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1.5.3 近似数
- 格式:doc
- 大小:72.01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3《近似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3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近似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因此,本节课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近似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求近似数的方法和应用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能够将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似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2.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2.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进行应用和拓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实例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通过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近似数的存在。
然后,讲解近似数的求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近似数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进行解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3《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似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5.3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近似数的概念、求法及其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概念的接受能力较强。
但是,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近似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的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过程中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近似数相关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近似数的定义和求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利用所学知识求一些数的近似数,并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3《近似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近似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近似数的概念、求法以及应用。
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实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百分数、概率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实数、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求近似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例如不理解四舍五入的原理,对于近似数的应用也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原理,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似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
2.难点:理解四舍五入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近似数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并通过例题演示求近似数的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求近似数,并解释四舍五入的原理。
4.应用拓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求近似数方面的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概念: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求法:四舍五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3《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5.3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近似数的概念、求法及其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近似数的概念,如“一张地图上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300公里,请问这个距离是精确值还是近似值?”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近似数的定义和求法,通过PPT展示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3.操练(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求近似数。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测量等。
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提醒学生注意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一章有理数1.5.3近似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统计,2017年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9.55亿元,用四舍五入法将2279.55精确到0.1的近似值为A.2280.0 B.2279.6C.2279.5 D.2279【答案】B【解析】2279.55≈2279.6(精确到0.1),故选B.2.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下列正确的是A.403.53≈403(精确到个位)B.2.604≈2.60(精确到十分位)C.0.0234≈0.0(精确到0.1)D.0.0136≈0.014(精确到0.0001)【答案】C3.用四舍五入法,把3.14159精确到千分位,取得的近似数是A.3.14 B.3.142 C.3.141 D.3.1416【答案】B【解析】把3.14159精确到千分位约为3.142,故选B.学&科网4.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1.06042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A.1.1(精确到0.1)B.1.06(精确到0.01)C.1.061(精确到千分位)D.1.0604(精确到万分位)【答案】C【解析】1.06042≈1.1(精确到0.1);1.06042≈1.06(精确到0.01);1.06042≈1.060(精确到千分位);1.06042≈1.0604(精确到万分位).故选C.5.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6.49万,精确到A.万位B.百分位C.百位D.千位【答案】C【解析】近似数6.49万精确到百位.故选C.学&科网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6.把0.70945四舍五入精确至百分位是__________.【答案】0.71【解析】0.70945≈0.71(精确至百分位).故答案为:0.71.7.209506精确到千位的近似值是__________.【答案】2.10×105【解析】209506≈2.10×105(精确到千位).故答案为:2.10×105.8.8.4348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答案】8.435【解析】8.4348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数为8.435.故答案为:8.435.9.近似数3.20×106精确到__________位.【答案】万【解析】3.20×106精确到万位.故答案为:万.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0.用激光技术测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77985654.32米,请按要求分别取得这个数的近似值,并分别写出相应的有效数字.(1)精确到千位;(2)精确到千万位;(3)精确到亿位.【答案】(1)3.77986×108米,(2)3.8×108米,(3)4×108米.11.下列各数精确到什么位?请分别指出来.(1)0.016;(2)1680;(3)1.20;(4)2.49万.【答案】(1)0.016精确到千分位;(2)1680精确到个位;(3)1.20精确到百分位;(4)2.49万精确到百位.学&科网【解析】(1)0.016精确到千分位;(2)1680精确到个位;(3)1.20精确到百分位;(4)2.49万精确到百位.12.车工小王加工生产了两根轴,当他把轴交给质检员验收时,质检员说:“不合格,作废!”小王不服气地说:“图纸要求精确到2.60m,一根为2.56m,另一根为2.62m,怎么不合格?”(1)图纸要求精确到2.60m,原轴的范围是多少?(2)你认为是小王加工的轴不合格,还是质检员故意刁难?【答案】(1)2.595m≤x<2.605m,(2)产品不合格。
编号:000222217954555385825983331
学校:玄国虎市冥中之镇肖家塞小学*
教师:古因丰*
班级:大力士参班*
1.5.3 近似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2.会按精确度要求取近似数.
3.给一个近似数,会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近似数和精确度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按给出的精确度求近似数.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七年级(2)班有42名同学;
(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这里的42、3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4)王强的体重约是49千克.
960万、49是准确数吗?这里的960万、49都不是准确数,而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表示我国的领土面积大于或等于959.5万平方千米而小于960.5万平方千米.
王强的体重约为49千克,表示他的体重大于或等于48.5千克而小于49.5
千克.
我们把像960万、49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
近似数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①在计算时,有时只能得到近似数,如10÷3得近似商3.33;②在度量时,由于受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影响,一般只能得到近似数.如现有最小刻度分别是厘米、毫米的尺子各一把,用它们分别测量同一个人的身高就会得到不完全相同的结果;③在计算和测量中有时并不需要很准确的数,只需要一个近似数即可.如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某市约有50万人等,这里的5.1亿、50万都是近似数.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π=3.14159…….
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
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
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则应为3.1,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0.1);
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则应为3.14,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0.01);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指出下列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某中学七年级有897人;
(2)小华的身高为1.6m;
(3)一本书共有178页;
(4)临园口每天的车流量大约有30000辆;
(5)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0km;
(6)某小区在入冬以后有38户人家向物业部门报修暖气.
【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数字,在有些实际问题中我们不可能得到准确数字,如(5)中地球的半径,这时我们研究问题时一般都取近似数字.
解:(1)(3)(6)中给出的数字是准确数;(2)(4)(5)中给出的数字是近似数.
例2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教材第46页例6)
(1)0.0158(精确到0.001);
(2)304.35(精确到个位);
(3)1.804(精确到0.1);
(4)1.804(精确到0.01).
解:(1)0.0158≈0.016;
(2)304.35≈304;
(3)1.804≈1.8;
(4)1.804≈1.80.
【教学说明】教师提醒学生精确到0.1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01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0.001就是精确到千分位,精确到0.0001就是精确到万分位.
试一试教材第46页练习.
例3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32.4;(2)0.0572;(3)2.40万
解:(1)132.4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
(2)0.0572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0.0001);
(3)2.40万精确到百位.
【教学说明】教师提醒学生由于2.40万的单位是万,所以不能说它精确到百分位.
例4一辆卡车最多能装4吨沙子,现有沙子79吨.
(1)至少需要多少辆这样的卡车才能运完沙子?
(2)这些沙子能装满多少辆这样的卡车?
【分析】题目中所要求的是运沙子的卡车辆数,必须取整数.
解:(1)因为79÷4=19.75,所以至少需要20辆这样的卡车才能运完这些沙子.
(2)因为79÷4=19.75,所以这些沙子能装满19辆这样的卡车.
【教学说明】取近似数常用的是“四舍五入”法,但在实际问题中就不一定能用“四舍五入”法,而要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来取近似数.本例中(1)是采用的“进一法”,(2)是采用的“去尾法”.“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小学时曾学过,所以设计本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让学生知道取近似数并不是只有“四舍五入”这一种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请你列举出生活中准确值和近似值的实例.
2.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某中学共有98个教学班;
(2)我国约有13亿人口.
3.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65148(精确到千分位);
(2)1.5673(精确到0.01);
(3)0.03097(精确到0.0001).
4.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54.8;(2)0.00204;(3)3.6万.
【教学说明】上面4题都是有关近似数的题,比较简单,可由学生口答.
【答案】1.略.
2.(1)精确值;(2)近似值.
3.(1)0.65148≈0.651;(2)1.5673≈1.57;(3)0.03097≈0.0310.
4.(1)精确到十分位;(2)精确到十万分位;(3)精确到千位.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相关概念,并由学生表述,互相指点.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5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3.选做题.
(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①32;②17.93;③0.084;④7.250;
⑤1.35×104;⑥0.45万;⑦2.004;⑧3.1416.
(2)23.0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则下列各数中哪些数不可能是真值?
①23.04②23.06③22.99④22.85
【答案】3.(1)①精确到个位;
②精确到百分位;
③精确到千分位;
④精确到千分位;
⑤精确到百位;
⑥精确到百位;
⑦精确到千分位;
⑧精确到万分位.
(2)②和④.
本课时教学应多角度选择生活事例作为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数据引导学生认识概念,再在习题的解答和纠错中准确接受新知识.同时,可鼓励学生积极查阅资料,收集分析数据,形成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