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36
吃降糖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文章目录*一、吃降糖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二、服用降糖药的注意事项*三、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吃降糖药好还是打胰岛素好1、降血糖打胰岛素好还是吃降糖药好糖尿病有好几种类型,常见的有一型和二型。
一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的分泌少了,以中青年居多。
二型糖尿病则是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并不少,只是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度下降了,胰岛素的工作效率低了。
临床中,医生常给患者抽血,查看胰岛素功能和C肽、胰岛素抗体等检查,来判断患者是一型还是二型糖尿病。
如果是一型糖尿病,必须打胰岛素,如果是二型糖尿病,则可以吃药控制。
不过,有些二型糖尿病患者,也适合打胰岛素,比如先有心脑肾疾病,又出现糖尿病的,或者先有糖尿病,又出现心脑肾并发症的,或者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适合打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本身是人体的一种激素,对人体无损伤,而药物则对肝肾有损害,所以,面对有并发症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还要选择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2、哪些情况必须用胰岛素2.1、首先是1型糖尿病要用胰岛素治疗,因为I型糖尿病它的发病是因为它的胰岛分泌功能已经没有了,几乎没有胰岛细胞,自己分泌不出胰岛素了,所以必须替代治疗。
2、对于2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用口服降糖药剂失效的情况下,应当使用胰岛素了,我们所说口服降糖药剂失效指的是胰岛素的促泌剂,比方说黄脲类药物,现在还有一种列脲类药物。
3、用过胰岛素可以转口服降糖药临床上经常有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及最大量口服降糖药仍不能控制血糖或处于感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注射治疗,调节内环境之后,不但糖尿病得到控制,而且没有一人变成胰岛素依赖,还可以逐渐将胰岛素减量乃至撤掉再改口服降糖药,并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要纠结与用胰岛素好还是降糖药好这个问题,最好听从医生根据病人情况所做出的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方案治疗,千万不要自己想当然或道听途说,以免贻误病情。
服用降糖药的注意事项1、用降糖药一定要了解药物的排泄途径和禁忌有些药只能通过肾脏排泄,有些药只能通过肝脏分泌的胆汁排泄,叫“单通道排泄”。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通过注射静脉或皮下可以控制血糖。
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产糖、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多种机制来降低血糖。
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可以同时作用于多个环节,更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1. 改善血糖控制:甘精胰岛素具有长效控制血糖的效果,可以保持较稳定的血糖水平。
而口服降糖药则可以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产糖等,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联合应用可以在不同机制上同时发挥作用,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2. 减轻胰岛素耐药性:胰岛素耐药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口服降糖药可以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耐药性。
甘精胰岛素作为长效胰岛素,可以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频率,减少胰岛素耐药性的发生。
联合使用可以相互协同,减轻胰岛素耐药性。
3. 降低并发症的风险: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表明,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4. 提高治疗依从性:甘精胰岛素作为长效胰岛素,使用频率较低,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而口服降糖药则相对方便简单,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联合使用可以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
需要注意的是,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胰岛素敏感性、肾功能等综合评估,合理调整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减轻胰岛素耐药性,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治疗依从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化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在终身内都需要接受治疗和管理。
目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这种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疗效角度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作用机制。
1.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优势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综合疗法,它能够利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互补作用,调节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的压力,减少药物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血糖控制更为稳定: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使用可以相互增强作用,在不同时间段对血糖进行更全面的调节,有效地降低血糖波动的风险。
(2)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通过口服降糖药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甘精胰岛素的用量,减轻胰岛素对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3)副作用更少:相对于单一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更少,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增敏和血糖调节两个方面。
(1)胰岛素增敏: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利用和降解,从而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减轻胰岛素的压力,缓解胰岛素抵抗。
(2)血糖调节:口服降糖药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素分泌细胞和肝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减少血糖的生成和释放,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
针对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
这些研究数据显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1)改善血糖控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尤其是对于那些胰岛素抵抗明显的患者。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引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方面的实验研究。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葡萄糖在肝脏的合成和释放。
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脂肪的合成,并促进脂肪酸在肝脏和肌肉中的氧化,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为了研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手段:1.动物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注射胰岛素后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可以通过采血分析或埋入连续监测血糖的传感器来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
控制组使用安慰剂或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
2.体外细胞实验:培养胰岛细胞或其他胰岛细胞系,如MIN6细胞,通过加入胰岛素后观察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变化,进而推测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
通过以上实验手段,可以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口服降糖药是指通过口腔给药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
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及其作用机制: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还可以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3.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奈等,能够抑制肠道中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葡萄糖的释放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以上口服降糖药物均已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其降血糖作用,但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
而口服降糖药是一类通过不同作用途径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糖尿病疗效良好。
甘精胰岛素具有长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维持较为稳定的血糖水平。
口服降糖药则能够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肝脏糖原合成等方面,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更全面的调节。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问题,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甘精胰岛素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
一些口服降糖药也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等,使胰岛素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降血糖作用。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降低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既有高血糖的情况,也有低血糖的情况。
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和口服降糖药的不同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的波动范围,避免剧烈波动对机体造成的危害。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还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良好,可以稳定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波动,并且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确定,患者在使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第三十三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名词解释:1. 胰岛素耐受性二、填空题1.胰岛素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短效类有,中效类有,长效类有。
2.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临床可用于、、,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应立即服或注射。
3.口服降血糖药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和。
4.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
三、是非题1. 所有胰岛素制剂都必须注射给药,因其易被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
2. 正规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都可静脉注射用于急救。
3. 胰岛素应用过量可出现低血糖反应,常用葡萄糖缓解。
四、选择题:A型题1. 关于胰岛素降血糖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利于组织利用糖B. 促进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C. 促进糖原的合成D. 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E. 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宜选用A. 普通胰岛素B. 甲苯磺丁脲C. 苯乙福明D. 珠蛋白锌胰岛素E. 精蛋白锌胰岛素3. 甲苯磺丁脲降血糖机制主要是A.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B. 抑制糖原异生C. 促进葡萄糖无氧酵解D. 抑制葡萄糖的吸收E. 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4. 甲苯磺丁脲适用于A. 幼年型糖尿病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C. 糖尿病性昏迷D. 1型糖尿病E. 2型糖尿病5. 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时间是A. 饭前1小时B. 饭前半小时C. 饭时D. 饭后半小时E. 饭后1小时6. 成年性肥胖型轻型糖尿病宜选用A. 普通胰岛素B. 精蛋白锌胰岛素C. 珠蛋白锌胰岛素D. 甲苯磺丁脲E. 甲福明7. 下列哪一种糖尿病不宜首选胰岛素A. 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B. 合并高热的糖尿病C. 轻、中型糖尿病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 幼年型重型糖尿病8. 下列关于阿卡波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可降低餐后血糖B. 可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的作用C. 必须在饭后半小时服用D. 可治疗单纯饮食控制失败的糖尿病E. 口服很难吸收9. 下列降血糖药中会发生乳酸中毒的是A.胰岛素B.甲福明C.甲苯磺丁脲D.阿卡波糖E.格列本脲10. 胰岛素产生急性耐受性的原因是A.手术B.严重感染C.创伤D.情绪激动E.以上都是11. 既可用于糖尿病治疗又可用于尿崩症的治疗的药物是A.垂体后叶素B.甲苯磺丁脲C.氯磺丙脲D.格列本脲E.格列齐特12. 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A.甲福明B.精蛋白锌胰岛素C.正规胰岛素D.罗格列酮E.格列本脲B型题A. 高血钾B. 低血糖C. 乳酸中毒D. 恶心、呕吐E. 肾功能受损1.胰岛素常见不良反应2.甲苯磺丁脲常见不良反应3.苯乙福明易发生的不良反应X型题1. 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病人可选用A. 胰岛素B. 珠蛋白锌胰岛素C. 甲苯磺丁脲D. 甲福明E. 格列本脲2.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要注意A. 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B. 饭前半小时给药C. 慎用于肝肾功能不良者D. 注射剂量要准确E. 用药期间定期查血象3. 下列降血糖药中能口服的是 A.胰岛素B.精蛋白锌胰岛素C.甲苯磺丁脲D.甲福明E.阿卡波糖4. 胰岛素可治疗的糖尿病包括A.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B.继发性糖尿病C.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5. 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 B.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C.能减少游离脂肪酸的形成D.能促进糖原分解及糖异生E.能增加细胞内钾离子浓度6. 下列药物中会发生过敏反应的有A.胰岛素B.苯乙福明C.阿卡波糖D.甲苯磺丁脲E.甲福明7. 胰岛素可能产生下列哪些不良反应A.低血糖反应B.皮下脂肪萎缩C.过敏反应D.胰岛素耐受性E.粒细胞减少8.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正确的是A. A.降低血糖B.抑制蛋白质合成C.降低血酮体D.抑制钾离子转运E.促进脂肪合成9. 产生胰岛素耐受性的可能原因是A. 感染为急性耐受性的诱因B. 创伤、手术可诱发急性耐受性C. 耐受者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D. 耐受者体内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多E. 耐受者体内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10. 磺酰脲类降糖药的特点是A. 促进已合成的胰岛素释放B. 对胰腺尚有一定胰岛素合成能力的患者有效C. 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糖尿病患者也有效D. 刺激胰岛素的分泌E. 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与亲和力五、思考题1. 简述机体产生胰岛素耐受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口服药代替不了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和注射用胰岛素都是降糖药物。
但是,任何口服降糖药都不能替代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要降低血糖,最终需要依赖胰岛素的存在,无论是协助胰岛素作用,还是促进胰岛素分泌,都不能没有胰岛素的参与。
因此,仅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前提是:患者的胰岛细胞必须有较好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口服降糖药主要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胰岛素的分泌仅为正常人的一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以3%—4%的速度下降。
所以口服降糖药在开始治疗5—10年疗效较好,但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甚至需要以胰岛素为主来控制血糖。
是否使用胰岛素要根据病情决定。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很多情况下只需短期使用,如妊娠分娩、外科手术前后、出现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和各种感染等。
此外,人们新近发现,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使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能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功能得以恢复。
如果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则可能需要长期加用或单独使用胰岛素。
有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可以停用,恢复口服降糖药治疗。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以口服降糖为主者:
1、二甲双胍+速效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主要控制某餐后血糖过高者。
灵活、低血
糖少见,故比较常用,体重不增加。
2、磺脲类+餐时胰岛素:也是用于单用磺脲类而不能控制某餐后。
但不常用:低血糖、增
体重。
故密切监察血糖。
3、阿卡波糖+餐时胰岛素:适应症不多。
肾功能受损明显者可用。
4、格列酮类+餐时胰岛素:有心衰、水肿者不宜用。
以注射预混胰岛素为主者:
1、预混胰岛素+阿卡波糖:单用此胰岛素餐后不达标者可用。
以达到“消峰去谷”、减少餐
前或夜间低血糖发生,并减少胰岛素用量。
比较合理的方案。
常用2型。
1型不常用2、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适用预混/类似物一天2次注射者,但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控制
不佳者、肥胖者。
普通片对餐后血糖好;缓释片对空腹好;此方案优势:二甲双胍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
3、预混胰岛素+格列酮:同上,且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者更为实用。
但可增加体重。
注意
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第三十一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单选题]1.可适用于尿崩症的降糖药是A.吡格列酮B.氢氯噻嗪C.氯磺丙脲D.格列喹酮E.格列齐特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江南博哥):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
[单选题]5.降血糖作用机制为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药物是A.吡格列酮B.格列本脲C.二甲双胍D.那格列奈E.伏格列波糖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在小肠刷状缘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从而减少淀粉、糊精、双糖在小肠的吸收,使正常和糖尿病患者饭后高血糖降低。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
[单选题]6.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A.加速胰岛素合成B.抑制胰岛素降解C.提高胰岛B细胞功能D.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E.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磺酰脲类与胰岛B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使ATP敏感的K+通道受阻滞,引起除极化,使电压敏感性的Ca2+通道开放,Ca2+流入,引起胰岛素释放。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
[单选题]7.应用极化液可防治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其中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A.纠正低血钾B.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C.改善心肌细胞代谢D.改善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E.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合用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GIK极化液)静滴,促进K+进入细胞,用于心肌梗死早期,可防治心肌病变时的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
[单选题]8.双胍类药物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不会降低正常的血糖B.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D.不与蛋白结合,不被代谢,尿中排出E.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双胍类药物可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增加骨骼肌和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无氧酵解),增加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或抑制胰岛素拮抗物的作用。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