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1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11.1 复习笔记本章主要介绍了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轮系的功用,以及行星轮系的效率、齿数的确定。
学习时需要重点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尤其是复合轮系的分析计算,常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
除此之外,轮系的类型和功用、行星轮系中各齿数的确定(需要满足4个条件)等内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复习时需要把握其具体内容,重点记忆。
一、齿轮系及其分类1.定义齿轮系是由一系列的齿轮所组成的齿轮传动系统,简称轮系。
2.分类根据轮系运转时各个齿轮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是否固定,将轮系分为三大类:(1)定轴轮系运转时各个齿轮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轮系称为定轴轮系。
(2)周转轮系(见表11-1-1)表11-1-1 周转轮系图11-1-1 周转轮系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见表11-1-2)表11-1-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三、周转轮系的传动比1.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设周转轮系中的两个太阳轮分别为m 和n ,行星架为H ,则其转化轮系的传动比i mn H 可表示为H Hm m H mn H n n Hm nm nωωωi ωωω-==-=±在转化轮系中由至各从动轮齿数的乘积在转化轮系中由至各主动轮齿数的乘积2.具有固定轮的行星轮系的传动比具有固定轮的行星轮系,设固定轮为n ,即ωn =0,则有i mn H =(ωm -ωH )/(0-ωH )=-i mH +1,即i mH =1-i mn H 。
四、复合轮系的传动比1.计算步骤(1)将各部分的周转轮系和定轴轮系一一分开;(2)分别列出其传动比计算式;(3)联立求解。
2.划分周转轮系(1)先要找到轮系中的行星轮和行星架(注意:轮系中行星架往往由其他功用的构件所兼任);(2)每一行星架以及连同行星架上的行星轮和与行星轮相啮合的太阳轮组成一个基本周转轮系;(3)当将所有的基本周转轮系部分找出之后,剩下的便是定轴轮系部分。
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1 图示为一手摇提升装置,其中各轮齿数均为已知,试求传动比15i ,并指出当提升重物时手柄的转向。
120z =250z =215z '=330z =31z '=440z =418z '=552z =题1图2 图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1z =60,2z =20,2z '=20,3z =20,4z =20,5z =100,试求传动比41i 。
H 1232'45题9-2图题2图12342'H题9-5图题3图3 在图示的电动三爪卡盘传动轮系中,设已知各轮齿数为:1z =6,2z =2z '=25,3z =57,4z =56,试求传动比14i 。
4 图示为一种大速比减速器的示意图。
动力由齿轮1输入,H 输出。
已知各轮齿数为:1z =12,2z =51,3z =76,2z '=49,4z =12,3z '==73。
(1) 试求传动比H i 1。
(2) 若将齿轮2的齿数改为52(即增加一个齿)则传动比H i 1又为多少?122′33′4123456ⅠⅡS P题4图 题5图5 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的预选式行星变速器如图示。
Ⅰ轴为主动轴,Ⅱ轴为从动轴,S ,P 为制动带。
其传动有两种情况:(1) S 压紧齿轮3,P 处于松开状态;(2) P 压紧齿轮6,S 处于松开状态。
已知各轮齿数为1z =30,2z =30,3z =6z =90,4z =40,5z =25。
试求两种情况下的传动比i ⅠⅡ。
第11章齿轮系及其设计1齿轮系的分类及其传动比2轮系的功用和效率3行星轮系的类型选择及设计的基本知识第1讲齿轮系的分类及其传动比11.1.1 齿轮系及其分类11.1.2 轮系的传动比指南车机械式钟表例1 导弹发射快速反应装置例2 汽车后轮中的传动机构2. 轮系分类:(1)定轴轮系(普通轮系)(2)周转轮系轮系组成:由行星轮、行星架及太阳轮组成;其中作输入与输出运动的构件 —— 基本构件:太阳轮K 和行星架H 周转轮系平面定轴轮系空间定轴轮系1. 应用实例:(2)周转轮系1)按自由度数目分差动轮系——机构自由度为2的周转轮系(F=2)行星轮系——机构自由度为1的周转轮系(F=1)2)按基本构件分2K-H型:由两个太阳轮、一个行星架和若干行星轮组成的周转轮系3K型:由三个太阳轮和一个行星架及一个双联行星轮组成的周转轮系(3)复合轮系混合轮系——由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串联或并联而复合的轮系复合周转轮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周转轮系的串联或并联而复合的轮系轮系的传动比——轮系中的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的角速度之比包含内容:轮系传动比的大小和输入与输出两构件的转向关系分析内容: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2.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3.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方法: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大小 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对啮合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
亦即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轮系中首、末两构件的角速度之比:大小计算和转向关系确定。
(1) 传动比大小的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方法:一般用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
当首、末两轮轴线平行时,也可用同向取“+”和反向取“−”方法来确定。
(2)首、末轮转向关系的确定过轮(中介轮) ——轮系中不影响其传动比的大小而仅起中间过渡和改变从动轮转向作用的齿轮2.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先来观察和比较一下相同结构一个周转轮系和一个定轴轮系,可知问题: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就不能直接按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求法来计算。
第十一章齿轮系及其设计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 了解各类轮系的组成和运动特点,学会判断一个已知轮系属于何种轮系。
2. 熟练掌握各种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会确定主、从动轮的转向关系;掌握周转轮系的传动特性与类型和结构的关系。
3. 了解各类轮系的功能,学会根据各种要求正确选择轮系类型。
4. 了解行星轮系效率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5. 了解复合轮系的组合方法,学会分析复合轮系的组成,正确计算其传动比。
6. 了解行星轮系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了解几种其它类型行星传动的原理及特点。
二、教学内容1.轮系的分类2.定轴轮系及其设计3.周转轮系及其设计4.复合轮系及其设计5.少齿差传动简介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2. 轮系的设计。
难点: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新型少齿差传动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强调应用反转法原理求解周转轮系传动比方法的实质、转化机构的概念、正确划分基本轮系的方法。
要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1 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 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 曲继方,安子军,曲志刚.机构创新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参观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
八、课外学习要求自学定轴轮系的传动效率计算、定轴轮系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封闭型轮系的功率流等内容。
九、习题11-1,11-2,1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