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年长期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2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环境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环境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7.04.08•【文号】环科[1997]209号•【施行日期】1997.04.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环境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环科[1997]2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局,局直属、双重领导环境科研院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九五”国家环境保护目标,特作如下决定:一、加强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1.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要面向环境保护主战场。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跨世纪绿色工程的需要,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确定的优先发展领域安排科研计划,近期集中力量研究解决草浆造纸黑液、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二氧化硫和汽车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污染处理处置技术等重大环境科技问题。
2.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所属环境科研院所研究本辖区可容纳污染物的总量,研究乡镇企业污染控制规划方案、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系统等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为本地区实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制定达标计划和总量控制方案;为国家控制“三河”、“三湖”、“两区”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制定实施计划和技术方案。
3.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和组织实施“绿色科技计划”,筛选重点控制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先进的监测技术、实用的生态保护、恢复和整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开发,达到实用化、产业化。
组织重大环境问题的研究与攻关,发布年度指南,指导全国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二、提高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与管理的科学水平4.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决策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下发《“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工作的规划方案》的通知正文:---------------------------------------------------------------------------------------------------------------------------------------------------- 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下发《“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工作的规划方案》的通知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工作规划方案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7)28号)等有关文件,我们对《“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工作的规划方案》(草案)进行了修改,现印发你们。
请你们在组织落实“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工作。
一、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工作的回顾1983年《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任务及战略目标,要求“力争在前十年内把这些最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为后十年的经济振兴打下牢固的基础”。
12年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先后共组织开展了12个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项目的研制工作。
年产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30万和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宝钢二期工程、大秦线重载铁路、超高压输变电、沙漠石油钻采成套设备以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7个项目,基本实现了《决定》提出的“力争在前十年内把这些最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国产化目标。
30万吨乙烯、大型化肥、大型煤化工、大型水电机组、空中交通管制5个项目,根据依托工程的落实情况,安排了部分国产化任务,不同程度地掌握了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完成了原定部分国产化任务。
这些项目拟继续创造条件结转“九五”开展研制工作。
《“九五"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发文单位:部文号:交科发[1995]1173号ﻭ发布日期:1995—12—11ﻭ执行日期:1995—12-11ﻭ**、**、直辖市厅(局、委、办):ﻭ《“九五”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已由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理事会原则通过,现正式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九五”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ﻭ一、总则ﻭ第一条为实施科教**、科教兴交战略,充分发挥部和省、**、直辖市**两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促进科技与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直辖市**继续执行**自的科技进步计划的同时,自1996年起,在部科技进步年度执行计划中,继续安排《“九五”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
第二条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的宗旨是,根据《公路、水运科技“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直辖市的特点和需求,针对重点工程建设、技术装备的开发、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实行“集资投入,共同管理,协调计划,联合攻关”,以促进公路、水运全行业的科技进步。
第三条为保证《“九五”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任务的顺利开展和完成,科学、合理、规范地实施组织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管理机构第四条在部的领导下,《“九五”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由部科学技术司和集资参加联合科技攻关工作的省、**、直辖市**共同组成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理事会负责管理。
第五条**、**、直辖市**按规定交齐“九五”行业联合科技攻关所需经费(集资额)的单位,即成为本理事**事单位,理事单位指定的负责人则为理事**事。
ﻭ第六条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设名誉理事长一人,由部主管科技工作的副部长担任;设理事长一人,由科技司司长担任;设副理事长三人,其中常设副理事长由部科技司主管科技计划的副司长担任,另二名副理事长由理事会推选轮流担任.ﻭ第七条理事会全体会议是行业联合科技攻关工作的决策机构,其职责是:ﻭ1.制定或修改《“九五”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2.听取和审议理事会办公室的工作报告;ﻭ3。
推进科技计划管理与改革的深化李石柱 刘金林 杜占元国家科委 科技计划体现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以及方针政策,是政府对科技工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工作在“面向、依靠、攀高峰”方针的指引下,完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技术研究及实现产业化、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战备部署。
相应地在科技计划方面,自1982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出台以来,十几年时间内,陆续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科技活动各阶段上推出了一系列专项科技计划,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计划体系。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两个转变的进程中,在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科技计划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现有科技计划体系管理的改革与完善,既是推进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
为此,从“八五”后期开始,特别是“九五”计划实施以来,国家科委在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我国科技计划体系的基本格局和特点目前,我国科技计划基本上是按照科技活动的阶段来进行设置的,具体地说,在基础研究阶段有攀登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在应用开发阶段有攻关计划、863计划、工程中心组建计划、技术开发计划等;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阶段有: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中间试验计划、重大成果产业化计划等。
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与开发阶段,各计划均是以拨款为主要支撑的指令性计划,在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阶段的计划,除中间试验外,基本上是以贷款为主要支撑手段的指导性计划。
这些计划从经济对科技的需求出发,从科技发展的源头,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科技计划体系不仅对科技发展各重点领域作了全面部署,而且通过矩阵式管理对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各阶段的科技活动在不同计划中作了全程部署。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围: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序言1996年—201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提前实现第二个经济翻番,缩小与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差距,稳定解决群众温饱,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关键时期。
制定好未来1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实现富民兴黔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制定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纲要》力求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体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纲要》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放在“九五”计划,同时着眼于下世纪初的发展很好地衔接,以保持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连续性。
一、“八五”计划完成情况“八五”期间,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八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上,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八五”计划所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绝大部分已如期完成或超额完成。
1、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实力继续增强。
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36.4亿元,完成了预定计划,比1990年增长53.3%,“八五”期间年均增长8.9%,比“七五”高2.2个百分点。
“八五”期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0.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6.03.17•【文号】•【施行日期】1996.03.17•【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序言1996~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我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组织和动员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
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17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未来15年,在新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下,我国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虽然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但总的来说,仍有充分条件继续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针对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把握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1995.09.28•【文号】•【施行日期】1995.09.2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5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总结经验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讨论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问题,并通过如下建议。
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1)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我们将在这一时期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继续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
这是巩固、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2)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
世界加快向多极化发展,新的格局日渐明显,国际和平环境可望继续保持;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将更加密切;世界经济将在起伏中进一步增长,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更加活跃。
同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临着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
宁波市科技进展“九五”打算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前言宁波市科技进展“九五”打算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是一项跨世纪的重要进展规划,也是实现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总体目标的关键性打算、规划。
它对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决策,努力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全然转变,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增强全市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回忆与展望(一)回忆宁波市通过17年来的积极探究和困难奋斗,经济、社会、科技进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都市地位显著提高,科技事业迅速进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农村工业化取得了长足进展。
经济社会结构呈现出工业化初中期特征,跨入“中国都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和“投资环境四十优”的行列。
改革开放使宁波市从全然上改变了传统经济运行机制和封闭式半封闭式格局。
“八五”期间,由于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进展、保持稳定”的大方向,成为有史以来经济进展最快的时期。
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8.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67.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57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8亿美元,财政收入达53亿元。
宁波港的进展更令世人瞩目,17年港口吞吐量翻了5番,1995年货物吞吐量达6853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深水大港。
全市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成绩显著。
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的方针指引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
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企业吸纳新技术的迫切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增强了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动力、压力和活力,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进展新的生长点,一个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正在我市形成。
“八五”期间,通过科研(攻关)、火炬、星火、新产品试制、成果推广等科技打算的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5年内,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星火奖、发明奖等443项,其中市级科技进步奖36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3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各1项,星火奖5项。
这些成果多数已应用于生产,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5年,全市科技打算的新兴产业项目产值达62亿元,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52项,创经济效益1.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值已达87.92亿元。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大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力度,使科技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全市拥有部属研究所分所2家、市属科研院所16家,行业属科研机构3家,民营科技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人。
各科研机构都把自身的生存进展与社会经济进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动向经济主战场转移。
技术市场日趋活跃,“八五”期间,共签订技术合同 6980份,合同成交额3亿多元,并初步形成以常设技术市场为中心的技术交易和技术商品信息传递网络。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9人。
有高级技术职称者3610人、中级29475人、初级102970人。
1995年还引进专业技术人员4275人,其中国外智力57人。
(二)展望当今世界科技进展总的趋势,正朝着科学技术综合化、一体化、国际化方向进展。
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高速度进展与应用为标志,世界新科技革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进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依旧进展中国家,不管是强国依旧弱国,为了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站住脚跟,纷纷结合本国国情,调整科技政策,运筹科技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加速科技的进展。
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坚决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全然措施,也是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宏伟目标的必定抉择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这必将对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刻内,特不是在世纪之交的15年内科技和经济的进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阻碍。
面对以后,宁波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进展将遇到许多严峻的挑战。
要紧是宁波港的进展面临着国内外港口的激烈竞争;人才资源与进展目标任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大量传统产业的改造还十分缺乏一些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支柱产品的有力带动,科技支撑能力不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既紧迫又艰巨等等。
为此,宁波市在今后15 年内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按照中央关于推进港口组合,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以拓展集装箱货运业务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深水良港,接轨上海浦东,服务长江流域,实施交通运输“双优先”战略,努力实现港口国际化、产业结构高度化、都市现代化、经济外向化、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化、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化,把宁波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高、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城乡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
从科技工作角度来看,宁波市科技进展滞后于经济进展;工业企业技术开发基础差,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科技运行机制尚不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进展的要求;科研机构规模小、基础差;科技人才严峻不足;全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等。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精神,编制出一个跨世纪的科技进展战略性规划,对上能使政府各部门在选题、立项、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长远规划时能将科技进展的目标任务和要点吸纳到里面去;对下能给各部门、各单位在依靠科技进步上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从而调动宽敞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进展目标,为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现有生产力,进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作出新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紧密围绕把宁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的奋斗目标及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九个五年打算及2010年的远景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进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重点,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推动经济建设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养的战略转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全然转变,增强经济实力和进展后劲,充分利用打算和市场两种手段,推进科学技术自身进展,建立与现代化国际港口都市相适应的科技运行机制和科技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进展目标和任务(一)努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采纳先进技术,使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有较大的提高。
到2000年,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由目前的35%提高到45-50%,其中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到2010年,重点行业中的科技进步因素贡献率达到60%,部分行业接近当时国际水平。
科技推动经济和社会进展的能力跻于全国先进行列。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明显加快,为宁波经济增长方式的全然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切实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
到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5%以上;到2010年分不达到25%和20%。
培育一批年产值上亿元或上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20家,超5亿元的10家。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实现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
加快技术市场体系和科技网络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
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自身进展规律的科技新体制,并使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
到2010年,使差不多建立的新型科技体制更加巩固和完善。
(四)建立和健全各类科技机构,高度重视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到2000年,全市每万名人口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从目前的289人增加到500人左右,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超过2万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占科技人员比例达到40%以上;到2010年,每万名人口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670人。
(五)实施可持续进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展。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进展教育教学、医疗卫生、打算生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市科技活动中心和科技信息网络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爱护,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养。
四、“九五”期间进展重点为加快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地进展,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为格局,“九五”期间我市科技进展的重点是:重点研究开发推广农业先进技术5项:要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畜禽良种繁育优化饲养和重大疫情防治技术、果蔬高产和山区综合开发技术、农业应用计算机技术、海淡水增养殖和滩涂开发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推广工业先进技术5项: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微处理器应用技术、信息系统治理技术、电力电子节能技术、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重点进展关键技术10项:高压输变电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电网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制造应用技术、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要紧机械基础件新产品开发技术、纺织品后整理技术、建筑施工新桩基技术、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操纵技术、家电产品模糊逻辑操纵应用技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远程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7项:水稻基因工程研究、膜技术研究、新材料研究、特种粉末冶金研究、表面处理技术研究、海洛因成瘾戒断技术研究、基因诊断技术研究。
为确保上述进展规划的落实,实施八大科技工程:科技实力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现代农业进展工程、信息港建设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科技兴海工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
(一)农业农业的全然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是实施科教兴市的首要任务。
要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实施现代农业进展工程,以进展“一优两高”现代化大农业和开放型农业为目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集中优势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性技术,并形成产业化。
1、种植技术重点研究要紧农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建立农业技术三元结构体系,为粮食总产稳定在170万吨提供技术支撑。
(1)在“九五”期间筛选出能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的稻麦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