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导学案第三课
- 格式:doc
- 大小:210.50 KB
- 文档页数:3
必修三u n i t 3 导学案课型一:阅读课(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andcomprehe nding)课型二:词汇课(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课型三:语法课(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课型四;语言技能课(Usi ng Ian guage)课型五:写作课(Reading and writing)课型六:测试课课型一:阅读课教学内容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Comprehe nding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体裁的特点,学习和理解戏剧语言,尝试表演戏剧,提高文学修养和欣赏水平。
2•学习《百万英镑》的故事,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和他的作品风格,探讨金钱和人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词汇:birthplace; no vel; adve nture; phrase; author; sce ne;wander; pavement; permit; ahead; stare; fault; spot; passage acco unt; seek; con trary; un believable; amount; rude; manner scream; genuine; issue; fake; bow;短语:bring up; make a bet; go ahead; by accident; stare at; acco unt for; on the con trary; take a cha nee; in rags; as for.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阅读该部分内容,了解马克吐温及其作品。
2.让学生交流他们所读过的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
合作探究Pre-read ing讨论Pre-reading中的问题,在书上给出答案。
3 老人与海【学习目标】1、能够简要说出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2、能说出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子形象。
3、通过鉴赏人物的内心独白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把握通过内心独白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子形象。
2、通过鉴赏人物的内心独白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把握通过内心独白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10分自读课文,对课文的结构和内容有整体性的把握。
2、25分钟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5分钟总结【教材助读】一、自学资料1、作家作品海明威(1899—1961),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50年代后,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
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2、关于《老人与海》《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通过桑地亚哥捕鱼的故事的描述,写出老人在重重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的力量与意志的赞美,对人的命运的关注,显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巨大威力与坚强意志。
【预习自测】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理解意义攮.(nǎnɡ)颚.(è)啐.( cuì)鲭.鲨( qīng )脊鳍..( jǐ qí)蚕噬.(shì)蹂躏..( róu lìn )拽.掉( zhuài )榫.头( sǔn )掌舵.( duò)皮开肉绽.(zhàn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
高二历史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理学与心学的历史地位并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课时】2课时课前预习★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西汉:汉武帝以后,①_______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②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③“”。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④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合作探究1】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要点提示:统治阶级的支持是根本原因;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人民苦难,欲寻求寄托和安慰;佛教本身的欺骗性。
【合作探究2】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难点突破1】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有了新发展?要点提示:①从内容上看,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②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③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①。
2.主要思想:(1)程颢、程颐认为②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③。
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④”。
3.方法论:(1)“二程”提出⑤“”的认识论。
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则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⑥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⑦______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导案【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程朱和王阳明心的基本内容。
难点解和心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和王阳明心的历史地位。
【法指导】1.阅读课本内容,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
2.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
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格物致知”,“心”等。
比较归纳程朱与陆王心的异同,并综合其本质作用。
【习过程】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________也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儒、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家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___________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的正统地位,________提出复兴儒。
细节点拨习宋明之前,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
二、程朱1.形成:北宋时,________家者展开了复兴儒、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
2.“二程”(程颐、程颢)(1)核心: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而后有物。
(2)把天和__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
(3)提出“____________”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联系起。
3.朱熹(1)强调之在于天,即_________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与天一致,强调“________________”。
(3)认为“物”指天、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举考试依据的教书。
(3)朱熹的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派。
细节点拨宋明是中国古代后期的儒主流,在评价其历史影响时,应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从肯定积极作用和指明消极作用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学法指导】《屈原列传》虽属史传文章,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褒贬的感情。
我们学习这篇列传,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夫对话等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来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重点】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学习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自主学习课前自读课文4-10段,完成下面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江滨.()渔父.()三闾.大夫()啜.()弹冠.()怀瑾.握瑜.()自令见放为.()2.解释加点字子.非三闾大夫欤.()()自令见放为.()新沐.者必弹冠()葬乎.江鱼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遂自投汩罗以.死()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竟.为秦所灭()3.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被发行吟泽畔()是以见放()不凝滞于物()而自令见放为()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合作探究1.文章第11节,记叙屈原与渔夫的对话,写出了几种人生观,有什么作用?明确:二人的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品格操守及政治倾向。
渔父:对人生、世事均不要太过认真,太过执着,最好得过且过,随遇而安,随波逐流,与世推移。
屈原:绝不苟且,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长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
学习流程一、问题导学(学生课前自学完成)【基础知识】(一)、战争清单1、表格归纳整理:2、试从从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战争的结局分析一战的性质?一战性质:依据: (二)、西欧的相对衰落1.西欧的相对衰落(1)经济衰退①②(2)精神领域:(3)国际地位下降:2.美、日迅速崛起(1)原因:(2)表现:(三)、革命与独立的浪潮1.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背景①②(2)事件:(3)意义:2.民族独立运动(1)欧洲:(2)亚非拉地区①背景:②意义:(四)、一战的影响:二、合作探究材料一 1819~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200万人失去了生命。
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
俄国死去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内就有1.8万人死去。
材料二战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倍多。
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
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万人被捕入狱。
阅读材料,想一想,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苦?三、总结提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诸如美国、日本和英联邦自治领之类国家的工业化,打破了原先的经济平衡。
这意味着英国海外市场的减少,尤其是纺织品市场的减少。
在纺织品方面,英国面临着日本的激烈竞争。
英国商船队在很大程度上遭到破坏,和英国不再是世界金融中心这一事实一样,也使无形收入减少。
布尔什维克革命进一步损害了英国的经济,因为它不仅消灭了大量的投资,还消灭了一个重要的制成品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从1915年起,美国进入了一个为时5年的新的“战争繁荣”周期。
以制造业为例,1913~1920年的7年间,欧洲制造业生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
到1920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3。
参战前的191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 313亿美元,1918年上升到1 518亿美元,农业总收入从1914年的78亿美元,激增到1915年的100亿美元的空前未有的水平,再猛增到1919年的177亿美元(以上均按1958年的美元价格计算)。
第3课宋明理学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的】1、掌握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合作探究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开展到理学阶段,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开展。
3、感受理学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价值。
【探究案】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天子授命于天,天下授命于天子,一国那么授命于君。
君命顺,那么民有顺命;
君命逆,那么民有逆命。
……授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
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疑心,人们开场了对宗教的渴求。
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捐躯〞佛寺。
——中华读书网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结合所学隋唐时期儒学地位如何?
(3)儒学到宋明有了新开展。
结合所学知识,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
方?〔各举一例说明〕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采取什么态度?。
《劝学》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理解比喻的内涵,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
2.反复诵读,积极讨论,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3.领会学习的意义及作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及思路,从而顺利完成背诵任务。
2.用时30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1、读读记记,积累成语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
比喻坚持不懈。
二、【自主学习】归纳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完成下列练习题。
1、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2、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劝学古义:今义:輮以为轮古义:今义: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而神明自得古义:今义: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3、判断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其曲中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解释多义词的意义或用法: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不舍()于:取之于蓝()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之:取之于蓝()蚓无爪牙之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蟹六跪而二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三、【合作探究】1、找出第三段中的五个比喻句,看看这些比喻是用来论证什么观点的(用本段的原句回答)。
本段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3、找出第四段中的比喻句,说说它们是从哪些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的?4、请结合第四段谈谈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从句式方面看)。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暑假预习导学案第3讲 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并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评价其历史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理学产生的背景,识记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陆王心学的代表及观点。
2.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等方面掌握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和影响。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地位。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评价传统文化,评价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基础知识】一、“理”由何来?1.儒学的发展脉络春秋:儒学创立 → 战国:蔚然大宗 → 秦朝:“焚书坑儒” → 汉武帝:儒学独尊 → 魏晋南北朝:佛教 盛行, 道教 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受到冲击。
→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 唐朝:统治者奉行 三教并行 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1)政治:宋代为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经济: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 繁荣,奢靡之风冲击礼制。
(3)思想文化: ① 科技文化 的进步;②从魏晋至唐,儒、 佛 、 道 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①佛道对儒学的冲击;②复兴儒学的需要;③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⑤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需要 原因笔记记它(儒学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但儒学的干教条、汉代粗糙的天命观、以及儒学思辨性不强、未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缺点无法使儒学适应时代需求而地位巩固;佛道的冲击使儒学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韩愈等儒学大师提出复兴儒学的口号,刚好宋初刚刚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一种欺骗性更强的学说以加强统治,于是理学应运而生。
高一英语必修3 Unit3导学案Words & Expressions年级_高一__学科_英语__主编人:苏小敏____编写日期2013__年_3_月_15_日备课组长苏小敏_______科组长_黎志芬、张金宁______审批领导________Learning aim: 1. To learn the words & expressions in part 1(warming up and reading)2.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diets.Difficult points: To learn some difficult expressions.预习案(5’)1.Recite the new words in warming up and reading.2.Discuss the questions about films.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I.Find the correct word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meanings.1 _____________ mistake2 _____________ to allow something to happen3 _____________ someone who writes books4 _____________ to try to find or get something5 _____________ a thin paper cover for a letter6 ____________ the place where someone was born7 ____________ a man who works in a business8 ____________ unusual, exciting or dangerous experience9 _____________ ability to wait fro a ling time or to accept trouble without getting angry10 _____________ part of a play during which there is no change in time or place11 _____________ path at the side of a road for people to walk on12 _____________ a long written story in which the characters and events are not usually realII. Explain the usage and meaning of each italicized word in each sentence.A He wandered around Tibet for about a month. His experience is unbelievable.B The professor wandered from the subject of his speech.A Please keep a complete account of the money we have spent.B I opened an account at the bank downstairs.A It was her fault. We were late because she took so long finishing her lunch.B It sounds as if there is a fault in that computer.A The museum sits on the exact spot where the gold was first discovered.B That dress has a dirty spot right in the middle.C She spotted her friend among the passengers who got off the trainA We walked down a long passage to the back of the office building.B I couldn’t afford the passage to Australia.C The old bridge isn’t strong enough to allow the passage of heavy vehicles.1 Yesterday when I was wandering on the pavement near a park, I met an old neighbour __________. He was so happy to see me again and he talked a lot about my grandparents who ___________ me _________. __________, I didn’t want him to _____________ with his story. It wasn’t because I had no ________ to listen to him, but because it was still very painful for meto think about my dear grandma who died five years ago.高一英语必修3 Unit3导学案Leading In年级_高一__学科_英语__主编人:苏小敏____编写日期2013__年_3_月_15_日备课组长苏小敏_______科组长_黎志芬、张金宁______审批领导________Learning aim: 1. To lead in the reading part.2.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author Mark Twain.Difficult points: To learn some difficult expressions.预习案(5’)Recite the new words in warming up and reading.Discuss the questions about diets.Warming upThis unit is a play based on a short story by an American writer - Mark Twain. In pairs discuss what you know about him. If you don't know about him, read this short passage. Then fill in the chart.Mark Twain▲a great American writer▲ a famous speaker▲liked to tell funny stories高一英语必修3 Unit1导学案Reading年级_高一__学科_英语__主编人:苏小敏____编写日期2013__年__3月_15_日备课组长苏小敏_______科组长_黎志芬、张金宁______审批领导________ Learning aim: 1. Tounderstand the reading part.2.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film.Difficult points: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thoroughly .预习案(5’)Recite the new words in warming up and reading.Discuss the questions about festivals.探究案:I..Fast-readingTell the statements a fact (F) or an opinion (O) after a fast reading._____ Henry wants to find a job in London._____ Henry is given an envelop by the twobrothers._____ Henry is an unlucky young man._____ The servant is called James._____ Henry is foolish to go and meet the twobrothers.II. Read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ere does Henry Adams come from?Does he know much about London?2. What did he do in America?3. Why did he land in Britain?III. In pairs describe how Henry’s feelings change during the conversation.IV. Retell the story by filling the following passage.Henry was an_________. One day he had anaccident in a_____. Luckily he was survived by aship for_______. He arrived in London by earninghis passage without pay. He was _____in the streetin_____. To his surprise an ________ thinghappened. Two rich brothers gave him a millionpound bank-note because they had made a_____.高一英语必修3 Unit1导学案Grammar年级_高一__学科_英语__主编人:苏小敏____编写日期2013__年_3_月_15日备课组长苏小敏_______科组长_黎志芬、张金宁______审批领导________Learning aim: 1. To learn the noun clause.2. To know how to use the noun clause.Difficult points: To learn to the relative words.预习案(5’)Recite the new words in warming up and reading.Discuss the questions about diets.名词性从句相当于名词,可分别作主句的主语、表语、宾语和同位语。
四、第三关,词汇探究(将第一篇、第二篇文章中带黑体部份词汇的短语或句子划出并翻译出来.由小组长带领、落实、检查,课前完成)闯过第三杲,证明你已县韦険於的自修习横/五、第四关,词汇运用(A层造句,B层、C层可借助词典和教辅材料完成,讨论展示,教师点评)1.on the contrary—2.stare at一3.Iose one's patience—4.br i ng up——5.by accident—6.permit—7.unbeI i evabIe——8.apo I ogy—9.as for一10.make a bet——你已过四果,已鏈是眾优建的曇望了/%1.文学知识拓展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rk Twa i n and h i s works?Book 3 Unit31. 3. 5. 7. 9. 语 11. 13. 15. 17. ____________ v.鞠躬,弯腰____________ n. 出生地____________ n. 故障;毛病____________ v. 许可;允许____________ n. & v.冒险____________ adv. Certainly; actually____________ vt.发现 n.地点____________ n.方式;习惯 v.凝视;盯着看2. _____________ n.理发店 4. _____________ n.作者;创始人 6. _____________ n.帐目,理由 8. _____________ v.漫步,徘徊 10. ______________ n.短语,习语,惯用12. _____________ n.数量;总额 14. _____________ n.(戏)一场;场面 16. ______________ n.通道;文章18. n. 品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导学案(一)——词汇闯关 编制人 王维乖 审核人: 李炜鸣 审批人:吴培峰[Introductio n 】1. Preview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Memorize 30 key words2. Finish four tasks3. Be active in class activities[Learning aim 】1. Pronounce and spell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rrectly2. Try to remembe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3. Learn to use the bold words and phrases4. Make preparations for the text.一、 优化词汇和词义(由教师提前完成)二、 第一关,拼读单词(由学生课前自学完成,附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