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416.50 KB
- 文档页数:16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议论文的六种结构一、总分式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说“思”: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二、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说“思”: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三、递进式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
“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说到必然;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说“思”: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3、还要“善思”(怎么样)四、正反式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
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说“思”:1、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2、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3、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五、对比式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
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
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说“思”: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1、总分式: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2、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例文:《细节的魅力》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
这自然没错。
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
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
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战斗力。
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
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
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
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议论文写作应重视基本结构模式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类型,它是通过对论题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运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阐述论述的文体。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是由论题/问题、分析/论证、结论/意见三部分组成。
在写议论文时,应该注意基本结构模式,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组织文章、阐述观点,使文章逻辑清晰、连贯性强。
一、论题/问题部分议论文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个论题或问题,并且明确立场。
通过论题/问题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引出文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本部分可以采用以下结构:1. 陈述问题以"对于某问题,有人认为……,但是有人则持反对的看法"的形式引出问题。
比如:对于"网络游戏是否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这一问题,有人认为玩游戏可以放松心情,降低学习压力,但是也有人担心玩游戏时间过长会影响健康,影响认知能力。
2. 提出问题直接提出问题,比如:"网络游戏是否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清晰了解文章讨论的问题。
二、分析/论证部分论证部分是为了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需要逐步分析、论证,给出有力的证据。
这一部分最好分为两到三个分支,每一个分支都要有主题句、证明句、例证句。
努力使每一个点都紧密联系,论述清晰,推导方式明确,可以采用以下结构:1. 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论题/问题,明确自己的观点,并做出解释,比如:"笔者认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危害较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要突出自己的主张并在后续部分加以论证。
2. 给出相关数据和实例通过翔实的论据和具体的实例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如:举出许多青少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过度沉迷,导致身体健康受损,以及学习成绩下降的实例,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
3. 驳斥反对观点针对可能存在的反对观点、异议或疑问做出明确回复和解答,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
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述,如对反对观点进行批驳,介绍其他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等。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议论文可以分为:解说性议论文、证明性议论文、思辨性议论文。
它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对比式、归纳式、证明式等。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欢迎阅读。
议论文基本结构1.并列式:(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2.对照式: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3.层进式(递进式)议论文(一)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实现心中的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
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
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
"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
(是什么)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
议论文结构模式一、基本模式“中心论点+论据”式和“中心论点+分论点”式(一)“中心论点+论据”式标题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论证中心论点论据1+分析论证论据2+分析论证论据3+分析论证第三部分:解决问题第四部分:结论(再次点题,照应全文)(二)“中心论点+分论点”式标题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提出分论点进行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第三部分:结论(再次点题,照应全文)二、本论(第二部分)具体结构(主要以“中心论点+分论点”式为例)(一)并列式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文】1以“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乱花渐欲迷人眼“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其中的“杂花”一词非但没有给予我们纷乱不堪的感觉,反而,它给我们带来一种万物复、一派蓬勃的景致。
确实,虎啸深山、鱼游潭渊、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的杂景纷呈,会时时令人感到喜悦和顿悟。
(引入)其实,不仅自然如此,在文学的海洋、丹青的园林、音乐的殿堂,“杂”又何尝不是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中心论点)“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分论点一,独立成段)鲁迅曾就《红楼梦》说过一番话:“单单命意,就因读者的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便是读者眼光的杂。
而对创作者来说,容的纷杂就更显得重要。
从先的诸子散文,到后来的建安风骨、骈体文等等,这都是形式上的杂。
试想,若只有刺的荆轲、舞剑的项庄之类的热血男儿,而无出塞的昭君、悲歌的虞姬之类的柔美女子,文学会显得多么枯燥乏味。
列夫·托尔斯泰沉重的道德感,歌德充满睿智的人生诗篇,拜伦呼唤奋斗的热情,以及中国现代林语堂的幽默、梁实秋的潇洒、徐志摩的醉情,这一切的交错,都使得文学的海洋汪洋恣肆。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分论点二,独立成段)君不见镂金雕彩的工笔画摄人心魄?君不见清新明快的水墨画洁人心灵?画苑的不同画风,时时让人流连忘返。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
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
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
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式:提出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主次、总分、内外、先后)/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类比)+文末点题说明对象。
话题:诚信抉择河南一考生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年轻人在颠簸的小船上抛弃了“诚信”的背囊,或许他认为自己平衡了得失。
但在我看来他已丢弃了一根人生的支柱,做了错误的抉择。
窗外微风吹拂着我微微发烫的脸颊,一股股思绪涌上心头……如果我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我决不舍弃“美貌”;如果我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我决不舍弃“才学”;如果我是威尼斯的夏洛克我决不舍弃“金钱”……如果我只是我自己,那么我决不会放弃“诚信”。
生活在现代的我首先是一个人,一个脱离母体后独立的人。
我渴求用良好的道德规范改变我的修养;而诚信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条。
“信”源于“诚”,“诚”又因为“信”而更显真挚。
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诚信”占有很大的比重。
流放溆浦的屈原,放牧的苏武,捐躯的文天祥用他们的行为证实了对祖国的诚信。
受宫刑的司马迁,受贬谪的姚崇,背向自刎的侯赢用他们的举动验证了自己对朋友、主公的诚信。
每每打开这些历史画卷我都会为之震撼为之感动,并希望在他们的名字后面续上我的姓名。
有人说选择了“诚信”,那你放弃什么呢?其实具体放弃什么无关紧要。
我只知道“诚信”这一抉择可以平衡得失,使我的工作、生活少些成人的世故圆滑,多一分心灵的感动与沟通。
设计建设纽约摩天大楼花旗大厦的谢方里教授向世人证实了这一点。
当他发现大厦的设计存在漏洞,大厦可能在狂风中被折断时,他毅然向市政当局提交了调查报告。
议论文常见结构:一、并列式论述结构1、引论(开头)与结论(结尾)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
2、本论部分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呈分列式布局,从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本论部分的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采用总提式以引出分论点(段首句),然后各用一个单句(陈述句)对分论点进行简析,以过渡到下文的举例(举例论证,每个例证均扣住分论点)。
在使用一组论据来证明同一个论点(分论点)时,还要注意这一组论据内部间的有机排列以及总结照应(对本段的分析说理加以小结升华)例:《对于未来的思考》论点:未来,永远值得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分论点:1. 有人梦想未来。
敢于梦想未来的人,他的人生的风景线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有人开拓未来。
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
3.有人创造未来。
执著于创造未来的人,他的生活的内容就变得更加诗意盎然。
【应用范例】1感恩父母,让亲情如蜜如怡(分论点一)。
不管你身处何方,不管你是喜是怒,父母的心都始终伴随着你。
感恩父母,已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
孟佩杰,一个二十岁的姑娘,却撑起了养母的整个天空。
即使养母仅仅照顾了自己三年,但感恩的心驱使她用一辈子来偿还。
她和母亲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古有沉香劈山救母,今有彭斯割肝救母。
彭斯毅然赶回国内将自己60%的肝移植给母亲。
虽然忍受了疼痛,但他的作为却让亲情愈加浓厚。
感恩父母,让亲情如蜜如怡。
感恩社会,让生活充满生机(分论点二)。
社会如水我如鱼。
离开了社会,人何以生存?感恩社会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内心的呼唤之声。
雷锋虽然已经不存在,但他服务社会的精神却绵延不终。
郭明义,他是当代的活雷锋。
他捐款捐物,甚至捐出自己六万多毫升血。
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弱小,但自己的善行却可以带给无数人希望。
他默默奉献,只为让社会更加美好与和谐。
他觉得,服务社会是自己的责任。
他知道,服务社会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与丰富。
感恩社会,让生活充满生机。
感恩祖国,让国家繁荣昌盛(分论点三)。
议论文结构的四种模式(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
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
要求:1、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
2、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例文: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其中一个地方,就是人类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中心论点)通过这座桥梁,我们才能了解彼此的需要,感受彼此的心情,分享彼此的悲喜。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
(分论点一)赵国的大将廉颇因妒忌相如被赵王器重,扬言要使他难堪。
而相如却处处避免发生冲突。
众人不解。
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了他的用意。
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为刎颈之交。
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两位大臣心灵的桥梁,使他们的心能够得到沟通,使廉颇能够了解到相如的人格。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那么,心灵的隔阂也可以被冲移了。
语言,是传递关爱与理解的信鸽。
(分论点二)现代许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总是不听自己的话,许多孩子也埋怨家长老是不理解自己,总是束缚自己。
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太少。
有的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他好好读书,不要分心,这不能算是关爱。
真正的关爱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有一些家庭会每天腾出一点时间来,让大家能够说出内心所想的和所希望的,父母仔细聆听儿女的惊讶声,儿女默默记信父母的教诲和期望。
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彼此的沟通。
语言就像信鸽一样,把一方的心声传送到另一方,从而理解得以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令家长找到表达关爱的最佳方式,亦令孩子体恤家长,懂得该如何报答父母,彼此的语言交流,令沟通与理解的大门敝开。
议论文常用的四种结构模式例析议论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一、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总论:提出问题(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解决问题(怎么办)二、议论文常用的几种结构方式1.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2.对照(比)式:即把一种事物(意思和观点)同另一种事物对比,以突出一种事物(意思和观点)的正确性,多用正反对照。
3.递(层)进式:即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
4.并列式:也称平行式结构,既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排列的。
三、写作的具体结构模式<1>总分式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如原因、危害等)、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例子:说“思”: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例文:倾听生活的答案(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你失意时,你是否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吗?当你遇到挫折时,你是否会感慨人生之艰难,停滞不前吗?朋友,你不必这样,换一个角度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也是如此多彩。
生活有如七彩之光,既有鲜活的橙,又有厚重的蓝,只要你坦然面对,它们一样会点缀着你精彩的人生。
朋友,请你不妨听一听生活给我们的答案。
当你在黄昏时分,去湖边走一走,你会发现垂钓者满面笑容,背着钓杆,手提交空的鱼桶。
也许你会谅讶,他们的笑容为何如此灿烂,噢,请你不要惊讶,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是在享受生活,垂钓者之心不在鱼而在渔,在这里他们忘记了世俗的一切纷扰,在这里他们回归自然,放逐自我。
朋友,当你看着夕阳西下,映红的晚霞照耀着金色的湖水中时,当你望着垂钓者那远去的背影时,你是否还会抱怨生活的不公呢?“生活是美好的,你要学会发现!”这是垂钓者给我们的生活答案。
朋友,当你在清晨时分,走出户外,呼吸那不带任何杂质的空气,你是否会感觉新的一天是如此美好呢?远处一位环卫女工在扫地,你是否会鄙夷她呢?不,请你不要鄙夷,她是在奉献生活,当她看到整洁的大道时,她会会心一笑,她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对她的回报。
高考议论文“三大三小”结构模式议论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的写作重点,要求我们必须掌握议论文的特点,把握结构思路。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大三小”模式:“三大”是指全文总体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引论、本论、结论部分;“三小”是指本论部分一般又分为三小层,既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
这样,全文形成了五段式结构。
其结构如图所示:引论部分――提出问题三分论点一本论部分——分析问题分论点二三小大分论点三结论部分――解决问题深化观点训练“三大三小”式的写作,具体操作时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拟好观点句和分论点句观点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反映考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标志。
所以必须确保审题的准确性。
中心论点句拟好后,就要用分解法拟好主体部分各段的分论点句。
所谓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既互相联系,成为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互不统属,互不交叉的。
下面举上海高考话题作文“杂”为例来说明。
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心论点:“杂”又何尝不能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分论点:“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1)“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2)“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3)分论点(1)(2)(3)之间及与总论点之间便构成了这样的逻辑关系: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它们都从属于总论点,都是总论点的一个侧面。
再举一个例子强调一下观点。
话题:建造自己的房子中心论点:只有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建造出华丽的“房子”。
分解的分论点: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脚踏实地,付诸实践;①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勇于拚搏,精益求精;②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持之以恒,至始至终。
③示例超越(1)总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超越是一种勇气2、超越是一种能力3、超越是迈向成功的大门(2)总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超越意味胆识2、超越意味追求3、超越意味获取(3)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有超越才能斗志2、有超越才有创新3、有超越才有成功失败(1)论点:失败也是幸福的分论点:1、失败让我勇气倍增2、失败让我懂得奋斗3、失败让我不断超越(2)论点: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分论点:1、一次失败,就是又一次成功的希望2、一次失败,就是通向新一轮成功的跳板3、一次失败,就是又一次冲向成功的动力(3)论点:1、失败能够走向成熟2、失败能够走向成熟3、失败能够通向成功(4)总论点:失败并非是噩耗分论点1、失败让我去经受磨练2、失败让我去学会反省3、失败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范例:《自信》提纲①A.自信给我们勇气。
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方式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方式写作议论文,要注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当论点提出,论据材料确定后,写作时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组织严密的论证过程,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学生要特别注意论证构造的安排。
论证构造一般有四种:总分式、并列式、比照式、层进式。
一、总分式论证构造所谓总分式就是在论证的段落、层次构造中引入总说和分说关系的一种论证构造。
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形式。
无论何种形式,学生应首先在“总”字上下工夫,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将分述内容的主旨概括出来,使之成为能“张目”的总纲。
其次,分说的内容必须与总说的内容保持一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论证中心论点,互相之间不重复。
当然在实际写作时,根据立论的需要,这三种方式常常综合运用。
如鲁迅的《拿来》一文,运用的就是“分—总”的论证构造。
作者先着重分写“闭关”和“送去”,为下文阐述“拿来”作铺垫,又写“送来”是带强迫性和侮辱性的,不允许你不承受,也不允许你选择,这是帝国对殖民地进展掠夺的一种方式。
作者旗帜鲜明地批判“闭关”“送去”,进而批判“送来”,再树立“拿来”,最后“总之,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这样就引出了作者的总论点“拿来”。
论证的纲目清楚,确立的观点一目了然。
总分式论证构造具有内容纲目清楚、层次井然、构造严谨的好处。
二、并列式论证构造所谓并列式论证构造就是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平行的,没有主次之分,层次顺序安排较为灵敏的一种论证构造。
段落之间假如互相调换位置,不会违犯论证的逻辑构造。
如2023年高考语文湖南的一学生作文《踮起脚尖》,作者把文章内容分为四层: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四层内容互不雷同,第一层举出的是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举出的是来自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络自身实际。
议论文常用的四种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总分式结构是大家熟悉或者已经掌握的思路,不再辅导。
(二)并列式结构:文章被分成若干部分,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其特点是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运用并列式结构要注意两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并列式结构很好学,也很管用,常常与总分式结构混合使用,大家熟悉,或者已经掌握,不再多辅导。
仅再举几例:A.作文题“肩膀”的并列式展开: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B1.作文题“阅读”的并列式展开1:阅读是沟通;阅读是感悟;阅读是品味。
B2.作文题“阅读”的并列式展开2:阅读可以广识;阅读使人睿智;阅读传递文明。
B3.作文题“阅读”的并列式展开3:阅读自然,让我感受万物的和谐;阅读历史,让我感受社会的变迁;阅读人生,让我感受生命的真谛。
C.作文题“读书是一门艺术”的并列式展开:读书是一门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门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门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门感悟人生的艺术。
(三)递进(层进)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属于纵式结构(也有人称并列式结构为横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
论证论点之时,一般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常常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论述。
这种结构方法使文章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彼此衔接、内容一层深似一层。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总分式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并列式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细节的魅力》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
这自然没错。
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
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
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
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战斗力。
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
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
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
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
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
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