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1
- 格式:pdf
- 大小:331.15 KB
- 文档页数:11
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
培“多”、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少”用、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 = <”表示的过程,数学符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熊猫请客动画片或主题图挂图或图片,各种动物图片和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125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lesson plan of "Understanding greater than sign, less than sign
and equal 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学目标:1.在“拔河”的情境中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看图比出多少,并能够按要求画图。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使用“>”、“”“9或者94 4”、“□ □9 读作:10大于9
大于号
10=10 读作:10等于10
等号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比较大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符号的认知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比较大的符号,如“>”、“<”,但对于这些符号的数学意义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符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在数学中的作用,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实际的比较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运用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用于游戏和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于画图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小猴子和 crocodile 赛跑”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比较大小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具体的例子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如“3 > 2”表示“3大于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是学生在掌握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之后,进一步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他们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材内容丰富,有大量的图片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数、识数、基本的运算能力,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往往还依赖于数数的方法,对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进行两个数的大小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小奖品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课题,如:“有两只小猴,它们捡到了一些桃子,它们想知道谁捡的桃子多,谁捡的桃子少。
”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含义。
同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或图片进行举例,让学生明白比较符号的使用。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及用法。
2. 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用恰当的数学符号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 学会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比较两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及用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用恰当的数学符号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两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 讲解:(1)介绍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
(2)讲解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用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2. 板书内容:(1)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2)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3)等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相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比较下列两数的大小:(1)5 与 3(2)7 与 4(3)9 与 8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两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三个数学符号的用法。
在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了他们对这三个数学符号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等于号的用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一、教学过程1. 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故事中,小熊和小兔比较他们的糖果数量,小熊的糖果多于小兔,小兔的糖果少于小熊,而他们的糖果数量相等。
《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从儿童熟悉的、乐于从事的分发“吃的食物”的过程中,经历把“同样多、多些、少些”等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渗透“一一对应”的教学思想。
学情分析:在学生知道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基础上,认识“>”“=”“<”这几个数学符号。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了解“>”“=”“<”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出示课本教学情境图,了解数字信息。
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
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小熊猫是怎样过生日的?是怎样招待大家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
2、汇报交流。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的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把个数相同的贴在一起,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4只小兔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4个萝卜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3只小猴图片可以用数字3表示4个桃子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3只小熊猫图片可以用数字3表示4棵竹子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5个香蕉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3、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认识等号(1)学生汇报,把兔子和萝卜作比较,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用数的方法来比较,兔子有4只,萝卜有4个,所以兔子就和萝卜同样多。
(2)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
(3)认识“=”师:兔子有4只,萝卜有4个,所以兔子就和萝卜同样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五节内容,主要涉及到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认知。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符号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三个符号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在课堂上出示了5个苹果,然后问学生们:“请问,我有几个苹果?”学生们齐声回答:“你有5个苹果。
”我接着问:“那么,如果有6个苹果,我会说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你会说你有6个苹果。
”我点点头,然后拿出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告诉学生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
”2. 例题讲解:我拿出了一个PPT,上面写着“3 < 4”。
我解释道:“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它的意思是3比4小。
”然后我又拿出了一个PPT,上面写着“5 > 2”。
我解释道:“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它的意思是5比2大。
”我又拿出了一个PPT,上面写着“2 = 2”。
我解释道:“这个符号叫做等于号,它的意思是2和2相等。
”3.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们拿出练习本,然后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些练习题,如“7 > 5”、“8 < 9”等,让学生们进行练习。
4.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在旁边附上了它们的含义。
5. 作业设计:我让学生们回家后,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写一些比较题目,并让家长签字。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含义及用法。
这是学生初步接触比较符号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比较符号的概念基本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含义。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含义及用法,能正确运用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逻辑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含义及用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并理解比较符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较符号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图片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含义。
3.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大小不同的圆片、卡片等教具,用于直观展示比较符号。
2.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大小不同的圆片、卡片等学具,用于课堂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场景,如苹果和橙子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谁大谁小。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比较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