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助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

辅助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

辅助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
辅助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

辅助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

一、血脂异常概述

血浆中的脂类主要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及游离脂肪酸等5种。除游离脂肪酸直接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运输外,其余脂类均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水溶性的脂蛋白进行转运。肠道吸收的外源性脂类、肝脏合成内源性脂类和脂肪组织贮存、脂肪动员都需要经过血液,因此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脂质的合成和分解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血脂高于正常的上限称为高脂血症。临床上所称的高脂血症主要是指总胆固醇高于5.72mmol/L,甘油三酯高于1.70mmol/L者。高脂血症及脂质代谢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脂质过多沉积在血管壁并由此形成血栓,可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血栓表面的栓子也可脱落而阻塞远端动脉。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持续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血浆甘油三酯升高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典型血脂异常,同时也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标志物。此外,高血脂也可加重高血压,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壁变薄而容易破裂。因此,高脂血症也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二、保健食品调节血脂的原理

(一)降低血清胆固醇

膳食纤维能明显降低血胆固醇,因此燕麦、玉米、蔬菜等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估计西方国家人群每日摄入植物胆固醇在160~360mg 左右,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为菜油固醇、谷固醇和豆固醇。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胆固醇有一定关系,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降低LDL一胆固醇因子。

(二)降低血浆甘油三酯

膳食成分可能影响空腹甘油三酯浓度主要是通过改变肝脏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一甘油三酯的速度。空腹甘油三酯浓度是餐后血脂反应的一个决定因素。可能是含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与含外源性甘油三酯的乳糜微粒

在竞争被脂蛋白脂酶清除,因此,在降低空腹甘油三酯浓度的同时往往餐后脂血症也会降低。研究证实,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膳食,常可降低空腹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并可降低餐后血脂水平。

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6: 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辅助降血脂功能按照不同的血脂类型设立分类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实验。 1 试验项目 1.1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分成三种情况 1.1.1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 1.1.2 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单纯降低血清胆固醇 1.1.3 辅助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功能:单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1.2 观察指标 1.2.1 体重 1.2.2 血清总胆固醇 1.2.3 血清甘油三酯 1.2.4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5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 人体试食试验 1.3.1 血清总胆固醇 1.3.2 血清甘油三酯 1.3.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4.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动物实验的两个动物模型中任选一项。 2.3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人体试食试验的三个方案中任选一项。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 3.1.1 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血清

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1)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且任一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脂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2)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3)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1.2 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 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差异无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并且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 指标判定标准: 有效:TC 降低>10%;TG 降低>15%;HDL-C 上升>0.104mmol/L。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3.2.1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结果判定 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脂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结果阳性。 3.2.2 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结果判定 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血清甘油三酯不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脂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结果阳性。 3.2.3 辅助降低甘油三酯功能结果判定 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受试者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同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甘油三酯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甘油三酯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结果阳性。

辅助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

辅助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 一、血脂异常概述 血浆中的脂类主要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及游离脂肪酸等5种。除游离脂肪酸直接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运输外,其余脂类均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水溶性的脂蛋白进行转运。肠道吸收的外源性脂类、肝脏合成内源性脂类和脂肪组织贮存、脂肪动员都需要经过血液,因此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脂质的合成和分解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血脂高于正常的上限称为高脂血症。临床上所称的高脂血症主要是指总胆固醇高于5.72mmol/L,甘油三酯高于1.70mmol/L者。高脂血症及脂质代谢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脂质过多沉积在血管壁并由此形成血栓,可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血栓表面的栓子也可脱落而阻塞远端动脉。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持续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血浆甘油三酯升高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典型血脂异常,同时也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标志物。此外,高血脂也可加重高血压,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壁变薄而容易破裂。因此,高脂血症也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二、保健食品调节血脂的原理 (一)降低血清胆固醇 膳食纤维能明显降低血胆固醇,因此燕麦、玉米、蔬菜等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估计西方国家人群每日摄入植物胆固醇在160~360mg 左右,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为菜油固醇、谷固醇和豆固醇。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胆固醇有一定关系,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降低LDL一胆固醇因子。 (二)降低血浆甘油三酯 膳食成分可能影响空腹甘油三酯浓度主要是通过改变肝脏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一甘油三酯的速度。空腹甘油三酯浓度是餐后血脂反应的一个决定因素。可能是含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与含外源性甘油三酯的乳糜微粒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第一部分功能学评价程序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 2、本程序适用于评价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份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3、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实验规程。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本要求 1对受试样品的要求 1.1应提供受试样品的原料组成或 /和尽可能提供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 性等)有关资料。 1.2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规范。 1.3提供受试样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以及卫生学检验报告,受试样品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食品。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必须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实验周期超过受试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1.4应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营养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1.5如需提供受试样品违禁药物检测报告时,应提交与功能学实验同一批次样品的违禁药物检测报告。 2对实验动物的要求 2.1根据各项实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动物的性别、年龄依实验需要进行选择。实验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10-15 只(单一性别),大 鼠每组 8-12只(单一性别)。 2.3动物应符合国家对实验动物的有关规定。 3对给受试样品剂量及时间的要求 3.1各种动物实验至少应设 3 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在 3 个剂量组中,其中一个剂量应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折算为每公斤体重的剂量)的5倍(大鼠)或 10倍(小鼠),且最高剂量不得超过人体推荐摄入量的30倍(特殊情况除外),受试样品的功能实验剂量必须在毒理学评价确定的安全剂量范围之内。 3.2给受试样品的时间应根据具体实验而定,一般为 30 天。当给予受试样品的时间已达 30 天而实验结果仍为阴性时,则可终止实验。 4对受试样品处理的要求 4.1受试样品推荐量较大,超过实验动物的灌胃量、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的承受量等情况时,可适当减少受试样品中的非功效成分的含量。 4.2对于含乙醇的受试样品,原则上应使用其定型的产品进行功能实验,其三个剂量组的乙醇含量与定型产品相同。如受试样品的推荐量较大,超过动物最大灌胃量时,允许将其进行浓缩,但

可降糖的常见保健食品

可降糖的常见保健食品 除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坚持用药,不少糖友还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或天然草药来给健康加分。那么,在药店和超市里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中,究竟哪些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呢?下面让小编为你讲讲。 可降糖的保健食品有哪些? 鱼油。有研究显示,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油补充剂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但也有研究发现,鱼油使2型糖尿病病情恶化。这可能与鱼油补充剂的纯度有关。不过,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最安全的方法是每周吃2—3次鱼。 左旋肉碱。这是一种促使脂肪转化成能量的类氨基酸,能帮忙糖友降低血脂。 乙酰左旋肉碱。研究表明,这种物质能够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善视神经功能。每天服用3次,每次1000毫克的效果比每次500毫克的效果要好。 硫辛酸。这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每天补充600—1200毫克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出现。 辅酶Q10。它是血糖代谢的必需物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辅酶Q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不过,补充辅酶Q10

对血糖是否有好处,目前仍不明确。 肌醇。它是维持神经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每次500毫克,每天两次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 淀粉酶阻断剂。通过抑制淀粉酶,它抑制胃肠道对多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但长期服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观察。 低聚果糖。关于它对血糖、血脂、胰岛素分泌影响的研究较少且结果相互矛盾,目前尚无公论。 葡甘露聚糖。它是从魔芋根部提取的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胃排空,延缓食物中糖分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葡甘露聚糖还有助于控制妊娠糖尿病。 银杏。已证实银杏叶提取物有助于预防和缓解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 西洋参。一个小型研究发现,服用3克西洋参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因饮用高糖饮料引起的高血糖。 芦荟。单独食用或与降糖药格列本脲合用,均有助于降低血糖。 人参。每天食用人参200毫克以上,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肉桂。动物实验发现,它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但缺乏临床证据。 覆盆子。覆盆子所含的花青素、类黄酮都是强大的抗氧

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

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 (征求意见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辅助降血脂功能按照不同的血脂类型设立分类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实验。 1 试验项目 1.1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分成三种情况 1.1.1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 1.1.2 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单纯降低血清胆固醇 1.1.3 辅助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功能:单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1.2 观察指标 1.2.1 体重 1.2.2 血清总胆固醇 1.2.3 血清甘油三酯 1.2.4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5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 人体试食试验 1.3.1 血清总胆固醇 1.3.2 血清甘油三酯 1.3.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4.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动物实验的两个动物模型中任选一项。 2.3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人体试食试验的三个方案中任选一项。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 3.1.1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1)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且任一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脂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2)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

辅助降血糖保健品

2015年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 Special Statenent特别声明 本报告由华经视点独家撰写并出版发行,报告版权归华经视点所有。本报告是华经视点专家、分析师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华经视点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客服人员(8610-56188812 56188813),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华经视点是中国拥有研究人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咨询机构(欢迎客户上门考察),公司长期跟踪各大行业最新动态、资讯,并且每日发表独家观点。 目前华经视点业务范围主要覆盖市场研究报告、投资咨询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征信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IPO上市咨询等领域,同时也为个阶层人士提供论文、报告等指导服务,是一家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信息研究咨询服务机构。 Report Description报告描述 本研究报告由华经视点公司领衔撰写。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运行数据,行业供需,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对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在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报告还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Report Directory报告目录 第一章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概述 一、辅助降血糖保健品的定义 二、辅助降血糖保健品的特性 第二节辅助降血糖保健品的主要特点及分类

浅谈几种天然降糖食品及降糖保健食品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几种天然降糖食品及降糖保健食品 作者:代永刚, 南喜平, 吴琼, 王署文 作者单位:代永刚,南喜平,王署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公主岭,136100), 吴琼(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0) 刊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英文刊名: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年,卷(期):2006,(1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5条) 1.Shrabana Chakrabarti;Tuhin kanti Biswas;Begum Rokeya Advanced studies on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of Caesalpinia bonducella F in type 1 and 2 diabetes in Long Evans rats 2003(1) 2.Rao V V;Dwivedi S K;Swarup D Hypoglycemic effect of Caesalpinia bonducella in rabbits 1994 3.何执中;何执静;冯胜华银耳多糖等配基修饰对胰岛素降血糖活性的影响 1997(04) 4.姜瑞芝;高其品银耳多糖的纯化、结构与其降血糖活性部位的研究 1995(02) 5.薛惟建;鞠彪;王淑如银耳多糖和木耳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防治作用 1989(03) 6.姜秀莲;洪铁;金春花银耳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1995(02) 7.杜先锋;宛晓春野生葛根的组成成分及葛根降糖食品的研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2(02) 8.山东农业大学降糖发酵功能食品[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上半月) 2001(03) 9.蒋时红;苗三明;王雪萍南梅降糖液对高血糖大鼠模型的影响 1998(01) 10.苗明三;赵坤珠;张宾降糖营养粉药效学研究 2002 11.刘健降糖神糊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2003 12.索有瑞;李天才红珍珠降糖胶囊的开发研究[期刊论文]-青海科技 2001(01) 13.章容华;王芳;徐彩菊海麦素降糖作用观察[期刊论文]-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2(04) 14.F M El-Demerdash;M I Yousef;N I Abou El-Naga ochemical study on the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onion and garlic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2005(1) 15.田学森豆渣纤维的提取及临床降糖实验观察[期刊论文]-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3(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龚正华.黄世杰.张中启.袁莉.龚晓霞.沈伽弟.李玉凤.宫泽辉罗格列酮钠在2种糖尿病动物模型上的降糖作用-中国新药杂志2004,13(8)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钠在2种糖尿病动物模型上的降糖作用.方法:四氧嘧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灌胃给予罗格列酮钠(3,6,12μmol·kg-1)和马来酸罗格列酮(6,12μmol·kg-1),qd,连续14d后,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及葡萄糖耐受量.遗传性黄色KKay糖尿病小鼠灌胃给予罗格列酮钠(10,30μmol·kg-1),qd,连续6周后,测定胰岛素耐量.血清葡萄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在四氧嘧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上,罗格列酮钠3,6μmol·kg-1组和马来酸罗格列酮6,12μmol·kg-1组的空腹血清葡萄糖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罗格列酮钠3μmol·kg-1与马来酸罗格列酮6μmol·kg-1组的葡萄糖耐量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较模型对照组分别下降38%和31%.在遗传性黄色KKay糖尿病小鼠模型上,罗格列酮钠10μmol·kg-1组有显著的胰岛素增敏作用,而30μmol·kg-1组未见效果.结论:罗格列酮钠在四氧嘧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和遗传性黄色KKay糖尿病小鼠上,均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的降糖作用相当. 2.期刊论文李静华.赵玉堂.郭玉成.李晓军.庞宗然桂枝汤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作用-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23(2) 桂枝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尚未见报道,但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等以桂枝为主要组成的方剂对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具有一定作用[1.2].本文初步探讨了桂枝汤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作用. 3.学位论文李毅联麦氧钒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研究2004 糖尿病是近年来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治疗糖尿病的用药主要有磺酰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近年来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奈等新型药物上市,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但以上各类口服降糖药均有许多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近年来,钒化合物的降糖作用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以4价、5价的形式存在,人体内的含量约为25mg,骨骼肌、肾脏、肝脏是钒的主要储库,其生物学功能比较复杂,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心血管、肾脏、钠钾泵以及代谢均有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亦证明钒化合物如原钒酸钠、硫酸氧钒等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可促进糖原合成,增加肌肉、脂肪等胰岛素敏感的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处理,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并可能对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综合征产生有益的作用。但对联麦氧钒的降糖作用研究少见报道。

三十五辅助降血脂功能试验117

三十五辅助降血脂功能试验117

实验三十五辅助降血脂功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动物实验的操作技术与要求; 2掌握辅助降血脂功能检验与评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体内的营养讲求平衡,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2用高胆固醇和脂类饲料喂养动物可形成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再给予动物受试样品或同时给予受试样品,可检测受试样品对高脂血症的影响,并可判定受试样品对脂质的吸收、脂蛋白的形成、脂质的降解或排泄产生的影响。 3同时选择高血脂人群,在不影响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观察受试样品对患者的辅助作用。通过动物实验结果和人体试食试验结果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解剖器械; (2)台式水银血压计; (3) 721分光光度计; (4)自动生化分析仪; (5)血球计数仪; (6)心电图机; (7) B超; (8) X线机; (9)尿液分析仪; (10)大便常规分析仪。 2试剂 (1)胆固醇; (2)胆盐; (3)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试剂盒;(4)甘油三酯(TG)测定试剂盒; (5)高密度脂蛋白HDL C测定试剂盒。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动物实验 (1)样品处理与给予方式 ①对于水溶性样品,用蒸馏水配制成溶液或悬浮液灌胃给予动物;对于脂溶性样品,用调和油配制成溶液或悬浮液灌胃给予动物。

②受试样品推荐量较大,超过实验动物的灌胃量、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的承受量等情况时,可适当减少受试样品中的非功效成分的含量。 ③对于含乙醇的受试样品,原则上应使用其定型的产品进行功能实验,其三个剂量组的乙醇含量与定型产品相同。如受试样品的推荐量较大,超过动物最大灌胃量时,允许将其进行浓缩,但最终的浓缩液体应恢复原乙醇含量。如乙醇含量超过15%,允许将其含量降至15%。调整受试样品乙醇含量应使用原产品的酒基。 ④液体受试样品需要浓缩时,应尽可能选择不破坏其功效成分的方法。一般可选择60~70℃减压进行浓缩。浓缩的倍数依具体实验要求而定。 ⑤对于以冲泡形式饮用的受试样品(如袋泡剂),可使用该受试样品的水提取物进行功能实验,提取的方式应与产品推荐饮用的方式相同。如产品无特殊推荐饮用方式,则采用下述提取的条件:常压,温度80~90℃,时间30~60min,水量为受试样品体积的10倍以上,提取2次,将其合并浓缩至所需浓度。 ⑥必须经口给予受试样品,首选灌胃。如无法灌胃则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中,计算受试样品的

糖尿病保健食品商业计划书——【医疗健康 精品策划文案】

1.1公司 XXX医药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刚刚注册在北京XX区的医药保健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目前拥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高新技术保健品。 公司有着优秀的研发队伍,以制药的专业精神研发保健食品。在自主研发基础上,公司灵活采用与外部合作、产品研发技术成果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 公司采用制药式的专业化管理来生产保健品。公司的生产厂生产与管理完全达到并超过GMP认证标准。制造厂采用了制药厂式的严谨生产管理,不仅产品安全性高、品质卓越,更得到了顾客的高度认可,也为公司创造自己的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的安全性与产品质量,以药品出厂的专业标准检验保健品。安全与效果性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保健品特征,公司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秉承对药品的严格检验标准,确保公司向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 公司做市场强调科学、实事求是,以制药的专业态度宣传保健品。面对夸张的广告、短期巨大利益的吸引,公司将坚持以品牌为重,以公司形象为重,客观的宣传公司产品。 公司注重短期目标与长远战略的结合。公司在短期内以树立公司品牌为主,着力培养针对糖尿病二型辅助治疗的功能保健品市场,以北京为基地,中长期目标将逐步拓宽产品领域,涉足更多细分的市场,并再发展到全国、并最后开 拓国外市场,形成立足保健领域的多元化国际性经营集团公司。 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政府和行业机构的监管力度也逐渐加强。保健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大批的企业进入,加上国外保健品巨头不断加大力度开发国内市场,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而随着国家新政策出台,从产品的技术审批难度提高,生产采用GMP认证,广告宣传的控制力度加大等政策来看明显加强了对保健品的市场监管。 在产品上,调节血脂、血糖、血压,抗疲劳、防治类风湿保健品市场,等功能的保健品在未来5——10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采用新资源(昆虫、天然生物、中药)、新技术(边缘食品)和方便型包装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热点。公司将以降血脂、血糖的“糖福宁”品牌为初期主要发展方向,不断开发新产品。 营销上,最终获得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是采用差异化营销策略,有着准确的品牌定位和着重于形象构建、保健知识和品牌宣传的公司。因此,公司以体验式、顾问式结合文化营销来高效准确的传达公司品牌形象。 保健品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强,营养饮食、药膳、健身运动、心理治疗、医疗器械、家庭健康用品、社会医疗保健机构等产品与服务都直接对保健品构成巨大的威胁。公司从长远的战略考虑,准备与IT公司之间开展战略联盟、把产品服务进行延伸,实现“健康辅助到健康管理转变”的概念,将消费者、产品体验、健康管理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公司与消费者一对一的服务,有效的维护终端客户。 1.3股权结构与组织架构 公司的性质为有限公司。“北京XXX医药有限公司”;公司全部采取以 2

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研究进展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4年10 月22日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 食物营养与健康课程论文结果评定

目录 摘要---------------------------------------------------------------------- 1 1天然产物类降糖因子---------------------------------------------------- 2 1.1活性多糖类---------------------------------------------------------------------------------------------------------- 2 1.2真菌多糖 ------------------------------------------------------------------------------------------------------------- 2 1.3 -------------------------------------------------------------------------------------------------------------------------- 2 1.4 -------------------------------------------------------------------------------------------------------------------------- 2 2矿物质类降糖因子------------------------------------------------------ 2 2.1铬 ---------------------------------------------------------------------------------------------------------------------- 2 2.2镁 ---------------------------------------------------------------------------------------------------------------------- 2 2.3 锌---------------------------------------------------------------------------------------------------------------------- 2 2.4 -------------------------------------------------------------------------------------------------------------------------- 2 3维生素类降糖因子------------------------------------------------------ 3 3.1 维生素E ------------------------------------------------------------------------------------------------------------- 3 3.2 维生素C ------------------------------------------------------------------------------------------------------------ 3 4 ------------------------------------------------------------------------- 3 4.1 -------------------------------------------------------------------------------------------------------------------------- 3 4.2 -------------------------------------------------------------------------------------------------------------------------- 3 5 ------------------------------------------------------------------------- 3 5.1 -------------------------------------------------------------------------------------------------------------------------- 3 5.2 -------------------------------------------------------------------------------------------------------------------------- 3 5.3 -------------------------------------------------------------------------------------------------------------------------- 3 6小结与展望------------------------------------------------------------ 3参考文献 ---------------------------------------------------------------------------------------------------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