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研究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并能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估计物体的长度,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研究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然后进行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教师提问: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鼓励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
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然后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尺子放大镜放大,将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即为1毫米。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举例。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长度的测量单位——米,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米尺进行测量,并理解测量单位——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米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本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测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把米尺,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工具,用来做什么。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长度的概念。
2. 感知(10分钟):教师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估测它们的长度。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米尺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与他们的估测结果进行对比。
3. 理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米尺的使用方法,包括读数和单位。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并帮助学生理解测量单位——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实践(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最准确。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并复习测量单位——米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测量和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长度的测量单位——米,并学会了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教课方案及反省毫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
( 教材第 21、第 22 页)1.经过实质丈量 , 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质意义 , 成立 1 毫米的长度观点。
2.经过察看 , 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沟通中 , 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丈量。
4.在指引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 , 培育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优秀的学习习惯。
要点 :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丈量。
难点 : 体验 1 毫米的实质长度 , 并形成表象。
硬币一枚 (1 分、 2 分或 5 分的 ), 磁卡一张 ( 电话卡、商铺积分卡或积蓄卡 ), 学生尺 , 曲别针 , 铅笔盒 , 数学书 , 铅笔或署名笔等。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同回想 , 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 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 , 分别丈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沟通 : 说一说 , 你是如何丈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依据掌握的知识, 预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概是多少厘米。
提出问题 :“终究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概是多少厘米呢 ?谁预计的结果更靠近正确数据呢 ?”请同学们分红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行实质丈量。
1.认识毫米。
(1)分组丈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 , 对丈量结果进行沟通。
数学书长 : 不到 21 厘米 , 差 2 个小格。
宽: 不到 15 厘米, 差 2 个小格。
厚: 不到 1 厘米, 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 : 要想精准地表示出丈量结果 , 而丈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 , 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 :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许要求量得比较精准时 , 能够用毫米作单位。
位于厘米间的 1 个小格的长度 , 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 : 毫米的认识2.学习 1 厘米 =10 毫米。
请同学们取出尺子 , 从尺子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 , 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10 个) 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色 ?( 长度相等 )从察看和数格中得出 , 把 1 厘米均匀分红 10 份, 每份就是 1 个小格 , 长度是 1毫米。
教案:Unit 3 Look at me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辨认并积累描述人物外貌和特征的词汇,掌握简单的句型“Look, …!”以及学习人物介绍的方式。
二、教学内容1.外貌和特征词汇的学习2.句型“Look, …!”的学习3.人物介绍的学习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动作,出示图片,让学生模仿并说出动作。
例如:跳、拍手、转身、做鬼脸等。
2. 单词学习1.出示外貌和特征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并敲击看图说单词。
2.教师朗读单词,让学生跟读多遍。
3. 句型学习1.出示图片,教师模仿表情,并用句型“Look, …!”进行描述。
学生跟读多遍。
2.学生两两模仿句型进行互相描述。
3.让学生演示表情,让其他同学用句型进行描述。
4. 人物介绍学习1.教师出示图片,用英文介绍自己,并让学生模仿进行自我介绍。
例如:“My name is Lily. I have long hair and big eyes. Look, this is me!”2.学生模仿教师介绍自己,互相进行交流。
四、课堂练习教师出示多张图片,让学生用句型“Look, …!”进行描述,例如:“Look, he has short hair and a big nose.”五、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习的知识,梳理复习重要词汇和句型。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用英文进行自我介绍,并用句型“Look, …!”进行描述自己的外貌和特征。
七、教学反思课堂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是课堂时间较短,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建议加强课后作业的辅导和跟踪。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生字词学习1. 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课文朗读1. 熟读课文,能够流利地朗读。
2. 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三、课文讨论1.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句子。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情感。
四、语文游戏1. 设计相关的语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2.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家庭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语文游戏素材。
教学步骤:一、生字词学习(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二、课文朗读(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课文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句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语文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的语文游戏,学生参与游戏。
2.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五、家庭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进行书写。
2. 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课文讨论、语文游戏和家庭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单元第三单元课题: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换算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2.经历多种合作研究方式,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目标性,体现“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落实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重点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册等。
教师活动:一、导入(5分钟)1.定标:今天我们要研究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
2.学生活动:个人和集体备课,为课堂做好准备。
3.二次梳理:师生一起制定并明确研究目标。
二、自主探究(30分钟)1.激趣导入:让学生把动物和合适的体重连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连线?2.新知:教授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
3.合作研究:让学生完成练七第7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4.总结提升: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20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七第8题,设计一个过桥方案,以及80名师生去旅游租车的问题。
四、课堂检测(5分钟)让学生完成数学资源评价46页2题、4题、5题的练。
板书设计:1千米=1000米反思与改进:本节课通过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巩固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但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狗学叫学习目标1.认识“讨、厌”等11个生字,读准“吗、担”等5个多音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3.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4.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谜语)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袍。
看见生人它就叫,看见主人把尾摇。
(打一动物)(谜底: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小狗学叫”。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猜一猜,这个故事里又会发生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为什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教师正音,指导读准多音字。
干吗.(má√ma) 担.保(dān√dàn)√zhōnɡtán)压.根(yà√yā) 中弹..(zhònɡdàn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小狗为什么要学叫?它都向谁学了?结果怎么样?3.试着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
(不会叫的小狗受到批评→向小公鸡学叫→向杜鹃学叫)四、预测阅读,深入理解。
(一)读第1~9自然段,初步预测。
1.请学生自由阅读第1~9自然段,引导交流: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狗?和你猜想的一样吗?预设:和我猜想的不一样,原来这只小狗学叫是因为它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过狗的叫声,因此也不知道该怎么叫,并不是叫不好才学的。
2.引导预测:小狗会跟别人学叫吗?能学会吗?(二)读第10~24自然段,边读边预测。
1.请学生读第10~16自然段,教师提问:小狗跟小公鸡学叫了吗?2.学生分步读第17自然段,边读边预测。
(1)学生读第17自然段开头,教师引导预测:小狗来到树林里练习,请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预设1:小狗学会了小公鸡的叫声,其他动物听到了,都来夸它叫得好。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Unit 3 Look at me第一课时词边画出相应部分,最后呈现Zoom的头像。
以板书的花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
(2)教师指着自己说:Good morning. I'm Miss/Mr … Look at me . 指着自己的头说:This is my head.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介绍:eye, face , ear, nose, mouth ,学生进一步学习单词并用语句模仿教师介绍。
(3)教师借助动作和表情,在操练单词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动作:touch close open 为Let’s do 的学习做铺垫。
(4)认读head, eye, face , ear, nose, mouth 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记住单词(5)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并要求学生指着自己头部和相应的部位,力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6)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执行指令。
Eg:touch your head. Close you eyes. Open your mouth.在此次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理解touch、close、open、my、your三个词的含义。
(7)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 部分中的活动。
三、趣味操练(Practice)(1)小组活动:教师让学生按小组练习head, eye, face , ear, nose, mouth 。
方法是,小组的每一个组员分别说一个单词,其他同学指出相应的部位。
(2)全体活动:Listen and draw学生按教师的指令画图,如教师说:Draw a mouth. 学生则画出一张嘴,以次类推nose, eye, face , ear, head ,最后画出完整的一幅画儿。
(3)教师摸头部的不同部位,要求学生说单词。
Homework: 抄读背本课单词。
课题Unit 3 Look at me第二课时Unit 3 Look at me(2)教师播放"Head , shoulders , knees andtoes" 歌曲的录音带。
Unit 3 Look at me第一课时词边画出相应部分,最后呈现Zoom的头像。
以板书的花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
(2)教师指着自己说:Good morning. I'm Miss/Mr … Look at me . 指着自己的头说:This is my head.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介绍:eye, face , ear, nose, mouth ,学生进一步学习单词并用语句模仿教师介绍。
(3)教师借助动作和表情,在操练单词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动作:touch close open 为Let’s do 的学习做铺垫。
(4)认读head, eye, face , ear, nose, mouth 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记住单词(5)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并要求学生指着自己头部和相应的部位,力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6)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执行指令。
Eg:touch your head. Close you eyes. Open your mouth.在此次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理解touch、close、open、my、your三个词的含义。
(7)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 部分中的活动。
三、趣味操练(Practice)(1)小组活动:教师让学生按小组练习head, eye, face , ear, nose, mouth 。
方法是,小组的每一个组员分别说一个单词,其他同学指出相应的部位。
(2)全体活动:Listen and draw学生按教师的指令画图,如教师说:Draw a mouth. 学生则画出一张嘴,以次类推nose, eye, face , ear, head ,最后画出完整的一幅画儿。
(3)教师摸头部的不同部位,要求学生说单词。
Homework: 抄读背本课单词。
课题Unit 3 Look at me第二课时Unit 3 Look at me(2)教师播放"Head , shoulders , knees andtoes" 歌曲的录音带。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教师:___没有珍惜自己的生命,玩火是很危险的行为。
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学生交流:不要随便玩火,不要乱吃东西,要多锻炼身体,注意安全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都知道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珍惜生命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更深入地认识生命呢?学生交流:可以去动物园、植物园参观,可以看科普书籍,可以听老师讲解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生命最宝贵》这一课。
我们通过采访、体验、阅读等方式,了解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了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珍惜生命。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通过各种方式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成长。
教师强调了家人对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学生交流了自己在爱护身体方面的好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身体某部分受伤会带来什么困难,强调健康的身体是多么幸福,我们要好好爱护自己。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定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和初步建立对安全的概念。
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各种安全隐患并避免危险。
教师准备了课件,安排了2课时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活动一“平安出行”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交通安全。
教师提醒学生,缺乏交通安全知识会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教师让学生阅读故事,了解酒驾的危害,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劝说酒驾的人。
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以下是几个案例:例1:在公交车上,一位邻座的叔叔自称是推销员,想请___喝饮料。
___选择了保持沉默,这样做是正确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单位:任课教师: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和克、千克、吨等质量单位之后,为了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而设计的教学内容。
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和质量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够迅速的挑选出解决问题时所需的条件,进一步运用列表法有顺序的安排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在已经做出的方案中挑选出最适合的方案,即寻找最优方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课堂活动的形式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2、用课堂活动的方式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应用;3、以填空的形式复习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4、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8表示。
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
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教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
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2.估测一下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长,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谁估得准。
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估测更长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加深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
再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预热。
⊙联系实际,学习估测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
(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3)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长时间?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
(出示课堂活动卡)(1)汇报估测结果。
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
生2:我从家到学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下册数学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吨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3《吨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 能力目标: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重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
(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教案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板书课题:吨的认识)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