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56
第8章电力系统经济运行§1 负荷预测一、负荷预测的基本概念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控制、运行和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其精度既能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又能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力生产特点之一是电力不可贮存,应该是用多少就生产多少。
针对这种负荷变化,电力生产的调节能力也要增加.当负荷变化范围较小时调节各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就可以了。
而负荷变化范围较大时只有启停机组才能跟上;当然对于负荷的逐年增长要适时投产新的机组才不致于拉闸限电,电力负荷预测是实时控制、运行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前提,要掌握电力生产的主动性必先做好负荷预测.系统负荷预测按周期又有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
超短期负荷预测用于质量控制需5一10s的负荷值,用于安全监视需1—5min负荷值,用于项防控制和紧急状态处理需10—60加n负荷值,使用对象是调度员;短期负荷预测主要用于火电分配、水火电协调、机组经济组合和交换功率计划,需要1日一l周的负荷值,使用对象是编制调度计划的工程师;中期负荷预测主要用于水库调度、机组检修、交换计划和燃料计划,需要1月一1年的负荷值,使用对象是编制中长期运行计划的工程师;长期负荷预测用于电源和网络发展,需要数年至数十年的负荷值,使用对象是规划工程师.由超短期—短期—中期。
长期组成一个在线预测系统,其源头是超短期负荷预测,因为它是实时运行的,以秒或分为周期从SCADA处取得实际数据.短期负荷预测将平滑好的数据提供给长周期负荷预测做原始数据,并从长周期那里取得预测值做升降负荷起点和拐点的参考.负荷变化模型中主要影响负荷变化因素有:负荷构成、负荷随时间变化规律、气象变化的影响及负荷随机波动.按照系统负荷构成可以将其划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工业负荷、农业负荷及其它负荷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负荷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例如随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居民负荷年增长率提高、季节波动增大,尤其是空调设备在南方迅速扩展,使系统峰荷受气温影响越来越大;商业负荷主要影响晚尖峰,而且随季节而变化;工业负荷受气象影响较小,但大企业成份下降,使夜间低谷增长缓慢;农业负荷季节变化强,而且与降水情况关系密切.一个地区负荷往往含有几种类型的负荷,比例不同.各类用电负荷的时间变化规律是不同的,由它们构成的系统负荷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一段时间的负荷历史记录,一般可看出两种变化规律:一是逐渐增长的趋势,二是日、周、月、年的周期性变化.气象对负荷有明显的影响,气温、阴晴、降水和大风都会引起负荷的变化,但每个电网负荷对各种气象因素的敏感程度是不相同的,这是研究负荷预测的重要内容.例如,东北地区初冬的一次寒流会使负荷由北至南逐次增加;南方夏季的台风一路解除各地的闷热天气,使负荷依次下降.负荷的随机波动是指某些未知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负荷变化,对每一电网随机波动负荷大小是不相同的.例如,对超短期负荷预测来说巨大的轧钢负荷就属于随机干扰.大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的区域划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像华中电网开始做为一个总体负荷预测区进行日负荷预测,精度较低;后来改为四个负荷预测区:湖北、河南、湖南和江西,采用不同的模型分别预测,最后总成华中总负荷,提高了预测精度.针对一个实际系统首先要确定合适的模型,然后选择最佳算法.一套较完善负荷预报软件应包含各种周期的预测功能,并有多种算法供用户选择;只要用户提供足够详细的历史负荷数据,一套理想的软件应能自动确认模型和选择算法。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经济学基础 2-1 解:1) 边际生产成本表达式:()502000dc q q dq=+ 2)按边际成本出售产品时,收入: 2()502000dc q q q q dq⨯=+ 利润=收入-成本222502000(252000)25q q q q q =+-+= 2-2 解:1)根据反需求函数:102000q π=-+,画出反需求函数曲线:当价格为零时,最大消费需求:max 200q =。
2)根据1)所示的反需求函数曲线,最高购买价格:max 2000π= 美元/件3)由1)的反需求函数曲线可知最大消费者剩余即为反需求函数曲线、价格坐标轴、数量坐标所围三角形的面积。
最大消费者剩余:120002002000002⨯⨯=美元但是生产者生产了产品,不可能什么都不卖,因此该最大消费者剩余不可能实现。
4)当价格π=1000美元/单位产量反需求函数曲线如下: 消费量:200010010q π-==总消费者剩余:1(10002000)1001500002⨯+⨯=美元 生产者收入:1000100100000q π=⨯=美元净消费者剩余:净消费者剩余=总消费者剩余-生产者收入 =15000010000050000-=美元 5)如果价格增加20%,则1000(120%)1200π=⨯+=美元/单位产量, 消费量:20008010q π-== 生产者收入:12008096000q π=⨯=美元 6)当1000π=美元/单位产量时,100q =需求价格弹性:110()110dqdq q d q d πεπππ===⨯-=- 7)如下图所示以需求为变量的反需求函数曲线:知总消费者剩余为一梯形,所以 总消费者剩余为:211111111(2000)(104000)5200022q q q q q π+⋅=-+⋅=-+ 总消费者剩余函数为:252000q q -+ 净消费者剩余为一三角形,所以净消费者剩余为:21111111(2000)(2000102000)522q q q q π-⋅=+-⋅= 净消费者剩余函数为:25q 以4)中当需求为100q =时检验,总消费者剩余:225200051002000100150000q q -+=-⨯+⨯=美元 净消费者剩余:225510050000q =⨯=美元 结果一样。
电力系统与分析第八章的答案【篇一: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及答案(杨淑英)】集华北电力大学前言本书是在高等学校教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多次修改之后而编写的与之相适应的习题集。
电力系统课程是各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学好这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有很大的难度。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国家重点教材的编写要求,为更好地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出大量高质量的电力事业的建设人材,我们编写了这本《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
力求使该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能够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为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从而更准确地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优质和经济。
全书内容共分十五章,第一至第六章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习题,第七至第十四章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的习题,第十五章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的师生、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作为报考研究生的学习资料。
由于编写的时间短,内容较多,书中难免有缺点、错误,诚恳地希望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元件参数及等值电路简单电力系统的计算和分析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第二部分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七章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第八章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分析第九章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第十章对称分量法及元件的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第十一章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第十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机电特性第十三章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第十四章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第十五章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附录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研究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况下的分析与潮流分布计算,另一类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况的优化和调整。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电力系统经济学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通过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划、调度、市场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是电力系统经济学的基础,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电力系统的经济学原理包括成本理论、效益理论和市场理论。
成本理论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对各种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设备折旧、固定人工等;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燃料成本、变动人工等。
效益理论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对各种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市场理论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交换,包括竞争市场和协调市场。
其次,电力系统的经济学原理还包括供需平衡理论、均衡价格理论和效率理论。
供需平衡理论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通过供需关系来确定电力的生产和消费规模,以实现供需的平衡。
均衡价格理论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供需关系,以实现价格的均衡。
效率理论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通过效率分析来评价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的效率,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市场的有效运行。
最后,电力系统的经济学原理还包括风险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和政策理论。
风险理论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
不完全竞争理论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通过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来实现市场的有效运行,以避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政策理论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通过政府政策和法规来引导电力市场的发展和运行,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是电力系统经济学的基础,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而电力系统经济学则是研究如何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实现经济高效的能源生产和分配。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成本与效益、经济调度、电力市场和能源规划等方面。
成本与效益电力系统经济学的核心是权衡成本与效益。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成本,包括燃料成本、运维成本、环境成本等。
而效益则可以体现为电力系统的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
为了实现经济高效,需要在最小化成本的同时最大化效益。
经济调度经济调度是指根据电力需求和供给条件,合理调度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经济高效。
在经济调度中,需要考虑电力负荷、发电机组的运营和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等因素。
调度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负荷均衡、发电机组的启停策略以及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电力市场电力市场是电力系统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市场可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供需的动态平衡。
在电力市场中,发电商和用电商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完成电力购销,同时还可以进行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操作。
能源规划能源规划是对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涉及到长期电力需求预测、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等问题。
通过合理的能源规划,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经济高效的电力生产和分配提供保障。
结论电力系统经济学是实现电力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
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进行经济调度、发展电力市场和合理进行能源规划,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优化电力系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的能源形势和经济需求的变化。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是电力系统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和管理问题。
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经济运行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展开讨论,探究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电力系统的经济学原理包括了成本、效益、供需平衡等方面的内容。
在电力系统中,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包括了发电成本、输电成本、配电成本等。
而效益则是衡量电力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指标,包括了供电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
供需平衡则是指电力系统中供电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经济学原理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实现供需平衡,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其次,电力系统的经济学原理在电力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逐渐增加,电力价格的形成和调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合理制定电力价格,保障电力市场的公平和有序运行。
同时,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益。
另外,电力系统的经济学原理还在电力规划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电力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电力需求的增长趋势、电力资源的分布情况、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因素,通过经济学原理的分析,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电力规划方案。
在电力建设中,经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和技术,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
总之,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是电力系统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电力市场化、电力规划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对读者对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有所启发,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是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控制中的一门基本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经济学方法,有效地解决电力系统综合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
在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中,有两个基本概念,即“最优化”和“最小费用”。
最优化是指在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最高的性价比。
最小费用是指获得所需能源的最低成本,而不是最大化收益。
这两个概念在实施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控制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控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最高的性价比和最低的费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的实施,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经济性、环境友好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多种因素。
同时,要考虑到全国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这样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佳运行效果。
它能够将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应用到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控制,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经济、可靠的电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