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0004-浙江电大辅导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5.17 KB
- 文档页数:7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关注儿童在这一阶段内心理上的成长和变化。
学前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大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方面的过程,它涉及到儿童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在0-3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他们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在3-6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开始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认知和情感认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到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交往、性别认同、自我概念等多个方面。
在认知发展方面,研究者们关注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探讨儿童是如何理解世界、认知世界的。
在情感发展方面,研究者们关注儿童的情感表达、情感认知、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探讨儿童是如何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
在社会交往方面,研究者们关注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探讨儿童是如何理解社会、与他人交往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比如,在0-3岁这个阶段,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在3-6岁这个阶段,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关注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引导儿童建立起积极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认知,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密云社区教育中心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
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
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
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学前小孩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小孩发展心理学的看法和基本问题1、看法: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小孩发展主要指从不能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满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小孩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小孩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研究任务: wwh 描绘学前小孩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讲解学前小孩心理发展的体系;促进学前小孩心理发展;展望学前小孩心理发展的趋势。
3、近现代的小孩观(1)近代:洛克:白板说;○1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一致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牢固量力系统次序渐进;《母育学校》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2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方法)○3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授课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授课系统(管理论;授课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4福禄贝尔:少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加;课程:恩物、游戏、歌谣)○5 蒙台梭利:小孩拥有内在生命力、吸取性心智、敏感期;内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本质生活练习、自我教育;推行:小孩: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杜威:小孩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
(2)现代:19 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小孩心理学的确定人)1882 年初版《小孩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小孩心理学专著。
霍尔(美国小孩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小孩研究运动。
德国施太伦对儿女进行了0-6岁的观察,《六岁以前初期儿童心理学》。
(3)中国近代: 20 世纪初翻译西方小孩心理学著作。
陈鹤琴最早首创小孩心理学研究,《小孩心理之研究》第一部小孩心理学教科书。
个案研究的开拓者;中国小孩初期发展追踪研究典范的首创者;心理测试开拓者之一,1921 《智力测试法》 1932 《测试》杂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密云社区教育中心❖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
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
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
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1、概念: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研究任务:wwh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3、近现代的儿童观(1)近代:洛克:白板说;○1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2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方法)○3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4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5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内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
(2)现代:19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研究运动。
德国施太伦对儿女进行了0-6岁的观察,《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
(3)中国近代:20世纪初翻译西方儿童心理学著作。
陈鹤琴最早开创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之研究》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个案研究的开拓者;中国儿童早期发展追踪研究典范的开创者;心理测验开拓者之一,1921《智力测验法》1932《测验》杂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1、概念: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研究任务:wwh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3、近现代的儿童观(1)近代:洛克:白板说;○1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2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方法)○3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4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方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5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内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内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
(2)现代:19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研究运动。
德国施太伦对儿女进行了0-6岁的观察,《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
(3)中国近代:20世纪初翻译西方儿童心理学著作。
陈鹤琴最早开创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之研究》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个案研究的开拓者;中国儿童早期发展追踪研究典范的开创者;心理测验开拓者之一,1921《智力测验法》1932《测验》杂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涉及
儿童认知、情感、社会与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1.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智力、思维和知觉的发展过程。
包括儿童注意力、记忆、问题解决、语言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2. 社交和情感发展:研究儿童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发展。
包括儿童如何与他人互动、建立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3. 性别角色认同:研究儿童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
4. 玩耍和想象力:研究儿童玩耍、创造和想象力的发展。
这对于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5. 自我概念:研究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身体形象、能力和性格等方面。
6.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将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等。
7. 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发展的影响:研究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学前教育的质量等。
8. 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如焦虑、抑郁、行为问题等,并探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这些概念帮助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理解和指导学前儿童的发展,为儿童的教育和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请认真阅读完再下载:预览的题目顺序完全和您自己的试题顺序完全相同再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0004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3309056 参考资料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
1.(2分)
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参考答案:B
2.(2分)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A、华生
B、维果茨基
C、马斯洛
D、格塞尔
参考答案:B
3.(2分)
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
A、他律道德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A
4.(2分)
在( )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
A、前道德阶段
B、道德他律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道德理想阶段
参考答案:A
5.(2分)
“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参考答案:A
6.(2分)
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
这是()提出的思想。
A、维果茨基
B、华生
C、班杜拉
D、托马斯
参考答案:A
7.(2分)
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让儿童作简单的演示,并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产品分析法
参考答案:B
8.(2分)
婴儿的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参考答案:D
9.(2分)
下列()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参考答案:B
10.(2分)
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参考答案:A
11.(2分)
研究者从儿童的艺术作品或学生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产品分析法
参考答案:D
12.(2分)
在()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