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际新秩序
- 格式:ppt
- 大小:460.50 KB
- 文档页数:2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作用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秩序也在不断演变,因此许多国家正
在谋求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已经发挥着积
极的作用,建立国际新秩序。
本文将简要概述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
作用,并从中分析中国的主要贡献点。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在全球层面构建一种多边的、基于平等互利
原则的、和平与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肩负起了积极支持和促进国际新秩序建立的责任。
1、大力推进和平全球化
中国坚持推动和平发展,认为国内外发展必须结合、国际关系要建立
在和平之上、外交政策应以和为贵、外交实践应当心无旁骛、和平发展是
最好的发展。
这就要求中国要积极参与解决多种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在
国际领域起到积极的作用。
2、积极推动多边主义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这一核心原则,在发展中倡导“共同而有序地开放”,提倡建立和平、稳定、信任和合作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推动全
球治理体系。
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在地区和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主
要国际多边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1.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发展中国家战后最早在世界上提出建⽴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并为建⽴国际新秩序进⾏了长期⽃争。
战后,⼴⼤发展中国家⾯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求⽣存,求发展,但国际旧秩序却长期阻碍着他们。
尽快改变国际旧秩序,建⽴平等、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就成为他们追求的⽬标。
20世纪50年代,在亚⾮万隆会议上,与会国提出了建⽴和平合作的国际关系的⼗项原则。
1964年,“七⼗七国集团”在联合国第⼀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先提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标。
同年10⽉,第⼆届不结盟国家⾸脑会议通过的《宣⾔>指出:“所有国家都有责任为迅速建⽴⼀种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贡献⼒量”。
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脑会议在通过的《经济宣⾔》中,第⼀次提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概念。
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在“七⼗七国集团”的推动下,通过了《关于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宣⾔》和《⾏动纲领》,第29届联⼤会议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形成了发展中国家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联合⽃争的共同纲领,为改变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确定了原则和⽅向。
这表明争取建⽴国际新秩序的⽃争已经提到了世界⽇程上。
以后,⼜对相关的内容进⾏了修改补充。
主要内容是:改变以不合理的国际分⼯为基础的国际⽣产体系,打破发达国家对世界贸易、货币⾦融领域的垄断,摆脱国际垄断的控制与剥削,实现经济独⽴,发展民族经济,建⽴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
在建⽴国际新秩序⽅⾯,发展中国家主要强调主权独⽴,⼀律平等,反对外来⼲涉,反对国际霸权。
2.以美国为⾸的西⽅国家提出的建⽴国际新秩序 主张西⽅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直热情不⾼,但在1990年海湾战争后,突然积极起来,提出了建⽴“世界新秩序”的⼝号,美国、西欧、⽇本都提出了关于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尽管他们的提法五花⼋门,但归纳起来,美国主张的要点是:第⼀,美国有条件和必须充当未来国际新秩序的“领袖”和“灯塔”;第⼆,以美国为榜样,⽤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按美国的模式建⽴⼀个“和平和安全、⾃由与法治”的国际新秩序,即美国式的单极世界;第三,以军事实⼒为后盾,建⽴以美国军事⼒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机构;第四,维持美国的领导地位,奉⾏参与扩张战略,千⽅百计扩⼤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必要时不惜使⽤武⼒维持美国的海外利益;第五,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利益服务。
结束放映二、建立国际新秩序(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第四,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大作用,使联合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安全保障机制、协调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冲突方面处于中心地位。
返回
结束放映二、建立国际新秩序(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遵循原则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必须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
结束放映二、建立国际新秩序(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有利因素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向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变化。
国际关系向多元化、民主化方向发展,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近年来,中国由于国力的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正在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不同程度上也有所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结束放映二、建立国际新秩序(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不利的因素或障碍第一,历史上形成的一些重大问题积重难返,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第二,国际竞争的难度加大。
返回。
第三十一课建立国际新秩序要点精讲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当代,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协,也是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在经济上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最主要原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及其根源。
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
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是指越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根源:“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在当代,霸权主义的表现形式有:企图把自已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经济模式强加于人;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在国家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富压贫;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附加种种政治条件;在外交关系中,动辄“制载”主权国家,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等。
⑵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下政治。
当今世界正是由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主权,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协,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
因此,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⑴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维护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
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
⑵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的内容。
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国际新秩序应该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少数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秩序,而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②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
第五课、第二节、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五课时)(教师讲稿)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并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提高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建立国际新秩序。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讨论,提问法相结合。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回答: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而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
过渡: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什么障碍?如何扫除障碍,构建国际新秩序?这就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建立国际新秩序。
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这个问题却为人们所担忧。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1讲解:在当代,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协,也是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在经济上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最主要原因。
板书: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及其根源。
①含义: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
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是指越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②根源:分析:“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讲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霸权主义者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明火执仗地进赤裸裸的侵略。
举例:用具体的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行径。
材料一:1996年3月,美国为了进一步封锁古巴,推出了赫尔姆斯——伯顿法:6月,美国公开反对加利连任联合国秘书长;8月,又以打击国际恐怖活动为由,端出了针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9月,美国以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并宣布扩大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归纳:B.在当代,霸权主义的表现形式有:企图把自已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经济模式强加于人;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在国家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富压贫;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附加种种政治条件;在外交关系中,动辄“制载”主权国家,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