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2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野战生存技能在军事、户外探险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野战生存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野战生存技能,培养学员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一、引言野战生存实践教学是指在模拟或实际野战环境下,通过一系列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员掌握野战生存技能,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随着现代战争的复杂化和户外探险活动的增多,野战生存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野战生存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野战生存实践教学的目的1. 提高学员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员掌握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如野外求生、野外导航、野外取水、野外取火等,以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2. 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野战生存实践中,学员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困境,从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锻炼学员的心理素质。
野战生存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这有助于锻炼学员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在压力下的应对能力。
4. 增强学员的国防观念。
通过野战生存实践教学,使学员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好准备。
三、野战生存实践教学的内容1. 野外求生技能。
主要包括野外取水、野外取火、野外取食、野外庇护所搭建等。
2. 野外导航技能。
包括地图使用、指南针使用、天文定位、地形分析等。
3. 野外急救技能。
主要包括创伤处理、骨折固定、中毒处理、心肺复苏等。
4. 团队协作与沟通。
通过模拟实战场景,培养学员在困境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心理素质训练。
通过设置各种挑战项目,锻炼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野战生存实践教学的方法1. 案例教学。
通过分析历史上的野战生存案例,使学员了解野战生存的背景、技巧和经验。
2. 模拟训练。
在模拟野战环境中,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其生存技能。
3. 实地教学。
组织学员到野外进行实地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生存技能。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活中,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习可以让学
生更好地了解职场环境和实际工作内容,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野外综合实习,
这次实习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
和成长。
二、实习内容。
在野外综合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一些野外生存技能的学习和
实践,比如搭建帐篷、生火、野外取水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
了如何利用周围的资源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生存能力。
同时,我还学习了一些关于野生动植物的知识,了解了它们的生态习性和
保护方法。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实用的野外生存技能,还锻
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野外环境中,团队合作是
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需要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而且在野外
环境中,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意外情况,需要我们随机应变,这也
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四、实习总结。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
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
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不
断学习和成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我希望
能够从事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工作,为保护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做出自
己的贡献。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
的梦想。
大学生野外生存现状调研1前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在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野外生存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引进高校课堂。
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观,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大学生野外生存教育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拓展,更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观念和功能的拓展,它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校内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新形式,落实了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挖掘出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把原有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模拟的跑、跳、投等基本生存能力的内容,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大自然。
它不仅可以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学习这一课程内容,克服了分年级的设立;可以使多样复杂的社会现实从平面的课本内容中得以解放出来,而且可以实现《指导纲要》提出的高校体育课程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
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强调健身性、挑战性、终身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途径多样,方法多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它不仅能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这一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同时可以解决因高校招生人数快速增长而引起的场地设施的不足,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符合《指导纲要》提出的拓展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西安石油大学二、三、四年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关于野外生存、户外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参阅了许多运动学和营养学等方面的书籍。
2.2.2问卷调查法:采取重点调查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法。
共发350份《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野外生存知识调查问卷》,回收28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7%。
野外生存训练对普通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实验研究钱晓艳;马保雷;刘忠举【摘要】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of spo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lso be around this principle. Therefore, the author conducte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15 weeks of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university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depression factor was very significant,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compulsion and anxiety psychological factor is significant, so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to colleg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pressure and health level.%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中最为核心的理念之一,普通高校的学校体育教学也必须围绕这一理念实施和展开.为此,笔者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为期15周野外生存训练的实验性教学,通过实验分析大学综合素质的变化,实验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抑郁因子改善效果非常显著,强迫、焦虑心理因子的改善效果比较显著,大学生参加野外生存训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多种压力,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35【总页数】2页(P217-218)【关键词】野外生存训练;综合素质;普通大学生【作者】钱晓艳;马保雷;刘忠举【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0 引言当代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热切期望,是未来我们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的实践与体验1. 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的实践与体验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于野外生存技能的掌握渐渐淡化,然而,这些技能对于人类的生存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重新认识并学习野外生存技能,我参加了一次野外生存技能训练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亲身体验到了野外生存的挑战,也学到了许多有益的技能。
2. 采集食物与饮水在野外生存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采集食物与饮水。
我们在训练开始前就接受了专业的指导,并学习到了采集食物与饮水的技巧。
我学会了辨认野生植物和水源的能力,学会了使用简易工具采集食物和提取水源。
3. 搭建临时住所在野外,找到一个安全和舒适的临时住所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场地,并利用环境中的资源搭建临时住所。
我亲自动手,使用枝条和树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避雨处。
通过这个过程,我体验到了如何依靠大自然的资源来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
4. 寻找与制作工具在野外生存中,合适的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采集食物和保护自己。
在训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寻找和制作工具。
我学会了制作简易的刀具和捕猎工具,这些工具在野外生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5. 火的使用与管理火在野外生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提供热能、提供光亮以及用于烹饪、消毒等用途。
我们在训练中学习了如何使用和管理火源。
我成功地使用了火石和干燥的柴火搭建了火堆,并学会了使用火堆进行烹饪。
6. 方向感与导航在野外生存中,准确的方向感和导航能力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我们接受了方向感和导航的训练,学习了使用指南针和地标等方法确定方向。
我在实践中学到了如何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依靠观察自然标志来判断方向。
7. 危险与紧急情况处理野外生存训练也教给了我们如何应对危险和紧急情况。
我们学习了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在野外遇险时的自救方法。
通过模拟实境,我实践了处理紧急情况的技巧,增强了自己的应急能力。
8.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野外生存中,团队合作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本次实习是我所在大学生态学专业的一项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实习,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习地点选在了一片自然保护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二、实习内容。
1. 野外调查方法学学习。
在实习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接受了野外调查方法学的培训。
这包括了野外定向、地形导航、GPS使用、野外生物调查、样本采集等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操作,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野外调查技能和方法,为后续实习做好了准备。
2. 野外生物调查。
在实习期间,我们分成小组进行了野外生物调查。
我们使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样线法、样方法、诱捕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对野外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
我们还使用了一些专业设备,如红外相机、声纳等,进一步提高了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3. 野外环境监测。
除了生物调查,我们还进行了野外环境监测。
我们使用了一些专业仪器,如水质监测仪、土壤采样器等,对野外环境的水质、土壤质量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通过这些监测结果,我们可以评估野外环境的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4. 野外生存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我们在野外的生存能力,我们还接受了一些野外生存技能的培训。
这包括了野外求生技巧、野外急救知识等。
通过这些培训,我们学会了如何在野外生存并应对突发情况,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践能力。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掌握了一些野外调查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其次,我对野外生物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还学会了在野外生存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提高了我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地实习,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应用方法。
野外生存体验实践报告野外生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通过在大自然中学习和应用各种生存技能和知识,提高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
近日,我参加了一次野外生存体验实践活动,并撰写了以下报告,总结了自己的感受和所学所悟。
我们的野外生存体验活动是在一座大山中进行的。
第一天我们先进行了一些基础的理论培训,学习了野外生存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例如如何找到水源、搭建简易避难所等等。
然后,我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里有5个人,合作完成各种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建立一个简易避难所。
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比较平缓的山脚下,找到了一块适合建立避难所的地方。
我们按照之前学到的知识,利用周围的材料如树枝和大石头,搭建起一个简单而结实的避难所。
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通过相互协作,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第二个任务是寻找水源。
在大山中找到安全可靠的水源是一个非常重要也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我们小组选择了一条小溪作为我们的水源。
但是由于我们身处野外,所以水质无法保证。
为了确保水源的安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净化处理,例如过滤、沸腾等方法。
通过这个任务,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寻找水源,还学会生存环境下的水净化技巧。
第三个任务是寻找食物。
在野外生存中,寻找食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我们学会了如何辨认野外植物和昆虫,以及如何捕猎小动物。
然后我们小组一起行动,通过观察和探索,找到了一些野果和昆虫作为我们的食物来源。
虽然这些食物并不丰富,但它们足够维持我们的生存需求。
通过这次野外生存体验实践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野外生存的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挑战和适应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野外环境中,我们丧失了很多便利条件,例如自来水、电力等等。
但是通过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我们能够克服困难,生存下来。
此外,我还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
在野外,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山川湖泊、森林河流,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
而且我们还看到了很多野生动植物,它们生活在这个环境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却能够顽强地存活下来。
50 中国学校体育 2003-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综合实践活动在反复论证和认真准备的基础上,于2002年7月中旬拉开帷幕。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北林业大学和浙江林学院共7所高校的140余名学生,在总课题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各校教师的带领下,分别在黑龙江帽儿山、湖北神农架和浙江大明山3个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l周的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训练。
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此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国内多家大型新闻媒体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活动期间,当代大学生们经受了各方面的严峻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了综合训练任务。
此次活动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标,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
”然而,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结果与1985年相比,青少年的许多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下降,这一情况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
诚然,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营养不良或过剩、生活无规律等,但与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受学科中心主义和竞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以往体育课程过分注重竞技运动的项目,忽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系统地传授竞技化的运动技能,忽视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结果导致一些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内容,也影响了许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018年(第8卷)第09期运动训练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8.09.038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①李涛1 李浩2(1.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2.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 湖北咸宁 437300)摘 要:现阶段,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已逐渐被引入高校课程体系之中,作为新型的体育训练课程,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然而,大学生在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经常出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宣传力度较小、训练经验缺乏、队员间沟通不足等问题,不利于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的开展。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优势,其次研究了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 学生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研究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c)-0038-02①作者简介:李涛(197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户外运动教学。
李浩(1967—),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大学生通过参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锻炼自身的心理与身体素质,并且可以培养其活动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锻炼他们学习与生活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主要是学生自发组织与社团形式两种,其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高校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对于高校大学生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该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由此,本文研究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优势分析1.1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调节学生心理障碍当前,大学生在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能够增强各自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
且在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之后,学生之间的团结精神较为强烈,有助于培养其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的精神。
现阶段,在大学生教育教学中,对于一些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通常采用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调节,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也逐渐成为了调节其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在参加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更好地打破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良好健康地发展。
1.2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集体精神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项富有挑战的运动,学生若想以最好的状态完成训练,必须要与其他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通过同行大学生之间的鼓励,可帮助其更好地完成训练。
同时,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学生之间通过分担随身行李、帮助同行伙伴解决难题等方法,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增加其在后期学校活动的团结性。
并且,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能够极大地缩短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增进同行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对处理学生之间的友谊起到直观重要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精神。
1.3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大学生教学中一个全新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参加野外活动,使其在野外进行生活、生存,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可自觉参与相关活动,不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野外活动。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的过程中,经过实际训练全面拓展学生的户外活动,使学生在充分利用阳光、田野、水、空气、森林、山地、沙滩等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强身健体。
同时,大学生在参加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还能不断树立其正确的体育意识,培养其对相关体育项目的锻炼能力,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体魄。
1.4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符合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近年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结合未来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传统的体育价值观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大学教育范畴。
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除了基本的强身健体之外,还要求促进智育与德育等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大学生也已经将通过体育运动与娱乐作为其丰富大学生活,提高学校生活质量,培养社交,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需求。
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让大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圈,通过各种各样的直接体验,不断地尝试着各类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其大学生活。
2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1 大学生生活训练经验较少大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所产生的一些反应也迥然不同,一些受到国外野外训练的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也表现出一些令人惊叹的现象。
例如,在某次大学生攀登帽儿山的野外活动中,由于山行地势陡、海拔高等问题,使得到达山顶后,学生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
且在这种情况下,又遇到了大雨,此时有的学生拿出了水壶接水,但是却忽视了地上的背包,导致背包被淋湿,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由于行李都被雨水淋湿,学生没有野外过夜的物资,最终只能决定当夜下山,但到达山底之后,学生的身体状态十分差,有的甚至产生了诸多不良反应。
可见,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大学生的经验较少,很难在发生意外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保护自己与物资,为后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2018年(第8卷)第09期运动训练学2.2 大学生之间沟通不足大学生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团队之间的成员经常会进行沟通。
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小,一些大学生单凭高科技辅助工具指导相关路线,很少与同伴进行沟通。
例如,在某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大学生在穿越森林过程中,队员之间没有进沟通,只是凭着指北针与GPS全球定位系统识别前进的路线,队员之间也没有进行沟通,结果在尚未确定前进路线的情况下,只是盲目地朝一个方向前景,结果只是绕着围绕一个山头上山、下山,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利于进行后续的相关训练,甚至有的队员也疏于和组员进行沟通,经常出现“拖后腿”现象。
2.3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宣传力度较小当前,在诸多高校中,并未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进行很好的宣传,甚至有的学生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尚未了解,在组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也未能引起较多的学生与教师参与该活动。
当然,在组织该活动时,也不能引起高校领导的关注与重视,学校对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
对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宣传,也只是学校的一些热外户外运动的学生组织一个社团,然后汇集一些学生参与的,其在宣传时并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宣传资金十分受限,实际宣传时也仅仅围绕某一区域进行,导致在学校中普遍存在活动组织人数不够、活动难以开展等问题,不利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的有序开展。
3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对高校大学生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技能。
高校大学教师应在学生实践中,应适当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并积极探索新型的野外生存生活方法与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生存生活训练模式,使其与学生需求相匹配。
同时,在该训练模式下,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与提高生活技能,进而提高学生对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1] 季克异,季浏.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研究概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3(1):51-52.[2] 邱海枝,李正贤.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的安全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76-78.[3] 李正贤.构建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体系的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9):77-80.事时长,运动激烈,需要运动员有高水平的耐力。
在篮球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可以反复高强度的往返跑,发展体能耐力,在运动员疲惫状态下对运动员意志力进行持续、负荷的耐力训练。
(3)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中,速度训练能有效提高球队的攻击次数。
让运动员在篮球场上全场快速传球,单人快速运球可以有效提升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4)灵敏度能够创造给运动员更多进攻和防守的先机,能对篮球落点、防守位置进行迅速的判断与选择。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大篮球运动员对位置感、距离感、球感等的培养,加强自身的协调性训练。
3.3 完善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系统建立完善的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体系,有效控制训练目标,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进行科学的训练监控。
可分开训练初期、训练中期、训练后期,每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与训练目标,合理调整训练内容,逐步完成每一个小目标,最后完成整个训练期的目标。
3.4 将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紧密结合体能训练作为战术训练的基础,需要为战术训练服务,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的不同阶段、强度、内容,与战术训练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训练效果,提升运动员应对比赛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在训练过程中检验战术的有效性。
在不断训练和磨合中提升体能水平与战术水准。
参考文献[1] 何文军.关于篮球教学与专项体能训练结合的教学方式[J].青少年体育,2017(11):76-77.[2] 李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教学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203.[3] 谭祥列.篮球教学与专项体能训练结合的教学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3):122-124. [4] 田东昌.体能训练之于篮球训练的重要性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5):52,54.[5] 赵传勇.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实施策略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0):115-116.[6] 仲显彬.试论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251-252.[7] 张雪伦.高校篮球运动队体能训练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6,37(3):48-50. [8] 杜秀磊.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0):19,21.[9] 刘振.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策略初探[J].运动,2016(8):116+2.[10] 邢进.篮球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J].运动,2015(6):20-21.[11] 陈光飞.篮球专项体能教学训练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4(24):93-94.[12] 徐其波.我国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9):93-94.(上接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