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晰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
- 格式:pdf
- 大小:390.30 KB
- 文档页数:5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引言概述肺部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良恶性的鉴别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诊断是肺部肿瘤鉴别良恶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影像诊断的角度进行探讨,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正文:一、肺部肿瘤影像学表现的共同特征1. 肿块形态特征2. 边缘特征3. 可见模式(实性、纤维化、空泡状、磨玻璃样改变等)4. 突出表现(钙化、囊变等)5. 淋巴结增大二、良性肺部肿瘤的特征1. 良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良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生长速度、有无症状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三、恶性肺部肿瘤典型影像学表现1. 恶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恶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受侵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四、鉴别良恶性肺部肿瘤的方法和技巧1. 影像学方法(X线检查、CT、MRI等)2. 影像学评估指标(病灶大小、边缘特征等)3. 影像学结合临床和病理特点4. 影像学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结合应用(病理活检等)5. 误诊与误判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五、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发展趋势1. 新的影像技术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2.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前景3. 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及其在肺部肿瘤鉴别中的意义4. 多学科协作对于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5. 未来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总结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肺部肿瘤的共同特征、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鉴别方法和发展趋势的阐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其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将越来越准确,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高分辨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一)【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微细表现的价值。
方法:50例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进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螺旋CT扫描。
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7例炎块中4例钙化,10例结核瘤中9例钙化,2例错构瘤中既有钙化又含脂肪成份。
31例恶性结节中点状钙化3例,空洞9例,密度不均匀坏死22例。
结论:高分辨螺旋CT扫描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尤于常规螺旋CT扫描,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分辨螺旋CT扫描;肺孤立性结节;内部结构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单发结节状病灶。
CT是当今检出SPN最敏感方法,高分辨螺旋CT扫描,减少或消除了常规CT扫描的部分容积效应,显示肺结节微细结构,提高了对SPN的CT值测量准确性,对评定SPN提供了可靠诊断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均为我院2004年~2006年经手术切除或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SPN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35岁~78岁,平均55.6岁;本组病例中周围型肺癌31例,结核瘤10例,炎性假瘤7例,错构瘤2例。
恶性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为腺癌、鳞癌及未分化癌。
1.2方法使用德国SIEMENS型号SOMATOM.AR.SP螺旋CT机及优维显造影剂。
具体步骤如下:深吸气后嘱患者憋气自肺尖至膈肌用10mm层厚及层间距、螺距为1进行螺旋CT扫描,显示肺内孤立性球形病灶后再进行该部位高分辨CT扫描,仍不能定性时,自肘静脉注入6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对球形病灶用层厚3mm~5mm高分辨CT扫描,用肺窗W1000、L600观察球形病灶的边缘征像及周围肺野的变化,用纵隔窗W350、L50显示球形病灶的内部结构特点及纵隔淋巴结状况。
在鉴别诊断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中增强CT与DWI的价值差异性阻塞【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鉴别诊断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中增强CT与DWI的价值差异。
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收的56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肿瘤病人进行研究,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增强CT组和DWI组,。
首先对所有病人选择常规增强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辅助其他诊断,然后再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辅助其他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
结果:DWI组病人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也优于增强CT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鉴别诊断;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肿瘤;增强CT;DWIThe value difference between ENHANCED CT and DWI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benign and malignant pulmonary nodules Sexual blockingQi YongDepartment of Imaging, Taizhou People's Hospital, Taizhou 225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value difference between enhanced CT and DW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ulmonary nodules.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solid nodule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20 were studied and pided into enhanced CT group and DWI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o aid other diagnoses, and the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to aid other diagnoses.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DWI group were also better than those of enhanced CT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Key words】differential diagnosis; Pulmonary solid nodules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 Enhanced CT; DWI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部肿瘤疾病,该疾病多发于工业污染严重、长期抽烟、长期处于污浊空气环境或长期从事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接触的工作[1]。
肺良,恶性孤立结节的CT征象比较及临床意义
邹朝霞;戴爱国
【期刊名称】《衡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26)004
【摘要】对81例肺弧立结节的胸片、胸部CT、支纤镜、病理学作对照分析,
结果表明,肺癌与肺良性结节,胸片检查易误诊,而CT的一些特殊特象如棘状突起征、血管集棘征的出现及结节的细毛刺数≥6根,在恶性结节中更多见,具有特殊诊断意义。
肺良性结节细毛刺数多在5根以内,空洞、钙化,卫星灶也多见于良性结节。
CT征象出现的分叶征、空洞等,良恶性结节出现的机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总页数】2页(P410-411)
【作者】邹朝霞;戴爱国
【作者单位】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孤立性肺结节64排螺旋CT征象良恶性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分析 [J], 齐晨晖;慕建成;胡瑞霞
2.孤立性肺结节HRCT良恶性征象的诊断与鉴别 [J], 卢明智
3.CT征象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J], 邓建永;张华山;刘桂安;王乾魁
4.128层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
值 [J], 陈浩
5.128层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J], 陈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 CT靶扫描联合三期增强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CT靶扫描与三期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91例自2020年2月~2021年7月进行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者DR检查、CT靶扫描联合三期增强扫描检查。
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CT靶扫描联合三期增强扫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R扫描。
良恶性结节CT靶扫描与一期增强扫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二期及三期增强扫描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
结论:CT靶扫描与三期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中的效能较高。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CT靶扫描;三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价值孤立性肺结节属于临床多发性结节性疾病,具有直径小、边界清晰、影像不透明等特点,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诊断难度较大,准确区分结节良恶性对于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1]。
CT靶向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有助于临床观察结节内血管数量、通透性以及细胞间隙等,可为临床对结节良恶性进行定性诊断提供指导[2]。
本次研究以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自2020年2月~2021年7月进行治疗,分析CT靶扫描与三期增强扫描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91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病情;②患者临床资料以及CT影像学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检查配合度差者;②有造影剂过敏史者;③既往有恶性肿瘤史者;④中途转诊或者转院者;⑤既往有胸部手术史者。
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区间:37~86岁,年龄均值:(53.14±3.09)岁。
1.2方法应用Philips平板DR摄影系统为患者实施平板DR扫描,取患者站立位,接收板紧贴胸片,对光野及位置进行调整,拍摄前叮嘱患者深吸气,调节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32mAs,对胸片实施图像增强处理后上传至专用影像工作站阅片诊断。
肺结节的病理特征与良恶性鉴别导言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部病变,通常通过X光、CT或MRI等成像技术发现。
对于肺结节的评估和鉴别,病理检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肺结节的病理特征及良恶性鉴别的方法和指标。
1. 良性肺结节的病理特征良性肺结节通常具有以下病理特征:•钙化:良性肺结节在X光和CT上常可见到钙化灶,是良性结节的一个重要指标。
•炎性反应:肺炎后结节、炎性假瘤等炎性反应性结节在病理上常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等。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如肉芽肿、血管瘤、腺瘤等也可形成肺结节,其病理特征与良性非肿瘤性结节有所不同。
2. 恶性肺结节的病理特征恶性肺结节通常具有以下病理特征:•细胞学特征:恶性肺结节中的细胞学特征,即细胞核的异型性、细胞核与细胞浆的比例、核仁的变异等,对恶性程度判断非常重要。
•组织学特征:恶性肺结节的组织学特征包括细胞排列形态、组织结构的破坏程度等,常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鉴别。
•浸润和转移:恶性肺结节常具有浸润和转移的特点,表现为邻近组织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
3. 良恶性肺结节鉴别的方法和指标良恶性肺结节鉴别可通过以下方法和指标进行:•影像学特征: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可对结节进行测量、观察形态特点、表面有无分叶、边缘形态等,有助于初步判断良恶性。
•病理学特征:对于疑似恶性肺结节,必须进行穿刺活检、切片检查等病理学检查,通过观察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来鉴别良恶性。
•免疫组化染色:对于疑似恶性肺结节,免疫组化染色可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等,进一步确定恶性程度。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如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可帮助鉴别恶性肺结节,如EGFR、ALK融合基因等。
4. 良恶性肺结节的临床意义和处理策略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对于临床意义重大。
正确判断和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制定适当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良性肺结节,如炎性结节、肉芽肿等无需进一步处理,监测其发展情况即可。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李强【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24(18)11【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103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CT平扫及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良恶性结节不同时期的CT值;比较良恶性结节的CT征象检出率。
结果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恶性48例(真恶性45例,假恶性3例),良性55例(真良性53例,假良性2例);常规CT平扫中,恶性48例(真恶性35例,假恶性13例),良性55例(真良性43例,假良性12例)。
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敏感度95.74%、特异度94.64%、准确度95.15%、恶性预测值93.75%、良性预测值96.36%均高于常规CT平扫的74.47%、76.79%、75.73%、72.92%、78.18%(P<0.05)。
恶性结节在平扫期、增强后15 s的CT值与良性结节相当(P>0.05),而恶性结节在增强后30、60、120、180、240、300 s的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
恶性结节空泡征、棘突征检出率与良性结节相当(P>0.05);但恶性结节磨玻璃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胸膜凹陷检出率分别为29.79%、61.70%、55.32%、44.68%、40.43%,均高于良性结节的3.57%、28.57%、16.07%、14.29%、7.14%(P<0.05)。
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从CT值、CT征象上能有效鉴别良恶性结节,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总页数】4页(P75-78)【作者】李强【作者单位】南安市洪濑中心卫生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2.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3.CT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4.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随访管理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出现的小型结节,其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
在日常胸部影像学检查中,肺结节的发现率逐渐增高。
然而,对于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其随访管理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处理和管理肺结节患者,中国专家共识形成了一些准则和指导意见。
一、肺结节良恶性鉴别1. 形态特征分析通过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分析来推断其良恶性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良性肺结节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形状、结节内部均匀一致的特点。
而恶性肺结节则可能表现为模糊的边界、不规则的形状以及结节内部的不均匀密度或钙化。
2. 临床因素考虑除了形态特征,临床因素也是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重要考量因素。
如患者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年龄等都将对良恶性鉴别产生影响。
3. 影像学特征评估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
例如,CT检查可以提供结节的大小、形状、密度等信息,进一步帮助医生进行良恶性鉴别。
此外,PET-CT结合FDG示踪剂也可以帮助鉴别恶性结节,因为恶性肿瘤组织常表现出高代谢活性。
二、随访管理1. 高危肺结节的随访对于高危肺结节即可能为恶性的结节,医生应该进行更加频繁和密切的随访。
通常情况下,对于高危肺结节,建议进行连续两次3个月间隔的CT复查,以确定肺结节的生长速度。
如果肺结节持续增大或发现其他恶性特征,可能需要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
2. 低危肺结节的随访对于低危肺结节即可能为良性的结节,采取不同的随访策略。
通常情况下,建议进行6-12个月的定期复查。
如果多次CT复查结果稳定,无增大倾向,可以放宽随访周期。
3. 随访评估的依据随访评估的依据包括肺结节的生长速度、形态变化、密度变化以及其他新出现的恶性特征。
如肺结节的体积翻倍时间(DT)可以作为一个评估生长速度的指标,低于400天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结节。
结语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其随访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强化效应与鉴别诊断赵泽华;徐嵩森;等【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年(卷),期】1999(006)004【摘要】目的:评估CT增强效应对肺部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所有SPN的直径均<3cm。
采用GE-SYTEC2000型CT扫描机,在常规平扫发现病灶后,局部作薄层(2-5mm)扫描,增强扫描先采用动态,测注射造影剂后30,60,120及180s的病灶的CT值。
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剂量为100ml。
自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为2ml/S。
结果:73例中47例为原发性肺癌,增强CT值多在20-50HU之间且多为不均质性强化,至于良性病变则多无强化或轻度不均质强化,而结核瘤则可表现为周边强化(5例中有2例)。
结论:采用CT强化效应作为肺部良恶性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总页数】2页(P388-389)【作者】赵泽华;徐嵩森;等【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放射科,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CT强化效应对肺部孤立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J], 林小琪;熊景良2.分析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肺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J], 李达; 于洋涛; 韩露; 朱佩林; 杨宸; 史葆明; 吴楠; 胡伟3.CT纹理分析与MS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分析 [J], 李晓卿;徐志豪;齐银萍4.螺旋CT结合肿瘤标记物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临床研究及对肺结节良恶性生长变化的对比分析 [J], 黄杰5.螺旋CT结合肿瘤标记物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临床研究及对肺结节良恶性生长变化的对比分析 [J], 黄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辨率CT用于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分析李东;荆利民;马明辉【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24(31)5【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对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96例,均予以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检查,评估图像质量,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分别进行两种检查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
结果高分辨率CT 图像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
9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阳性70例,阴性26例;高分辨率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906,P<0.001);常规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κ=0.729,P<0.001)。
高分辨率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14%、92.31%、95.83%,显著高于常规CT的80.00%、50.00%、71.88%(P<0.05)。
结论与常规CT相比,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图像质量更佳,诊断效能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2页(P533-534)【作者】李东;荆利民;马明辉【作者单位】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CT影像学检查对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2.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征象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3.CT影像学检查对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4.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肺部磨玻璃结节影像良恶性的价值分析5.肺部CT检查对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样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螺旋CT对肺结节生长变化的观察及良恶性的诊断廖美焱;孙骏谟;张在鹏;田志雄;汪必成;黄雄;屈艳娟;罗锐【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3(24)4【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观察肺结节生长变化及良恶性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 :19例有完整病例资料的肺内结节接受薄层螺旋CT扫描 ,测量结节 2D直径和面积及 3D容积 ,通过计算结节倍增时间来预测其良恶性 ,预测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或追踪 2年以上结果比较。
结果 :按肺癌标准生长模式 ,恶性结节 4周后直径和面积分别增大超过 3%和 7% ,容积增大超过 11% ;肺内结节 2D预测结果 74 % (14 19)与最终结果一致 ,3D容积预测结果 10 0 % (19 19)与最终结果一致 ,3D结果优于 2D结果 ,P <0 .0 5。
结论 :螺旋CT 2D和 3D测量技术能很好地观察肺结节的生长变化 ,倍增时间能准确反映结节性质 ,3D容积测量更为准确 ;肺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 2 4mm者CT短期复查 (4周内 )【总页数】4页(P370-373)【关键词】螺旋CT;肺结节;生长变化;观察;诊断;肺肿瘤【作者】廖美焱;孙骏谟;张在鹏;田志雄;汪必成;黄雄;屈艳娟;罗锐【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R814.42【相关文献】1.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变化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J], 公长春;王汝良;张春军2.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效果观察 [J], 郭会斌3.螺旋CT结合肿瘤标记物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临床研究及对肺结节良恶性生长变化的对比分析 [J], 黄杰4.螺旋CT结合肿瘤标记物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临床研究及对肺结节良恶性生长变化的对比分析 [J], 黄杰5.螺旋CT对良恶性肺结节生长变化的观察与诊断 [J], 廖美焱;孙骏谟;田志雄;张在鹏;屈艳娟;胡浩;罗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高清晰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
作者:周浩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放射科,300011
刊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年,卷(期):2010,23(1)
被引用次数:3次
1.Erasmus JJ;Connolly JE;Mc Admas P Solitory pulmonary nodules:partⅡevaluation of the indeterminate nodule 2000
2.储成凤;杨明;刘斌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 2004(11)
3.Swensen SJ;Brown LR;Colby TV Lung noduleenhancement at CT:multicenter study 2000
4.Zhang MM;Kono M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evaluation of blood flow patterns with dynamic CT 1997
5.张燕群;曹丹庆;高育璈深分叶征在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中的价值 1992(03)
6.王健;李妍瑜;姚茹国孤立肺结节的CT-病理研究 1993
7.张志勇胸膜凹陷征 1995(05)
8.郭继勇,谢应清,刘旭东球形肺炎的CT诊断[期刊论文]-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5(1)
9.Little JT;Durizch ML;Meoller G Pulmonary masses:contrast enhancement 1990
10.徐剑松肺孤立性结节病灶CT定性诊断进展 1989(05)
11.彭光明;蔡祖龙;白友贤血管连接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 1995(01)
12.周晓琳,曾纪珍,杨迎,周建华,张常安周围型肺癌SCT增强扫描与血管超微结构和密度的相关性[期刊论文]-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1(3)
13.Murayama S;Murykami J;Hashimoto S Noncalcified pulmonary tuberculoma:CT enhancement with histological correlation 1995
1.杨宝军.汪海生.郝志斌CT值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意义[期刊论文]-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4)
2.赵英.戴敏方.沈永安.龚志梅.Zhao Ying.Shen Yongan.Gong Zhimei.Dai Minfang几种快速T2W1扫描技术在腹部的应用[期刊论文]-医学研究通讯2002,31(10)
3.杨迎孤立性肺结节病灶CT增强动态扫描的初步研究[学位论文]2001
4.梁碧玲.沈君敏感性编码技术在腹部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6)
5.徐仁根.王索宇.刘岚.卢鸣剑.孙美.肖莉.冯二英.周锋江腹部MRI检查"4+2+1"方案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实用癌症杂志2008,23(4)
6.辛英.高彦平.张保庆.Xin Ying.Gao Yanping.Zhang Baoqing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期刊论文]-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8(3)
7.白银安.王秋萍.阎瑞.张秋娟.齐敏.郭佑民.BAI Yin-an.WANG Qiu-ping.YAN Rui.ZHANG Qiu-juan.QI Min.GUO You-min动态增强CT净增值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评价[期刊论文]-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0)
8.陈明荣.张燕丽.徐亮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增强扫描增强程度探讨[期刊论文]-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4)
9.冯志娟良恶性肺结节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期刊论文]-交通医学2007,21(4)
10.孙莉红.路慧敏.李文静孤立性肺结节的HRCT征象分析[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
1.林栋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期刊论文]-华北国防医药 2010(06)
2.杨超,李必强,唐茁月,胡源浩,李宗文,陈修燕,Li Zongwen,Chen Xiuyan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15(07)
引用本文格式:周浩高清晰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期刊论文]-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