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06讲成本分析下发 (2)
- 格式:ppt
- 大小:313.50 KB
- 文档页数:49
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与成本分析在经济学中,成本理论和成本分析是研究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成本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支出的各种资源的价值,包括劳动力、原材料、设备和资本等。
正确理解和分析成本是经济学家和企业经理人做出决策的重要基础。
一、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研究生产成本如何产生,以及成本与企业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经济学家通过成本理论来解释企业为何要进行生产、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以及如何决策生产规模等诸多问题。
在成本理论中,存在着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区分。
固定成本是企业无论产量大小都必须支付的成本,如租金、管理费用等。
而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等。
企业在决策生产规模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成本的情况,以最大化利润或最小化成本为目标作出决策。
此外,成本理论还研究了投入产出关系和生产函数等概念。
投入产出关系说明了不同投入对产出的贡献程度,生产函数则是衡量产出与各种投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研究成本的构成和分布规律,并通过计量和分析来了解各种成本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出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
成本分析的核心工具是成本分类和成本计算。
成本分类是将各种成本按照其性质、产生的方式或其他特征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方式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等。
成本计算则是通过计量和核算各种成本,并将其归集到相应的部门、产品或业务中。
通过对成本的分类和计算,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分布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成本分析中,还引入了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支付的额外成本,而边际收益则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大小,企业可以判断生产规模是否合理,以及何时停止增加产量。
第六章成本论教学目的:本章通过研究生产成本与产量间的关系,明确厂商各种成本的变动特点与关系,厂商收益变动特点,并结合两方面研究,分析利润最大化问题。
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从产量变动与成本变动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各种成本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熟悉十种成本概念,各自曲线的形状,推导及关系。
特别是MC和LMC曲线。
重点和难点: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LMC曲线的推导。
课堂教学设计:重点讨论各种成本曲线的求得,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尽可能采取先分后合的讲授方式。
引导做部分练习。
提出:讨论如此多种成本概念意义何在?利润最大化原理在企业现实中直接运用的障碍是什么?教学课时:9时教案内容:第四章分析了生产要素最佳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生产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要考虑这种物质技术关系,而且还要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经济关系,还要分析生产者的成本掌握原则。
这个问题与第四章的问题是两回事。
因为产量最大并不等于利润最大,投入最少并不等于成本最小。
成本等于两要素投入再乘以价格再加总。
于是就引出了这一章的讨论。
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本章的分析假定:1、厂商处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
2、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
第一节关于成本的几个概念一、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种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的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西方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
西方经济学中生产成本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各项直接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将一吨原油用作燃料时,就不能再用这一吨原油生产化纤等其他产品。
假定原油价格为1000元,可发电1000度,可生产化纤500吨。
假定化纤收入是各种产品中最高的,则用一吨原油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一吨原油所能生产的化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