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教学设计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4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标题:掩耳盗铃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掩耳盗铃是一个寓言故事,意思是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只听到自己想听到的东西。
在教学中,有时候我们也会陷入掩耳盗铃的陷阱,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结果,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
本文将对掩耳盗铃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避免这种陷阱。
一、认识掩耳盗铃教学1.1 掩耳盗铃教学的定义掩耳盗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者学生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教学中往往浮现的一种误区。
1.2 掩耳盗铃教学的危害掩耳盗铃教学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同时,教师也容易忽略学生的真实需求和问题。
1.3 掩耳盗铃教学的表现掩耳盗铃教学的表现主要是教师只看到学生的表现,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
教师只强调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
二、如何避免掩耳盗铃教学2.1 注重问题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现象。
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引导学生深入思量。
2.2 多角度思量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思量问题,不要局限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
多角度思量可以匡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问题,避免陷入掩耳盗铃的误区。
2.3 善于倾听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问题。
惟独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惑,才干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3.1 及时反馈教师应该及时赋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方法。
及时反馈可以匡助学生更快地进步,避免掩耳盗铃的陷阱。
3.2 多样化反馈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反馈方式,如口头反馈、书面反馈、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避免片面的认知。
3.3 鼓励学生反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赋予反馈,让他们参预教学过程中的决策和评价。
学生的反馈可以匡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避免掩耳盗铃的误区。
四、培养批评性思维4.1 提倡独立思量教师应该提倡学生独立思量,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能力。
掩耳盗铃教案4篇掩耳盗铃教案篇1 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掩耳盗铃〔解释“掩”和“盗”的意思〕活动目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活动目标:这则寓言故事挖苦了那些想哄骗别人,结果只是哄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活动目标: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伴侣听。
活动目标:请小伴侣认真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活动目标:小偷观察了什么?大钟美丽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活动目标:图案精致。
) 活动目标: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活动目标: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活动目标:这只钟怎么样? 活动目标:又大又重) 活动目标: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伴侣猜一猜。
活动目标:小偷到底想了哪些方法呢? 活动目标:小偷想了这么多方法,那他到底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伴侣接着把书看完。
活动目标:小偷用了什么方法呢?最终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活动目标:老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张怎样做? 活动目标:老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活动目标:老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活动目标:老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活动目标:老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老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看画面的详情,以商量的方式,关心幼儿精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 活动目标: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隐秘,请小伴侣认真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活动目标:找到隐秘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凝视着他。
小伴侣,你们觉得这个小偷……(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成语“掩耳盗铃”的含义;(2)能够运用成语“掩耳盗铃”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成语“掩耳盗铃”的寓意;(2)通过实例分析,学会正确运用成语“掩耳盗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勤奋的品质;(2)引导学生认识到欺骗无法解决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成语“掩耳盗铃”的含义;(2)学会运用成语“掩耳盗铃”造句。
2. 教学难点:(1)成语“掩耳盗铃”的寓意;(2)正确运用成语“掩耳盗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行为;(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成语“掩耳盗铃”的含义;(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成语“掩耳盗铃”的寓意;(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实例分析(1)教师展示有关“掩耳盗铃”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物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行为;(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启示。
5. 练习与反馈(1)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成语“掩耳盗铃”造句;(2)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运用成语“掩耳盗铃”造句的正确性;3.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掩耳盗铃》故事动画或图片;2. 资料课件:关于成语“掩耳盗铃”的资料;3. 实例课件:有关“掩耳盗铃”的实际案例。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掩耳盗铃”类似的故事或成语,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创作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以“掩耳盗铃”为主题的短文或漫画。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卫贤镇后交卸中心校罗杰芳【教学背景】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
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
故事只有5句话。
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学生情况分析: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
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流程】一、定向、诱导﹙一﹚诱导 1、激趣导入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
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
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3、放动画,听故事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掩耳盗铃》教案(精选10篇)《掩耳盗铃》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
2.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解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3.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明明知道只要……就……(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掩耳盗铃》教案篇2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
故事只有5句话。
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大班《掩耳盗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力,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4. 教育幼儿诚实守信,不做欺骗他人的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力,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掩耳盗铃》2. 角色头饰:铃铛、小偷等3. 音乐CD:《铃儿响叮当》4.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四、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音乐《铃儿响叮当》,引导幼儿感受铃铛的声音。
2. 讲述故事:展示故事课件,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4. 创作环节:引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
5.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不做欺骗他人的事情。
五、作业: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掩耳盗铃》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3. 家长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不做欺骗他人的事情。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接龙,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接龙讲述与《掩耳盗铃》相关的故事情节。
2. 开展“诚实守信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不做欺骗他人的事情。
3. 进行绘画比赛,让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掩耳盗铃》场景。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分享故事和参与角色扮演的情况。
3. 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诚实守信,不做欺骗他人的事情。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故事时,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2. 在角色扮演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 在创作环节,尊重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自欺欺人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 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 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5. 改进之处: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词语的讲解和运用。
这次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2023年掩耳盗铃教学设计与反思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力量。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1、前两课时的复习,为本课的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填空、推断、选择让同学对前面概念的巩固。
2、同时也是把理论的学问内化成同学自己的学问。
3、通过练习个别概念比较模糊的同学应当清楚化了。
通过这样的练习信任同学本册的学问较清楚了。
1、通过前两教时的慨念的复习,同学对推断和选择的练习有肯定的把握,大多数同学练习很快。
2、对同学的练习评价时让同学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同学和老师一起关心、一起分析,共同提高。
3、存在最大的问题改写和求近似数,同学有多零和少零的现象,已知近似数看最大添几、最小添几同学不能很好把握。
1、本次练习是对前面两节课概念复习的反思,角一章的练习同学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些填空和推断,正确率也较高.2、平行和相交的练习中,类似用一副三角板能够画出的角度数,钟面上分针和时针的度数,部分同学存在肯定的困难。
3、经过几轮的复习,同学对于运算率的相关内容把握得也比较好,在混合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同时,同学有时会顾此失彼。
4、数的读写,除了求近似数同学感觉有些困难,其他的内容都比较好。
通过练习个别概念比较模糊的同学应当清楚化了。
通过这样的练习信任同学本册的学问较清楚了。
存在最大的问题改写和求近似数,同学有多零和少零的现象,已知近似数看最大添几、最小添几同学不能很好把握。
平行和相交的练习中,类似用一副三角板能够画出的角度数,钟面上分针和时针的度数,部分同学存在肯定的困难。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本课同学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从前概念不断地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
在这节课中由于充分了解了同学的前概念,并在同学前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两个脚手架的搭建,顺当的关心同学建构了“闭合回路”的概念。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这个寓言讲的是一个人藏起耳朵去偷别人的门铃,结果被当场发现。
这个故事只有五句话。
首先说这个人想偷别人门上的铃;然后他说,这个人知道当他的手碰到钟的时候,它会发出声音,其他人会发现,他想出了一个捂住耳朵的方法。
最后,他说他捂住耳朵去偷钟,马上就被发现了这个寓言告诉人们,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坏事是不可能的,聪明的想法的结果是伤害自己。
这个成语也经常用来讽刺那些愚蠢的行为,他们通过玩笨拙的把戏来愚弄自己。
(2)学生情境分析:在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的浓厚兴趣,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充分理解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作品运用更多的大脑,而不是一视同仁,一成不变。
四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
虽然学生很容易掌握课文的内容,但他们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学习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以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1。
知道“掩耳盗铃”的意思吗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内容2、明白寓言中包含的道理,知道老老实实做事,不聪明[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内容[教学难点]感悟寓言中的真理[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铃[教学时间][教学法]三频四环节教学法[教学过程] 1。
方向,感应(1)感应1。
激发兴趣介绍表演铃和铃: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告诉我表达声音的单词。
丁玲当华华??(板书:dang dāng象声词)强调“当”在“铃”中读起来很轻阅读2,引向故事:还有一个与这个钟相关的故事!学生们想听这个故事吗?3.动画,听故事4,过渡:我们的教科书完整地讲述了这个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个寓言故事“藏耳盗铃”过渡:请在本课中查看我们的学习目标。
(2)定位——展示你的学习目标1,感性地阅读课文,理解主题的含义,并理解故事的内容2、读故事,懂道德,学会做人二、自学、探究(1)展示自学的大纲:1。
感性地阅读课文,理解主题的含义2,盗铃贼知道什么?从书中画出相关的句子,用“只要”来说一个单词...3,敲钟贼是怎么想的?这是怎么做到的?你认为他的想法是对的吗?如果你捂住耳朵,你听不到噪音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2)自学(3)小组合作学习(4)结果报告1。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4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法]演示法讲述法[学法]表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解题。
1、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检查生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
(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
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指导朗读。
(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
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