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眼睛和眼镜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4节眼睛和眼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用眼护眼常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健康.【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知识点一眼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0,完成以下问题: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3.正常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合作探究】探究一眼睛1.结合眼睛的模型和照相机的成像图,观察眼睛的结构.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答: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答: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答:眼睛瞳孔的作用是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答: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就好像照相机的底片.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答: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立、缩小的像,但我们看见的都是正立的物像,是因为大脑调节作用的影响.【教师点拨】1.外界的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的像,而人看到的却是正立的像,是由于大脑中的视觉神经的自动调整作用所致.2.利用凸透镜成像模拟眼睛成像从而来理解眼睛成像及调节特点的方法,在物理上运用得非常广泛,称为模型法.3.在凸透镜像距一定时,调节焦距,也可以使不同物距的物体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跟进训练】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知识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0-101,完成以下问题: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3.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镜片.【合作探究】演示小游戏:三字经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视力正常的同学,一个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教师出示印有三字经的卡片,从两位同学眼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后退一步,逐步后退.活动中发现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答:由于长期不注意适度用眼,使晶状体变凸,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探究二实验:近视眼的矫正1.应用什么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答:凹透镜能使光发散,应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2.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1)所需器材有哪些?答:凸透镜、蜡烛、光屏、近视眼镜一副、火柴等.(2)实验探究的过程是怎样的?答: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处,使光屏上呈现烛焰像.②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③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就是近视眼所看到的景象.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3)由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答:近视眼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教师点拨】1.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成像于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眼睛的前方戴一个凹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如果戴的眼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没有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也就不能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因此,近视患者要配戴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不是随便找个凹透镜就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2.现在还有一种矫正近视眼视力的方法,就是将角膜中间凸出的部分削薄一点,减小角膜的曲度,从而减小角膜的折光能力,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跟进训练】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C )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 .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知识点三 远视眼及其矫正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完成以下问题:1.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2.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3.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镜片. 【合作探究】 探究三 远视眼 1.远视眼的成因是?答: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2.根据远视眼的成因猜想一下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知识拓展 眼睛的度数 1.什么是透镜焦度?答: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 2.透镜焦度用公式如何表示?答:Φ=1f(f 为透镜焦距).单位:Φ—— m -1,f —— m.3.眼镜片的度数如何求得?答: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就是眼镜片的度数,即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 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度数表示有何区别?答: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 【教师点拨】1.判断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关键看光的会聚点是在视网膜前还是在视网膜后.2.将近视眼与远视眼对比起来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且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特征理解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因此对比法是学习同类型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跟进训练】如图所示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B )ab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1.眼睛的工作原理(1)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2)调节:改变焦距.(3)明视距离:眼睛距物体25 cm处.2.近视眼和远视眼(1)近视眼(会聚点提前):凹透镜矫正.(2)远视眼(会聚点置后):凸透镜矫正.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3. 声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一般地,V固体>V液体>V气体>V真空(真空中的声速为0m/s)。
图1.1-14.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物理学中称它为声波(sound wave)。
5.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空气(0℃)331 海水1531空气(15℃) 340 冰 3230空气(25℃) 346 铜(棒) 3750软木500 大理石3810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水(常温)1500 铁(棒)5200§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听到声音:发声体介质(空气)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振动传播振动振动传递信号产生听觉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1.3声音的特性1.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frequency)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2.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pitch)。
3.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4.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5. 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 ),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
6. 物理学中,声音的振幅(amplitude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loudness )越大。
7.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发出声音的音色(musical quality )。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悦耳动听的声音或由发声体作周期性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成为乐音。
2.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noise )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无周期性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眼睛和眼镜教案教案标题:眼睛和眼镜教案目标: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常见视力问题。
3. 掌握正确佩戴和保养眼镜的方法。
4. 培养良好的眼睛保护习惯。
教案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问他们是如何看到这些事物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在视觉中的作用,并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常见视力问题的定义和原因。
2. 解释这些视力问题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 介绍眼镜的作用和分类,包括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和散光眼镜等。
三、眼镜的佩戴和保养(15分钟)1. 指导学生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包括正确调整镜框和镜片位置。
2. 强调眼镜佩戴时的注意事项,如不乱摘戴、不乱放置等。
3. 介绍眼镜的保养方法,包括定期清洁镜片和保护镜框等。
四、眼睛保护习惯(10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眼睛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适度休息等。
2. 提醒学生远离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避免长时间阅读等对眼睛有害的行为。
3. 鼓励学生定期进行眼睛检查,以及向家长和老师报告任何视力问题。
五、小结(5分钟)1.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眼睛保护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模型展示眼睛的结构。
2. 视力测试表或图表。
3. 眼镜样品或图片。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检查他们对眼睛结构、视力问题和眼镜的理解程度。
2. 视力测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视力测试,以检查他们对视力问题的识别能力。
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眼睛保护的短文,包括眼镜的作用和正确佩戴方法等。
教学延伸:1. 邀请眼科医生或眼镜店工作人员来校园进行眼睛保护讲座或眼镜适配活动。
2. 组织学生参观眼科诊所或眼镜店,了解眼镜的制作和配镜过程。
备注: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1.1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04)4、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3 声音的特性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04)16.观察图5甲、乙、丙三幅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图.1.5 声的利用2.1 光的传播(04)1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 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光的反射(07)15.(1)画出图5中的入射光线.(05)23、(6分)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
⑴、外面看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反射,物体经玻璃幕墙反射后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
⑵、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幕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旗杆在玻璃幕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14所示。
他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认为产生这种错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上下两块镀膜玻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造成的,请你利用简易器材,运用模拟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要求写出这个实验所需器材和简述实验过程。
⑶、玻璃幕墙会给人们带来那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
答:(04)17.(2)画出图7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上反射角的度数.2.3 平面镜成像(10)15.(3)如图14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
画出她的脚上B 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 点的光路图。
15. (2)如图8所示,S 为某发光点,SO 是它发出的其中一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图14(06)22.(6分)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像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
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使学生掌握眼镜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3.培养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养成正确使用眼镜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眼镜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眼镜的原理,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眼镜。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眼睛模型3.眼镜实物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眼睛和眼镜的了解。
(2)简要介绍眼睛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的兴趣。
2.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展示眼睛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的结构。
(2)讲解眼睛的基本功能,如视觉感知、调节焦距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眼睛在生活中的应用。
3.眼镜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展示不同类型的眼镜,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等。
(2)讲解眼镜的基本原理,如凸透镜、凹透镜等。
(3)引导学生了解眼镜的分类,如矫正眼镜、保护眼镜等。
4.眼睛健康与眼镜使用(1)讨论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远视等眼病。
(2)讲解正确使用眼镜的方法,如定期检查视力、选择合适的眼镜等。
5.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眼镜。
(2)邀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如何正确佩戴眼镜。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3)布置作业:调查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的眼镜使用情况,并提出建议。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理解眼睛和眼镜的基本原理。
2.观察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的眼镜使用情况,并提出建议。
六、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3.丰富教学手段,如引入更多实例、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学生A:是瞳孔!教师:很好,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但它后面还有什么重要的结构呢?学生B:是视网膜,它负责接收光线并形成图像。
八年级物理讲(学)稿年级:主备教师:审核:物理教研组时间:课题:§3.4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2、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3、联系生活、多观察,将前面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4、加强眼保健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眼睛看见物体这个过程中的物理知识;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及方法。
学习流程:知识点1、眼睛“眼睛”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生)认真阅读课本P68眼睛的结构:、、、、、、。
(1)晶状体:易发生形变,在角膜的共同作用下相当于一个;(2)视网膜: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一个立、的像;(3)睫状体的收缩或放松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眼睛能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4)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光线强瞳孔小,光线弱瞳孔大。
2、(生)认真看图3.4—2“正常眼睛的调节”,理解其中的意思。
针对性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B.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C.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D.无论看远处还是看近处的物体,睫状体的形状都不变知识点2、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及其矫正”的相关内容,仔细观察图3.4-3并(生)认真阅读课本P69完成下列填空。
近视眼产生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使像成立视网膜的面。
矫正方法:在眼睛前面放一个镜,利用它能使光发散的特点使像成以视网膜上。
针对性练习2、现代医学对近视的矫正有一种新的技术,就是用激光对近视患者的角膜进行适当的切削,来矫正视力,这种对角膜进行切削的目的是()A.增长眼球前后方向的距离 B.缩短眼球的焦距C.减少时入眼球的光 D.改变晶状体太厚的状态,减弱它的折光能力知识点3、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相关内容,仔细观察图3.4-4并(生)认真阅读课本P69完成下列填空。
3.4 眼睛与眼镜学案设计主备人:杨春坤审核人:复核人:学习目标: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知道眼镜的作用,预防和保护眼睛学习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的光学作用学习难点:眼睛的光学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眼睛的构造;在我们的五官当中,眼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眼睛是怎样工作的呢?其实,眼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导学】借助图片说明眼睛的结构:二、合作探究1、结合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填写下表2、眼球的自动调节【问题】①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2cm比较有什么特点?②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3、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结合生活思考近视眼形成的原因.【问题】找到近视镜,摸一摸镜片,它们是有什么光学仪器构成的?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4、眼睛的保护请介绍一些保护眼睛的常识.三、精讲点拨近视眼的矫正1、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远视眼又该如何矫正呢?2、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 (公式中焦距f必须用米作单位).四、当堂达标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②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厚,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_,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可以利用_______镜能使光线__________的特点来矫正。
③远视眼是由于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到一点就到达__________了。
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镜能使光线___________的特点来矫正。
④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为________cm;要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脸部,平面镜到人脸的距离最好是_______cm。
四、《眼睛和眼镜》说课稿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说: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该节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定位为如下: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制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3、重点和难点:两点一体: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二、说教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观察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教具:多媒体三、说学法根据学生的对透镜知识的学习程度,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铺垫下,通过观察、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将未知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3.4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8-69页:
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_______
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佩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佩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来自物体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们就看到了物体,这个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眼睛与眼镜这一节。
(二)新课教学
请同学们看书,并结合生物课所学知识回答上述问题。
[生]: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问]:眼睛和以前所学的哪种仪器很像?
[生]:照相机。
[问]: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
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厚薄。
近视眼及其矫正:
如果眼睛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从而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看不清物体。
[演示实验]:模拟近视眼成像特点。
用凹透镜调节,使得成清晰的像。
矫正:凹透镜。
远视眼及其矫正:
会造成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从而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看不清物体。
[演示实验]:模拟远视眼成像特点。
用凸透镜调节,使得成清晰的像。
矫正:凸透镜
讲过眼睛的成像原理后,有的学生可能会问:物体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实像,这是为什么?解释: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已习惯于这种视觉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
[讨论]:如何爱护自己的眼睛。
当堂训练: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E”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6.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7.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8.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