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69.95 KB
- 文档页数:10
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
近年来,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低碳经济的概念、发展路径、政策措施、评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路径研究进展1.概念: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存在差异,但普遍认为低碳经济是指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2.发展路径: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有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二、低碳经济政策措施研究进展1.国内外政策措施:国内外政府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实施碳税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等,以推动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和能源消耗的降低。
2.政策效果评估:针对不同政策措施的推行情况,国内外研究者使用各种评估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检验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低碳经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1.度量指标体系:国内外学者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度量指标体系,评估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和效果。
2.综合评估方法:为了综合评估低碳经济的绩效,国内外学者将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如系统动力学模型、多维度评估模型等,以达到全面客观地评估低碳经济的目的。
总结: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进展不断深入。
在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路径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政策措施和评估方法方面,研究者致力于提出适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政策和评估方法,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发展探究一、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影响因素低碳经济是指采用低碳技术、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模式,通过产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和科技创新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环保政策的作用,例如碳税、碳交易等政策的推广,可以引导企业积极实施低碳经营,降低碳排放。
二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优化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平衡。
三是技术进步的支撑,包括节能和环保相关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这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
四是人们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例如选择低碳出行、低碳食品等,成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五是国际合作的加强,各国之间加强环保合作,技术转移和经验借鉴,能够更好地推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低碳经济模式,并且正在逐渐推广和普及,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发展经济的重要趋势。
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例如《中国制造2025》、《绿色金融导则》等,加速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
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一方面,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相对也会增加,因此更需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方面,持续的环境问题,加快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三方面,科技创新的发展也为低碳经济带来了更多可能,例如智能制造、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推动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
三、低碳经济的市场机遇与挑战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市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低碳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良好的环境和政策环境,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由于低碳技术的推广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行业,对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部分企业在推广低碳技术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低碳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实现碳排放量的峰值和降至零的目标。
近年来,各国纷纷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概述当前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其次,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碳达峰研究的进展,包括定义与意义、国际碳达峰目标与承诺以及碳达峰路径与策略措施研究等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将阐述碳中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概念解析与重要性、全球碳中和倡议与行动计划以及实现碳中和的技术与政策途径研究。
第四部分将分析碳达峰和碳中和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分析,以及创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和政策推动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及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各国碳达峰目标与承诺以及全球碳中和倡议与行动计划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实现碳减排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另外,本文还将关注创新技术发展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所带来的机遇,并探讨政策推动以及国际合作在实现这些目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 碳达峰研究进展2.1 定义与意义碳达峰是指特定地区或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限制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的幅度。
碳达峰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以减缓气候变化对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2.2 国际碳达峰目标与承诺各国和地区都纷纷制定了碳达峰目标和承诺。
例如,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快达到峰值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摘要: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我国碳排放现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挑战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积极构建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低碳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我国碳排放状况分析首先,通过碳的年排放总量和所占世界份额比例来看我国都呈迅速增长的态势,但是按照历史累计排放量计算,我国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碳排放总量在1990年是22.44亿吨,2000年为33.38亿吨,到2005年增至51.01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5.6%。
由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供的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的碳排放量为59亿吨,我国超过美国达到60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图1 1985-2009年世界各国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份额如图1,从1985年到2001年期间,美国所占全球碳排放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欧洲的发达国家在20%—30%之间波动,2001年之后都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
我国从1985年到2001年期间,所占全球碳排放比例一直比美国少,但是在2001年之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在2009年已经超过了20%。
可以说我国目前的碳排放量仍属于生存型排放。
图2 2001年-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碳强度其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很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世界平均碳排放强度保持在0.5千克碳/美元以内,我国远高于此水平。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并不大,基本在0.5的变动范围以内。
合理低碳的研究与探索一、前言低碳是现今全球性的议题之一。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合理低碳研究所涉及的概念及相关的研究进展,以供建立低碳实践中的参考标准。
二、低碳概念低碳是指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气候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保障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低碳与减排有本质区别。
减排只是单纯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而低碳则更注重于技术创新、应对气候变化、保障人类的生活品质等方面。
低碳包括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能源、低碳生活等多个方面。
从全球角度看,低碳产业不仅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更是成为了账目清晰、生态友好、公平公正的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三、低碳思考在我们进行低碳实践之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
首先,低碳的策略必须在尊重自然、保障人类幸福的基础上实现。
其次,低碳的实践必须要在不影响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再次,低碳的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
四、低碳发展现状1. 低碳交通低碳交通是以自行车、公共交通、步行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其节能、减排、环保等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在城市内,尤其是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崛起更加方便了每个人的生活。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完善,低碳交通将会不断完善。
2. 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严格控制室内环境的准则。
目前,低碳建筑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未来,低碳建筑的技术、材料将会更加环保、安全、人性化。
3. 低碳能源低碳能源是指通过新能源开发、传统能源转型等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能源。
其中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种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低碳能源不仅已成为政策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五、低碳实践通过对低碳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的基本了解,我们应该对低碳的实践有基本的认识。
下面我们将通过展开细节来探究在现实生活中,低碳实践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1. 低碳生产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低碳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的闭环循环等,都是低碳生产的关键。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发展意义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发力推行低碳经济,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作为全球工业化最快速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因此,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发展意义巨大,而中国也面临着推行低碳经济的挑战和压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来应对。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1、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低碳经济与经济现代化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环境质量一直受到限制,给公众带来了很多问题。
推行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减轻压力,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现代化,拉动发展。
2、降低总体能耗和使用成本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下,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率来降低碳排放量和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在资金上获得收益。
3、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减少对水、空气和土地的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公众的健康。
低碳经济的实施可以最终促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良好的生活质量的实现。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1、提高能效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能效是推进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
国家应该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提高国家的能效水平,同时也要促进能源的制造和出口。
2、大力发展新能源低碳经济实现不能离开新能源的发展。
我国应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降低应对催化剂的成本和对其他高成本维护的依赖,逐步使清洁能源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
同时,还要加强传统能源的改造,提高能源效率。
3、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治理措施之一。
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进行碳排放权的买卖,从而实现企业的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缩小其碳排放能力。
4、推进跨界融合在推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不同领域和部门应实现跨界融合,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商业化开展研究。
政府也应更加积极地促进这种融合,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的进展摘要: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应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学研究日益增多、实践行动也与时俱进。
本文对国外低碳经济的研究与行动进行梳理,意在为国内研究和实践提供思路和借鉴。
笔者从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碳排放权的分配、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以及碳减排措施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外研究的进展。
同时,简述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低碳行动,并提出了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研究;实践;进展一、引言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就引起了自然科学界的关注。
应该说,气候变化问题首先是由国际自然科学界提出并推动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数以千计的科学家至今都在不断进行着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
正是自然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持续不断的关注,才极大提高了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也为国际社会确定减排目标、设计减排机制、制定减排政策和采取减排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关于气候变化研究成果的逐步积累,气候变化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经济学家首当其冲。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的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逐步涌现。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有关,同时温室气体中又以二氧化碳为主(此外还有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因此,关于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研究其实主要就是对二氧化碳排放控制问题的研究,基于此,笔者认为气候变化经济学其实也就是低碳经济学,尽管后者看起来似乎范围有些窄。
二、国外低碳经济的研究进展1.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1992年,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cline(1992)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的经济学著作《全球变暖经济学》,其对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排放趋势进行了预测,利用模型化的方法对减排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全变暖的对策建议。
生态学报2010,30(16):4493—4502Acta Ecologica Sinica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赵志凌,黄贤金*,赵荣钦,赖力(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南京210093)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
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内涵和理论基础等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碳政治和碳排放权分配、目标思路、指标体系构建和碳排放的核算;从政策路径、政策工具和政策仿真等方面介绍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国内外研究进展。
最后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趋向,主要有:低碳经济理论的深入研究,低碳经济战略和政策工具研究,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和经济技术风险研究,碳减排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关键词:低碳经济;战略;政策;碳减排Research progresses i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low-carbon economyZHAO Zhiling,HUANG Xianjin*,ZHAO Rongqin,LAI Li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Abstract:As a worldwide integration of interests in ecology,economy and politics,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To achieve the goal of acting as a responsible country,China is now striving for a low-carbo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d the progresses in low-carbon research,which include:background,conception,theory basis,etc.There were five basic connotations in understanding and definition of low-carbon economy,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article.It proposed a study framework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w-carbon economy,which include carbon politics and carbon emission rights distribution,objective strategies,indicator system an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ion methods.Then,it introduced some progresses in domestics and aboar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w-carbon economy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olicy paths,policy tools,policy simulations,etc.Finally,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current study on low-carbon economy,and gave out several prospects for further study.Several trends and basic contents of domestic researches should be improved:(1)Further study of the theory of low-carbon economy,Such as theoretical basis,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2)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olicy tools of low-carbon economy.It is required to draw up a series of strategi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social economy and complete sets of policy tools in many ways.(3)Study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s.The target,such as total and subunit,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route map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drew up in order to make strategie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4)Development potential,market size,economic and technical risks analysis.The key point is to find the balance point of goals and value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5)Research on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n statistical computing methods of carbon footprint,estimation criterion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controlling target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ecological situation in China,etc.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strategic;policy;carbon emission基金项目:2010年度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收稿日期:2009-12-16;修订日期:2010-05-19*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hxj369@nju.edu.cn4944生态学报30卷低碳经济是全球生态、经济、政治利益的整合,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引领世界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变革[1]。
置身“低碳”潮流中的中国,在发展中寻求减排,在挑战中把握机遇,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是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
1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与内涵“低碳经济”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文献[2]中就曾出现,但其确切概念则源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3],即用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
2006年《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对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评估,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4]。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只有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含碳气体)排放,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7年联合国讨论后京都行动方案,并制订了“巴厘岛路线图”,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伦敦G20峰会对经济复苏与低碳化转型的承诺以及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争议,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
1.1背景因素低碳经济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在困难的国际气候谈判背景下架起了减排与发展的桥梁。
其兴起的主要因素还有:(1)能源供求形势严峻。
英国及欧盟倡导低碳发展的一个直接动因就是自身能源供应下降、进口依赖急剧增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因是国家能源安全、国内环境约束、低碳发展要求[5]。
(2)发达国家希望通过低碳技术创新、碳交易市场来赢得竞争新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欧盟希望凭借技术优势和建立全球范围的碳减排交易市场,成为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导者与规则制定者。
(3)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转型的需要。
2008年,联合国提出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把低碳经济看作是拯救当前金融危机、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在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一些发达国家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是走出经济困境的长远之策[6]。
低碳经济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转型和产业革命的新动力,不少国家把新能源、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
1.2概念诠释目前学界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多有不同。
主要有五种诠释:(1)发展阶段论。
认为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有关,是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人文发展和碳生产力同时达到一定水平下的发展过程与形态[7-8]。
该观点由此认为,尽管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但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规律和国情,一味地要求发展中国家改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2)发展模式论。
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消耗脱钩的经济发展方式[9-10],意味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9]。
该观点受到比较多的认可。
(3)社会经济形态论。
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10-11],不仅是一种经济、企业盈利及生存模式,还是一种社会存在的状态,以及社会制度发展的状态[12]。
该观点强调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