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
- 格式:ppt
- 大小:302.00 KB
- 文档页数:9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蔗糖,酒精,甲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等.3)易错点: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O2、SO2等虽溶于水能导电,但导电实质是H2CO3和H2SO3,不属于电解质,H2CO3和H2SO3则是电解质.混合物不是电解质2、注意事项: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SO2、CO2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不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⑥水时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典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B.NH3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液态Cl2不导电,所以Cl2是非电解质D.BaSO4溶于水的部分能够电离,所以BaSO4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以此来解答.典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硫酸B.铜C.酒精D.蔗糖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注意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部分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
电解质的四个要素
电解质的四个要素是:离子、溶解度、电离程度和电导率。
1. 离子:电解质是能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
它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无机电解质包括酸、碱和盐,它们在溶液中会分解成正、负离子。
有机电解质是一类含有离子化基团的有机物,如羧酸、胺等。
2. 溶解度:电解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物质量。
它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 电离程度: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分子中有多少被电离成离子的比例。
电离程度越高,电解质的导电性越强。
4. 电导率:电导率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单位长度内单位横截面积的电流通过的大小。
它是用来表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的量。
电导率与电解质的浓度、电离程度等因素有关。
什么是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其分子或离子具有电离能力。
电解质可以分为两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溶液中,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形成离子;而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形成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
一、电解质的分类电解质通常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两大类。
1. 无机电解质无机电解质是指由无机物质(不含碳元素)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而形成离子的物质。
常见的无机电解质包括盐类、酸、碱等。
- 盐类:包括金属盐和非金属盐。
金属盐一般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非金属盐是由两种非金属离子组成,如硫酸(H2SO4)、硝酸(HNO3)等。
- 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质子)的物质,如盐酸(HCl)、硫酸(H2SO4)等。
- 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如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等。
2. 有机电解质有机电解质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为主要组成成分的物质,通常能产生含有碳离子的溶液。
有机电解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二、电解质的特性和作用1. 导电性电解质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在溶液中导电。
当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其分子或离子与溶剂中的水分子进行相互作用,形成溶液中的电离体。
在导电过程中,正负电离体在溶液中通过水分子的吸引作用而进行运动,从而实现电流的传导。
2. 强度等级根据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形成大量的离子,溶液的电导率较高;而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3. 在生物体内的作用电解质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了机体的平衡,保证了正常的生命活动。
- 电解质和水分共同维持着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细胞内外的正常水分平衡。
- 电解质在传递神经冲动、维持心肌收缩、调节骨骼和肌肉的收缩松弛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在神经元内外传递神经冲动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都是高中化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更准确理解,归纳如下: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酒精、蔗糖等。
从树状分类这个角度上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
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金属能导电,但它们不是化合物,因此金属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SO 2、NH 3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是H 2SO 3、NH 3·H 2O 电离出来的,故SO 2、NH 3不是电解质。
HCl 、H 2SO 4等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是自身电离出来的,故它们是电解质。
酸、碱、盐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都不是电解质。
(3)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 2O 、Al 2O 3等,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因为它们自身能电离出离子,Al 2O 3(熔)2 Al 3+ + 3O 2-,是电解质。
(4)难容物(如CaCO 3等)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
(5)酒精、蔗糖等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6)电解质不一定导电。
强碱和盐等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时能够导电。
酸在固态或液态(熔融状态)时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也不导电,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的作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够导电。
(7)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
O 2不导电,铁、铝能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8)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9)判断电解质是否导电,关键看电解质是否发生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还要看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①中强酸和弱酸:H3PO4、H2SO3、H2CO3、CH3COOH、HF、H2S等;②弱碱:NH3·H2O、Fe(OH)2、Fe(OH)3、Cu(OH)2等;③水及两性氢氧化物:H2O、Al(OH)3④少数盐,如AlCl3等。
(3)要区分好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决定的,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反之导电性弱。
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如:BaSO4是强电解质,由于其溶液浓度小,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几乎不导电,其溶液的导电性就比一定浓度的弱电解质CH3COOH溶液的导电性弱。
但同浓度、同温度时,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要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而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其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电离程度决定的,在水中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或熔化状态下完全电离,则这种化合物为强电解质,反之为弱电解质。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等号“=”,如:H2SO4=2H++SO42-Ba(OH)2=Ba2++2OH-CH3COONH4=CH3COO-+NH4+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号“”,如: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书写时可一步写完: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例如:在NaOH溶液中存在有Na+,OH-,而HCl溶液中有H+,Cl-,当向NaOH溶液中加入HCl发生下述反应:NaOH+HCl=NaCl+H2O,因为NaCl在水溶液中仍以离子形式存在,故实际上参加反应的离子只H+和OH-,故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又如:BaCl2+Na2SO4=BaSO4↓+2NaCl,其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1)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①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概念用“或”,说明两种情况择一即可。
③熔融状态:对于固体物质指加热到熔化时的状态,对于液体物质指其纯液体状态。
2. 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一般指元素周期表第一,第二竖行的金属元素,如N32。
,Cag),水(但导电性很弱)(2)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如CO, SQ),大部分有机物(CHCOO传除外),NH, 非金属卤化物(PC13, CC14等)注: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它却不是电解质。
因为CO吹溶液导电的实质是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我们可以说碳酸导电,却不能说CO2导电。
同理,SO2 NO2 NH3等均属于非电解质。
3. 电解质导电的实质:金属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电解质因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也能够导电。
非电解质不能导电的原因是无法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固态电解质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阴阳离子被束缚,不能自由移动。
4. 电解质导电情况分析:(1) 强碱,可溶于水的盐: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能导电(2) 弱碱,难溶于水的盐:水溶液不能导电(不溶解) ,熔融态可以导电(3) 酸:熔融状态(即纯液体时)不能导电,水溶液作用下可以转变为水合离子,从而导电。
(4) 活泼金属氧化物:一般只考虑其熔融态(与水反应不考虑)(5) 碳酸氢盐等热不稳定盐:一般只考虑其水溶液状态(受热易分解)5. 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注:虽然叫龟离”,但却不需要外加电源。
6.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相同浓度条件下,不同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弱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