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
- 格式:doc
- 大小:355.00 KB
- 文档页数:91
人教版培智七年级语文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教学进度安排表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9日1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12日2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13日3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15日4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16日5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20日6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21日7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26日8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27日9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28日10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29日11特教学校课时计划9月30日12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9日13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10日14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11日15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13日16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14日17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17日18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18日19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20日20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21日21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24日22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0月31日23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2日24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4日25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7日26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9日27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10日28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14日29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15日30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21日31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25日32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1月28日33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2月1日34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2月2日35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2月6日36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2月7日37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2月9日38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2月12日39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2月23日40。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二、学生情况分析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分,最低分分,优秀人数,人平分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力的目标: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7.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9.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10五、教学进度表.周内容课时数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 52 《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 53 第一单元作文检测 44 《黄河颂》《最后一课》 45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 46 《木兰诗》第二单元作文检测 57 《邓嫁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68 《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49 《孙权劝学》第三单元作文检测 610复习中期考试周内容课时数11 《社戏》《安塞腰鼓》 512 《竹影》《观舞记》 413 《口技》第四单元作文检测 514 《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 615 《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 416 《短文两篇》第五单元作文检测 517 《猫》《斑羚飞渡》 618 《华南虎》《马》 419 《狼》第六单元作文检测 520 期末复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㈡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教学重点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课文类型:讲读课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学法指导: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百草园部分,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布置预习:(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课堂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三、讲析课文1.学习①—②段2.学习③—⑥段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喜欢听神秘的故事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3.学习⑦⑧两段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4.“部分”小结依据“板书二”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五、课时小结六、布置课后练习作业:1.背诵第二段.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2.讨论文章的主题.教学过程:一、朗读第九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三点拨: 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2.过渡的知识二、默读10-24段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三、讨论文章的主题讨论课后练习一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五、作业布置: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六、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教师:1.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2.有条件的,可提前为学生播放影碟《城南旧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步骤:一、导入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亲的父亲吧!二、整体感悟:(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三、研读与赏析(上)1.教师导学: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象征生性爱花的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2.自主探究: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亿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昕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四、小结五、作业布置(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2)思考"研讨与练习”(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作业.继续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二、研读与赏析(下)(1)教师导学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2)大屏幕出示问题组: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明确: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元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B.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校,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三、体验与反思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提问:(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四、拓展延伸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五、作业布置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六、信息反馈:七、板书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关爱英子教学后记: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丑小鸭安徒生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明确: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沼泽地:(同情、歧视)老太婆家:(被嘲笑)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老农家:(被追打)花园里:(被赞美)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关键句子: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剖析: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七、拓展引申: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 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A.命运无轨道 B.丑小鸭的梦九、板书设计:丑小鸭(执着追求)丑小鸭告诉我们:1.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4 2月20 日课题: 2 我爱家乡的小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重点、难点: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具:插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家门前都有小河吗?下面,老师带你们领略一下门前的小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融化,绿树成荫,熟,滋润,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评。
四.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默读第三段,思考:课文是从春天的哪些方面介绍家乡的小河?2.默读第四段,思考:夏天,小河的用途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小组讨论体会。
4.集体汇报讨论结果五.给课文分段说明分段理由。
第一段:是总起句,又起到照应课题的作用。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描写家乡小河的美丽与可爱。
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小结,又起到了呼应前文的作用,表达了“我”对家乡小河的作用。
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rïng tǔ tàn融吐探(融化)(吐丝)(探出)xiáng tān wǔ xiā翔滩舞虾(飞翔)(沙滩)(跳舞)(鱼虾)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特教学校课时计划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读了文章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三、精读课文:1.图上画的主要是哪一段的内容。
划出来!指导读,齐读。
2、爱因斯坦在桥上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用~~划出爱因斯坦语言的句子。
读第一句、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过渡: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少见到的读句子。
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读第二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抓“解”字理解。
2022培智班初一语文教案5篇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培智班初一语文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培智班初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
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
德育目标: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分析是怎样得来的。
●教学方法1.读议结合法。
本为较为浅显,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从划分停顿入手指导学生诵读,正确划分朗读停顿,以理清句意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在反复诵读中疏通文理,体会童稚时的偶趣之情,揣摩文章的妙处。
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课文中哪些描写富于童趣,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
2.译述法。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儿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指导学生疏通文字,领会课文大意,然后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评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感知课文,梳理、积累语言材料[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背景音乐:歌曲《童年》)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唱的,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阳光般灿烂。
那时,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童真童趣,童言无忌,忆起时总是醇香醉人,有谁来讲讲记忆中象“过家家”“斗蛐蛐”这样的乐事,让我们大家共享你的稚真?(学生讲述)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闲情记趣》中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品味这清新率真的文字。
培智班初一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智班初一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智班初一语文教案1欢迎大家来到崭新的语文课堂,上次我们已经接受了小初中衔接的辅导,同学们拿到这本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也有很长时间了,已经翻阅过的请举手?你们感觉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
这场欢迎仪式将分为三个主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学习上的要求:⒈准备四本本子:①笔记本(学习日志):每一天都记号日期,记下错题、基础字词知识、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课堂重点内容,来不及先记书上,课后整理,课下反反复复多回顾。
②作业本③听写默写本④作文本⑤课余读书摘抄本读书札记⒉准备好语文学习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⒊上课要求:①双手放桌上②除规定的讨论朗读时间外,保持教室安静,不讲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树立公共课堂的公共意识,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由课代表扣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③主动答疑:课上完之后,都可以到办公室提出疑问。
⒋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字写端正,第二天到校立即上交小组长,没有做完的(包括听默写没有通过)中午到办公室检查,完成后回家预习:字词摘录、课文熟读、思考课后问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特别凸显了这个“大”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两个字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学。
它有一个很大的彰显其特色的学习范围,你的视野会变得非常开阔。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⒈课文: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民间传说、说明文(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小说节选、微型小说、文言文、古典诗词。
培智班初一语文教案对于初一语文教师而言,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是需要良好筹备的,此时准备好一份完美的教案必不可少。
一起看看培智班初一语文教案!欢送查阅!培智班初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掌握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3、明确本学期语文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近语文,魅力无穷。
1、“家〞字解析-----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2、笑话------公交车上超挤,有一女人站在门口。
从车后面挤过来一个GG要下车,跟那女的说了一句:“让一下,下车〞。
那个女的没有动。
GG挤过去时就踩到她了。
结果那女人好厉害的,不停地骂:“神经病啊你!神经病啊你!~~〞,还超大声,搞得全车都在看。
GG一直没有说话,下车时忍不了了,回头对那女人说:“复读机呀你!〞后边有几个搞笑的小孩,不停地扮演刚刚的一幕,甲说:“你神经病呀你!…………〞乙说:“你复读机呀你…………〞全车人暴笑~!后来,有个小MM也要下车,挤过去怯怯地说:“我~我~我想下去,我不是神经病~!〞全车人再次暴笑~!那个女人没有说话,可是从边上飘来一句话:“你是不是没电了〞全车人暴笑不止~! ( 适当分析,语文在生活中的妙用)3、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语文的身影举例说明。
----------日常交谈、广告、对联、合同……二、语文的概念1、语文“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
1905年,中国官方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与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30年代后期。
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法是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新华词典注为“‘语言和文学’,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
今天,语文多指语言文字与文学表达的结合。
2、“大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3、听---学会倾听,听懂外表意思,听出言外之意。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母亲》-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母爱的伟大和母亲对子女的关怀。
-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母亲》。
-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抒情语言和修辞手法。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母亲的照片和提问,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
2. 欣赏诗歌:学生课前已预了课文《母亲》,老师进行首次课前朗读,然后学生自己阅读。
3. 理解诗意:分小组进行讨论,集体分享各自理解的诗意和感受。
4. 品味语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抒情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朗读背诵:学生跟读诗歌,并进行背诵练。
6. 总结复: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第二课:《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鱼我所欲也》。
-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自然景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和感受。
2.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并尝试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 分析诗意: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4. 品味语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欣赏诗歌。
5. 朗读背诵:学生跟读诗歌,并进行背诵练。
6. 总结复: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继续按照相同的格式编写其他课程的教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景物描写.情感和主题三、学习难点情感.主题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请学生再次搜集有关作者的相关知识。
2.品析写景段落,指出写景的妙处。
3.背诵文章第二段。
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第一小题(二)小组探究1.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在何处?(主要从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角度去概括;让学生整体感知百草园,景美,事趣,是儿童的乐园)2.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3.朗读第2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结合学生预习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形:春景:声:夏景:色:秋景:味:②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④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三、当堂检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一、预习1.文章记叙了“我”在三味书屋的哪些事?2.“我”对三味书屋是怎样的感情?二、课堂展示(一)结合预习作业,师生共同学习文章的后半部分。
(二)小组探究1. 作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2. 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情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本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连接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人教版培智七年级语文教案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11月4 日25。
教学目标:1.了解长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学会识别并分析长句中的主、谓、宾等成分;3.能够理解长句的意思,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长句的构造和表达。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设备、黑板、白板、课堂演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与学生分享一个有趣的长句,让学生猜测长句的意思。
2.观察并分析长句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句?长句有哪些特点?二、讲授(3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长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强调主、谓、宾等成分的作用和关系。
2.以课本语文B的第六单元为例,展示几个典型的长句,并分析其中的主、谓、宾等成分。
解释长句的意思及构造方法。
三、练习(40分钟)1.课堂演示:给学生准备一些长句材料,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标出其中的主、谓、宾等成分,并解释句子的意思。
2.个别练习:将一些长句写在纸上,让学生在上课后回家自己分析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四、总结(10分钟)1.请几位学生上来展示他们分析长句并写出句子意思的成果。
2.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详细解析和点评,纠正他们在分析长句时的错误和不足。
五、拓展(10分钟)1.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其他句式的构造和应用,引导他们写一些有创意的长句。
2.分组比赛: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并发表一段长句的故事。
评委老师根据句子的构造、意思和表达准确性进行评分。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长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能够识别并分析长句中的主、谓、宾等成分。
同学们在课后的个别练习中,能够独立分析长句,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1 2 月13日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2 2 月15 日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3 2月16 日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4 2月20 日课题: 2 我爱家乡的小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重点、难点: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具: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家门前都有小河吗?下面,老师带你们领略一下门前的小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融化,绿树成荫,熟,滋润,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评。
四.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第三段,思考:课文是从春天的哪些方面介绍家乡的小河?
2.默读第四段,思考:夏天,小河的用途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小组讨论体会。
4.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五.给课文分段说明分段理由。
第一段:是总起句,又起到照应课题的作用。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描写家乡小河的美丽与可爱。
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小结,又起到了呼应前文的作用,表达了“我”对家乡小河的作用。
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
rïng tǔ tàn
融吐探
(融化)(吐丝)(探出)
xiáng tān wǔ xiā
翔滩舞虾
(飞翔)(沙滩)(跳舞)(鱼虾)
教学反思: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