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 格式:ppt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62
严重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处理【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原因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和影响四、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方法五、预防和注意事项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可能导致多种生理问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至关重要。
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原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是指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被破坏,导致酸碱度失衡。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脱水症(高渗综合征)、水中毒(低渗综合征)、高钾血症、钙离子代谢异常等。
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和影响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包括精神障碍、疲劳、肌肉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骨病等。
四、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方法治疗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是缺什么补什么,并积极查找病因。
低钾者补钾;低钙者补钙;积极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防和注意事项预防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键是保持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摄入。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肾脏病等;2.避免过度运动或长时间劳累,以防止水电解质丢失;3.注意饮食平衡,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饮食;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六、结论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外科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平衡失调教学目标1.了解正常水、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
2.熟悉正常酸碱平衡的调节。
3.熟悉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4.熟悉电解质(钠、钾、钙、镁、磷)的正常值及其发生紊乱的常见原因。
5.熟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处理原则。
6.掌握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7.掌握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并对血气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节概述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
正常人体体液组成成分波动范围很小,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液成分相对恒定,主要包括:容量相对恒定,电解质等溶质浓度相对恒定,渗透浓度相对恒定,酸碱度相对恒定。
一. 水的含量与分布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部分。
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群中,约占体重的35-40%。
细胞外液则占体重的20%。
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
血浆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约占体重的15%。
血浆、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3个部分之间靠毛细血管膜或细胞膜等半透膜分隔,水分可以随各部分液体之间溶质颗粒浓度差自由转移。
而胃肠道消化液、汗液、尿液、脑脊液、胸腹腔渗出液或漏出液等,就其生理功能和贮留部位而言,属于特殊的细胞外液,又称为第三间隙液或透细胞液。
二. 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电解质指体液中携带电荷的物质。
阳离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
体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相平衡,因而呈电中性。
体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变化范围很小,即使是浓度发生很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巨大的病理改变。
体液的各个部分被不同形式的半透膜所分隔,在不同部分由于半透膜对不同的离子具有选择性的通透,因此各种体液不同,所含的电解质浓度不尽相同。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所含的离子成分有很大不同。
细胞内液的组成较难准确测定,阳离子主要是K+和Mg2+,其中K+含量是细胞外K+浓度的30余倍;阴离子主要是HPO42—和蛋白质。
细胞外液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其次是HCO3—、有机酸等。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密切相关。
电解质是一种带电离子的化学物质,包括阳离子(如钠、钾、钙、镁等)和阴离子(如氯、碳酸氢根、磷酸根等),它们对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体内的酸碱平衡是指维持血液中正常的酸碱度(pH),即血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平衡。
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饮食摄入的物质(如蛋白质)会对血液酸碱度产生影响。
电解质的存在可以调节血液酸碱度,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体内的电解质浓度失调,会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出现酸血症或碱血症。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低钙、低镁、高氯、高钠和低钾等,会影响到心肌、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某些疾病和药物也会导致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影响电解质的平衡。
因此,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非常重要。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摘要)一、体液的正常分布与成分:体液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占40%,细胞外液占20%。
(血管内液占5%,细胞间液、淋巴液占15%)体液成份——水份(溶剂)电解质:Na+、 K+、 Cl-、Ca2+、 Mg2+ 、HCO3- 、磷酸氢根等。
非电解质:蛋白质、葡萄糖、尿素等。
渗透压:溶剂中溶质的浓度影响水流动的吸引力,维持体液平衡。
O正常值:280-290mosm/kg.H2计算方法:2(Na+)+葡萄糖(mg/dl)/18 +尿素(mg/dl)/2.8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一、)水的调节与失调:1、水平衡的调节:①渴中枢兴奋----饮水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尿少肾脏----肾小管浓缩及稀释功能,保持水的平衡。
2、水平衡失调---失水或水过多。
①失水:根据失水与失钠的比例不同,表现三种类型:(低渗性失水—失钠>失水,血渗透压<270mosm/kg.HO、等渗性失水—失钠=失水,血渗透压正2O)常、高渗性失水---失水>失钠,血渗透压>300 mosm/kg.H2A、病因B、临床表现:根据失水程度而有不同表现C、实验室检查:血浆渗透压、血钠D、处理:补充水分高渗性失水(单纯性失水)需增加水量=4(女性3)×kg×(血钠-142)②水过多:A、病因B、临床表现C、实验室检查D、处理:限制水量、促进排泄(二、)电解质的正常调节与失调:1、钠—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正常值:135-145mmol/L,主要由肾脏来调节平衡,正常需要量是6克/日。
失调---低钠或高钠血症。
①低钠血症:血钠<135 mmol/L,根据渗透压分:低渗性低钠血症、高渗性低钠血症、等渗性低钠血症。
低渗性低钠血症分:低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等血容量性低钠血症A、病因:皮肤、消化道、肾脏丢失、ADH分泌过多、肾衰、心衰、肝硬化B、临床表现:精神神志、消化道、皮肤、血压表现C、实验室检查:血钠、渗透压、尿钠D、处理: -----补钠公式计算:补钠量=(142-X)×0.58= 氯化钠克数②高钠血症:血钠>145 mmol/LA、病因:B、临床表现C、实验室检查:血钠升高D、处理:补充水分、限制钠盐计算缺水量=体重×0.6×(钠浓度-140)÷1402、钾---细胞内主要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