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验题与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06.74 KB
- 文档页数: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时间:2021.01.01 创作:欧阳美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 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C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1,3丁二烯B.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40.2%B.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一、名词解释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2.生色团3.助色团4.红移和蓝移5.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6.吸收带二、填空题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由四大系统构成,分别是()、()、()、()。
2.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的是分子的()跃迁。
苯甲醛的吸收带有K 带、()带和()带。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所用的光源有()和()。
4.吸收曲线又称吸收光谱,该曲线是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所描绘的。
5.根据朗伯-比尔定律,产生偏离的原因有()和()两大因素。
6.已知共轭二烯烃在己烷溶剂中,λmax=219nm,若改用乙醇作溶剂时,λmax比219nm () ,这是因为该吸收是由()跃迁引起。
而在乙醇中,该跃迁类型的激发态的稳定性比基态的稳定性()。
7.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浓度和()厚度时的吸光度。
8.使得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主要前提条件是采用()、()9.在分光光度计中,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的光源不同,下列二种光源,各适用的光区为:钨灯用于(),氘灯用于()。
10.在分光光度计中,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的容器材料不同,下列二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的光区为石英比色皿用于(),玻璃比色皿用于()。
三、选择题1.适合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B.200-760nmC.400-760nmD.200-1000nm2.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比色皿厚度B.入射光波长C.有色络合物浓度D.吸收池材料3.弱酸指示剂中HA=H++ A-,HA和A-均有色。
HA最大吸收波长570nm, A-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30nm。
在430nm波长下测定工作曲线时,工作曲线将()A.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B.向下弯曲C.不弯曲D.向上弯曲4.A、B两份有色物质溶液浓度不同,A溶液用1.0cm比色皿,B溶液用2.0cm比色皿,在波长相同条件下测的吸光度相等,则以下浓度关系正确的为()A.B是A的1/2B.A是B的1/2C.A等于BD.B是A的两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耳定律中,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是一根不通过原点的直线B.E1% 1cm称比吸收系数,指用浓度为10g/L的溶液,比色皿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值。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 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一、填空题1.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_____,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2.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
可用_____涮洗,或用_____浸泡。
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3.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制备土壤样品过程中,需取过2mm筛的土样,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细至全部通过_____mm筛后,备用。
答案:0.1494. 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全磷的样品,在碱熔完成后,应加入_____℃的水溶解熔块,并用硫酸和热水多次洗涤坩埚。
答案:80二、判断题1.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
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 65%或吸光值在0.2~ 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2. 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4.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分解有机物和氧化样品中各种形态存在的砷,使之成为可溶态的砷。
()答案:正确6.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定。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称取风干或冷冻干燥的样品测定。
7.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时,有机物会干扰测定,应加酸并加热分解,以消除其于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3.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4.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5.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B. %C. %D. %6.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 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测定时参比溶液应选择()A. 蒸馏水B. 试剂空白C. 含KMnO4的试样溶液 D. 不含KMnO4的试样溶液7.常用作光度计中获得单色光的组件是()A. 光栅(或棱镜)+反射镜B. 光栅(或棱镜)+狭缝C. 光栅(或棱镜)+稳压器D. 光栅(或棱镜)+准直镜8.某物质的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溶液浓度B. 测定波长C. 仪器型号D. 吸收池厚度9.今有A和B两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溶液,其吸收曲线相互不重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可不经分离,在A吸收最大的波长和B吸收最大的波长处分别测定A和BB. 可用同一波长的光分别测定A和BC. A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包括了B的吸收D. B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不包括A的吸收10.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某药物含量时,用参比溶液调节A=0或T=100%,其目的是( )A. 使测量中c-T成线性关系B. 使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C. 使测量符合比耳定律,不发生偏离D. 使所测吸光度A值真正反应的是待测物的A值11.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可采用();为提高分光光度法的准确度可采用();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精密度可采用();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选择性可采用()A. 显色反应产物大的显色剂B.作测定波长maxC. 选择适当的参比液D. 控制比色皿厚度及有色溶液浓度进行比色测定原因是()12.分光光度法中,选用maxA. 与被测溶液的pH有关B. 可随意选用参比溶液C. 浓度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吸光度的较大变化,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D. 仪器读数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吸光度的较大变化,提高了测定的精密度13.酸度对显色反应影响很大,这是因为酸度的改变可能影响()A. 反应产物的稳定性B. 被显色物的存在状态C. 反应产物的组成D. 显色剂的浓度和颜色14.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应选择的条件有( )A. 显色时间B. 入射光波长C. 显色的温度D. 显色剂的用量二、填空题1.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其吸光度随浓度增大而__________,但最大吸收波长__________。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元测验题参照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分/空)1、朗伯定律是阐明在一定条件下,光旳吸取与光径长度成正比;比尔定律是阐明在一定条件下,光旳吸取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两者合为一体称为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体现式为A=Kbc。
2、摩尔吸光系数旳单位是L·mol-1·cm-1,它表达物质旳浓度为1mol·L-1 ,液层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旳吸光度,常用符号ε表达。
3、分子旳运动涉及三种,它们是电子运动、分子振动和分子转动。
其中能量最大旳是电子运动,能量最低旳是分子转动。
4、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方程组旳措施来求得各组分旳含量,这是基于吸光度旳加和性。
5、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可见光区使用旳光源是钨灯,用旳棱镜和比色皿旳材质可以是玻璃;而在紫外光区使用旳光源是氢或氘灯,用旳棱镜和比色皿旳材质一定是石英。
6、影响有色配合物旳摩尔吸取系数旳因素是波长。
二、单选题(共20分,2分/题)1、人眼能感觉到旳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畴是( A)。
A.400~780nmB.200~400nmC.200~1000nmD.400~1000nm2、物质吸取光辐射后产生紫外-可见吸取光谱,这是由于(C )。
A.分子旳振动B.分子旳转动C.原子核外层电子旳跃迁D.分子旳振动和转动3、物质旳颜色是由于选择吸取了白光中旳某些波长旳光所致。
CuSO4溶液呈蓝色是由于它吸取了白光中旳( C)。
A.蓝色光波B.绿色光波C.黄色光波 D.青色光波4、符合吸取定律得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取峰波长位置( D)。
A.向长波移动B.向短波移动C.不移动D.不移动,吸取峰值减少5、当吸光度A=0时,τ为(C )。
A.0B.10%C.100%D.∞6、高吸光度差示法和一般旳分光光度法不同点在于参比溶液不同,前者旳参比溶液为( D )。
A.溶剂 B.试剂空白C.比被测试液浓度稍高旳待测组分原则溶液D.比被测试液浓度稍低旳待测组分原则溶液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旳输出信号是(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CH C CH OC. C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选择题1.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
A 、200~400nmB 、400~800nmC 、1000nmD 、100~200nm2.在紫外可见分光度计中,用于紫外光区的光源是( )A 、钨灯B 、卤钨灯C 、氘灯D 、能斯特灯3.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大( )A 、CH 3CH 2CH 3B 、CH 3CH 2OHC 、 CH 2=CHCH 2CH =CH 2D 、 CH 3CH =CHCH =CHCH 34.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物质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 、向长波方向移动B 、不移动,但峰高值降低C 、向短波方向移动D 、不移动,但峰高值增大5.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л﹡、л→л﹡、 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A 、一氯甲烷B 、丙酮C 、 l ,3丁二烯D 、甲醇6.双光束分光光计与单光束分光光计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 )A 、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B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监测系统一C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D 、可以抵消因光源强度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7.某化合物入max (正己烷为溶剂)= 329nm ,入max (水为溶剂)= 305nm ,该跃迁类型为( )A 、n→л﹡B 、л→л﹡C 、σ→σ﹡D 、 n→σ﹡8.丙酮在乙烷中的紫外吸收λmax =279nm ,ε=14.8,此吸收峰由( )能级跃迁引起的。
A 、n →л﹡B 、л→л﹡C 、n →σ*D 、σ→σ*9.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两个吸收带的是( )A 、乙烯B 、l ,4一戊二烯C 、1,3一丁二烯D 、丙烯醛10.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A 、波长变长B 、波长变短C 、波长不变D 、谱带蓝移11.某物质在给定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ε)很大,则表明( )A 、物质对该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很强B 、物质的摩尔浓度很大C 、光通过物质溶液的光程长D 、物质的摩尔质量很大12.符合比耳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浓度、吸光度和最大吸收波长的关系为( )A 、减小,减小,减小B 、减小,减小,不变C 、减小,不变,减小D 、减小,不变,增加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透光率与浓度成线性关系B 、一定条件下,吸光系数随波长变化而变化C 、浓度相等的x ,y 两物质,在同一波长下,其吸光度定相等D 、质量相等的x ,y 两物质,在同一波长下,其吸光系数一定相等14.吸光性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 )因素有关。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 C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元测验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分/空)1、朗伯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光径长度成正比;比尔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二者合为一体称为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
2、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是L·mol-1·cm-1,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常用符号ε表示。
3、分子的运动包括三种,它们是电子运动、分子振动和分子转动。
其中能量最大的是电子运动,能量最低的是分子转动。
4、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来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吸光度的加和性。
5、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钨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而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氢或氘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一定是石英。
6、影响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波长。
二、单选题(共20分,2分/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A)。
A.400~780nmB.200~400nmC.200~1000nmD.400~1000nm2、物质吸收光辐射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C)。
A.分子的振动B.分子的转动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D.分子的振动和转动3、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
CuSO溶液呈4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C)。
A.蓝色光波B.绿色光波C.黄色光波D.青色光波4、符合吸收定律得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D)。
A.向长波移动B.向短波移动C.不移动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5、当吸光度A=0时,τ为(C)。
A.0B.10%C.100%D.∞6、高吸光度差示法和一般的分光光度法不同点在于参比溶液不同,前者的参比溶液为(D)。
A.溶剂B.试剂空白C.比被测试液浓度稍高的待测组分标准溶液D.比被测试液浓度稍低的待测组分标准溶液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元测验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分/空)1、朗伯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光径长度成正比;比尔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二者合为一体称为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
2、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是L·mol—1·cm-1,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常用符号ε表示。
3、分子的运动包括三种,它们是电子运动、分子振动和分子转动。
其中能量最大的是电子运动,能量最低的是分子转动。
4、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来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吸光度的加和性。
5、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钨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而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氢或氘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一定是石英。
6、影响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波长。
二、单选题(共20分,2分/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A)。
A。
400~780nm B.200~400nm C.200~1000nm D。
400~1000nm2、物质吸收光辐射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C)。
A。
分子的振动 B。
分子的转动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D.分子的振动和转动3、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
CuSO溶液呈4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C)。
A.蓝色光波 B.绿色光波C。
黄色光波 D.青色光波4、符合吸收定律得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D).A。
向长波移动 B.向短波移动C.不移动D。
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5、当吸光度A=0时,τ为( C)。
A.0 B.10% C。
100% D.∞6、高吸光度差示法和一般的分光光度法不同点在于参比溶液不同,前者的参比溶液为( D )。
A。
溶剂 B.试剂空白 C。
比被测试液浓度稍高的待测组分标准溶液D。
1第十章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习题1.是非判断题1-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VitB 12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是红色光波。
了白光中是红色光波。
1-2因为透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因为透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1-3有色物质溶液只能对可见光范围内的某段波长的光有吸收。
有色物质溶液只能对可见光范围内的某段波长的光有吸收。
1-4符合朗伯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的浓度越低,其透光率越小。
比耳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的浓度越低,其透光率越小。
1-5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降低。
1-6朗伯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是吸光度与吸溶液是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是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光物质是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1-7在吸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的值随入射光的波长增加而减小。
在吸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的值随入射光的波长增加而减小。
1-8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浓度有关。
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浓度有关。
1-9有色溶液的透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有色溶液的透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所以透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1-10在吸光光度测定时,在吸光光度测定时,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溶液浓被测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结果也就越准确。
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结果也就越准确。
1-11进行吸光光度法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入射光。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参考答案2. 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l成正比。
因为物质对不同的单色光选择吸收,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即吸收系数不同,导致吸光度与物质浓度不成正比关系。
设被测物质对波长为1和1的两种光的吸光系数为E1和E2,经推导物质对这两种光的吸收度为:可见非单色光吸收强弱与物质的浓度关系不确定,只有E1=E2时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才符合比尔定律。
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1)化学因素:溶液中发生电离、酸碱反应、配位及缔合反应而改变吸光物质的浓度等导致偏离Beer定律。
(2)光学因素:非单色光的影响,杂散光的影响及非平行光的影响。
(3)透光率测量误差:暗噪音与讯号噪音。
4.卡巴克洛的摩尔质量为236,将其配成每100ml含0.4962mg的溶液,盛于1cm吸收池中,在max为355nm处测得A值为0.557,试求其及值。
(=1123,=2.65104)解:5.称取维生素C 0.05g溶于100ml的0.005mol/L硫酸溶液中,再准确量取此溶液2.00ml稀释至100ml,取此溶液于1cm吸收池中,在max245nm处测得A值为0.551,求试样中维生素C的百分含量。
(245nm=560) 解:7.有一化合物在醇溶液中的max为240nm,其为1.7104 ,摩尔质量为314.47。
试问配制什么样浓度(g/100ml)测定含量最为合适。
解:吸光度在0.2~0.7之间时由于透光率测得不准确而引起的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小。
设l=1cm8.金属离子M+与配合剂X形成配合物MX,其它种类配合物的形成可以忽略,在350nm处MX有强烈吸收,溶液中其它物质的吸收可以忽略不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思考题和习题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吸光度: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吸光度用A表示。
透光率: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
吸光系数:单位浓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mol/L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百分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w/v)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单元,含有非键轨道和n分子轨道的电子体系,能引起π→π*跃迁和n→ π*跃迁,助色团:一种能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位移并增强其强度的官能团,如-OH、-NH3、-SH及一些卤族元素等。
这些基团中都含有孤对电子,它们能与生色团中n电子相互作用,使π→π*跃迁跃迁能量降低并引起吸收峰位移。
红移和蓝移: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红移(长移);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8分)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 ) A 、钨灯 B 、氢灯 C 、氙灯 D 、汞灯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 ) A 、多普勒变宽 B 、自吸现象 C 、分子吸收特征 D 、原子吸收特征3.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在λmax =380nm 时,有透射比为50%,用1.0cm 吸收池,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 ×cm)]为 ( ) A 、5.0×104B 、2.5×104C 、1.5×104D 、3.0×1044.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 )5.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20%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 ) A 、8% B 、40% C 、50% D 、80%6.在310nm 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 ) A 、1 B 、0.1 C 、0.9 D 、0.057.化合物中CH 3--Cl 在172nm 有吸收带,而CH 3--I 的吸收带在258nm 处,CH 3--Br 的吸收带在204nm,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 ) A 、σ→σ*B 、n →π*C 、n →σ*D 、各不相同 8.A 和B 二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如下:化合物种类摩尔吸收系数εL/(moL·cm)λ1λ2 A 4,120 0.00 B3,610300若此二种物质的某溶液在λ1时在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 =0.754,在λ2时于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 =0.240,问B 的浓度是多少? ( )A 、0.64×10-5mol/L B 、0.80×10-5mol/L C 、0.64×10-4mol/L D 、0.80×10-4mol/L 9.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 )A 、光源的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10.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吸光度A =0.334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 A 、+0.6% B 、+1.7% C 、+3.5% D 、+7.6%1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光谱λmax 大小 ( )CH 3N(CH 3)2(a)OHOCl CH 3COOC 2H 5(b)COOHCl(CH 3)2N(C)A 、a>b>cB 、c>a>bC 、b>c>aD 、c>b>a12.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 ) A 、CH 3-CH=CH-CH 3 B 、CH 3-CH 2OH C 、CH 2=CH-CH 2-CH=CH 2 D 、CH 2=CH-CH=CH-CH 3 13.在分子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激发过程中的电子自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 B 、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 C 、激发三重态能级比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一些 D 、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高于单重态到单重态14.现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互干扰的A 和B 两组分,它们的最大波长分别为λA 和λB ,若用双波长测定A 组分的含量,则下面哪一种选择λ1和λ2的方法是正确的? ( )A 、使λ1和λ2分别等于λA 和λB B 、选λ1等于λA ,选λ2使B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C 、选λ1等于λA ,选λ2为A ,B 两组分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D 、选λ1等于λB ,选λ2使A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15.在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在该分子中不发生:( )A 、σ →π*B 、π→σ*C 、n →σ*D 、n →π*16.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百分透射比T =64.8%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 A 、+6.6% B 、+4.2% C 、+3.4% D 、+2.1%17.某化合物在己烷中(λmax =220nm )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4500L/(moL·cm),若用1.0cm 吸收池,1.0×10-4mol/L 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比为 ( )A 、5%B 、3.5%C 、10%D 、50%18.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 A 、σ→σ*B 、n →σ*C 、π→π*D 、π→σ*二、填空题(33分)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______个光源,_______个单色器和_____个吸收池.2.某溶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 =60%,则A =_______,若改用1cm 和3cm 吸收池则A 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__。
姓名:班级:学号: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一、填空题1、已知某有色络合物在一定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定时其透光度T=0.60。
若在相同条件下改用1cm吸收池测定,吸光度为,用3cm吸收池测量,T为。
2、光度分析中,在某浓度下以1 cm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T,若采用2 cm比色皿测定,则透光率为。
3.摩尔吸光系数ε与吸光系数a的关系为:,一般要求摩尔吸光系数ε数值为:。
4、称取苦味酸胶0.0250g,处理成1L有色溶液,在380nm处以1cm吸收池测得吸光度A=0.760,已知其摩尔吸收系数ε为10 4.13 L〃mol -1 〃cm -1 ,则其摩尔质量为。
5、在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浓度不同KMnO 4 溶液吸收曲线上可以看出__________未变,只是__________改变了。
6、为了使分光光度法测定准确,吸光度应控制在0.2~0.8范围内,可采取措施有和。
二、选择题1、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收系数大小的是()A. 吸光物质的性质B. 光源的强度C. 吸光物质的浓度D. 检测器的灵敏度2、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的评价依据是()。
A 摩尔吸光系数εB 吸光度AC 透光率T%D 最大吸收波长λmax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在pH 5.0 时,用邻二氮菲(在pH 5.0 时邻二氮菲呈无色)光度法测定微量Fe 2+ ,则应选择下列哪种溶液作为参比?()A.试剂空白B.试液C.蒸馏水D.都正确5、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溶液,A溶液用1.00cm 吸收池,B溶液用2.00cm 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的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A. A是B的1/2B. A等于BC. B是A的4倍D. B是A的1/26、某物质的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溶液浓度B. 测定波长C. 仪器型号D. 吸收池厚度7、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增加、增加、增加B.减小、不变、减小C.减小、增加、减小D.增加、不变、减小8、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A.200-780B.200-400nmC.200-600nmD.400-780nm9、分光光度法中,采用参比溶液的目的是()A.扣除背景干扰B.方便测量C.寻找最大吸收波长D.提高测定灵敏度10.待测水样中铁含量估计为2~3mg/L,水样不经稀释直接测量,若选用1cm的比色皿,则配制那种浓度系列的工作溶液进行测定来绘制标准曲线最合适?(a=190 L/g〃cm)()A.1, 2, 3, 4, 5mg/LB.2, 4, 6, 8, 10mg/LC.100, 200, 300, 400, 500μg/LD.200, 400, 600, 800, 1000μg/L11、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的入射光为:()A.白光B.单色光C.可见光D.紫外光12、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会引起这一现象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