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与口才训练 项目九 普通话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23
普通话培训材料范文一、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语言,也是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工具。
掌握普通话可以提高个人沟通能力,扩大社交圈子,提高工作效率。
在职场中,一个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的人,更容易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竞争力。
二、普通话的基本要素1.发音: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是基础,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声母和韵母在不同地区的发音可能会有差异,但都应以官方规定的普通话音标为准。
2.语调:普通话语调较为平坦,声调上升时要注意抬起声音,并保持稳定。
要避免过分提高或降低声调,以免造成误解。
3.语速:普通话的语速要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
快速说话容易导致发音不准确或者没有停顿,给交流带来困难。
慢速说话则会给人沉闷的感觉。
4.口齿清晰:要尽量将每个音节都清晰地发出来,不要模糊不清。
同时要注意咬字准确,避免"舌头懒"现象。
三、普通话培训的方法与技巧1.多听多读多说:通过大量的听练,可以熟悉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
可以听标准的普通话新闻广播、教育节目、电视剧等。
2.模仿学习:可以选择一些标准的普通话发音的范本,逐句模仿发音,并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
可以通过对比自己的发音和范本的发音差异来找出不准确之处,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3.进行口语练习:可以找一个普通话比较好的朋友或者老师一起进行口语练习。
可以进行一些日常对话、辩论、演讲等,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观摩学习:可以观看一些普通话演讲比赛、相声表演等,学习他们的发音技巧和语调变化。
5.注重细节:在培养普通话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规范,比如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避免使用方言词汇等。
四、普通话培训的效果评估进行普通话培训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自己的效果:1.发音准确度:通过与标准的普通话对比,看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无误。
2.听力理解:通过听一些普通话的录音,看自己能否准确理解其中的内容。
3.口语流利度:通过进行口语表达,看自己的流利程度和表达能力。
普通话口才训练(通用5篇)普通话口才训练篇1常听多练,反复练习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听力”或“练耳力”,良好的听力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所以多听是初学者要注重的一个方面。
听的素材可以选择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看电视时应注意播音员的口形,可以边听边模仿。
也可把普通话标准者的录音和自己的录音的比较,找出差异。
加以改进。
多动口,说是重点说好普通话应以字音准确为前提,所以在学员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步骤,否则本末倒置多费气力而仍改不掉语音的错误。
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打好基础,打好了基础等字音比较标准了,可以试着练习有针对性的,以便提高发音器官的协调的发音的能力。
等字音掌握准确了,再演绎作品,多加练习,培养良好的语感。
吐字归音吐字归音的要求是:字头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结实有力;字腹拉开立起、气息均匀;字尾完整自如、归音到位、干净利索、趋向干净。
其实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所以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出字要求声音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
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稍闭,闭音稍开”。
归音收音时要干净利索不可拖泥带水。
尤其是“i、u、n、ng”等做韵母时,要注意口型的变化。
注意克服韵尾不到位、归音不到位以及调值不准确的问题。
同时还要注意轻音、儿化、重中格式以及音调的发音特点。
绕口令首先绕口令的作用是促使头脑反应灵活、用气自如、口齿伶俐、吐字清晰。
针对绕口令,学生在绕口令练习中不要过急过快,先要按照普通话正确的发音方法发音,练习应做到速度有慢到快。
声音有小到大,段子由易到难。
否则不科学的训练导致发音不准、吐字含糊,念的越快错误发音重复的次数越多,离正确的发音标准越远!演绎朗读在读作品时,要注意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也就是一句话里,哪里该停,停多久;哪里是重音,哪里该轻读;一段话中,哪几句该连,那几句不连,哪几句是重点;整个句子的声音形式是升还是降,是强还是弱,是急是缓这些都要细细品味,多多练习;告诉你一个朗读文章的方法:快看快想稳出口、少停多连。
普通话与口才训练文章普通话与口才训练*步骤/方法选择恰当的主持人口语活动方式主持人口语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两大类具体表现有三种形式:1.将编好的文字稿件转化成有声语言,如新闻节目的播报或其他信息的播报、评论*的播报、栏目中短篇的解说等等。
2.以写好的串联词为主干,穿插活跃现场气氛的即兴发挥,通常在各种综艺节目和竞赛节目中出现。
3.以采访或谈话为核心,主持人的提问、应对、串联、衔接、评述都以即兴口语为主,一般主持人事先在脑子里要打好了腹稿或提纲,再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把握主持人口语表达的要求1.要能够讲标准的普通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1994年10月30日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决定》里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该达到普通话一级水平,这一要求已列入广播电视部部颁岗位规范,并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上岗制度。
作为一个主持人,有着推广普通话的义务。
目前,一些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本来有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可主持节目时却硬要模仿港台味道,打乱语法表达方式,让人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
其实,真正的港、台人是很羡慕和渴望讲好普通话的。
广播电视的传播对象众多,要想让众多的听观众接受节目的内容,就一定要用大众通用的规范语言。
节目主持人的语音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不读别字音,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合乎逻辑,避免用方言俗语。
2.语言要通俗易懂主持人面对的受众比较广泛,受众的年龄、兴趣、文化层次等都有所不同。
要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你所传达的意思,就必须要求主持人的语言通俗、易于接受。
主持人的语言需要经过加工提炼,在传情达意上要求明确、清楚、自然、大方,让人一听就懂。
将口语的句式简短、通俗易懂和书面语的精准融为一体的精粹口语是主持人追求的目标。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一丹话题”节目中《教师流失》这一节目的结束语就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这种语言:“我想起小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失”这一词是在一部科教片里,记得那部科教片是记录泥石流的,伴随着泥石流爆发的可怕的画面,我第一次听到了“流失”这一词,从此,一听到这个词,似乎就有一种不祥之兆。
《应用文写作与口才训练》课程标准系(部):执笔人:审核人:制定日期:修订日期:一、课程信息表1 课程信息表二、课程性质1.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全院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在学习中学语文课程,具备了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理论+实践的课程,其功能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公文写作的能力为目标,促使学生将所思、所写用清晰有条理的口语表达出来,培养能说会写能力的一门高职高专的公共课程。
2.课程功能定位表3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学生能够独立书写在学习、工作、生活当中经常使用到的六种文种(计划、总结、条据、个人简历、求职信、校园新闻)。
2.课程具体目标具体表述课程的内容及学生应到达的思政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
1.思政目标应用文写作是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除了工具性与时代性特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思政政治教育功能。
将思想政治资源寓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策略之一。
案例教学法是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常用且有效的方法,精选合适的、贴近社会生活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活案例,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又掌握文种的特点与写作要领,实现一举双得。
应用文写作课程既是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的工具性课程,也是发挥交流、宣传作用的人文类通识课程。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具备课程思政意识,不但要“授业”,讲好各个文种的结构格式、写作方法,而且要“传道”,充分利用好案例教学这种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挖掘蕴含在各文种案例中的隐形价值,如入党申请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邀请书、请柬中的中华礼仪文化,合同书、标书中的诚信教育、法律法规等等,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熏陶。
2.知识目标(1)了解写作活动和口语表达的作用、意义和特点。
(2)掌握写作结构要素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