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34.46 KB
- 文档页数:8
蛋鸡养殖技术蛋鸡养殖技术蛋鸡是指专门用于产蛋的鸡种,是养殖业中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随着人们对营养均衡的需求增加,蛋鸡养殖行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鸡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一、饲养管理1. 建立适宜的鸡舍:鸡舍应保持干燥通风、卫生无尘、温度适宜,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合理的鸡舍设计应包括鸡舍大小、合理布局、通风设备、合理排粪系统等。
2. 合理的饲料供应: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求和蛋鸡饲养周期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料供应计划。
注意饲料的品质和卫生,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营养。
3.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卫生无臭味,防止疾病的传播。
4. 规律的光照管理:适当的光照时间对蛋鸡的产蛋率有重要影响。
在日照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二、饲料配制1. 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起始期、生长期和产蛋期),科学配制合理的饲料,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2. 合理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也不同,应根据需要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满足鸡的生长发育需求。
3. 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产蛋率。
三、疾病防控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的鸡病。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建立合理的排粪系统,及时清除鸡舍内的异物和粪便。
3. 注意饮水卫生:饮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水源受到污染,防止细菌和病毒通过饮水传播。
4. 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观察蛋鸡的行为和食欲,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总结蛋鸡养殖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提高产蛋率、保证鸡舍卫生和促进蛋鸡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饲养管理、饲料配制和疾病防控是蛋鸡养殖的三大关键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蛋鸡饲养管理技术培训旨在提高饲养员对蛋鸡养殖管理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蛋鸡饲养业务水平,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通过培训,使饲养员们了解蛋鸡饲养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提高饲养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企业蛋鸡饲养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蛋鸡饲养员,也包括已经从事蛋鸡饲养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
通过本次培训,增强蛋鸡饲养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蛋鸡饲养管理水平。
三、培训内容1. 蛋鸡饲养管理基础知识- 蛋鸡的分类及饲养原则- 饲料的配制及喂养管理- 温度、湿度和通风的管理- 疾病预防和控制2. 蛋鸡饲养生产技术- 蛋鸡养殖场环境管理- 蛋鸡饲养设备维护保养- 蛋鸡的日常管理与疫病防治- 蛋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管理3. 蛋鸡饲养经济管理- 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蛋鸡销售管理- 蛋鸡饲养管理的财务与税务管理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将采取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座谈交流、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
1. 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主要包括蛋鸡饲养管理基础知识、蛋鸡饲养生产技术和蛋鸡饲养经济管理等内容。
采用专家讲解、参与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
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主要包括蛋鸡饲养场的实地观摩、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操作、蛋鸡饲养场的环境调节和疫病防控操作等。
五、培训师资培训机构将邀请蛋鸡饲养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保证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六、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时间为每周末,共计10周,培训地点定在蛋鸡饲养场内或相关农业示范基地内。
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结业考核和颁发结业证书。
七、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将对参加培训的蛋鸡饲养员进行技能测试和知识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供培训报告和反馈意见,以便不断完善培训效果和提高蛋鸡饲养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八、培训成果通过蛋鸡饲养管理技术培训,参训人员将掌握蛋鸡饲养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蛋鸡饲养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动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一、引言蛋鸡饲养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在满足人类对蛋类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经济收益。
然而,蛋鸡饲养管理涉及到许多关键技术,包括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档将深入探讨蛋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料。
二、饲养环境管理1. 温度控制:蛋鸡饲养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确保蛋鸡的生长和产蛋能力。
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8°C-24°C,在这个范围内,蛋鸡的产蛋率和生长速度会达到最佳状态。
2. 光照管理:蛋鸡对光照的需求和生理周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可以合理调整光照时间和强度,以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和生长速度。
3. 饲养空间:蛋鸡需要充足的饲养空间,以避免鸡群相互挤压、激烈争斗等行为。
一般情况下,每只蛋鸡需要保持0.22-0.4平方米的饲养空间。
三、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蛋鸡饲养需要合理配置适宜的饲料。
常见的饲料有粗饲料(如粉碎玉米、大豆)、精饲料(如谷糟、菜籽粕)以及添加剂(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需要,确定饲料的配比和种类。
2. 饲料供应:蛋鸡需要按时供应充足的饲料。
根据蛋鸡的饲料消耗速度,合理控制饲料的供应量和频率。
同时,定期清理饲料盆和饮水器,确保其干净卫生。
3. 饲料质量检测:定期对所用饲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营养成分符合要求。
关注饲料的蛋白质、脂肪、纤维以及维生素等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饲料的配比。
四、疾病预防1. 定期检查:定期对蛋鸡进行体检,关注其精神状态、羽毛健康和活动能力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 环境清洁: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包括经常清理鸡舍、更换饲料垫和清洗饮水器等。
定期消毒鸡舍,预防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3. 病虫害防治:加强蛋鸡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使用合适的药物和防治措施,防止疾病和寄生虫的侵袭。
五、结语蛋鸡饲养管理涉及到许多关键技术,合理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和生长速度,保证饲养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蛋鸡养殖技术蛋鸡养殖技术一.蛋鸡养殖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
蛋鸡养殖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上笼的准备工作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
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2.转群上笼(1)入笼日龄。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6~17周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形成和睦的群序,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
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数。
(2)选留淘汰。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
如果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入笼时要按品种要求剔除体型过小、瘦弱鸡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的优质鸡。
(3)分类入笼。
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鸡群中仍会有一些较小鸡和较大鸡,如果都淘汰掉,势必增加成本,蛋鸡舍内笼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笼时把较小的和较大的鸡留下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内,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促使其均匀整齐。
如过小鸡装在温度较高、阳光充足的南侧中层笼内,适当增加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过大鸡则应适当限饲。
蛋鸡养殖技术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使学员能够全面掌握蛋鸡养殖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蛋鸡养殖技术水平,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以提高蛋鸡产蛋率和经济效益。
二、培训内容1.蛋鸡养殖基础知识1)蛋鸡的种类、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2)蛋鸡的饲养环境要求3)蛋鸡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制2.蛋鸡养殖技术1)蛋鸡的选种和配种2)蛋鸡的育雏和育成3)蛋鸡的繁殖管理4)蛋鸡的疾病防控3.蛋鸡养殖管理1)蛋鸡的舍室设计和布局2)环境控制与通风3)蛋鸡日常管理4)蛋鸡的疾病监测与预防4.蛋鸡的市场营销1)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2)市场需求分析和销售技巧3)养殖效益分析和成本控制三、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示范等形式,向学员介绍蛋鸡养殖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
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到现场进行实地操作,例如饲料配制、蛋鸡饲养管理等,让学员亲自动手实践,以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 实例分析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员从实际中学习,深刻领会技术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四、培训流程1. 第一天1)上午:开班仪式,介绍培训的目的和内容2)下午:蛋鸡种类、习性和基础养殖知识的讲解2. 第二天1)上午:蛋鸡饲养环境要求的探讨2)下午:蛋鸡的饲料配制和营养需求的介绍3. 第三天1)上午:蛋鸡的选种和配种技术2)下午:蛋鸡的育雏和育成技术4. 第四天1)上午:蛋鸡的繁殖管理要点2)下午:蛋鸡的疾病防控措施的讲解5. 第五天1)上午:蛋鸡舍室设计和布局的实地考察2)下午:蛋鸡日常管理和疾病监测的操作演练6. 第六天1)上午:蛋鸡大棚环境控制与通风技术2)下午:蛋鸡饲养管理实例分析7. 第七天1)上午: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市场需求分析2)下午:养殖效益分析和成本控制的探讨8. 第八天1)上午:总结回顾培训内容,进行知识测验2)下午:颁发证书,培训结束五、培训师资我们将邀请具有丰富蛋鸡养殖经验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本次培训的讲师,保证学员能够受益匪浅,学以致用。
农村养鸡技术培训资料一、引言鸡是农村常见的家禽之一,养鸡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种途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养鸡,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养鸡技术知识,导致养鸡效果不佳。
为了帮助农民提高养鸡技术水平,本文将介绍一些农村养鸡技术的培训资料。
二、鸡的选种1. 选种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富有生命力、抗病性强的品种。
常见的鸡品种有蛋鸡、肉鸡和肉蛋兼用鸡。
2. 蛋鸡的选种选择产蛋率高、孵化性能好、耐寒、忍受生长速度慢和抗病性强的蛋鸡品种。
常见的蛋鸡品种有褐壳蛋鸡、白壳蛋鸡等。
3. 肉鸡的选种选择生长速度快、体型大、肉质好、抗性强的肉鸡品种。
常见的肉鸡品种有白羽肉鸡、土鸡、种鸡等。
三、鸡舍建设1. 鸡舍的选择选择建在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排水顺畅和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
鸡舍应有合适的面积,保证鸡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益。
2. 鸡舍的建筑合理设计鸡舍的结构,确保通风、保温、避免积水和防火。
鸡舍的布局应考虑到饮水、喂食、活动等方面的需要。
3. 鸡舍的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
四、饲养管理1. 饲料的选择根据鸡的品种和生产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
饲料的质量对鸡的生长和产蛋有重要影响,因此要选择优质的饲料。
2. 喂养方式根据鸡的品种和生产阶段,科学合理地制定喂养计划。
要注意精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3. 饮水管理保持饮水的清洁和充足,为鸡提供新鲜的水源。
定期检查水管是否通畅,清洗饮水器,避免饮水器成为病原菌滋生的温床。
4. 疾病预防与控制定期做好鸡的常规体检,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定期接种疫苗,预防常见的鸡病。
保持鸡舍的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五、生产管理1. 蛋鸡的管理合理控制蛋鸡的繁殖,保持蛋鸡的生产能力。
定期清理鸡舍和更换鸡蛋的窝,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2. 肉鸡的管理科学合理地控制肉鸡的生长速度,避免生长过快导致鸡的体质不好。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鸡的舒适度。
养禽学第六章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蛋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的划分方法是按照周龄进行的,即0~6周龄为雏鸡,7~17周龄为育成鸡,18周龄以后为产蛋鸡。
根据鸡的体重划分蛋鸡的三个阶段,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阶段的管理措施,使鸡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水平的发挥。
也有将蛋鸡生产阶段划分为两阶段:育雏育成期,0~17周龄,产蛋期,18~72周龄。
第一节雏鸡的饲养管理一、雏鸡的特点·雏鸡羽毛未丰满,抗寒能力差·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对饲料质量要求高·生长发育迅速,对饲料营养要求高·抗病力较差·学习能力强,容易形成恶癖二、雏鸡数量的预定雏鸡饲养量应根据成鸡的数量和育雏的设备容量确定。
例如成鸡笼位数等于5000,育雏成活率95%,育成成活率95%,鉴别率98%,合格率98%,保险系数1.05,那么进雏鸡数为5000÷0.95÷0.95÷0.98÷0.98×1.05=6057只。
孵化场一般给予2%~4%的损耗,所以定购5800育雏的设备必须满足雏鸡的需要。
三、进雏前的准备·清洗消毒·调试加温设备并提前预热到30度·地面平养需要在水泥地面铺上8cm的垫料·育雏设备提前布置四、雏鸡的饲养环境雏鸡的饲养环境最重要的是温度。
初生雏鸡绒毛稀短,采食量少,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完善,抗寒能力差,需要等到2周龄以后随着绒毛脱落和羽毛的生长,调节体温的机能才逐渐提高,抗寒能力也逐渐增强。
所以开始育雏阶段,必须给以较高的温度,一般35度对雏鸡更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和抗白痢。
第二周开始,每周降低2~3℃。
并根据气温情况,在4~6周龄脱温。
育雏期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周龄温度(℃)相对湿度(%)周龄温度(℃)相对湿度(%)1 32~34 70 4 24~25 60~652 30~31 65 5 20~22 55~603 27~28 65 6 18~20 55~60五、雏鸡饮水、饲喂·饮水。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繁殖管理(1)繁殖选择繁殖选择是提高品种性状、略加强亲本特性、保持竞争力,建立和改良育种标准,以调节种群遗传结构获得更优营养品种的重要技术措施。
繁殖选择应以改善成活率和免疫力为主要目标,注重鸡只品性状的选择,合理利用育种方法,如挑选杂交种、春秋繁殖或母系选育等技术,不断改进育种水平,实现育种水平的提高。
(2)繁殖饲育繁殖期的管理是关键环节,应及时调节饲料摄入和气候条件,维持一定的温度、湿度、抗击生长。
湿度应保持在60%~85%之间,温度最好在20~32℃之间维持,在苛刻的气温时,应及时调整温度,以保证繁殖双方的身体健康。
此外,家禽中毒和精神安慰也是繁殖期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营养调节和恰当安慰,提高鸡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二、育肥饲喂管理(1)饲喂管理育肥期饲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肌肉和脂肪,推动肉品质的提升。
育肥期对鸡只的饲喂量应根据体重曲线灵活把握,初期量较少,后期增大,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多观察鸡表现,拉动性能,及时补充营养素,保证肥鸡的消化和饲喂状态良好,加强对饲喂药的投入,避免过度营养和发胖症。
(2)及时病害预防及时病害预防可减少病害发生率,提高产蛋率和饲喂效率,减少兴奋剂的消耗。
每日应观察鸡只的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如发现有病鸡,要及时死掉,停止料食,并制定具体消毒处置计划。
根据不同病原及家禽性状,采用病害预防理论及抗病能力,及时增添保健品,增强抗病能力,以防治病害的出现。
三、清洁消毒管理清洁消毒是保证家禽健康的重要措施,关键是要求高标准,高要求清洁消毒,如家禽舍室、风道、饲料储藏室、饲养工具等要定期清洗消毒,每一处集群是口粪池需要天天清洗,地面应每月淋洗一次,然后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30min,消毒后用空气进行排风。
此外,还需要穿越每个片区,让鸡从原地运行,根据区域的构成,将不同的孢子和病原体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最后,对种蛋鸡的饲养管理要求严格,提高繁殖标准和肉质质量,增加免疫系统及养殖技术,控制病害及社会病害,提高养殖效益为主要目标。
旗开得胜养禽技术培训班蛋鸡部分1当今的产蛋鸡性成熟比以往的都早,然而,成熟体重却变化很小,且疫苗接种的强度增加了,从而增加了培育过程中所面临的管理方面的压力,缩短了从失误至完全恢复的有效时间。
生长速度需求被缩短为一个较短时期,特别是当生产者希望饲养遗传早熟品种时。
重复免疫接种会影响鸡的生长,不可避免地断喙也会对鸡的生长产生影响。
因此,饲养管理者给青年母鸡提供一个最适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以达到育种者所希望的目标体重,培育出具有高产蛋潜力的适时开产青年母鸡。
产蛋性能与鸡的骨骼发育、体重和体组成密切相关。
这是一个实质性概念,特别当培育场与生产场分开时。
假如培育和生产操作与他们的管理措施和制定的现实目标不相吻合,蛋鸡就不能获得最佳产蛋性能。
培育不当则会影响鸡以后的产蛋性能,这是许多育成管理者不期望的。
在接受1日龄雏鸡之前,生产者必须做出一些有关鸡培育程序的方案。
首先需要知道预期的开产日龄,以便能设计一个适宜的光照程序。
在制订光照程序时,核实上批鸡达到目标体重的时间也很重要。
假如发现已出现问题,应该调整光照程序,以便此次能达到目标体重。
切记,目标体重必须得达到,其目的是为了使鸡具有持续期望产蛋水平和蛋重大小,且死亡率最低。
所有蛋鸡的培育都采用渐减式光照程序,最后至一个恒定的白昼光照时间。
达到恒定白昼光照时间所需时间愈长,鸡群的开产期越延迟(每滞后1周,鸡群的开产期将延迟1.5天)。
但是,此时鸡群将有更多时间采食饲料,也将有更好达到所必须的目标体重的机会。
渐减到一个较长的恒定白昼时间也很有价值。
假如渐减至一个恒定的白昼时间10、11、12小时而不是通常采用的8小时,会立刻增加采食时间25-50%。
这不仅对育成有益,而且也有较多的饲喂时间。
一旦鸡开始产蛋,此时的采食量往往小于为了迅速增加鸡产蛋量和生长速度所必须的最适采食量。
也可在黑暗中期时额外增加1-2小时光照(称作“午夜饲喂”),以便给鸡提供更长的采食时间。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水槽、 饮水器至 少每天清洗消毒一次。
②在饮水 2 ~ 3 小时后开食。
开食最好用蛋雏鸡全价配合料,采 取自由采食方式。
注意事项:先开水,后开食。
不能反过来( 2 )保温育雏时温度计挂在育雏器边缘距离垫料或者底网5厘米处。
育雏期的适宜温度逐渐降温,防止忽高忽低,每周降低2 ~ 3 度,第 5 周脱温。
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脱温时间。
判断温度是否合适的方法:温度合理——均匀散开,肃静、活动自如、采食正常温度过高——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加温度过低——打堆、不吃、绒毛直立、卷缩、吱吱叫注意事项:防止压死踩死( 3)控制育雏湿度如果室内空气的湿度过低,雏鸡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呼吸大量散发 周龄适宜温度 3 29-26 4 26-24 5 24-22 6 22-20 1d-3d34- 2 32-29出去,同时易引起灰尘飞扬,使雏鸡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室内空气湿度过大,会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影响雏鸡的健康发展;因此,育雏室内的湿度应保持在65 ~ 70%。
( 4 )通风与光照通风可以换气,还可以使温度均匀。
防止氨中毒氨气溶度过高,新城疫免疫力下降光照时间: 1 ~ 3 日龄全天光照, 4 ~ 5 日龄 15 ~ 20 小时/日; 6 ~ 9日龄16 ~ 18 小时/日; 10 ~ 14 日龄 14 ~ 16 小时/日; 15 ~ 28 日龄 12 ~ 14 小时/日; 28 ~ 42 日龄 8 ~ 10 小时/日。
( 5)控制饲养密度1 ~2 周龄 30 ~ 40 只/平方米,3 ~4 周龄 25 ~ 30 只/平方米, 5 ~6 周龄20 ~ 25 只/平方米。
密度过大的危害?(影响环境、产生啄癖)( 6)断喙雏鸡断喙时间普通是 7 ~ 10 日龄,为防止应激,在断喙先后一天在饮水或者饲料中加VK (4mg/kg)或者加电解多维。
从育雏结束到转入产蛋鸡舍前这段时间称作育成期,也叫青年鸡阶段。
普通称7~ 18 周龄这段时间的鸡为育成鸡。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雏鸡和产蛋鸡的饲养管理,却粗放了育成鸡的饲养,育成鸡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鸡场的经济效益。
(一)育成舍的准备及转群育成舍的准备主要是育成舍的清洗、消毒、检修、空舍等。
鸡群从雏鸡舍进入到育成鸡鸡舍的转群一定要减少鸡的应激。
转群时间一般为雏鸡 6 ~ 7 周龄时转入育成鸡舍,到 17 ~ 18 周龄,最迟不能超过 20 周龄转到产蛋鸡舍。
转群最好夜间进行,转群前6 小时应停料,前 2 ~ 3 天和入舍后 3 天,饲料内添加多种维生素100~ 200 克/吨。
转群当天应连续 24 小时光照。
转群时不要忘记断喙(修剪)、做预防注射等,可结合进行淘汰选择。
(二)育成鸡的日常管理1、饮水保证清洁充足,定期洗刷消毒水槽和饮水器。
2、喂料均匀,日喂三次,每天要净槽。
3、环境控制首先是温度,育成鸡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1℃摆布,普通控制在 15-25℃。
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工作,冬天注意做好保温工作。
其次是通风,特别是深秋、冬季及初春的通风,一定要与温度协调起来。
最后是清粪,清粪一定要及时,每2 ~ 4 天一次。
因为鸡粪过多,导致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4、卫生预防5、分群饲养其一,将一些瘦弱的鸡挑出,提高一些营养水平,单独饲喂。
平时将一些不合格的鸡检出,进行隔离饲养。
其二,有条件的鸡场最好在 70 ~ 90 日龄对鸡群进行一次整理,分出大、中、小三群,分别进行饲养管理。
6、观察鸡群目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鸡群的正常发育。
7、育成鸡的选择在育成过程中应观察、称重,不符合品种标准的鸡应及早淘汰。
普通第一次初选在6-8 周龄,选择体重适中,健康无病的鸡。
第二次在18-20 周龄,可结合转群或者接种疫苗进行,在平均体重 10%以下的个体应予淘汰处理。
(三)育成鸡的光照管理1、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管理密闭式鸡舍因不受外界自然光照的影响,可以采用恒定的光照,即 0 ~ 1 周 23 小时光照, 2 ~ 20 周龄恒定为 8 ~ 9 小时光照。
从21周龄开始使用产蛋期光照,密闭式鸡舍不应有漏光。
2、开放式鸡舍的光照管理应根据出雏的日期、季节、地理位臵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方案。
第一周龄光照制度基本同密闭鸡舍,从第二周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为利用自然光照。
在我国从4 月 15 日至 9 月 1 日出雏的雏鸡,其生长阶段的后半期处于日照逐渐缩短的时期。
只要光照不超过 10 小时可彻底利用自然光照。
第二种是人工光照与自然光照结合的方法。
此法适合于每年 9 月 1 日到次年 4 月 14 日出雏的生长鸡。
在具体实施中,又可分为恒定 和渐弱两种光照制度。
A 、恒定法: 查出本批雏鸡到达 20 周龄时当地的白昼时间,从第 二周到产蛋前恒定此时间,不足时人工补充光照。
B 、渐减法: 查出本批雏鸡达到 20 周龄时当地的白昼时间,然后 加人工光照 5 小时,以后每周均匀递减至20 周时刚好将增加的 5 小 时减完。
以上两种光照制度相比前者实行容易,但控制性成熟效果不如后 者,后一种生产中实践具有一定的难度。
注: a :每周加 1 小时,至 16 小时恒定b :查出 8-17 周龄期间当地日照最长期,恒定此光照时间光照强度: 10LX人工光照灯具设臵:高度普通2米摆布,灯距为高度的1.5 倍, 40 ~ 60 瓦灯泡为宜。
光照时间(小时/天) 23 自然光照 b a 17 23 自然光照 自然光照 a 17 周龄0-12-78-1819-6869-76 周龄光照时间(小时/天) 0-123 2-178-9 189 1910 2011 2112 2213 2314 24 1525-68 1669-76 17(四)育成鸡的限制饲喂1、限制饲喂的意义适当推迟性成熟,节约饲料,淘汰病弱鸡。
首先限制饲喂可以控制鸡的生长、控制性成熟.鸡在自由采食状态下,除夏季外都有过量采食的情况,这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促使鸡积蓄脂肪超重, 脂肪过多,产蛋表现软柔,容易脱肛,易发脂肪肝,死亡率高、性早熟,易发生小鸡产大蛋,导致难产,死亡。
限饲使鸡性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还可以节约 10%摆布的饲料。
2、限制饲养的方法限量饲喂,普通限量为正常采食量的80%摆布;限时饲喂,有隔日限制饲喂和每周限制饲喂;限质饲喂。
3、限制饲喂应该注意:( 1 )限制饲养时要随时抽测体重,根据抽测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限饲或者限饲多少,如若低于标准重10%则增料 1%,反之亦然。
(2)限饲时应有足够的采食空间,使鸡吃料时同步化,不管什么周龄饲喂,都能做到80%鸡在采食, 20%的鸡的饮水。
( 3)限饲时一定要注意饲料的彻底营养。
(4)限饲过程中,若有其它应激如接种、发病等,应恢复为自由采食。
( 5 )限饲前应简单地分群,瘦弱鸡应分别饲喂。
(五)体重与均匀度控制1、育成鸡体重与产蛋期体重、蛋重呈正相关,也影响着开产日龄与产蛋率。
良好的体重不仅会适时开产,而且产蛋率也高。
否则即使提前开产也会有不良的后果,如脱肛、子宫炎等问题,人们在实际中统计得出,正常体重与非正常体重将导致整个产蛋期有35-40枚蛋的差异。
2、育成期鸡群均匀度与蛋鸡生产性能的关系要求育成鸡的均匀度在 80%以上,若低于 70%,那末饲养管理上需要改进。
实践证明,惟独鸡群的体重符合本品种所要求的变异范围时,才干表现出遗传性能所赋予的生产性能,即产蛋率、产蛋数以及母鸡的存活率等都有表现为最优。
当体重低于最佳体重范围时,上述各项指标显著下降;当体重超过最佳体重范围时,指标差异也显著。
3、称量惟独详细的称量才干够很好地控制育成鸡的体重与均匀度,对超重的进行限饲,对于低体重的要加强饲喂。
当称量测得鸡群的均匀度低于 70%时,特别是低于平均体重严重时,就要及时地分析原因。
一般从疾病、喂料的均匀性、密度、管理等方面去查找。
根据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一)饲养方式采用三层阶梯式笼养,自由饮水,人工给料的方式。
(二)进鸡前的准备设备要维修、调试完好,用具齐全。
进鸡前三天对鸡舍、设备及用具进行消毒。
在进鸡前加料加水。
(三)开产先后的饲养管理1.检测鸡群体重并与本品种体标准对照。
如18 周龄时达不到体重标准,对原为限制饲养的转为自由采食,提高饲粮代谢能水平(蛋白水平普通不用再提高),推迟一周延长光照时间。
2.开产前增加光照时间一周后(或者达 5%产蛋率)将生长饲粮改换为产蛋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