的几何弯曲系数。
以上三个公式是常用的齿轮强度计算公式,通过对这些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到齿轮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度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齿轮的强度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表面强度、温度影响等,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齿轮的安全可靠性,通常要选择合适的安全系数,并进行必要的强度验证。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齿轮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强度和可靠性。
齿轮的强度计算是齿轮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计算齿轮的强度,可以确保齿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合适的载荷,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