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法观测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专业班级:D测绘131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测绘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时间:2016.6.02四、实验目的: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3. 一测回观测:(1)盘左。
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
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
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1)记录。
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
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
按照下式计算2C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
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3) 平均读数的计算。
方向观测法的实验报告方向观测法的实验报告引言:方向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通过测量目标物体与测站之间的方向角,来确定目标物体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
本实验旨在通过方向观测法测量一座建筑物的位置,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解决方法。
实验装置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经纬仪、测距仪和三脚架。
首先,将经纬仪放置在测站上,并调整水平仪使其水平。
然后,使用测距仪测量目标建筑物与测站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通过经纬仪测量目标建筑物与测站之间的方向角,并记录下来。
最后,根据测得的距离和方向角,计算出目标建筑物的位置坐标。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得了目标建筑物与测站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并测得了方向角为30度。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建筑物的位置坐标。
然而,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仪器本身的误差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经纬仪和测距仪都有一定的精度限制,无法完全精确测量。
此外,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该熟悉仪器的使用说明,并进行仪器校准和调试,以减小仪器误差。
其次,环境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例如,风力和地面不平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仪器的摆动或不稳定,进而影响方向角的测量。
在实验中,我们应该选择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进行测量,并在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如遮挡风力或使用防震装置。
此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应该选择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测量,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
解决误差的方法: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重复测量:通过多次测量同一目标物体的方向角和距离,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 仪器校准:在进行实验前,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调试,以减小仪器本身的误差。
3. 环境控制:选择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进行测量,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遮挡风力或使用防震装置。
1第五小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第三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方向法观测法测水平角年级专业:__12交通工程___________组别:No.______5______________组员:彭杏华学号:12308028林加贤12308021潘兴龙123080钱粮123080龙礼12308024郑艺宜123080报告日期:_2014_年___10_月__28_日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顺序、记录及计算的方法;2.掌握方向观测水平角内业计算中各项限差的意义和规定;3.进一步熟悉电子经纬仪的操作。
4.本次实验要求的限差为:1)光学对中法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2)半测回归零差不超过±18″;3)各测回方向值互差不超过±24″。
二、仪器准备主要设备:DT-02电子经纬仪(编号T45290)1台三角架1副花杆2根记录表1张三、方法与步骤1.在开阔地面上选定某点O为测站点,用记号笔桩定O点位置。
然后在场地四周任选5个目标点A、B、C、D和E(距离O点各约15~30m),分别用明显标志点或记号笔桩定各目标点;2.在测站点O上安置仪器,对中: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整平:电子经纬仪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
根据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
4.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5.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
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
6.经纬仪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7.盘左:瞄准起始方向A,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在略大于0°00′00″的读数,作为起始读数记入表格中。
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依次瞄准B、C、D各方向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表格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训内容:实训二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长:___________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报告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实训二一、光学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1 2学时。
目的和要求:⑴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以及主要部件的名称与作用。
⑵掌握经纬仪的安置方法,学会使用光学经纬仪。
仪器和工具:1.DJ6光学经纬仪1台、、测伞1把(可有可无)。
2.自备:铅笔、计算器、记录板1块。
方法步骤:(一)光学经纬仪⑴仪器讲解。
⑵安置仪器。
各小组在给定的测站点上架设仪器(从箱中取经纬仪时,应注意仪器的装箱位置,以便用后装箱)。
在测站点上撑开三脚架,高度应适中,架头应大致水平;然后把经纬仪安放到三脚架的架头上。
安放仪器时,一手扶住仪器,一手旋转位于架头底部的连接螺旋,使连接螺旋穿入经纬仪基座压板螺孔,并旋紧螺旋。
⑶认识仪器。
对照实物正确说出仪器的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称及作用。
⑷对中。
对中有垂球对中和光学对中器对中两种方法。
方法一:垂球对中①在架头底部的连接螺旋的小挂钩上挂上垂球。
②平移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地面上的测站点,并注意使架头大致水平,踩紧三脚架。
③稍松底座下的连接螺旋,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精确对准测站点(对中误差应小于等于3 mm),最后旋紧连接螺旋。
方法二:光学对中器对中(实训主要对中)①将仪器中心大致对准地面测站点。
②通过旋转光学对中器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分划板对中圈清晰;通过推、拉光学对中器的镜管进行对光,使对中圈和地面测站点标志都清晰显示。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地球自转的存在,并观察地球自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地球自转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这种运动导致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以及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实验将通过模拟和观测来验证这些现象。
三、实验材料1. 脸盆(装满水)2. 木质细牙签(一端做记号)3. 射击用的炮弹(或子弹)4. 深井(或高楼)5. 水平放置的地面6. 秒表7. 地图四、实验步骤实验一:牙签法1. 将脸盆放置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
2. 记录牙签的初始位置。
3. 过几个小时后(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再次观察牙签的位置。
4. 观察牙签是否发生旋转,记录旋转角度。
5. 分析旋转角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
实验二:炮弹法1. 在开阔的空地上,进行射击实验。
2. 射击时,观察炮弹的运动轨迹。
3. 分析炮弹运动轨迹的偏转方向,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实验三:重力加速度法1. 在深井中(或高楼顶),进行物体下落实验。
2. 将物体从高处释放,记录下落时间。
3. 分析下落时间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
实验四:深井测量法1. 在深井中进行实验,将物体从不同高度释放。
2. 观察物体落地点的变化,记录数据。
3. 分析落地点的变化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牙签法通过观察牙签的旋转角度,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牙签的旋转角度与地球自转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验证了地球自转的存在。
实验二:炮弹法通过观察炮弹的运动轨迹,可以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炮弹在北半球的运动轨迹呈顺时针方向,而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验证了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实验三:重力加速度法通过测量物体下落时间,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下落时间与地球自转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验证了地球自转的存在。
实验四:深井测量法通过观察物体落地点的变化,可以分析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二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二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1.目的(1)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经纬仪基本操作和读数方法。
2.组织每组8一10人。
每组每位同学完成经纬仪的整平、对中、瞄准、读数工作各一次。
3.学时课内2学时4.仪器及用具每组DJ6光学经纬仪1台、花杆2个。
5.实验步骤提要整平、对中经纬仪——瞄准测钎——读水平度盘。
5)学会DJ6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读数记录于“读数记录表”中。
6)练习配置水平度盘的方法。
7.实验记录及上交资料:每人交1份实验报告。
实验三测回观测法测水平角1.目的1)掌握水平角观测原理,经纬仪的构造及度盘读数。
2)掌握测回法测水平角的方法。
2.组织每组4-5人,每人用测回法完成一个水平角的观测任务。
3.学时课内2学时4.仪器及用具:每组DJ6光学经纬仪1台、花杆2个、记录板1个。
5.实验步骤提要1)度盘配置:设共测n(n=4或5)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i-1)×180°/n。
2)一测回观测:(1)盘左:瞄准左目标A,进行读数记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进行读数记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b1-a1。
(2)盘右:瞄准右目标b,进行读数记b2;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A,进行读数记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b2-a2。
左-β右)/2。
(3)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
计算一测回角值β=(β3)测站观测完毕后,当即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计算平均角值。
6.注意事项1)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以减少目标倾斜引起的误差。
2)同一测回观测时,切勿转动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错误。
3)观测过程中若发现气泡偏移超过一格时,应重新整平重测该测回。
4)计算半测回角值时,当左目标读数a大于右目标读数b时,则应加360°。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测量学实验报告篇1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
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
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
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
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
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
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测回法与方向法观测水平角实验报告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2、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顺序及记录、计算方法。
3、弄清归零、归零差、归零方向、2c 变化值的概念以及各项限差的规定。
二、实验过程A.两角测回法:1、在指定的地面点O 安置仪器,对经纬仪经行对中、整平并进行度盘配置,并在测站周围安置2个标杆;2、一测回观测。
盘左:瞄准左标杆A ,读取读数记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标杆B ,读取读数记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11a b -=左β。
盘右:倒转望远镜变为盘右状态,瞄准右标杆B ,读取读数记b2。
;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A ,读取读数记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12a b -=右β;3、检查上、下半测回角互差是否超限。
计算一测回角值)(21右左βββ+=;4、计算测站测完毕后,当即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计算平均角值。
B.三角方向法:5、在指定的地面点O 安置仪器,对经纬仪经行对中、整平并进行度盘配置,并用粉笔在测站周围确定3个十字点作为观测对象,分别记为A 、B 、C ;6、盘左。
瞄准起始方向目标读数,顺时针方向依次瞄准各方向目标读数,转回至起始方向仍瞄准目标读数。
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7、盘右。
瞄准起始方向目标读数,逆时针方向依次瞄准各方向目标读数,转回至起始方向仍瞄准目标读数。
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8、计算。
同一方向两倍视准误差2c =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º),各方向的平均读数=21[盘左读数十(盘右读数±180º)],归零后的方向值;9、测完各测回后,计算各测回同一方向的平均值,并检查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是否超限。
三、实验结果A.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测回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较差一测回值(°′″)(″)(°′″)(°′″)A 左1 0 00 0082 33 3310 82 33 382 82 33 33右1 179 58 2582 33 432 262 32 08B.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记录测站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左-右2C(″)2左+右(″)归零后方向值(°′″)各测回平均方向值(°′″)盘左(°′″)盘右(°′″)1 A 0 00 00 180 00 04 -4 0 00 02 0 00 00 0 00 00B 135 20 47 315 21 01 -14 135 20 54 135 20 52 135 20 41C 196 26 57 16 26 43 +14 196 26 50 196 26 48 196 26 37 A 0 00 06 180 00 12 +6 0 00 092 A 90 00 00 270 00 08 -8 90 00 04 0 00 00B 215 20 30 35 20 40 -10 215 20 35 135 20 31C 289 26 33 109 26 28 +5 289 26 30 196 26 26A 90 00 32 270 00 26 +6 90 00 28四、实验总结1、在两角测回法实验中,我们用标杆作为参照物,但是没有参照点,导致我们来回测量时出现很大的误差,之后的测量中,我们应先选好测量点(最好是静止的)然后在进行测量才会避免误差很大;2、在读数时,经常把下丝读数当成中丝读数,致使出现很大的误差,所以以后在有仰角时,读数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是十字丝的读数方可读数;3、还是对公式及步骤的一知半解导致浪费很多时间,所以还需多次练习提高熟悉度。
方向观测法实验报告方向观测法实验报告引言:方向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方位角。
通过方向观测法,我们可以测量地球上两个点之间的方位角,从而帮助我们进行导航、测绘和地理定位等工作。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方向观测法来测量某一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方位角,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校准指南针以确保其准确度。
2. 选择基准点和目标点:在实验区域内选择一个基准点和一个目标点,确保两点之间没有遮挡物。
3. 定位基准点: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定位工具,准确测量基准点的经纬度坐标,并记录下来。
4. 定位目标点:同样使用GPS或其他定位工具,准确测量目标点的经纬度坐标,并记录下来。
5. 方向观测:将测量仪器放置在基准点上,调整仪器使其水平并与真北方向对齐。
然后,使用指南针或其他方向测量工具,测量基准点指向目标点的方位角,并记录下来。
6. 数据处理:使用测量数据和基准点、目标点的坐标,计算出目标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方位角。
7. 结果分析:比较实际测量结果与预期值,评估方向观测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目标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方位角。
将实际测量结果与预期值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非常接近,差异较小。
这表明方向观测法在测量方位角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实际测量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人为操作误差等。
因此,在进行方向观测测量时,需要注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讨论与改进:方向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方向观测法只适用于测量地球上两个点之间的方位角,无法测量其他地理属性,如距离、高度等。
其次,方向观测法对于目标点的可见性要求较高,如果两点之间存在遮挡物,将无法进行准确测量。
此外,方向观测法也受到地球曲率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
控制测量学实验报告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编写人:指导老师:日期:2011.11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TDJ6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2、掌握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计算方法和各项限差要求。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1、在一个测站点上,选择4个目标,每人用测回法各观测两个目标之间的水平夹角一测回。
一个组4人所测各角构成一个圆周,根据各人所测角度之和与360o之差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成果校核。
2、每人对四个目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一测回。
三、实验操作步骤简要1、一测回操作程序(1)照准零方向标的,按观测度盘表配置测微盘和度盘。
(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的,读取水平度盘和测微盘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两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一次,读取测微盘读数两次)。
(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标的,按(2)款方法进行读数,继续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精确照准3,4,…,n方向标的并读数,最后闭合至零方向(当观测的方向数小于3时,可以不“归零”)。
(4)纵转望远镜,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依次精确照准1,n,…3,2,1方向标的,并按(2)款读数方法进行读数。
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在距测站一定距离(350m)不同方向上选择或树立目标A、B、C、D。
2、测回法测水平角:对中、整平仪器后,每人选择相邻两个目标(A 与B、B与C、C与D、D与A),按测回法进行观测。
测回法一测回操作程序为:(1)盘左:瞄准左目标(如A),读数为a,记录;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如B);读数为b,记录。
则β左=b-a。
此为上半测回。
(2)盘右位置:瞄准右目标(如B),读数为b’,逆转照准部瞄准左目标(如A);读数为a’并记录。
则β右=b’-a’。
此为下半测回。
(3)当β左-β右=△≤±40”时,则成果合格。
取上、下半测回角值的均值作为该角一测回角值。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测量实习报告:实验四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及地形图认读12 实验四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及地形图认读一、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全站仪的构造和主要功能,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地形图的内容,学会判读地貌和地物,并掌握地形图的应用。
二、要求1、了解全站仪的构造和主要功能,熟悉全站仪主要部件名称和操作,练习使用全站仪测定角度、距离、高差等。
2、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区别各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初步掌握地形图地物的判读、确定点的高程、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三、仪器工具1、全站仪、反射棱镜、小钢尺、温度计,气压计、记录板。
2、1:1000或1:____地形图一幅,直尺、量角器等。
四、实验时间2学时,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地形图认读各1学时。
五、方法与步骤(一)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1、安置仪器:在指定点位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认识仪器:指出全站仪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3、角度测量:先将全站仪设置成角度测量状态,盘左瞄准起始目标,将起始读数置零(或所需数值),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终了目标读出并记下显示屏上的数据,终了读数减去起始读数即得半测回角值。
倒转望远镜用盘右位置瞄准终了目标,读出并记下显示屏上的读数,然后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起始目标,读出并记下显示屏上的读数,盘右的终了读数减去起始读数得下半测回角值,两个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即得一测回角值。
4、距离和高差测量:先将全站仪设置成距离测量状态,输入仪器高,棱镜高,棱镜常数、气象要素,然后瞄准棱镜中心按测距键,约4秒后显示所测距离(按斜距键,得二点间斜距;按平距键,得二点间平距;按高差键,得二点间高差。
)(二)地形图认读地形图上的地物地貌是用各种符号表示的,国家颁布的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 1符号的统一规定,要读图必需认识图上符号,地形图使用者应当备有一本图式。
第1篇一、实验背景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拍摄方向对于画面构图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摄影技巧,我们进行了一次拍摄方向的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拍摄方向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拍摄方向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掌握不同拍摄方向在摄影中的应用技巧;3. 分析不同拍摄方向对画面效果的影响;4. 提高摄影者的构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实验器材1. 数码相机:NIKOND7000、Canon EOS 550D;2. 三脚架;3. 摄影棚灯光设备。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固定拍摄(1)选择拍摄主题:以人像摄影为例;(2)固定摄像机在三脚架上,调整拍摄方向、景别和角度;(3)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拍摄人像,记录画面效果;(4)对比分析三种拍摄方向对人像特征的表现。
2. 实验二:运动拍摄(1)选择拍摄主题:以风景摄影为例;(2)手持摄像机进行运动拍摄,记录画面效果;(3)分析运动拍摄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如动感、空间感等;(4)比较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在画面表现力上的差异。
3. 实验三:拍摄角度与透视感(1)选择拍摄主题:以室内摄影为例;(2)调整摄像机高度,分别以仰视、平视和俯视角度拍摄;(3)观察不同拍摄角度对画面透视感的影响;(4)分析拍摄角度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具有亲切感;侧面拍摄有助于突出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后面拍摄能够表现被摄对象的背部特征,给观众积极的思考余地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2. 实验二:运动拍摄能够增强画面的动感,表现空间感;固定拍摄则更注重画面构图和细节表现。
3. 实验三:仰视角度使画面具有向上延伸的感觉,适合拍摄高大建筑;平视角度适合拍摄日常生活场景;俯视角度则使画面具有向下延伸的感觉,适合拍摄地面景物。
六、实验结论1. 拍摄方向对于画面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摄影者应根据拍摄主题和情感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拍摄方向;2. 不同拍摄方向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摄影者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3. 拍摄角度与透视感在摄影构图中起到关键作用,摄影者应注重拍摄角度的运用;4.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摄影者的构图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今后的摄影创作奠定了基础。
指南针实验报告单指南针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探究指南针在磁场中的行为,了解指南针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指南针、磁铁、实验室桌面实验步骤:1. 将指南针平放在实验室桌面上,观察指南针的指针方向。
2. 将磁铁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的指针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3. 将磁铁移动到指南针的不同位置,观察指南针的指针方向是否随之变化。
4. 确定磁铁与指南针之间的相对位置对指南针的指针方向有何影响。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指南针的指针总是指向地球的北极方向,即指南针的指针指向地理北方。
2. 当磁铁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的指针会受到磁铁的吸引,指向磁铁的方向。
3. 当磁铁移动到指南针的不同位置时,指南针的指针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4. 磁铁与指南针之间的相对位置对指南针的指针方向有明显的影响。
讨论与分析: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地球磁场来确定方向的工具。
地球拥有一个巨大的磁场,其中心位于地球的地理南北极附近。
指南针内部有一个磁针,它可以在磁场的作用下自由旋转。
磁针的一端指向地球的磁南极,另一端指向地球的磁北极。
当磁铁靠近指南针时,磁铁的磁场会与指南针的磁场相互作用。
根据磁场的性质,磁铁的南极会吸引指南针的北极,使指南针的指针指向磁铁的方向。
当磁铁移动到指南针的不同位置时,磁场的作用也会随之改变,导致指南针的指针方向发生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磁铁与指南针之间的相对位置对指南针的指针方向有明显的影响。
当磁铁靠近指南针较近的位置时,指南针的指针受到较强的磁场作用,指向磁铁的方向。
而当磁铁远离指南针或位于指南针的侧面时,指南针的指针方向变得不稳定,甚至可能指向其他方向。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指南针的指针方向受到磁场的影响,而磁场的强弱与磁铁与指南针的相对位置有关。
这一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指南针的工作原理,即利用地球磁场的作用来确定方向。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指南针在磁场中的行为,并对指南针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控制测量学
实验报告
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0902601- 编写人:
指导老师:鄢志辉
日期:2011.11
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TDJ6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2、掌握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计算方法和各项限差要求。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
1、在一个测站点上,选择4个目标,每人用测回法各观测两个目标之间的水平夹角一测回。
一个组4人所测各角构成一个圆周,根据各人所测角度之和与360o之差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成果校核。
2、每人对四个目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一测回。
三、实验操作步骤简要
1、一测回操作程序
(1)照准零方向标的,按观测度盘表配置测微盘和度盘。
(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的,读取水平度盘和测微盘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两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一次,读取测微盘读数两次)。
(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标的,按(2)款方法进行读数,继续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精确照准3,4,…,n方向标的并读数,最后闭合至零方向(当观测的方向数小于3时,可以不“归零”)。
(4)纵转望远镜,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依次精确照准1,n,…3,2,1方向标的,并按(2)款读数方法进行读数。
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在距测站一定距离(350m)不同方向上选择或树立目标A、B、C、D。
2、测回法测水平角:对中、整平仪器后,每人选择相邻两个目标(A 与B、B与C、C与D、D与A),按测回法进行观测。
测回法一测回操作程序为:
(1)盘左:瞄准左目标(如A),读数为a,记录;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如B);读数为b,记录。
则β左=b-a。
此为上半测回。
(2)盘右位置:瞄准右目标(如B),读数为b’,逆转照准部瞄准左目标(如A);读数为a’并记录。
则β右=b’-a’。
此为下半测回。
(3)当β左-β右=△≤±40”时,则成果合格。
取上、下半测回角值的均值作为该角一测回角值。
(4)换1人按同样方法观测其它各角。
(5)当(β1+β2+…βn)-360o≤±40” ,全组成果合格。
3、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每人按方向观测法对四个目标进行一测回观测,方向观测法一测回操作程序为:
(1)盘左,瞄准起始方向A,转动度盘配置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在略大于0°00’00”的读数处,读取该方向的实际读数,记入表格相应栏中。
松开照准部顺时针依次瞄准B、C、D目标,读数并记录。
继续顺转,回到A目标。
称为归零,观测并记录,记录顺序为从上往下,计算归零差。
此为上半测回。
(2)盘右,瞄准A目标,读数、记录,逆时针依次瞄准D、C、B 目标,读数、记录、归零并计算归零差。
记录顺序为从下向上。
(3)计算一测回归零方向值。
(4)换一人,进行第二测回观测,操作方法与步骤与上述相同,仅是盘左零方向要变换水平度盘位置,应配置在比45°稍大的读数处。
以后每换一人,度盘读数变化45°。
(5)若同一方向各测回归零方向值互差不超过限差要求,则计算各测回归零方向值的平均值。
(6)计算各相邻方向之间的水平角。
(7)TDJ6经纬仪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如下:
半测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各测回归零方向值互差<±24”。
四、实验仪器及附件
TDJ6经纬仪1台、花杆4根、记录板1块。
五、实验注意事项
采用方向观测法时,选择理想的方向作为零方向是最重要的。
如果零方向选择的不理想,不仅是观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影响方向值的精度。
选择的零方向应满足以下的条件:
第一,边长适中。
就是说,与本点其他方向比较,其边长既不是太长,又不是最短。
第二,成像清晰,目标背景最好是天空。
若本点所有目标的背景均不是天空时,可选择背景为远山的目标作为零方向。
另外,零方向的相位差影响要小。
第三,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较远,不易受水平折光影响,视线最好从觇标的两橹柱中间通过。
有些方向虽能满足上述要求,但经常处在云雾中,也不宜选作零方向。
当需要分组观测时,选择零方向更要慎重,以保证各组均使用同一个零方向。
1、测回法每个单角起始方向盘左应将度盘配置在“0”度稍大处。
2、方向观测法应选择距离稍远、易于照准的清晰目标作为起始方向(零方向)。
3、随时注意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
4、观测过程中,同一测回上下半测回之间一般不允许重新整平,确有必要时(如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偏离居中位置大于1格)则重新整平后需要重测该测回。
不同测回之间允许在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
5、记录员听到观测员读数后应向观测员回报,经观测员默许后方可记入手薄,以防听错而记错。
6、方向观测法测回间盘左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变动(n为测回数)。
本实验测四测回,故n=4。
六、课时分配
课内2学时
七、实验数据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日期:_2011_ 年_9_ 月_27_ 日天气:__晴__ 仪器型号:__DJ2__ 组号:__1__ 观测者:__彭勇、罗海玲__ 记录者:___吉彩霞、栗国华__ 复查:____潘增新_____
八、实验总结:
在水平角的测量中,每个步骤都不能少,不能忽略。
对中、整平,配置度盘、读数等。
我们这组刚开始拿到经纬仪时,对中和整平就调整了很久,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经纬仪的基本结构,没找方法去很快的对中和整平。
对中、整平和配置度盘后,在经纬仪的显微镜读取读数,刚开始我们不知道怎么看度盘,一大格代表什么,一小格又代表什么,这些都要知道,这样读数才正确,测出来的结果误差才会小。
在整个水平角测量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和很容易粗心的地方就是对中、整平和读数。
对中和整平一定要熟练,读数一定要细心,看清楚度盘。
我们一定要吸取第一次测量水平角的教训,争取下次能测得又快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