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勿为恶小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16
8.1 勿为小恶
预习导航
快乐预习感知
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是违反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2.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3.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呢?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等。
《勿为小恶》教学设计厚坡四中张秀英(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知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2.懂得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注意克服犯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园”的活动,感受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法律导航”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应该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激趣导入:“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这是三国时期的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
同时也告诫后人: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要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可是现在生活中,有的人偏偏“恶小而为之”,最终做出违法的事情来,直至构成犯罪。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与他们不懂法,不知道什么事违法,什么是犯罪,有不良行为不注意矫治有很大关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探究一下有关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2、出示导纲:导学提纲一、简要提示:在上一单元里,我们知道了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那么我们自己应当怎样做到遵纪守法呢?这一单元就是来让我们从自身行为方面认识“法不可违”。
就本节课而言,是要求我们认识不良行为,知道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
二、知识与技能:(一)知识性问题:1、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2、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二)探究性问题:1、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2、如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三、梳理与反馈:(一)梳理: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都是告诫人们,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
因此,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老师温馨提示: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公民。
(二)反馈:1、凡是不履行________的义务,或者做出_______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政治思品第八单元法不可违8.1 勿为小恶粤教版习题精选第七十篇第1题【单选题】有些同学知道上课时间手机上网对学习影响很大,总是不由自主。
你的做法是( )①以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②坚决不带手机到课堂,避开诱因③培养学习兴趣,联想长时间上网的危害④请老师同学帮忙监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①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②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③有欲望必然使人堕落④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有想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第3题【单选题】九年级学生高某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严重下降,在老师和家长的严厉批评、引导下,产生了戒掉“网瘾”的愿望。
你认为他戒掉“网瘾”的有效方法有( )①认清“网瘾”危害,自觉接受家长监督?②培养坚强意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应该自觉远离网络?④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高雅情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青少年要远离不良诱惑,健康成长,就要做到( )①不涉足不健康游戏厅和网吧②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拒绝不良诱惑③在没人监督的时候,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情④只对学习感兴趣,其他事情不闻不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5题【单选题】“厌学→逃学→辍学→流落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
这警示我们( )①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大错不要犯,犯点儿小错无所谓③要增强法制观念,重视品德修养④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所以要防微杜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网络上捏造事实、散布虚假信息的王某,因诽谤罪、寻衅滋事罪被依法予以处罚。
8.1 勿为小恶课堂探究互动课堂理解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1)不同点: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
②违反的法律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触犯了刑法。
③应受到的处罚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会受到刑罚以外的处罚;犯罪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2)相同点:①都是违法行为。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相互联系:①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②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2.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呢?(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我们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就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中学生有很大危害。
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矫正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对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对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同学,我们不能歧视他们,应主动伸出热情之手,团结他们,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让他们融入集体的大家庭中来,共同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轻松尝试应用1.中学生姜某平时成绩较好,但是虚荣心强,追求名牌。
在家庭难以满足其欲望的情况下,便多次寻找机会偷拿同学的钱财,后来竟潜入学校计算机室,窃得价值2万余元的设备,后被抓获。
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姜某有期徒刑3年。
这一案例说明( )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只有区别,没有联系B.违法必然发展成为犯罪C.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D.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答案:C 解答此题,应该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
姜某由不良行为发展到一般违法和犯罪,这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因此C项是正确的;B项将问题绝对化,是错误的;D项混淆了违法和犯罪的关系,是错误的.2.中学生贾某,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则案例说明( )A.违法有可能发展成为犯罪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C.犯罪不一定违法D.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犯罪答案:A 中学生贾某由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发展到违法犯罪,这说明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A项是正确的。
班级 学生姓名 时间 序号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一、学习目标:1、知道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重视、不注意改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2、掌握判断违法行为达到犯罪所需要的条件,正确判断违法行为和犯罪。
3、学会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学法指导:1、通过探究园活动进一步感受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结合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从理性层面加深对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认识,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3、通过“实践与评价”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要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重难点:重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辨别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难点:防微杜渐,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四、预习提纲: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种?2、分别写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基本特征。
3、你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有哪些规定的禁止行为?请列举三条以上。
4、辩一辩:“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会走向犯罪道路的。
五、合作探究1、以表格为基准,比较一般违法与犯罪。
2、韦健、陈青、张国强课后经常聚在一起下棋、打扑克,开始是谁输谁请客,后来感到不够刺激,就协定谁输谁给钱。
他们孩一起上网吧,去高级餐馆吃喝,到营业性舞厅跳舞,夜不归宿,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
为了满足赌博和高消费的需求,他们先后多次到同学家里及商场行窃,共窃得现金六千多元和价值三千多元的财物。
后来他们在一个商场行窃时,被保安人员当场抓获,扭送到派出所。
请问:韦健、陈青、张国强这三个同学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源头是什么?3、案例:中学生张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跟社会上坏孩子来往,逐渐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学。
学校对其进行多次批评教育,但他不思悔改,跟一些坏孩子到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