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原创▏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17.45 KB
- 文档页数:4
心肌炎早期诊断报告单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炎症性疾病,其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心肌炎早期诊断的报告单,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心肌炎早期诊断报告单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住院号:XXXXXXXXX主诉:XXX患者因胸闷、心慌、疲乏等症状就诊。
临床表现:患者主诉心慌不适,疲劳感明显,过度劳累时有胸闷感。
查体可见心率增快,有心绞痛样疼痛,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弱或消失。
既往史:无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等心脏病和危险因素。
辅助检查:1.心电图(ECG):心电图显示ST段呈损伤型改变,T波高尖或倒置,心房颤动的存在。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
3.心肌酶谱:心肌酶谱CK、CK-MB、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cTnT)等适量升高。
4.心肌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下降,心功能受损。
5.心磁共振(CMR):心肌弥漫性水肿,心肌厚度均匀增加,并可见心包积液。
6.免疫学检查:心肌抗体阳性,提示有免疫反应。
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心肌炎。
鉴别诊断:需注意与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和体征进行鉴别。
治疗建议:1. 患者建议住院治疗,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监测。
2. 给予休息、抗炎治疗,如阿司匹林和类固醇等。
3. 平衡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 心功能不全时,可给予利尿剂或洋地黄类药物等治疗。
5. 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计划:定期进行心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检查,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备注:心肌炎是一种临床症状多样,病情变化迅速的疾病,建议与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以上是一份心肌炎早期诊断的报告单,报告单中包含了患者基本信息、主诉、临床表现、既往史、辅助检查、初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建议、复查计划和备注等信息。
心肌炎彩超报告单背景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
它可以导致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超)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对心肌炎的诊断和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彩超分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心肌炎的程度和对心脏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分析心脏结构根据彩超结果显示,患者的心脏结构正常。
心脏大小、心房和心室的大小和形态均在正常范围内。
心室壁的厚度也没有异常。
这些结果表明,患者的心脏结构未受到明显影响。
心脏功能心肌收缩功能通过彩超测量,患者的射血分数(EF)为70%,属于正常范围。
这表明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良好,心室能够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体循环中。
心肌舒张功能通过彩超测量,患者的舒张末期容积(EDV)为100 ml,舒张末期压力(EDP)为10 mmHg。
这表明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正常,心室能够充分松弛并接受血液。
心肌运动彩超显示,患者的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均匀,没有明显异常。
这表明患者的心肌运动正常,心肌炎对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较小。
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速度彩超测量显示,患者的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为1.2 m/s,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为0.8 m/s。
这些流速值正常,表明患者的主动脉和二尖瓣的血流速度未受到明显影响。
血流容量彩超测量显示,患者的每搏输出量(SV)为70 ml,心脏指数(CI)为3.5L/min/m^2。
这些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正常。
结果根据彩超分析结果,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未显示明显异常。
这表明患者的心肌炎程度较轻,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较小。
建议尽管彩超结果未显示明显异常,但心肌炎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和治疗。
建议患者遵循以下措施:1.休息:心肌炎期间,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
2.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药物,以控制炎症和促进心肌恢复。
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彩超有什么表现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而言是十分痛苦的一种病症,发病因素很多,患者发病之后要做好临床诊断。
那么,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彩超有什么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彩超表现介绍如下: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上可见二尖瓣前后叶反射增强,变厚,活动幅度减小,舒张期前叶体部向前膨出呈气球状,瓣尖的前后叶距离明显缩短,开口面积减小。
M型超声可见舒张期充盈速率下降,正常的双峰消失,E峰后曲线下降缓慢,二尖瓣前叶,后叶于舒张期呈从属于前叶的同向运动,即所谓城垛样改变。
左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大及右心室流出道变宽。
多普勒超声显示缓慢而渐减的血流通过二尖瓣。
示舒张期二尖瓣前叶穹形改变,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检查:M型检查显示二尖瓣大瓣曲线呈双峰或单峰型,上升及下降速率均增快,左心室和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增大,左房后壁出现明显凹陷波,合并狭窄的病例则仍可显示城墙垛样长方波,二维或切面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心脏收缩时二尖瓣瓣口未能完全闭合,超声多普勒检测示舒张期血液湍流,可估计关闭不全的轻重程度。
风湿热累及心脏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住院治疗,抗生素选杀链球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苄星青霉素,共用5年,儿童应用至16岁。
水杨酸制剂:选肠溶阿斯匹林,必要时服氢氧化铝凝胶,持续至1年;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高热时,可用氢化考的松,体温控制后改用强的松,连续用8周后停药,当风湿活动完全控制后,有心肌炎患者仍须休息2周然后才逐渐增加活动量。
风湿性心脏病是可以治好的,并且治愈率非常的高,患者以及家人不用太过的担心。
只要及时发现疾病的出现,并且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服用药物并且避免感染的发生就可以早日摆脱风湿性心脏病对于人体的困扰。
如果不想患上该病,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这是对于自己身体的负责。
患者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的困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心肌炎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心肌炎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CMR)等方面的检查。
1. 心电图: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通常会出现异常表现,如ST段轻度移位、T波倒置、异常Q波等。
这些改变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但并非特异性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2.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肌炎患者的心室腔结构与功能。
在心肌炎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可能会显示心脏扩大、心室壁运动异常、心功能不全等表现。
这些表现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3. 心脏磁共振(CMR):心脏磁共振是心肌炎诊断的“金标准”。
在CMR中,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肌水肿、心肌延迟强化扫描呈强化信号等特征性表现。
这些表现对于心肌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炎的影像学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不同类型的心肌炎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心肌炎的彩超报告单
摘要:
1.心肌炎的定义和病因
2.心肌炎的诊断方法
3.彩超报告单的内容及解读
4.心肌炎的治疗和预防
正文: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炎症性病变,通常由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也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等因素导致。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胸痛、心悸、气促、水肿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诊断心肌炎的方法主要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
其中,超声心动图(简称彩超)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彩超报告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心脏结构:观察心脏各腔的大小、形态、室间隔和房间隔的厚度等,评估心脏结构是否正常。
(2)心脏功能: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包括每搏量、射血分数等指标。
(3)心肌运动:观察心肌的运动情况,评估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否协调。
(4)心包:检查心包有无积液,评估心包炎症程度。
根据彩超报告单的结果,医生可以对心肌炎进行分级和分期,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
心肌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抗感染、免疫抑制、对症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彩超,以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预防心肌炎的关键是加强自身免疫力,避免病毒感染。
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情绪稳定。
心肌炎的心脏超声检查指南在医学领域中,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且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类心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本文将向您介绍心肌炎的心脏超声检查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准确地进行相关检查。
一、背景介绍心肌炎是一种心肌损伤导致的炎症性心脏疾病,常见于感染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过敏反应等情况。
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性强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炎的诊断和监测。
二、检查方法1. 甲状腺功能检查心肌炎患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因此在心肌炎的超声检查中,需要包括甲状腺功能的评估。
2.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心脏收缩功能、室间隔和心室壁的运动情况等。
在心肌炎的超声检查中,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帮助识别心脏局部或弥漫性的运动异常。
3.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心肌炎超声检查的核心内容,它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评估心脏大小、心腔容积、室壁运动情况、心瓣膜功能以及心脏的射血分数等指标。
4. 心肌纤维化评估心肌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纤维化的发生,而心肌纤维化与心脏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损害相关。
心脏超声检查可通过负荷增加试验和心脏超声组织成像等检查方法,评估心肌纤维化的程度。
三、注意事项1. 检查环境要求安静,病人应保持平静的状态,避免肌肉紧张和呼吸不规则的影响。
2. 操作者需熟练掌握心脏超声检查的操作技巧,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检查时需全面扫描心脏各个图像平面,包括心脏的心房、心室、心瓣膜等结构。
4. 结果分析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四、临床应用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对心肌炎进行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此外,心脏超声检查也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心肌炎的心脏超声检查指南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可靠的诊断和评估工具。
进阶必备:超声心动图报告单解读(常见疾病篇)超声心动图是心血管专科最重要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一项检查。
在了解超声心动图报告单的基本结构和各指标正常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才是终极目标。
冠心病与超声心动图解读目前超声心动图的分辨率还不能够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准确判定,这方面诊断有赖于冠脉造影、心脏CTA 和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
而对于川崎病、冠脉畸形、冠状静脉窦瘘等病变,心超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
心超对于冠心病引起的室壁运动障碍、室壁瘤、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心腔附壁血栓、心功能改变的检查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
正常心肌在收缩期向心运动、舒张期向外运动,当心室某区段供血不足可引起不同程度运动渐弱、运动消失和矛盾运动。
2000 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左室壁 16 分法观察心肌运动,这种分法最符合临床特点、心肌血供分布,也和心电图心肌缺血定位相互呼应。
左室分为前室间隔、后室间隔、左室前壁、左室侧壁、左室后壁、左室下壁六部分。
在左室短轴的二尖瓣切面,腱索乳头肌切面和心尖切面切成 3 部分 18 段,因为心尖部切面前后间隔融合为一段且下壁消失,减去2 段,所以一共是十六段(图1-1)。
心肌梗死时显示相应室壁节段性运动消失或明显减弱,正常心肌部分表现代偿性运动增强,收缩增厚,幅度增加。
图 1-1 左室壁 16 分法解剖示意图心梗后室壁瘤形成可以发生于任何部分,多见于左室前壁和心尖部。
超声特点是局部变薄,局限性膨出,该处运动渐弱或呈反常运动。
心梗后如果出现二尖瓣收缩期不能闭合到二尖瓣环水平线上,呈帐篷样拱起或伸入左房呈「挥鞭样」改变,伴有彩色多普勒蓝色反流信号要考虑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腱索断裂。
如室间隔回声失落、连续性中断伴有彩色多普勒湍流信号要考虑出现室间隔穿孔。
心肌病与超声心动图解读1.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肌病,约占所有心肌病的70%。
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室扩大或右室扩大或全心扩大为特征,并伴有心力衰竭。
心肌炎的检查结果有影响吗心肌炎是一种病情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从检查结果的影响、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介绍心肌炎的相关知识。
一、心肌炎的检查结果有影响吗?心肌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心脏病毒学检测、血常规等。
1. 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肌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可出现以下特征:(1)Ⅰ-V6导联、aVL、aVF、V1-V3导联有ST段向上或向下抬高或压低;(2)部分导联有显著ST段压低,ST段低平或倒置;(3)T波低平或倒置;(4)P波形态改变。
但是,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不具备确定性诊断价值,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2.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对于心肌炎的诊断非常重要,可以检测到心脏形态、大小、室壁运动和心瓣功能等情况。
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右室扩张、室壁运动减弱、舒张功能异常等。
3. 心脏核磁共振心脏核磁共振可以直接显示心脏组织结构的改变,是一种更加精确的检查方法。
心肌炎的核磁共振可显示室壁运动、室壁肥厚、心室腔扩张、心内膜肥厚等情况。
4. 心脏病毒学检测心脏病毒学检测可以确定心肌炎的病原体,包括PCR抗体检测、心肌活检等方法。
病毒感染是心肌炎的常见原因,病毒检测可以为病因治疗提供依据。
5. 血常规心肌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通常会升高,红细胞沉降率也可能升高。
但是,血常规的检查结果不足以直接作为心肌炎的诊断依据。
因此,心肌炎的确诊需要综合各种检查手段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判断。
二、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心肌炎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防止心肌损害和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
1. 药物治疗(1)抗炎治疗:包括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可以缓解心肌炎症状和减轻病情。
(2)抗生素治疗:对于由细菌引起的心肌炎,需要应用对症抗生素进行治疗。
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刘新乔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1997(000)003
【总页数】1页(P172-172)
【作者】刘新乔
【作者单位】河北省复员军人医院功能检查科!0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
【相关文献】
1.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J], 姜楞
2.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住院期间预后研究 [J], 杜典国;李秀玲
3.心肌炎与心肌病(4) 4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J], 顾复生
4.病毒性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与临床 [J], 蔡烈火;严卫国
5.超声心动图及其多参数评分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中的价值 [J], 王熙;李渊;宋建平;胡珺婷;陈璐;韩震;徐桂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原创▏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心肌炎(myocarditis)可以原发于心肌,也可以是全身疾病同时或先后累及心肌所致,其病因包括病毒性、细菌性、风湿性、中毒性、过敏性等,其中以病毒感染较多见,并有相当多病例原因不明。
老幼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年人,男多于女。
一、病理特点
心脏病变范围、轻重不等,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的变性或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脏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
心包、心内膜都可受累,侵犯心包可有炎性渗出,后期粘连缩窄;侵犯心内膜,可因纤维变性而引起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同时也可发生全心炎;侵犯传导系统可致心律失常。
多数病例为良性自愈过程,少数病例可转化为慢性病理状态,类似扩张型心肌病。
在慢性病例中,除心肌纤维变性,还可见瘢痕形成、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及附壁血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可出现栓塞现象。
二、血流动力学改变
取决于病变的程度与部位。
轻者无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者有弥漫性心肌炎或合并心包炎,心肌收缩力减弱,左心室扩大或各心腔普遍增大,可出现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肺淤血或肺水肿。
左、右心室同时发生衰竭,引起心排出量过低,易合并心源性休克,并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轻者可无症状,极重者可暴发心源
性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或猝死。
典型症状与体征为心脏症状出现前数日或2 周内有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可伴有中度发热、咽痛、腹泻、皮疹等症状,继而出现心脏症状,根据病情可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三型。
1.轻度
可无症状或表现为精神差、食欲不振、第一心音减弱、一过性心电图ST-T 段改变。
经治疗后于数日或数周内痊愈,或呈亚临床经过。
2.中度
除以上症状外,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较急,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脏扩大、心音钝、有奔马律或心律失常、双肺出现啰音、肝大。
3.重度
可暴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或不能测出、心动过速、有奔马律。
四、超声心图表现
1.室壁增厚,乳头肌、腱索和心内膜、瓣膜增粗,室壁回声减低、不均匀或增强。
2.普遍性或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包括运动减弱、运动消失或反常运动。
3.左、右心室功能损害,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分数均降低,二尖瓣口多普勒血流频谱E 峰流速降低,A 峰增加,E/A 比值减小。
收缩、舒张功能受损出现的时间早于房室腔扩大,部分病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异常而左心室腔无明显扩大。
4.轻型病例房室扩大不明显,重型病例心脏常呈普遍性扩大(图1)。
图1 重度心肌炎全心扩大
A 图为心尖四腔心切面;
B 图为左心室长轴切面
5.可出现瓣膜关闭不全,以二尖瓣关闭不全多见,重者可出现多个瓣膜关闭不全(图2),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房室瓣或半月瓣可有赘生物。
可合并少量心包积液,室壁可有附壁血栓。
图2 心肌炎心脏扩大并多瓣膜反流
A 图为二尖瓣轻度反流;
B 图为三尖瓣轻度反流
6.多数病例经治疗数月后,肥厚、回声异常的心室壁,增粗的乳头肌、腱索、心内膜、心瓣膜呈可逆性减退或消失,心功能受损、扩大的心腔恢复正常(图3)。
图3 心肌炎治疗后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A 图为M 型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B 图为彩色多普勒显示心脏大小恢复正常,且二尖瓣反流消失
五、鉴别诊断
1.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
左心室扩大并有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的心肌炎应与左心型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累及右心为主的心肌炎应与右心型扩张型心肌病相鉴别。
其不同之处在于心肌炎心功能受损出现时间较心腔扩大早,心脏声像图改变常呈动态性变化,多数病例治疗数月后可以恢复正常。
2.心肌炎与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
心肌炎患者室壁增厚,乳头肌、腱索、心内膜、瓣膜增粗,易与肥厚型心肌病相混淆。
但多数心肌炎数月后肥厚的室壁及增粗的瓣膜等改变可减退或消失,可资鉴别。
3.心肌炎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的鉴别
暴发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多见于6 个月以下的婴儿,以反复及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也可发生心源性休克,心脏明显扩大。
与心肌炎不同之处在于EFE 以心内膜增厚为特征,心脏改变无明显动态性变化,且预后严重。
但EFE 也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
发展结果,故两者鉴别尚需从病程发展来考虑。
六、注意事项
1.由于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常呈现动态性变化,所以应复查超声心图,注意对比前、后检查结果。
2.急性或慢性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可以从完全正常到明显异常呈多样性,这些改变既可类似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也可类似冠心病、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表现无特异性。
七、临床意义
心肌炎的超声表现虽无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表现对本病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心肌活检对本病诊断提供可靠的病理学依据。
超声心动图能全面了解心肌、心瓣膜、心包和心功能受累的范围和程度,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是本病跟踪检查首选、可靠、实用、无创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