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掩耳盗铃》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11.26 KB
- 文档页数:2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自欺欺人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 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 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5. 改进之处: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词语的讲解和运用。
这次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掩耳盗铃》教案: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文章一、引言教师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掩耳盗铃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从教学意义、实施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来探讨掩耳盗铃的教学价值。
二、教学意义掩耳盗铃是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三个意义:1.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掩耳盗铃让学生在忽视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思考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这种方法关键在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应对问题。
2.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掩耳盗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没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去解决问题,他们需要反复思考和尝试,最终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尝试和发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掩耳盗铃要求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当学生最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会感到非常高兴和成就感,促进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实施方法掩耳盗铃是一种类型的学习策略,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1.暴露问题老师将问题提出,然后让学生自由思考,尝试寻找答案。
在这一阶段,老师需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2.迷惑学生接下来,老师开始迷惑学生,通过引导问题之外的思路来干扰他们的思维。
在这一阶段,老师需要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并发现并排除迷惑。
3.破解问题老师向学生揭示真相,并帮助他们理解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这一阶段,学生对自己的成就感会更强,并且对学习更加自信和有耐心。
四、案例分析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让我们理解掩耳盗铃的一些实际应用。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求0.999...的值。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如下操作:1.向学生提出问题:0.999…的值是多少?2.带领学生思考问题本身:学生可以尝试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换算、无限小数等。
幼儿园大班《掩耳盗铃》教案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往往包括各种常规知识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训练,如说故事,游戏等。
今天我们将讨论关于教授幼儿园大班学生《掩耳盗铃》这个故事的教案。
一、故事简介《掩耳盗铃》是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一只猴子在摘桃子的过程中偷走了一只孔雀的铃铛并隐藏了起来,却自以为聪明地把桃子翻到了翻过来,并掩住了耳朵以避免听到那只受害的孔雀哭泣的声音,最后却被清醒的声音惊醒。
故事的主要教训是告诉大家,虽然说话者可能看似聪明而成功地将自己骗了,但其他人还是会意识到他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真相总是无法掩盖的。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和相关活动(如话剧,游戏等)的实施,幼儿将能够:1.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教训。
2.学会分辨错误和真相,以及如何诚实和诚实地面对自己所做的事。
3.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分辨认为是非,判断事物是否合理,以及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等。
4.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如理解和概括故事,以及参与对话和戏剧活动等。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唤起学生已经了解的某个主题或场景来引入这个故事,例如与动物或水果相关的讨论或绘本阅读。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这个故事的标题和简介,向学生概述它的主题和教训,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阅读与理解教师可以将《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或请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然后,教师可针对故事的整体和细节进行提问,以促进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品德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绘画或诗歌等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道德主题和教训,并帮助其认识到,只有诚实和勇气才是正确的选择。
4.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各组,分别扮演猴子、孔雀和其他故事中的角色。
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拟故事的情节,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思维方式。
5.讨论与反思在课堂结束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故事的反思和讨论,以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充分的教益并发现延伸的思考关联。
4、教学内容拓展除了上述步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故事中的素材并创作各种相关题材的作品,例如寓言故事、绘画、模型或科学实验等方面,并与课内内容进行结合以更加完美理解故事及其信息背后的深意。
幼儿园大班教案《掩耳盗铃》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掩耳盗铃”的寓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增强幼儿的道德观念,让幼儿意识到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1.准备一只铃和一只锅或盆。
2.打印故事《掩耳盗铃》的图片和文字,或者准备相应的故事书籍。
3.准备记录幼儿观察结果的表格。
4.准备幼儿用的画笔、纸和颜料。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活动老师介绍“掩耳盗铃”的寓意,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2. 讲故事老师播放故事《掩耳盗铃》的图片,或者讲述故事,让幼儿们听懂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老师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围绕故事,探讨“掩耳盗铃”的寓意。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例如“为什么狐狸会这样做?”“小动物们应该怎样做才对?”。
4. 观察实验老师将铃放在锅或盆里,要求幼儿先看一下铃,然后当老师掩耳时,将铃从锅或盆里取出来。
老师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记录在表格中。
5. 绘画作品老师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绘制《掩耳盗铃》的画面,鼓励幼儿们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6. 反思讨论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和幼儿一起探讨应该如何做到诚实和守信。
同时,老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回答一些反思性问题,例如“你在实验中有没有偷偷地取出铃?”“你发现过身边有人不太诚实吗?”等等。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了解了“掩耳盗铃”的寓意,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绘画作品和反思讨论,还增强了幼儿的道德观念,让幼儿们意识到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这些能力和观念都将成为幼儿们的重要素养。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掩耳盗铃》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思考引言成语故事是幼儿园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述和讨论,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利用成语故事《掩耳盗铃》进行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们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培养幼儿们对《掩耳盗铃》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提升幼儿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成语故事《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探讨点;2.教具:黑板、粉笔、图片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向孩子们提问:“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成语呢?成语是什么意思?”等待幼儿们回答,并帮助他们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作用。
步骤二:故事情节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阅读成语故事《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并通过引导问题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重点和主题。
问题示例: -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要掩耳盗铃? -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情节或对话? - 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步骤三:讨论与思考教师组织幼儿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和主题,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讨论问题示例: - 主人公为什么选择掩耳盗铃? -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平时有没有类似的行为? - 聪明和愚蠢在这个故事中有何体现?步骤四:成语学习教师向幼儿们介绍并解释《掩耳盗铃》成语的具体含义,并提供其他类似的成语来拓展他们的知识。
示例: - 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自己欺骗自己,不相信真相。
比如,有些孩子明明知道错了,却还死不承认,就是在掩耳盗铃。
- 其他类似的成语还有瞎子摸象、刻舟求剑等。
步骤五:表演与角色扮演教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来表演《掩耳盗铃》故事中的情节。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和服装来增强幼儿们的角色扮演体验。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幼儿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帮助他们总结所学内容,并让他们评价自己和小组在本次教学中的表现和收获。
幼儿园大班《掩耳盗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故事《掩耳盗铃》的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难点:2.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道具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故事,引导幼儿谈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讲述故事:播放《掩耳盗铃》的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讲述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情景表演:邀请部分幼儿上台表演故事,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故事《掩耳盗铃》,并向家长讲述故事寓意。
2.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幼儿在表达、倾听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制作:邀请幼儿制作掩耳盗铃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3.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与幼儿一起分享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 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 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对故事《掩耳盗铃》的理解程度,观察幼儿在讨论、表演等方面的表现。
2. 关注幼儿在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3. 综合评价幼儿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家园共育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掩耳盗铃》教案主题:掩耳盗铃教案时长:40分钟一、教学目标1.了解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背景和故事情节。
2.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掩耳盗铃故事原文、相关图片和PPT。
2.教学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单生动的例子导入话题,引起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有没有听说过《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呢?”2.故事讲述(10分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注意突出主要角色和故事发展的关键点。
3.故事分析(15分钟)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寓言故事中的“掩耳盗铃”寓意是什么?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2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演讲。
3.3 各小组代表进行演讲并进行交流讨论。
3.4 教师总结和点评学生的答案。
4.展示和展示技巧的讨论(10分钟)4.1 教师展示教学素材中的相关图片和PPT,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并展示学生展示画画和表演的机会。
4.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小节目,包括画画和表演。
4.3 学生依次上台进行展示。
4.4 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的节目,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阅读和整理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并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七、板书设计主题:掩耳盗铃八、拓展延伸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小组活动,如寓言故事的创作或寻找更多的寓言故事等。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掩耳盗铃》【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掩耳盗铃》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掩耳盗铃》。
2. 能够描述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能够宣读故事中的对白。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模仿故事情节。
二、教学准备1. 故事书《掩耳盗铃》。
2. 课件或图片展示故事情节。
3. 角色卡片或面具用于角色扮演。
4. 小组活动准备,如配对绘画或剪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问学生:你们在家里或学校里用过盗铃吗?它有什么作用?大家一起来讨论。
2. 讲故事《掩耳盗铃》(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掩耳盗铃》,并使用图片或课件展示情节。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他们对故事中人物的想法和观点。
3. 角色对话模仿(15分钟)教师出示故事中的对话卡片,让学生模仿卡片中人物的语调和表情,进行角色对话模仿。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上台展示。
4. 回答问题(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问题,如:盗铃为什么要放在身后?小狐狸为什么要撒谎?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5. 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可以使用角色卡片或面具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每个小组表演一遍,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评价。
6.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配对绘画或剪纸等活动,要求他们描述某个情节或人物,并进行创作。
7. 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全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给家长讲述故事,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偶或玩具,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
2. 游戏延伸选择一个角色和情节,将故事改编成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或小组间比赛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理解情况。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剪纸作品,以及课堂讨论中的贡献。
六、教学反思《掩耳盗铃》故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大班《掩耳盗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掩耳盗铃》的阅读与理解。
2. 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
3. 讨论和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掩耳盗铃》。
2. 角色头饰。
3. 相关图片或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掩耳盗铃》故事的了解,引导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
2. 阅读故事:通过课件或图书,逐页展示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故事情节。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4. 讨论: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道德教育意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阅读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关注幼儿在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创作活动: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掩耳盗铃场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制作角色头饰,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七、家园共育建议1.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孩子讲述故事情节,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2. 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推荐1. 《掩耳盗铃》故事图书。
2. 相关动画视频版本。
3. 角色头饰制作材料。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参与程度,鼓励内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在角色扮演环节,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
3. 在讨论环节,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十、教学反思2. 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难度和教学方式。
3. 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重点关注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角色之间的联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掩耳盗铃》含反思教学主题:掩耳盗铃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并能精准描绘故事情节。
2. 培育同学的识别、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
3. 培育同学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评价本领,能够自我反思本身的行为。
教学重点:1. 同学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人物的含义。
2. 培育同学自我保护的本领,并能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评价本身的行为。
教学难点:1. 同学理解故事的寓意,把握故事情节。
2. 同学能够精准评价本身的行为。
教学准备:1. 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故事绘本、图片或动画片。
2. 手工制作的铃铛、眼罩等材料。
3. 小组活动中使用的小圈子以及小对话。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小圆桌闲聊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今日的主题“掩耳盗铃”故事,老师给孩子们呈现一只暖暖的手制铃铛和眼罩。
让孩子们猜猜故事的主人公会是谁,老师引导孩子们猜想出主题是“自欺欺人”“自我保护”的双重含义。
第二步:故事情节通过图片、绘本、动画片等形式叙述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主人公成敦厚谨慎的蝙蝠、把它骗到盆栽间的猴子以及其他动物们不干涉蝙蝠、保护猴子等故事情节。
思考它们的行为,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第三步:小组讨论老师布置小组活动,让小组内的同学探讨和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
让孩子们围成小圆桌在一个小对话间中进行小组活动,老师会在他们表达的同时不断予以小建议或者小提示。
第四步:制作手工让孩子们手工制作铃铛和眼罩,突出“自我保护”的教育意义,同时激发孩子们的手工制作本领。
第五步:自我评价孩子们穿上眼罩和装备好铃铛,模拟故事中的情景进行活动,通过自我评价发觉本身的问题,加以改正并写下个人感想,诉说本身的学习心得体会。
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反思整个学习过程。
第六步:结束语结束本次课堂,强调知道错了就改正的紧要性,希望孩子们能够把“掩耳盗铃”的教育思想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的重点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通过故事情节来让孩子们理解寓意和道德意义。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掩耳盗铃》成语故事教学
设计思考
一、教学背景
幼儿园大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能够听懂一些短篇故事,并初步理解其中的含义。
本次公开课主要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掩耳盗铃》,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成语故事《掩耳盗铃》的内容和背后的寓意;
2.发扬勇闯难关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不气馁、不放弃的品质;
3.培养学生自信、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参与互动,锻炼孩子表达、沟
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故事讲述
1.首先给孩子们简单介绍成语和成语故事的概念;
2.接着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通过问答的方式让
学生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3.通过对故事角色的扮演、场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故
事情境。
2. 互动环节
1.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2.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流程
时间内容
0-5min 热身活动,简单介绍成语和成语故事的概念
5-15min 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通过问答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道理
15-20min 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
20-30min 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30-35min 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35-40min 总结并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教学效果:
1.学生是否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互动环节;
3.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六、教学材料
•一份《掩耳盗铃》的故事大纲
七、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设计简单,但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和特点,通过生动的叙事和互动课堂,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仍需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清晰度,以及互动活动的时长和形式的安排,避免引起学生疲劳和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