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基于专家打分法与GIS相结合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以南方某县城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0
课时提升演练(三十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读“非洲部分地区图”,2012年1月,甲处发生了海洋风暴潮灾害,造成了当地海岸地貌的显著变化。
为了评估灾害损失,人们应采用()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评估灾害损失需要用到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2014·浙江六校联考)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
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
读图,回答2~3题。
2.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3.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生成新图层的图形信息是()A.城市道路网类型B.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C.城市功能分区结构D.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答案:2.A 3.B解析:第2题,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也就是两种要素的组合,形成的新图层如A图所示。
第3题,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应该形成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形。
(2014·保定模拟)网上购物,因具有“商品多、价格便宜、送货上门”等突出优势,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
2011年全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7 666亿元人民币。
读图,回答4~5题。
4.在各种仓库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A.生产厂仓库B.物流中心仓库C.配送中心仓库D.客户仓库5.在网络购物中,商家发货后顾客可随时查询货物所在的位置,查询时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客户仓库应接近网上购物客户的所在地,由于网上购物的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因而在网上购物环节中客户仓库的数量应最多。
第5题,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具有查询功能的是GIS。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资环、地信2008级《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试卷A评分标准及答案、选择题(15分,1分/题共15题将答案填写在下表的相应位置1、从历史发展瞧,GIS脱胎于:()A、地图学B.地理学C.计算机科学D.测量学2、在构成空间网络的基本元素中唯一不表示任何属性的元素就是:()A、拐角B、结点C、障碍D、站点3、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就是:()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与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与时间特征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与时间特征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与拓扑特征4、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事物管理数据库的根本区别在于表征:()A、属性数据B、统计数据C、文本数据D、图形数据5、对于游程编码而言,图形复杂程度与压缩比的关系为:()A、图形越复杂,压缩比越高B、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低C、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高D、二者之间无关6、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A. 50年代B.60 年代C、70年代D、80年代7、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她信息的显著标志就是()A. 属于属性信息B. 属于共享信息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D. 属于空间信息&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A.大B 、小C、相当D 、无法比较9、“二值化”就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A、扫描数据B.矢量数据C.关系数据D.属性数据10、广泛应用于等值线自动制图、DEM建立的常用数据处理方法就是:()A、数据内插B、布尔处理C、数据提取D、合成叠置11、GIS外部设备主要包括各种输入与输出设备,以下不就是输入设备就是:()A、图形跟踪数字化仪B、解析与数字摄影测量设备C、图形显示终端D图形扫描仪12、GIS 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 ( )A、空间分析B、计量分析C、属性分析D、统计分析13、GIS 与机助制图的差异在于: ( )A、就是地理信息的载体B、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C、具有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D具有存储地理信息的功能14、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C.扫描数字化法D. 人工读取坐标法15、湖泊与河流周围保护区的定界可采用:( )A、空间聚类B、统计分析 C 、叠置分析D 、缓冲区分析二、填空题(17 分,1 分/ 空)1、空间数据误差主要有() 、属性误差、时间误差与()等四大类。
测绘案例分析历年真题及解析2013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试卷第一题(18分)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测绘范围为3km×4km,测量控制资料齐全,图幅按50cm×50cm分幅。
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等。
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
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了重测。
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队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再送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检站进行验收,省级质检站抽样检查了15幅图。
问题: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
第二题(18分)某测绘单位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量某测区1:2000数字线划图(DLG)。
测区概况:测区总面积约300kIT12,为城乡结合地区,测区最低点高程为29m,最高点高程为61m,测区内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乡村路、乡镇及农村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高压线等要素,南面有一块约3 km 2的林区。
项目已于6个月前完成全测区范围的彩色数码摄影测量工作,航摄仪焦距为120mm ,摄影比例尺为1:8000,在航空摄影完成后,该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
已完成测区内像控点布设与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工作,成果经检查合格,供DLG 生产使用。
2020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城乡规划实务》真题及详解试题一(共15分)东南沿海某县级市,乡镇经济发达,耕地资源紧张。
该市正在进行国土空间的编制规划,提出按照自然保护地差别化管理要求,将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在国家公园核心区局部搬迁居民点,复垦增补一定数量的耕地。
对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制定具体监管办法,明确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旅游和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乡镇工业用地整合,在中心城区南侧规划填海建设热电厂和产业园区。
某县级市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问题】试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理由。
答:(1)只将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合理,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必须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2)只局部搬迁居民点不合理,国家公园核心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原住居民应退出。
(3)在核心区复垦耕地不合理,核心区退出的土地不得复垦,应该生态修复、恢复原状。
(4)本规划由县级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而生态红线管控办法应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县级市无权制定。
(5)不得填海建设热电厂和产业园。
(6)热电厂距离鱼类产卵区太近破坏生态,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7)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应采用风玫瑰,只使用指北针不合规。
试题二(共15分)某滨海县城用地规划方案如图所示。
规划确定该县城市性质为风景旅游城市和临港制造业基地。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35万人。
空间结构为组团分布。
某滨海县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问题】试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理由。
答:(1)城市性质存在问题,规划将该城市性质定位为风景旅游城市和临港制造业基地,从规划布局和本身资源情况来看,缺乏说服力。
(2)对于35万人口的城市,组团太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不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且部分组团间仅有单向交通。
(3)高铁组团布局大量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利于城市居民使用。
(4)污水处理厂布置在生态绿地内,对其生态有一定影响;给水厂及取水口上游1000m和下游100m 之内属于应按规定限制建设。
模拟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1.地理信息系统2.TIN 模型3.元数据4.信息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简述栅格数据及其要紧编码方式。
3.格网DEM 分析的要紧应用。
4.依照下面示意图,给出其的矢量数据结构编码。
三、分析题(每题20 分,共40 分)1.论述点、线、多边形数据之间的叠加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2.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论述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
模拟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1.地理数据2.空间索引3.DTM 与DEM4.GIS 互操作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1.矢量数据结构与栅格数据结构的转换算法。
2.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操纵方法。
3.3S 集成的作用和意义4.下面两个多边形图层A和B,图中标注的是多边形的属性,请画出A与 B 两个图层Overlay 的结果图层 C 的示意图,并标注属性,其中 C 的属性为C=A+B 。
三、分析题(每题20 分,共40 分)1.为了完成都市道路拓宽改建分析,论述需要那些空间数据,并描述在GIS 支持下的分析流程。
2.结合某具体领域(如区域规划、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公共卫生等)进行应用GIS 总体设计与项目实施。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 本答案仅供参考。
试题尤其是问答题较为灵活,重点要关怀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纳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TIN 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2022-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比较《防洪标准》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标准》适用于各类防护对象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B.《规范》适用于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C.《标准》中防洪建筑级别是指被防护对象的防洪级别D.《规范》中防洪建筑级别是指防洪工程的防洪级别【答案】 C2、下列城市全部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是()。
A.重庆、大庆、肇庆、安庆、庆阳B.桂林、吉林、榆林、玉林、海林C.岳阳、濮阳、南阳、安阳、襄阳D.乐山、佛山、黄山、巍山、唐山【答案】 C3、以下有关历史建筑法定概念描述没错误是()。
A.历史建筑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物、构筑物B.目前已有确定历史建筑具体标准C.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建筑可以视为历史建筑D.对于历史建筑,省级政府应当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筑档案【答案】 C4、以()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用地,建设单位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并经批准、核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建设单位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同时报送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
A.划拨B.出让C.划拨和出让D.拍卖【答案】 A5、以下有关城乡规划条件说法错误是( )。
A.建筑风格与建筑控制高度都属于规定性规划条件B.规划条件一般包括规定性和指导性条件C.规划条件是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D.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必须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答案】 A6、习近平同志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基础上,着力解决好()问题。
”(2018年真题)A.发展不平衡不充分B.发展质量和效益C.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需要D.推动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答案】 A7、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其附件主要是()。
滑坡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分析摘要:地质灾害评估能够通过单项指标或综合指标定量化反映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和破坏损失程度,为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评估作用的发挥取决与评估方法,因此评估工作者必须熟悉并掌握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
本文介绍分析了滑坡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评价方法Abstract: by single parameter or geological hazards assessment, comprehensive index quantitative reflect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damage loss rate, for the planning, deploy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to provide the basis. Its role in geological disaster assessment depends on evaluation methods, assessing the workers must be familiar with and master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s are analyzed.Key words: landslides; Geological disasters; Evaluation method一、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通过对滑坡灾害活动程度以及各种活动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滑坡灾害活动的危险程度,确定滑坡地质灾害活动的密度、强度(规模)、发生概率(发展速率)以及可能造成危害区的位置、范围。
地质灾害论文: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摘要: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等问题一直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各有优劣。
采取什么评价方法,怎样进行快速评价和制图,在减灾防灾中,特别是应急救灾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进行风险评价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利用GIS技术对重灾区14县市地质灾害进行的快速定量的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快速评价和制图,为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重建规划、特别是场地选址、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急需的次生灾害方面的基础资料,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构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区发生不同强度地质灾害活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的定量化分析与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反映评价区地质灾害总体风险水平与地区差异,为指导国土资源开发、保护环境、规划与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危险性分析———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活动程度以及对地质灾害各种活动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地质灾害活动的危险程度,确定地质灾害活动的密度、强度(规模)、发生概率(发展速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区的位置、范围。
二是易损性分析———通过对风险区内各类受灾体数量、价值以及对不同种类、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抗御能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承灾区易损性,确定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人口、工程、财产以及国土资源的数量(或密度)及其破坏损失率。
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通过这两方面分析,确定风险区位置、范围以及地质灾害活动的分布密度与时间概率,进而确定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人口、工程、财产以及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与破坏损失率。
这二方面分析相互联系,形成具有层次特点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米脂县龙镇新型农村社区为例王祯【摘要】In the rapid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the reaso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s very importan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land use unreasonable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kes Mizhi Longzhe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land as an example.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takes from the angles of natural condition and social economy condition, takes the extraction gradient, slope direc⁃tion, rivers, land use status of the fours factors as evaluation factors that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land suitabilit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s adopted to define the individual weights of evaluation factors, and construct 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With the support of GIS software, through the superposition of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to the construction land suitability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area, realize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for residential areas.%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快速建设中,土地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历史建筑是指经()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A.城市、县人民政府B.县人民政府C.省人民政府D.乡人民政府【答案】 A2、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关于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以水、土、光、热组合条件为基础,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气候灾害等因素,评价种植业生产适宜程度B.一般地,雪灾、风灾等气象灾害风险越低,地势越平坦和相对集中连片,越适宜农区畜牧业生产C.一般地,水质优良、自然灾害风险低水域确定为渔业养殖适宜区D.一般地,可将农区内种植业生产适宜区全部确定为畜牧业适宜区【答案】 B3、《镇规划标准》适用于( )。
A.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教学、科研领域B.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统计工作C.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镇规划D.全国建制镇规划【答案】 C4、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以外做出规划许可A.行政区B.规划区C.建设用地范围D.建成区【答案】 C5、城市规划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其一些基本特征,与这些特征不符合的是()A.就管理的职能而言,具有服务和制约的双重属性B.就管理的对象而言,具有宏观管理和微观调控的双重属性C.就管理的内容而言,具有整体管理和局部综合的双重属性D.就管理的过程而言,具有管理阶段性和长期连续性的双重属性【答案】 C6、对《物权法》中用益物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B.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C.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D.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答案】 D7、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属于()的行政行为。
基于专家打分法和GIS相结合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以南方某县城为例王树声摘要:明确了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灾害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城市规划层面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思路:首先选取相关的评价指标,运用专家打分法对于城市中各单灾种进行打分排序,根据排序的结果确定单灾种的权重;通过GIS对各单灾种的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将各单灾种的影响落实到空间上,再根据之前赋予的权重进行重分类,并进行叠加处理,形成多灾种的综合风险评价,作为城市规划和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的依据。
关键词:专家打分法 GIS 城市灾害 综合风险评价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灾害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城市作为一个人口与经济密集的巨大承灾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及国家灾害防御的中心和重点。
在我国,城市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到所有灾害损失的70%以上[1]。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2010年的舟曲泥石流和2013年的雅安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灾害风险评价作为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预防自然灾害、控制和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的基础性研究[2]。
1 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是开展综合减灾和制定应急管理对策的基础和依据,通过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可以发现影响城市安全的灾害类型、影响范围以及危害性大小;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划定防灾适宜性评价,对于城市各项建设的选址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管理者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管理策略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作为灾害风险研究的核心内容成为当代国际减灾组织、灾害研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但该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本文以南方某县城为例提出了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对于减少该县城的灾害风险和降低脆弱度有着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 我国当前灾害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发现国内关于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多是针对特定灾种或灾害风险研究的某一方面,多灾种复合的、系统的灾害风险评估不多。
而对于多灾种风险的少量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大尺度的定性研究上,缺少需要大量精确数据支持的中小尺度定量的风险评价,所以集成各灾种数值的模拟工具,采用情景模拟分析的途径,开展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价是当前灾害研究的重要趋向[3]。
3 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国际上一般把灾害风险的大小定义为灾害发生的概率乘以灾害造成的损失。
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许多灾害发生的概率难以预测,比如地震和火灾;另外,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预测与计算也往往不准确。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的评价变得十分的困难。
所以,需要对方法和思路进行一定的调整。
专家打分法是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和归纳,将定性的问题定量化处理的一种方式。
需由专家组全体成员集体完成,统一培训说明评价标准与打分细则,独立打分排除相互影响,力图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对于灾害评价,基于不同灾种的关键性要素给予定量分析,对灾害影响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影响灾害的主要灾种,并根据排序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
在确定了灾害的影响大小之后,对影响较大的单灾种风险进行评价,由于各单灾种的致灾因子不同,所以其评价方法也不一样。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无论灾害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其影响的对象都是在空间上的,所以,灾害发生对承载体的影响结果是风险评价应该关注的。
在GIS中分析灾害发生后承载体不同的影响结果,依次划分灾害风险高,灾害风险中等和灾害风险低三个风险区。
在单灾种风险分区的基础上,进行重分类的处理,对于不同灾种的相同风险区赋予相同的分值,如灾害风险高的区域赋值为3分,灾害风险中等区域赋值为2分,灾害风险低的区域赋值为1分,然后乘以不同灾种的权重,再通过GIS进行空间的叠加,根据得分大小划定城市灾害综合风险分区。
3.1 确定城市的主要灾种及权重(1)确定评价要素:灾害的评价因素包括了灾损、发生频率、影响范围、恢复期长短以及可防抗性五个部分: 其中,灾损多用来衡量灾害的后果,一般指灾害对人类、建筑结构和环境的影响,分为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
在灾损进行评价时,以生命损失为依据。
灾害发生频率用来描述灾害在选定的时间段内发生的次数,例如3年一次。
灾害的影响范围是指在规划考虑的区域内,受灾害影响的地理单元。
灾害的恢复期长短是指灾害发生后,受影响区域的城市各系统恢复到正常秩序所用的时间。
灾害的可防抗性指通过工程性、政策性措施减少灾损、降低灾害影响的程度。
(2)灾害评价要素的评价标准定为三级,并根据不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的赋值,见表1。
表1灾害评价要素及标准灾害评价要素 要素说明 评分灾损 有大量死伤,有大量伤员需入院治疗。
3 广泛的伤亡,有一定数量的人员住院,有死亡。
2 小数目的伤害,但没有人死亡,需要一般治疗。
频率 在某一年发生的机会为>50% (每2年一个或多个出现)。
3在某一年发生的机会为5% ‐ 50%(每2至20年发生一次)。
2在某一年发生的机会为<5%(每20年或更久发生一次)。
1影响范围 覆盖整个规划范围 3 覆盖范围介于街区与规划范围之间 2 覆盖范围小于街区单位 1灾后恢复期 大于1年 3 介于1周与1年之间 2 小于1周 1可防抗性 基本无法阻止灾害发生和抵御灾害影响 3 可部分阻止灾害发生和抵御灾害影响 2 可有效阻止灾害发生和抵御灾害影响 1在该县城的灾害评价中,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多名,运用专家打分法,对单项的要素进行评分并取其平均值,然后对不同灾种的评价要素的得分进行加和,对最终的得分进行排序,得出不同灾种对城市的影响,见表2。
表2 该县城主要灾害综合评价表灾害种类 灾损 频率 范围 恢复期 可防抗性得分1 地震 2.5 1 2.5 2.5 2.5 112 洪水 2.2 2.5 2.0 2.0 2.0 10.73 火灾 2.0 2.0 1.5 1.0 2.0 8.54 空袭与恐怖袭击 2 0.5 1.5 1.5 1.0 6.55 雷电 0.5 2 2.0 0.5 1.5 7.56 冰雹与大风 0 2 2.5 0.5 1 67 干旱与雪灾 0 2 2.5 0.5 1 68 雾 0 2 2.5 0.5 1 6通过对该县城的灾害综合评价,可以得出该县城灾害的优先排序,基于不同灾种在排序中的位置,可将该县城的灾种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高(>10)、较高(8~10)、中等(7.0~7.9)、低(<7.0),如表3所示。
从而确定在未来该县城的综合防灾规划中需应对的灾害的等级梯度,并给与不同的防护力度与防抗标准。
表3 该县城主要灾种的灾害等级得分 灾种 灾害风险等级灾害排序 1 11 地震高 2 10.7 洪水3 8.5 火灾 较高4 7.5 雷电 中等5 6.5 空袭与恐怖袭击低6 6 冰雹与大风7 6 干旱与雪灾8 6 雾通过专家打分,可以看出该县城重点防御的灾种为:地震、洪水和火灾。
地震、洪水的灾害风险等级为高,火灾爆炸灾害等级为较高。
因此,在单灾种的叠加中,设定权重为地震0.45,洪水0.35,火灾爆炸0.2。
3.2 运用GIS对于各单灾种的风险分析(一)地震灾害风险分析由于地震造成的损失主要为建筑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所以选取建筑质量这一指标进行地震风险的分析。
建筑质量分析:县城南部地区为低层的棚户区,建筑质量差,以砖木结构为主;老城的部分居住地段为高层居住区,建筑质量较好,以钢混结构为主;其他居住地段多为多层居住区,建筑质量一般,以砖混结构为主。
县城北部的工业厂房为单层排架结构,其破坏类型与砖混结构相同。
(见图1)图1 该县城建筑质量分布图(资料来源:笔者自绘)根据地震烈度与建筑物破坏百分比关系分析,认为在遭受8度烈度地震时,砖木结构80%发生破坏,砖混结构40%发生破坏,钢混结构10%发生破坏;在遭受7度地震时,砖木结构60%发生破坏,砖混结构20%发生破坏,钢结构基本不破坏;在遭受6级常遇地震时,砖木结构20%发生破坏(尤其一些临时搭建的窝棚、简陋房屋等),砖混结构和钢混结构不发生破坏。
(见图2)运用GIS ,模拟不同地震烈度情况下地块的建筑破坏情况(见图3、4、5)。
根据建筑破坏情况,得到该县城地震灾害风险的区划。
(见图6)图2地震烈度与建筑物破坏百分比关系图(资料来源:笔者自绘)图3六度地震下的建筑灾损分布(资料来源:笔者自绘)图4七度地震下的建筑灾损分布(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图5八度地震下的建筑灾损分布(资料来源:笔者自绘)(二)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结合该县城高程信息、地形状况、设计洪水位高度和相应的堤坝高度。
运用GIS 模拟2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洪水淹没的范围和淹没的深度(见图7、8、9)。
然后进行相应的叠合分析,划定洪水灾害的风险区划(见图10)。
洪水灾害风险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两河之间的部分,原因是北侧河流南侧堤坝设置标准较低,不能抵御20年一遇洪水,县城部分地势较低,处于洪水淹没深度在2米以上的地区,一旦发生较大洪水,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另外,两河外侧地区和县城东侧地势较高的地区洪水风险较低,在100年一遇的洪水风险内。
图8 50年一遇洪水淹没深度图(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图9 100年一遇洪水淹没深度图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图6地震灾害风险区划(资料来源:笔者自绘)图7 20年一遇洪水淹没深度图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图10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三)火灾风险分析该县城的火灾风险分析包括两个部分:易燃易爆危险源的风险分析和火灾风险的评价。
根据该县城的危险源分布情况、各危险源内储存量和储存方式,同时结合该县城的气象条件,运用ALOHA 软件进行风险模拟,得到危险源爆炸事故的后果分析图。
在火苗覆盖面以外的圈层为爆炸影响的缓冲区,不同颜色的圈层代表不同的含义。
其中,红色圈层,表示人暴漏在其中,1分钟就会死亡;橘色的圈表示人暴露1分钟,高度烧伤;黄色表示人暴露1分钟会灼伤。
在危险源爆炸事故图的基础上,认为红色区域内的包括火苗覆盖面以内的为危险源爆炸高风险区,位于橘色圈层内的为危险源较高风险区,位于黄色圈层内的为危险源中等风险区,位于圈层以外的为危险源低风险区。
(见图11)在对该县城火灾风险评价中,根据亚洲灾害预防中心的“亚洲城市减灾计划”中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价部分,并结合该县城的实际情况制定火灾风险评价标准,对该县城的火灾危险进行等级区划。
选取建筑防火等级、与水源的距离和与消防站的距离这三个指标,并且赋予相应的权重值(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