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增加
降低
心肺再循环结束
不适宜采血
尿素再分布
5~10
增加更多 降低更多 尿素再分布继续
不适宜采血
30
增加最多 降低最多 尿素再分布结束
双室UKM最
佳采血时间
评价血透充分性血样本采集方法
透析前样本
- 进针后立即从瘘管针采血样本,针不要预冲 - 如瘘管针预冲 或通过留置导管透析,先抽出10ml血,再收 集血样本,以免污染。
血透充分性的标准
血清白蛋白≧ 35g/L 血色素>100g/L,Hct < 30% 轻微肾性骨病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脑电图正常 Kt/V ≧1.3,URR ≧70%,nPCR > 1.0g/kg/d
Kt/V和URR与透析充分性
Kt/V和URR反映透析溶质清除效果,是评估透 析充分性的基本客观指标 反映小分子毒素的清除 可间接反映分子量更大、更难测定、毒性更强 的氮源性尿毒症毒素的清除 多数研究表明,Kt/V和URR与预后呈正相关
透析后样本
- 透析后样本被再循环或回血生理盐水污染,将过高估计透析 剂量 - 透析结束时,超滤率设置为零。 - 血泵减至50-100ml/min。 - 血泵停止10秒钟后,从瘘管针采血3ml
URR=100X(1-Ct/Co) Ct:透析后尿素浓度 Co:透析前尿素浓度
影响血透充分性的因素
蛋白分解率 残余肾功能 血管通路再循环 透析后尿素反跳 容量及血压控制 透析器效能 其他
透析方式 血流量 透析液流量 治疗频率 治疗时间 超滤量
影响Kt/V和URR的因素
体重 透析器复用 超滤量 血液通路再循环 透析后尿素的再分布 透析后血标本采集时机 其他影响因素: 透析器性能、血流量、透析液流 量、透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