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10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试题###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检测技术中常用的传感器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温度传感器B. 压力传感器C. 光敏传感器D. 声音放大器2. 在自动化检测系统中,以下哪个不是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A. 信号放大B. 信号滤波C. 信号转换D. 数据存储3. 以下哪项不是检测技术的基本原则?A. 准确性B. 可靠性C. 经济性D. 复杂性4.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A. 传感器对被测量变化的响应速度B. 传感器对被测量变化的响应大小C. 传感器的稳定性D. 传感器的耐用性5. 以下哪个是数字信号的特点?A. 易于受到噪声干扰B. 抗干扰能力强C. 信号传输距离有限D. 需要模拟/数字转换器6. 在检测技术中,线性度是指:A. 传感器输出与输入成正比的程度B. 传感器输出与输入成反比的程度C. 传感器输出与输入无关的程度D. 传感器输出与输入的非线性关系7. 检测技术中,以下哪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A. 随机误差B. 固定误差C. 测量误差D. 环境误差8. 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提高测量精度?A. 增加测量次数B. 减少测量次数C. 只测量一次D. 忽略测量误差9.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包括:A. 智能化B. 网络化C. 单一化D. 微型化10.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现代检测技术?A. 光纤传感技术B.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C. 红外传感技术D. 机械式测量技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感器在检测技术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 解释什么是校准,并说明校准在检测技术中的重要性。
3. 描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并解释其在提高测量精度中的作用。
####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有一个线性传感器,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V_{out} = 2V_{in} + 3 \),其中 \( V_{in} \) 是输入电压,\( V_{out} \) 是输出电压。
检验技术基础知识2007年03月13日09:53 阅读次数: 952[字号:大中小]一、检验技术基本原则和要求在检验工作中,必须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即质量、安全、快速、可操作和经济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1、质量原则该原则要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检验技术保证检测质量,方法成熟、稳定,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良好的选择性,从而确保试验数据和结论的科学性。
可信性和重复性。
2、安全原则该原则要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检验技术所使用的方法不应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及环境污染或形成安全隐患。
3、快速原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检验对象多为现场检验或大量样品的筛选,这就要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所使用的检验方法反应速度快,检测效率高。
4、可操作原则由于使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检验技术的人员是基层质检部门的技术人员,因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检验技术所选用的方法其原理可以复杂,但操作必须简单明确,具有基本专业基础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都可以理解和掌握。
5、经济原则该原则要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所要求的条件易于达到,以便方法的推广普及。
(二)、检测技术操作的一般要求检测技术操作的一般要求规定如下:1、检验方法中所采用的名词及单位制,均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2、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所使用水为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软化水或其他相当纯度的水,除非特别声明。
3、检验中所用计量器具必须按国家规定及规程计量和校正。
4、称取量取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其中准确称取系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吸取系指用移液管、刻度吸量管取液体物质的操作。
5、检验有关要求(1)检验时必须做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是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2)检验时必须做平行试验。
6、检验方法的选择同一检验项目,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可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使用。
一.选择题1.最简单的控制系统其必须的组成部分不包括()A.检测变送单元B.显示单元C.调节单元D.执行单元2.在检测仪表控制系统中完成对被测变量信号的转换和传输的是()A.变送单元B.显示单元C.调节单元D.执行单元3.在检测仪表控制系统中与给定值相比较,完成控制规律运算的单元是()A.变送单元B.显示单元C.调节单元D.执行单元4.下列误差中可以用来表示仪表精度的是()A.最大引用误差B.最大绝对误差C.实际相对误差D.示值相对误差5.已知某电压表的量程为100 V,最大绝对误差为1.6 V,则该表的精度为()A.0.5级B.1级C.1.5级D.2.5级6.某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200 kP a,最大误差为2 kP a,而在150 kP a处压力表的读数为149.2 kP a,则该表在150 kP a处的引用误差为()A.0.8 kP a B.0.53%C.0.4%D.1%7.MTBF是衡量仪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其意义是()A.重复性B.再现性C.可靠性D.平均无故障时间8.极限误差的置信系数为()A.1B.2C.3D.49.在实际测量中,已知置信概率为95%,则此时的置信水平为()A.2.5% B.5% C.1.9 D.210.重复多次测量某混合气体中氧含量,得到读数平均值为11.75%,有68.3%的测量值的误差在±0.5%,若该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测量值出现概率为99.7%的置信区间内为()A.[11.25%,12.25%] B.[11.75%,12.75%]C.[10.25%,13.25%] D.[9.75%,13.75%]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置信系数越大,置信区间越宽B.置信系数越大,置信概率越大C.置信系数越大,随机误差的范围也越大D.置信系数越大,则测量精度越高12.按误差出现的规律,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属于随机误差的是();属于粗大误差的是()A.用一只电流表测量某电流,在相同条件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测量n次,测量数值间有一定的偏差B.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由于零点没有调整,测得的电阻值始终偏大C.由于仪表刻度(数值)不清楚,使用人员读错数据造成的误差D.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由于导线电阻引起的测量误差E.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由于工作人员将补偿导线的极性接反引起的测量误差F.测量发射功率时,突然发生闪电引起的误差13.下列方法中利用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来实现信号选择功能的是()A.滤波放大与调频放大方法B.采用差动结构方式分离检测信号和干扰C.锁定放大方法D.基于响应速度的分离方法14.以下物理量中,属于容量变量的是();属于强度变量的是()A.长度B.温度C.压力D.电压E.电流C.重量二.填空题1.仪表的量程可用来表示其的大小,是其测量上限值与下限值的。
第二章检测技术基础知识1.1测量误差: 因为多种原因, 肯定使测量值和真值存在着一定差值1.2真值: 被测量真实值1.3理论真值: 一个严格定义理论值1.4相对真值(实际值):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 能够满足要求正确度情况下, 用来替换使用值1.5标称值: 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量值1.6示值(测量值或读数): 检测仪器指示或显示数值1.7测量误差分类系统误差, 数次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数时, 误差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某一确定规律改变系统误差表明了一个测量结果偏离真值或实际值程度。
系统误差越小, 测量就越正确误差值不变称为发觉: 试验对比法、原理分析与理论计算加以修正、改变外界测量条件变值系统误差残差观察法、马利科夫准则、阿贝-赫梅特准则消除: 引入修正值法、零位式测量法、替换法、对照法、交叉读数法、半周期法误差(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数次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数时, 测量误差大小与符号均无规律改变误差越大, 精密度越低; 反之, 误差越小, 精密度越高, 即表明测量反复性越好特征: 对称性、单峰性、有界性、折偿性粗大误差在相同条件下, 数次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数时, 测量结果显著地偏离其实际值时所对应误差判别: 莱以特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狄克松准则、罗曼诺夫斯基准则按误差起源分类: 仪器误差、理论误差与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按被测量随时间改变速度分类: 静态误差、动态误差按使用条件分类: 基础误差、 附加误差按误差与被测量关系分类: 定值误差、 累积误差1.8绝对误差测量值(示值)х与被测量真值х0之间代数差值△х△х△х=х-х0说明系统示值偏离真值大小可正可负1.9相对误差测量值(即示值)绝对误差Δx 与被测参量真值x 0比值 δ相对误差值越小, 其测量精度就越高 1.10引用误差测量值绝对误差Δx 与仪表满量程L 之比值γ 1.11最大引用误差在要求工作条件下, 当被测量平稳增加或降低时, 在仪表全量程 γMAX 内所测得各示值绝对误差值绝对值与满量程L 比值百分数测量仪表最关键质量指标, 能很好地表征测量仪表测量精度。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1、传感器的组成功用是一感二传,即感受被测信息,并传送出去。
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且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量转换成电参数。
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2、误差的基本概念及表达方式(1)绝对误差:是示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通常用实际真值代表真值,并采用高一级标准仪器的示值作为实际真值。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或实际值之比. 相对误差通常用于衡量测量的准确程度,相对误差越小,准确程度越高。
(3)引用误差:是一种实用方便的相对误差,常在多档和连续刻度的仪器仪表中应用。
选用仪表时,一般使其最好能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三分之二的区域。
3、误差的分类与来源(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与某一个或几个因素成函数关系的有规律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表制造、安装或使用方法不正确,也可能是测量人员一些不良的读数习惯等。
(2)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的误差称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所以不能用修正或采取某种技术措施的办法来消除。
应该指出,在任何一次测量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般都是同时存在的,而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3)粗大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明显地歪曲了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简称粗差。
粗差是由于疏忽大意,操作不当,或测量条件的超常变化而引起的。
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称为坏值,所有的坏值都应去除,但不是主观或随便去除,必须科学地舍弃。
正确的实验结果不应该包含有粗大误差。
4、随机误差的特点(1)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误差在多次重复测量中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在一定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出某一限度;(3)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在多次重复测量中出现的机会多;(4)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