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
- 格式:ppt
- 大小:392.50 KB
- 文档页数:14
东帝汶历史文化简介东帝汶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小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初。
在历史上,东帝汶曾经是葡萄牙和荷兰的殖民地,直到1975年爆发内战后宣布独立。
本文将对东帝汶的历史文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早期历史东帝汶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初,当时葡萄牙人占据了东方航线的主导,在东方航道的通衢之地建立商栈与武装要塞,通过据点式占领来获得巨额商业利润。
公元16世纪初,葡萄牙第一次在东帝汶发现了“帝汶岛”,这座处在香料群岛南端的大岛屿此时开始进入了西方人的视线。
然而,当时的葡萄牙人由于实力有限,只能驻扎在印度西海岸、中国澳门、非洲西海岸、马六甲海峡等咽喉要地,并没有完成对帝汶岛的实际控制。
二、殖民时期在荷兰人的步步紧逼之下,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大片黄金岛屿纷纷易手,葡萄牙人的势力全面溃散。
到17世纪末,荷兰人以爪哇岛为中心,基本上征服了整个群岛地区。
南边的帝汶岛自然也不能幸免,荷兰人从西方步步推进,占据了整个岛屿的西半部分。
三、独立战争与建国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和剥削,东帝汶人民开始进行了反抗斗争。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东帝汶出现了多个抵抗组织,如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等。
这些组织的目标是争取东帝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
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动荡后,东帝汶终于在1975年爆发内战后宣布独立。
然而,独立后的东帝汶并没有实现和平与稳定,而是陷入了内战和政治动荡的漩涡中。
四、内战与政治动荡自1975年以来,东帝汶一直处于内战和政治动荡的状态中。
主要的冲突方是抵抗组织成立的武装力量和印尼军队。
在战争期间,数万人死亡或失踪,大量平民被迫流离失所。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264号决议,决定派维和部队前往东帝汶。
在联合国的干预下,东帝汶结束了内战,并开始了政治过渡进程。
五、政治过渡与建国在联合国的帮助下,东帝汶开始进行政治过渡和建国进程。
2002年4月,东帝汶举行了首次总统和议会选举,成立了新的政府。
第十三讲东帝汶的民族文化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
东帝汶面积14874平方公里,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
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海岸线长735公里。
境内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3/4。
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495米。
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侯,其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侯。
东帝汶概况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德顿语:TimorLorosae,葡萄牙语及英语:Timor-Leste)是位于东南亚地区帝汶岛东端的国家,1999年8月底通过公投决定从印尼独立,2002年5月20日零时独立,成为世界第193个已获承认的独立国家。
东帝汶政府采用“Timor-Leste”同时作为其葡萄牙语和英语的国名。
leste是葡语“东”的意思;而Timor本来是印尼语timur,也是“东”的意思。
而在印尼统治时期的东帝汶,采用“TimorTimur”作为地名,并简称东帝汶为“Tim-tim”。
东帝汶人口107万(2010年),主要是巴布亚人和马来人后裔,居民中约91.4%信奉罗马天主教。
东帝汶是世界上极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大部分物资都要靠外国援助,该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包括重建基础设施、加强公务员管理,解决大量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近海的石油天然气开发极大的补充了政府的收入,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澳大利亚。
自然资源有黄金,石油,天然气,锰,大理石。
由于农业还大量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导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
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
粮食不能自给。
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椰子等,咖啡是主要出口产品。
2005年农、林、渔业产值1.113亿美元。
农业是其经济支柱。
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许多地区的居民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中。
主产玉米、稻谷、薯类。
澳门的东帝汶移民社群宿主语言及社会融入澳门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各种不同的族裔和移民社群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东帝汶移民社群是澳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东帝汶语为宿主语言,并逐渐融入了澳门的社会生活。
本文将探讨澳门的东帝汶移民社群宿主语言及社会融入这一话题。
我们来看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宿主语言。
东帝汶语是东帝汶移民社群的宿主语言,它是东帝汶的官方语言之一,被大多数东帝汶移民所使用。
在澳门,东帝汶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东帝汶社区和家庭中。
东帝汶移民社群通过东帝汶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和社交活动,这使得东帝汶语在澳门有着很高的实际使用率和社会影响力。
东帝汶语在澳门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东帝汶社区,它也在澳门的多元文化中发挥着作用。
在澳门,东帝汶移民常常使用东帝汶语与其他族裔的移民进行交流,这为澳门的多元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元素。
东帝汶语的使用使得东帝汶移民社群能够更好地融入澳门的多元文化社会,促进了不同族裔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社会融入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交流,还涉及到文化、教育、就业等多个方面。
在文化方面,东帝汶移民将自己的文化元素带到了澳门,丰富了澳门的多元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共享。
东帝汶移民社群的文化活动、节日庆祝、传统习俗等在澳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这为澳门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教育方面,东帝汶移民社群的子女也在澳门的学校接受教育,并逐渐融入了澳门的教育体系。
澳门的学校和教育部门也为东帝汶移民子女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澳门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方式。
东帝汶移民社群的子女在学校学习澳门的官方语言、文化和知识,逐渐融入了澳门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生活。
在就业方面,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就业也得到了不少关注。
澳门的政府和社会力量为东帝汶移民提供了各种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澳门的就业市场。
东帝汶移民在澳门从事各种工作和职业,为澳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东帝汶的土地和资源一、东帝汶土地类型及形成过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简称东帝汶,面积14,874平方公里。
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
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
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海岸线长735公里。
二、东帝汶地形:高原、平原、盆地等占总面积的比重;境内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3/4。
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495米。
大部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湿度为70%~80%。
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毫米,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沿海地区每年5月至11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区6月至12月为旱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中部山区年降水量为2500~3000毫米。
三、土壤类型,适合哪些耕作;【农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
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
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薯类等。
粮食不能自给。
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檀香木、椰子等,主要供出口。
咖啡、橡胶、紫檀木有“帝汶三宝”之称。
农业是其经济支柱。
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许多地区的居民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中。
主产玉米、稻谷、薯类等。
经济作物有咖啡、橡胶、可可和椰子等。
饲养马、牛、羊等牲畜,帝汶种小马颇有名气。
工业基础薄弱,仅帝力及附近有小型的加工业。
主要出口咖啡、椰子、紫檀木、橡胶;主要进口食品、纺织品、车辆及其它工业品。
交通不发达,有2 000多千米的土公路,仅旱季能通行。
帝力是唯一深水港,近郊有两个小机场,包考镇有一个国际机场。
四、东帝汶主要河流、湖泊、山简介;东帝汶境内多山、湖、泉、海滩,具有一定旅游潜力,但交通不便,许多公路只能在旱季通车,旅游资源尚待开发。
东帝汶地理位置分析一、引言东帝汶,全称为民主共和国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的东端。
作为一个岛国,它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
本文将对东帝汶的地理位置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经纬度、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地缘政治意义等方面。
二、经纬度与地形地貌东帝汶的地理坐标为南纬8°50',东经125°55'。
国土面积15007平方公里,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
东与印度尼西亚的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东帝汶地形以山地为主,帝汶岛中部为山地,最高点塔塔迈劳峰海拔2986米。
沿海有平原,多珊瑚礁。
三、气候特点东帝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30℃之间。
由于受到台风和季风的影响,降雨量较大且分布不均。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自然资源东帝汶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包括森林、矿产和水产等。
森林覆盖率较高,但由于过度开发和非法砍伐等原因,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减少。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等,但开发程度较低。
水产资源丰富,包括各种鱼类、贝类和海藻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东帝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地缘政治意义地理位置重要性:东帝汶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处,海上交通便利,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它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桥梁,也是东南亚地区与澳大利亚之间的重要通道。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东帝汶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与周边国家关系:作为一个邻国众多的国家,东帝汶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周边国家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这些联系对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东帝汶也积极参与东盟等地区组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海洋权益争端:由于地理位置相邻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东帝汶与印度尼西亚在海洋权益方面存在争端。
这些争端主要涉及领海划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
东帝汶 East Timor 地域 东帝汶,古称底勿。
因其在帝汶岛东部而得名。
帝汶一词在印尼语中是“东方”之意。
东帝汶位于亚洲东南部,努沙登加拉群岛的最东端,北临韦塔海峡,西北临翁拜海峡,南面隔帝汶海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相望,西部与印度尼西亚属西帝汶相接壤。
领地包括帝汶岛东部、附近的阿陶罗(坎宾)岛以及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
面积为18889平方公里。
●多山的地形 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3/4,最高峰塔塔迈劳山的拉玛劳峰海拔2960米。
一处温泉和众多的溪流从山间涓涓流淌。
除山地外,还有海岸平原和红树林沼泽。
丘陵地带森林茂密,覆盖着檀香木、桉树;低地则生长着灌木和草。
也有椰树和橡胶树等。
野生动物有猴子、鹿、香猫、蛇和鳄鱼等。
●两种热带气候类型 东帝汶地处南纬7 5°~10°之间,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其他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为26℃。
年平均降水量达2000毫米。
每年12月~次年3月为雨季,4~11月为旱季。
社会 人口构成东帝汶人口为78万(2006年),主要属于美拉尼西亚人种的巴布亚族和马来人的后裔,还有约1万华人。
居民使用约40种不同的巴布亚或马来亚语(或方言),通用德顿语。
居民多信奉原始拜物教,20万左右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
●贫困的生活 东帝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
居民主要从事游耕农业或渔业,一些地区的居民基本上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文盲占居民的90%多。
历史 东帝汶长期遭受外国殖民者统治,多灾多难。
1520年葡萄牙人来到帝汶岛经营檀香木贸易,并建立殖民据点。
1613年荷兰人在该岛登陆,并排挤葡萄牙势力。
为争夺该岛土地,双方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占领地区犬牙交错。
1859年,葡萄牙和荷兰签订了重新瓜分帝汶岛的条约,规定:帝汶岛东部和西部的欧库西归葡萄牙,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即今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为什么不是东盟成员国东帝汶很想加入东盟,但东盟认为东帝汶没有资格。
2019年8月,东帝汶外交部长Dionisio Babo Soares到泰国参加东盟外长会,再次游说东盟各国允许东帝汶加入。
期间他接受了《曼谷邮报》的专访,专访中他透露了一些细节。
当时,东帝汶申请加入东盟已经过去了八年,这一漫长的审查时间超过了所有其他成员国加入东盟所用的时间。
先看东帝汶外交部长,他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符合了加入东盟的四个基本条件:首先,它位于东盟的一部分。
这一点没有争议。
第二,东帝汶的国家地位得到了所有东盟成员国的承认,所有国家对东帝汶加入东盟都没有异议。
他认为这没有问题,因为东帝汶与东盟10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都有大使馆。
与此同时,东帝汶与所有10个东盟国家都有经济和贸易往来。
东帝汶外交部长说,他访问了东盟10国,东盟10国都表示同意东盟接纳东帝汶。
第三,东帝汶愿意遵守《东盟宪章》同时通过东盟的评估。
东帝汶政府认为自己完全拥护《东盟宪章》,同时欢迎并愿意接受东盟对其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三方面的评估。
第四,东盟要求东帝汶有能力担任东盟轮值主席。
东帝汶政府认为这根本不是问题,说它经常接待外国领导人的访问。
但实际上,除了第一点,东盟内部对后三点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关于第二点,东盟一些国家担心东帝汶是否有能力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说白了就是担心东帝汶被其他大国,尤其是域外大国操纵。
东盟一直遵循一致原则,但近年来该原则的负面效应不小。
马来西亚和缅甸在罗兴亚人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东盟在该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而菲律宾、老挝和柬埔寨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也导致东盟在该问题上难以发声。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国家的加入必然会给东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尤其是东帝汶作为一个新独立的国家,深受印尼和澳大利亚的影响,这让一些东盟国家很介意。
关于第三点,很多东盟国家对东帝汶知之甚少,担心其落后的经济发展会拖累他们。
虽然东帝汶独立快20年了,申请加入东盟也有很多年了,但是很多东南亚国家对这个小国还是缺乏了解。
澳门的东帝汶移民社群宿主语言及社会融入1. 引言1.1 澳门的东帝汶移民社群概况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人数逐渐增加,他们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社区网络和文化传承。
这些移民大多以务农和劳动为生,他们通常在建筑业、餐饮业和家政服务等行业中找到工作。
尽管在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上与当地澳门居民有所不同,但东帝汶移民社群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尊重当地的法律和习俗。
澳门政府也意识到东帝汶移民社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如庆祝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等,丰富了澳门的多元文化。
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劳动力角色,还为当地社会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活力。
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澳门的多元化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宿主语言虽然葡萄牙语和粤语在东帝汶移民社群中比较普遍,但是由于移民人数众多,还有一些人可能会使用东帝汶的官方语言东帝汶土语或者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语言环境比较多元化。
为了更好地融入澳门社会,东帝汶移民需要学习和掌握当地的语言,尤其是粤语,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融入社区。
许多东帝汶移民会选择参加语言培训课程或者利用社区资源学习语言,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会融入度。
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宿主语言主要是葡萄牙语和粤语,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语言能力,以促进自己在澳门社会的融入和发展。
2.2 东帝汶移民社群在澳门的社会融入挑战一、语言障碍:东帝汶移民社群大部分使用东帝汶的母语,如泰坦语或图巴语,而在澳门主要使用葡萄牙语和粤语。
这造成了沟通上的困难,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也限制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融入。
许多移民在工作和社交中都会遇到语言障碍,导致他们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或理解他人,从而感到孤立和排斥。
二、文化差异:东帝汶和澳门在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东帝汶移民社群在适应澳门社会时常常遇到困惑和挑战。
东帝汶文化传统东帝汶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些传统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东帝汶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语言、音乐、舞蹈、服饰和美食等多个方面,这些传统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反映了东帝汶人民的历史和生活方式。
在东帝汶,宗教在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部分东帝汶人信奉天主教,而在一些地区也有穆斯林和印度教徒。
宗教活动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节日和庆典中举行宗教仪式,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唱歌跳舞,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语言是东帝汶文化传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帝汶有超过20种不同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尽管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和东帝汶语,但在不同的地区和部落中,人们仍然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和传承传统。
音乐和舞蹈也是东帝汶文化传统中的亮点。
东帝汶的音乐和舞蹈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人们在节日和庆典中会唱歌跳舞,表达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神灵的敬意。
同时,音乐和舞蹈也是东帝汶人民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他们通过音乐和舞蹈向后代传递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此外,东帝汶的服饰和美食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传统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为特点,人们在节日和庆典中会穿上传统服饰,展示自己的文化和身份。
而东帝汶的美食则以海鲜和米饭为主,口味清淡,新鲜健康,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东帝汶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些传统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同时也为东帝汶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东帝汶的文化传统
东帝汶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些传统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语言、宗教、食物到艺术和节日,东帝汶的文化传统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首先,东帝汶的语言多样丰富,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
东帝汶有15种官方语言,其中最常用的是葡萄牙语和东帝汶土著语言。
这些语言反映了东帝汶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传统,也是当地人民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东帝汶的宗教传统也是多元的。
大部分东帝汶人信奉天主教,而一小部
分人则信奉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
这种宗教多元化反映了东帝汶人对宗教自由和包容性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不同宗教传统的尊重和理解。
东帝汶的食物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人民以米饭、玉米、甘薯、椰子和海鲜为主要食材,制作出丰富多样的美食。
他们注重食物的新鲜和调味,传统的烹饪方法和食材选择使得东帝汶的美食充满了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痕迹。
此外,东帝汶的艺术和节日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
当地人民善于制
作手工艺品,如木雕、织物和陶器,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东帝汶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此外,东帝汶的节日如独立日、复活节和圣诞节等也是当地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庆祝这些节日来弘扬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东帝汶的文化传统是丰富多彩的,它反映了东帝汶人民对于自然、
宗教和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这些传统不仅是东帝汶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豪感的重要来源。
希望东帝汶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注入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东帝汶
东帝汶,全名为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与印尼的西部相邻。
东帝汶是一个岛屿国家,由东帝汶部分和西帝汶部分组成,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
该国首都为帝力,并且葡萄牙和英语是其官方语言。
东帝汶的人口主要是克利族和土著民族,其中克利族占多数人口。
该国以农业和渔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农作物包括咖啡、稻米、玉米等。
东帝汶也是一个旅游名胜地,其美丽的海滩、珊瑚礁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吸引了许多游客。
1。
东帝汶旅游签证东帝汶全称东帝汶民主共和国(英语: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是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的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
西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东帝汶旅游签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帝汶旅游签证概述东帝汶旅游签证是东帝汶国家颁发给其他国家打算进入东帝汶进行旅游的外国籍人士的凭证,来访目的为旅游、且签证有效期及停留期比较短。
但是东帝汶尚未对外办理签证业务。
目前前往东帝汶人员,需办妥赴印尼或澳大利亚的过境签证后,持联程机票赴帝力,在机场办落地签证。
东帝汶签证办理须知东帝汶所有入境的外国公民需交纳落地签证费30美元。
同时需带有足够生活费用方可获准入境,每天的费用为50美元。
机场移民局根据入境者所带费用给予一定天数的停留期限。
如带够1500美元将获30天有效停留期。
入境政策由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驻华使馆目前尚未展开包括签发签证在内的领事业务,为便利中国公民前往东帝汶,该馆将签发一封中英文两种语言的签证许可信,中国公民持签证许可信前往东帝汶后即可获取相应的落地签证。
除按两国合作协定赴东帝汶服务、经向东帝汶主管部门申请并获内政部批准的外国公民、外交人员及其家属外,所有入境的外国公民需交纳落地签证费30美元,同时需带有足够生活费用方可获准入境,每天的费用为50美元。
机场移民局根据入境者所带费用给予一定天数的停留期限。
如带够1500美元将获30天有效停留期。
停留期满后,须向警察移民部门申请延期。
延长60天须交纳35美元,同时需有担保人提供生活担保。
一次入境后停留最长期限为90天。
90天后必须离境。
如果再次入境,须重新办理签证。
东帝汶尚未发行本国货币,流通货币为美元。
首都帝力商业落后,无大型商业设施,全市仅有4-5家小型超市,能买到基本生活用品和食品,但物价昂贵。
当地无屠宰场,亦无卫生检疫,因此无新鲜肉类食品出售,只有从澳大利亚和印尼等运来的冷冻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