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小说阅读4形象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PPT〕演练体悟古诗形象知识梳理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方法探究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人物形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入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物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明确:鉴赏物象题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鉴赏小说形象(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姐弟林斤澜这天过了“日昼”。
本地土话把中午叫作“日昼”,这真是古语了,古得说不清朝代,也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地方,还流传这个“昼”字。
过午,酒家总要清静一个时辰。
这时,“鱼非鱼”吊脚楼东头角落里,坐着一个青年,背靠板壁,两条腿在桌子下边伸直叉开。
两眼圆轮轮盯着顶棚。
桌面上一碗鱼丸面连汤也喝干了,一双筷子仰八叉——不是放,是扔在桌面上。
街上闪进来一个女人家,三十来岁,笔挺的混纺衣服卷着袖子,看来是从家务里闪出身子。
她直奔那青年的桌子,在下横头坐下,尽量坐到板凳头上,好靠近青年。
青年比她小四五岁,装作没有看见来人,盯着顶棚的圆轮轮眼睛都没有斜下来一下。
像这样圆睁眼睛,定定地盯着什么,本地人形容起来只用一个字“光”。
女人家匀匀呼吸,说道:“不要什么事情都放在脸上,为什么一点点事情都要摆出来给人家看呢!弟弟,跟你说话呢。
”弟弟好像没有听见。
姐姐好像没有时间等待,“干呲”道:“这一家十二口人,上下四代,我这个当长孙媳妇的,就是眼观四方,耳听六面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你是我的亲兄弟,你得体谅我。
”弟弟哼了一声,姐姐赶快把话咽住,听着,弟弟又什么也不说了。
姐姐看看扔在桌面上的碗筷,说:“都是自己人,一天三顿,家常便饭,你又不是客,何必顿顿要人家叫呢。
”弟弟把眼睛从顶棚上落下来,“光”了姐姐一眼,说:“我天天要人家叫吗?我顿顿要人家叫吗?我当然不是客,我是工人……”“合作嘛,弟弟。
”“是合作社?是联营公司?不是吧,我就是个体纽扣厂家庭车间的雇工。
”姐姐说不清这成串嘀里嘟噜,也不想深究,说:“我是说吃饭,我是个饭头,只管吃饭,以后不用人家叫你好不好?”“我没有要人家叫,工人还要人家叫?不过今天的情形不一样。
”“有什么情形不一样?”“我是白吃饭的吗?我是睡懒觉的吗?我论过钟点?几点上班几点休息?”姐姐听到这些,又是无穷无尽,就拉回到吃饭上来:“什么情形可以不叫呢?”“起先也说是合作合作,自己人,一家人,好说好说,我还往里贴钱,我没有贴钱吗?我贴钱没有?”姐姐想想还只有说说吃饭吧:“什么情形可以……”弟弟把身子一抬,坐直了,冲口而出:“在没有活做饭又不够的时候。
专题04 小说阅读〔讲〕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一:理解理解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2020年高考会直接或者间接考查到。
小说阅读的理解包含两方面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是理解,理解不仅是小说的高频考点,而且与其他各个考点有关联。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考生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具体含义。
一般情况下,“重要词语〞常常包括:(1)表达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表达技巧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词语。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语句:(1)含蓄句——结构复杂、意思隐晦、蕴含哲理的句子。
(2)修辞句——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3)结构句——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包含下面三个方面:(1)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
课题第二课文科附加题之名著阅读●教学目标1. 了解文科附加题第二项的命题思路和题型规律。
2. 阅读高考文科规定的名著作品,积累有关名著的常识。
3. 掌握该类题型的答题策略。
●重点、难点重点:1. 阅读高考文科规定的名著作品,积累有关名著的常识。
难点:掌握该类题型的答题策略。
●设计思想文科附加题的第二大项名著阅读,由于知识点极为复杂琐碎,对学生平时积累的要求较高,因此是学生之间的得分差距较大的领域,因此要重视知识的储备和方法的总结,争取在此处尽量拉开差距。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1)文件夹:茶馆(电影视频,原文,名著导读,PPT)红楼梦(120回内容概要,练习,阅读讲义PPT,主题分析,脂评本)呐喊(导读,高考题汇总,PPT,内容概要)欧也妮·葛朗台(导读,题目汇总)三国演义(100个重点情节,导读,习题,PPT)2)文档:《老人与海》导读;边城;飞鸟集;哈姆雷特;子夜;江苏高考名著阅读题分析图片版3)PPT:江苏高考名著名片复习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反馈1、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犹豫的原因:1)主观上性格犹豫,过分谨慎;认为复仇应该有正当的名分,必须让克劳狄斯的罪行得到证实并当众暴露;2)客观上,恶势力过于强大,怀疑自己的行动能否起到惩罚罪恶、重整乾坤的目的。
2、《三国演义》“失街亭”这个故事中,马谡有三笑,请具体阐述,并概括由此表现出的马谡的性格。
“三笑”:一笑孔明“多心”,他认为街亭这个地方地处偏僻,魏兵不敢来,而孔明煞费心机的安排实在有些多余;二笑王平“真女子之见”,否定了王平提出的“屯兵当道”的良策;三笑司马懿夜来巡哨,说“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②表现了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
(4分,每点1分,“三笑”顺序不当不得分。
)3、请概括《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
(6分)①香菱搬进大观园,拜黛玉为师学写诗;②黛玉给香菱讲诗,鼓励她作诗;③经历了两次失败,香菱终于成功,被邀入诗社。
第五课小说意蕴探究●复习目标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 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重点、难点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想探究题无疑是小说阅读训练的重头戏。
目前,虽然各省市所出的探究题林林总总,但认真思考一下是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的,这“规律”“特点”表现在三方面:题目让你探究什么,该如何探究,答案如何表述。
一轮复习,就应该围绕这三方面,加深对探究题规律特点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
●教学资源《小说意蕴探究》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一、主题意蕴类探究主题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一)思想意蕴、情感意蕴探究所谓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
说白了,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
它与“思想意蕴”不是一回事,虽说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时特别要善于抓住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即可。
(二)标题意蕴探究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
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爱。
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
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
小说整体阅读●复习目标1. 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 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 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 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江苏卷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江苏卷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资源《小说整体阅读》教学PPT●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姓名,年级:时间:考点四理解词句含意——扣住语境赏词句,理解分析讲层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是指理解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意义含蓄、内涵丰富、蕴涵深意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的含意,理解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的含意,理解有哲理性、起警策作用的句子的含意。
对于“词义、句意”的理解,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义,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基础先导】一、品悟经典课文:《小狗包弟》(人教版·必修一)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
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
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
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
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
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1.分析“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这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分)解析结合全文重点从作者自责、深刻反省这一角度去把握。
答案虽然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可是作者却能把时间记得非常清晰,说明小狗包弟的死给作者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自从包弟死后,作者的心灵一刻也不得安宁,饱受煎熬.这一句体现了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情.2.分析“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的深刻含意.(6分)解析结合选文中“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这一句作答,把“花”和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花少了几株,暗含对妻子的悼念.答案这一句貌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含意非常深刻。
第二课小说情节结构●复习目标1. 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结构要素。
2. 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故事情节特点及作用。
●设计思想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教学资源《小说情节结构》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具体有三种:(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如“边练边悟”中《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第四课小说形象赏析●复习目标1. 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难点:揣摩人物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设计思想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
文学是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小说考查的重中之重。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感受形象,欣赏形象(“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以及相互间的关联;要从细节、对话等方面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小说形象赏析》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一、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
如何把握呢?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2)语言描写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3)动作描写动作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其思想、性格的制约,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灵魂精髓的支撑。
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暗示。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5)细节描写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爱好。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6)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相关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形象。
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其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有:a.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b.揭示或凸显主旨;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借助物象陪衬烘托。
小说中特殊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暗示环境特征。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如高考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中“牛”的作用,高考江苏卷《溜索》中“牛”的作用等。
③借助环境陪衬烘托。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
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性格),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如《林黛玉进贾府》开头的贾府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间接议论的语句,弄清楚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等等。
二、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1.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丑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
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实战演练(·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
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的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
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
瞅你赶得这个巧!”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
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
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
”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
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
一小时后,老头走了。
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沤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
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
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
街是条偏街,在城郊。
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
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
门边一辆垃圾车……“噢,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
去年冬天死啦!”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
”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外貌丑陋,(2)吃苦耐劳,(3)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4)晚景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