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39407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梧桐的意象及诗句古诗词中“梧桐”有不同的意象。
第一种:是引得凤凰来的高贵树种,是高洁的象征。
代表诗: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梧桐和蝉两种表高洁的意象,来展示自己的心绪和抱负。
第二种:是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
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老,同生同死,故诗词中常用梧桐来比喻爱情、相思和悼亡之情。
代表诗:半死桐宋代: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贺铸最为深情的一首悼亡词。
其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让人落泪不已。
第三种:文人悲秋的情绪的载体。
古人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所以古人把梧桐看作是秋天的象征,而中国文人在秋天来临时,总有一种伤感的悲秋心态。
代表诗:卜算子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第四种:凄凉悲伤的离愁之苦的象征。
代表诗:《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第五种:故园之恋,离国之悲。
大概是古时人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梧桐树,梧桐就有了故园的意义,由此就赋予了梧桐的离愁之苦的意蕴。
代表诗:相见欢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梧桐在古代的象征意义梧桐树在古代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被广泛运用于文化、宗教、哲学等领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之树。
梧桐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梧桐在古代常被视为高贵、不拘俗世的象征。
梧桐树高大挺拔,枝叶茂密,独立于其他树种之上,因此被赋予高贵的象征意义。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梧桐为写作的寄托,将其比喻为自身的志向追求,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独立精神的向往。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中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暗喻自己的才情,而“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则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向往,梧桐作为背景环境的一部分,更加突出了诗人的高雅情调和追求。
梧桐在古代文化中也被赋予了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意义。
梧桐树具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能够生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因此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古代帝王将梧桐树作为祥瑞之物,常用于宫殿、祭祀等场合的装饰。
同时,民间也流传着梧桐树能够祛病延年的说法,人们常常在自家庭院或公共场所栽种梧桐,以求得长寿和吉祥的祝福。
这种象征意义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梧桐雨》中,通过梧桐树的形象,表达了对长寿和吉祥的向往。
梧桐在古代文化中还与友谊和家庭团结等价值观紧密相连。
梧桐树的树形独特,枝叶茂密,因此被赋予了“同根同心,枝叶相连”的象征意义。
人们常常将梧桐树作为友谊和团结的象征,用以寄托对亲情和友情的美好祝福。
在《史记·张释之卫庄公章》中,就有“梧桐同心舍”之说,用以形容家庭和睦、团结一致的深刻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梧桐常常被用来描绘亲情和友情的坚固和持久。
例如明代作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故事《姜太公钓鱼》中,主人公姜太公在梧桐树下钓鱼,表达了对家庭团结和友情的向往与珍视。
总的来说,梧桐在古代具有高贵、不拘俗世的象征意义,被视为自由独立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长寿和吉祥,被人们寄予了美好的祝愿;此外,梧桐还与友谊和家庭团结等价值观紧密相连,被用来寄托人们对亲情和友情的美好向往。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1. “梧桐在诗中常常代表着一种孤独寂寞的意象啊!你看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的梧桐不就把那深深的孤独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吗?就好像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你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看着那棵梧桐树,是不是感觉特别凄凉?就像有时候你一个人在家,那种孤单的感觉呀!”
2. “哎呀呀,梧桐还能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呢!像王安石写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这梧桐在骄阳下依然枝叶繁茂,不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吗?这就好比那些一直坚持做正确事情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动摇,多了不起啊!你说是不是?”
3. “嘿,梧桐在一些诗里还是离别的象征哟!像李清照的‘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这飘落的梧桐叶可不就像那离别时的哀愁嘛!就像你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心里那种难受的感觉。
你想想,当你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是不是和这飘落的梧桐叶一样让人惆怅呢?”
我的观点结论:诗歌中的梧桐意象真是丰富多彩,通过不同的诗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寓意,真的太神奇啦!。
梧桐在古诗的象征意义
梧桐在古诗中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梧桐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忠诚、友谊等情感,因此在古诗中也常常出现梧桐的形象。
梧桐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爱情
在古代,梧桐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
《诗经》中有一句“凤鸟飞来,对梧桐”,意思是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另外,梧桐还被用来表达爱情的热情和坚定。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一句“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其中“两心知”就是指的两人之间的爱情。
2. 忠诚
梧桐在古诗中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忠诚。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中“更上一層樓”就是指的忠诚,表示愿意跟随主人到更高的层次,表明自己的忠诚和决心。
3. 友谊
梧桐在古诗中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友谊。
唐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中“天涯若比邻”就是指的朋友之间的友谊,表示即使海内外相隔,也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友谊。
梧桐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忠诚和友谊等情感。
梧桐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植物,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古诗中经常出现梧桐的形象。
梧桐在古诗的象征意义
梧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其象征意义多种多样。
首先,梧桐树被视为高贵、尊贵的象征。
在古代,梧桐树是皇家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植物之一,被视为皇家权力的象征。
梧桐树生长缓慢,寿命长,象征皇家家族的长盛不衰。
其次,梧桐树也被视为忠诚、坚贞的象征。
在《诗经》中,梧桐被用来形容忠诚坚定的爱情。
例如《卫风·硕人》中说:“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志慕慕夙,不可已也。
梧桐椅兮,素丝椅兮,白驹兮,金翅兮。
”这里梧桐椅被用来形容忠诚的情感。
另外,梧桐树也被看做是文化传承的象征。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里的“父之道”指的是孔子的祖父孔寅所传授的学问,也被称为“梧桐之学”。
由此可见,梧桐树还象征着文化传统和家族的延续。
总之,梧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物品,它象征着高贵、尊贵、忠诚、坚贞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含义。
- 1 -。
古诗词中的“梧桐”,情感多元、精神内涵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意象梧桐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常见落叶乔木,它常常被古代文人们用于诗文中寄寓情感,由于在古代文人的情感抒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典诗词中,“梧桐”便成为了一个常见且典型的意象。
梧桐,树干光滑挺直,可高达15~20米,树叶阔大,属于梧桐科(分为梧桐,可可,苹婆三类)下分支的梧桐属的植物,尤以长江流域居多,在南北方均有栽培。
在我国最早有关梧桐的记载出现在《诗经》中,《诗经》中的《大雅》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大雅》是西周时期的诗歌,由此可知,在先秦西周时期,梧桐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已经以传统文化的姿态出现在了文学艺术中。
自《诗经》后,在往后的历代文献中,梧桐常被提及,如先秦时期的《尚书》、《庄子》,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西汉时期“韩诗学”创始人韩婴的《韩诗外传》等等文献中对梧桐均有提及。
梧桐自春秋战国至唐代,经历了被种植于皇家宫苑到私人园林,由稀少到普及的过程。
自唐起至清代再到近现代,人们对梧桐的种植热情从未减退,庭院里,行道旁,门前窗下等等都可常见到梧桐树挺拔而立的身影,“梧桐”这一意象也作为多种意蕴象征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中尤以唐诗宋词为盛。
那么关于古诗词中梧桐常见的象征意蕴,以下作以分别解析。
象征高洁的品格《诗经》中有诗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古之“凤栖梧桐”就此而来,这是最早关于凤凰栖于梧桐之上的传说出处,“良禽择木而栖”的谚语便是由此衍化而来。
梧桐树身姿挺拔孤直,树皮光洁不裂,传说中的祥鸟凤凰非梧桐不栖,梧桐客观的外形特点和神话传说共同作用使其有了象征人品高洁之意。
李白有诗“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以“梧桐识嘉树”比喻王羲之与谢安志同道合,同为忧国忧民、救民水火的先贤,正如梧桐那高尚的品性,受人敬仰。
王安石在《孤桐》中写道:“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古诗词中的意象解读(4)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梧桐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植物意象,在先秦典故里,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息息相通,后来发展成人格的象征符号。
梧桐是上好的琴材,,故成为与古琴相关的意象、典故,文人抚琴寄托心声,故又把心声寄托于梧桐。
悲秋的主题也常常离不开梧桐,它还与爱情有关。
梧桐具有高尚的君子品格,故古人常在其上寄托精神、情志,梧桐成为诗人精神家园的象征。
唐诗中,梧桐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友情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引梧桐为知己,也把知己比作梧桐,梧桐意象中含有知己之意;二是梧桐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友情与别情;三是“丝桐”是唐代诗人传递友情的工具。
唐诗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恐怕当算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梧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蝉居于梧桐之上,此诗以梧桐树干的高挺清拔声响远播,暗指诗人志趣的高洁。
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时有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桐木也可指品行高洁。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孟郊《秋怀》)桐木是制琴的美材,峥嵘的桐木制成的美琴却弃置不被用,借此寄托了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
桐花也能对超凡的才能起衬托作用。
李商隐在表现韩冬郎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才能时写“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传说中凤凰喜栖于桐花遍野的丹山,所以桐花便成了俊才的生活背景。
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
因此诗人常有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怀想。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晏殊《清平乐》)平淡幽细的描绘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耿玉真《菩萨蛮》)萧索之秋梧桐叶落,人去京师,闺中人怎不怅然失望?柳永《玉蝴蝶》中有“梧叶飘黄,谴情伤”之句,渲染出秋的萧疏、清幽和衰飒。
把梧桐与秋联系得最好的是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论唐诗中梧桐意象:
1、高洁品格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
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
”
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3、孤独忧愁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4、离情别绪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
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点点滴滴说“梧桐”——古典诗歌中梧桐意象简析
李胜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在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植物作为意象被写入诗里,借植物的形象来寄予
丰富的情感,梧桐就是其中的一种。
自从古人在《诗经·大雅·卷阿》中唱出了“风
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后,梧桐作为一个典型的意象就在诗人的笔下屡屡出现,而且在它的身上被寄予了丰富的感情,或寄予了美好的人格,或表达美好的爱情,或表达离愁别恨的主题,或表达相思之苦、寂寞哀愁之情,或表达对家国的哀痛、身世的悲叹,下面就结合具体诗歌来谈一下该意象的丰富含义。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李胜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 271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梧桐雨》中的意象--兼及杂剧意象的特征与功能 [J], 张石川
2.厚情千古鸟语中——简析古典诗歌中的“鸟”意象 [J], 邓雄超
3.梧桐雨愁思泪——古诗词中"梧桐雨"意象例说 [J], 朱小静
4.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 [J], 战琳;
5.“几度夕阳红”——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夕阳”意象简析 [J], 岳德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容摘要:“原型意象”这一概念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分析心理学论。
他认为“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积累,就是集体无意识。
它是构成一种超越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而且普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当然也不例外地在一定的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形成一种族记忆。
梧桐这一意象即是人类祖先千百年来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的积淀。
关键词:古诗词梧桐意象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
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多么地高贵了。
在《涛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
在《诗经?大雅?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摹摹萋萋,雍雍喈喈。
”这诗说的是梧桐生长地茂盛,引得凤凰啼鸣。
??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保留了很多的原型意象。
人们一般认为《诗经》中的民歌产生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然而,在文字产生之前,一些民歌可能就已经在口头上流传,只是把它们记载下来是在文字出现之后,也就是说,《诗经》中的民歌是上古时代长期积淀的产物,其所反映的古代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而复杂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型意象也在不断演变,经过不同作家的手,在不断重复中加入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创造,从而赋予这些原型意象不同的涵义。
在古代诗歌中,梧桐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意象。
这一具体物象常常成为离人传达离愁别绪的载体。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
”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张先《虞美人》:“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柳永“槛拘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梧桐梧桐是宋词中一个备受青睐的意象。
梧桐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在诗人们的笔下是非常“专情”的, 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孤寂、冷清、落寞、哀愁等情绪。
梧桐入诗最多的大概要数宋词, 而宋词中之梧桐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唐李煜深院中的“寂寞梧桐”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
两词均系国破家亡之哀音, 而各有千秋。
亡国之前耽于享乐, 亡国之后溺于悲哀, 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般认为是他亡国之后所作。
词的上阕写景:“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西楼见残月, 夜已深沉, 顾影徘徊, 不能入寐, 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再向深院望去, 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 寂寞庭院, 重门深锁, 多么清冷的环境啊!寂寞者实非深院梧桐, 人也。
这里的梧桐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 这就是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 一切皆着我之色彩”。
后主此梧桐已是着上“我之色彩”的梧桐了。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 此词通过残秋景物的衬托, 抒写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离乱生活的深重哀愁, 词中极力铺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的恶劣气候,“满地黄花堆积”的零落景色, 更兼黄昏时刻点点滴滴在梧桐叶上的凄清秋声, 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愁氛围, 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耿玉真《菩萨蛮》云:“玉京人去秋萧索, 画檐鹊起梧桐落。
教枕悄无言, 月和清梦圆。
背灯惟暗泣, 甚处砧声急。
眉黛远山港, 芭蕉生暮寒。
”这是一首倾诉闺情的篇章, 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温柔多情, 敏感恬静的女子, 在一个秋日的黄昏, 她凭栏凝思, 沉浸在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中。
起首两句, 描绘出一幅飒爽的深秋之景:万物萧索桐叶飘落, 景中有情。
鹊起而不顾暗示“人去”而不归, 主人公怅然失望之情隐然可见, 细微如梧桐叶落之声尚清晰可闻, 则庭院之寂寥, 女子怀想之深可想见了。
由此开篇, 全词都笼罩着瑟瑟寒意。
梧桐入诗写愁很有特色的数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论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意象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说是由无数意象构建成的艺术殿堂。
梧桐,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通的树木,但从意象初创时期的《诗经》一直到清词,“梧桐”意象频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具有富贵、祥瑞、爱情、愁苦等审美意蕴。
在反复使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文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复合意象群。
用来烘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不同的抒情主题。
标签:意象;梧桐;原型;比兴;意境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是感觉号隋思的具体表现。
自刘勰之后,意象得到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古代诗词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审美意义。
梧桐属落叶乔木,茎可高达16米,树皮青绿色、平滑,雌雄同株,常栽于庭院、井台,系观赏树木,古有井桐、金井梧桐之称,又称梧、梓、青梧、桐麻等。
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梧桐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木,但从意象初创时期的《诗经》起一直到清词,“梧桐”意象频繁出现在文人笔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审美象征意象。
一、梧桐的原型及比兴的审美象征意象梧桐作为人们喜爱的树木,种植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它最早出现于《诗经·鄌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从这首诗中可见梧桐材质美好而高洁,是造琴的良好木材。
桐琴音质清越而悲凉,“弦泛桐材响,杯澄糯酴醇”。
古代的琴瑟是一个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弹奏者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悲欢离合情怀。
如李白《长相思》(其二)“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梧桐可以招致凤凰,是祥瑞的象征。
如北宋安徽铜陵人陈翥在其《桐谱·斜源第一》中写道:“夫凤凰,仁瑞之禽也,不止强恶之木。
梧桐柔软之木也,皮理细腻而脆,枝杆扶疏而软,故凤凰非梧桐而不栖。
”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说略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木,有其自然属性,但当它进入诗人的笔下,并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理想时,就由一个普通的自然物象,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寄寓深广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的情感蕴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寓意高洁的品格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而且梧桐木质轻软,是制琴的良材,故梧桐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美好高洁的品格。
例如,《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贵圣洁的凤凰,只选择梧桐树栖息,可见梧桐的高贵与非凡。
此处诗人用凤凰和鸣于山岗,梧桐身披朝阳茂盛生长,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从此,以梧桐寓意高洁的品格成为世人的共识,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唐代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居住在高大疏朗的梧桐上,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清亮、响彻四方。
这首咏物小诗,托物寓意,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隐喻自己对美好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王昌龄《段宥厅孤桐》:“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北宋王安石《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
”皆是借梧桐象征品性高洁的名句。
二、寓意忠贞的爱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花木禽鸟常被用来象征爱情。
据云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共长共老,同生同死,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作为伉俪情深、忠贞爱情的象征。
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末段:“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此诗就化用了梧桐的这一意蕴,既寄寓了人们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企盼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残酷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唐诗中的梧桐意象更是蕴含了丰富的爱情意义。
离愁别恨何时消——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例析离愁别恨何时消——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例析陈千里刘舒世界就是这样:有万家灯火的美满团圆,亦有凄清惨淡的离愁别绪。
古人常借助于不同的意象来含蓄地传达无限离愁的落寞。
这离愁既有离人之愁,也有离乡之愁和离国之愁。
“梧桐”这一具体意象常常成为离人传达离愁别绪的载体。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离人之愁入仕为政是古代文人士子的最高人生理想。
为此,他们不得不被迫与所爱之人各居一方,这样也就难免产生许多闺怨之愁。
如李玉《贺新郎?篆缕销金鼎》:“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
”黄昏不期而至,梧桐收影,将近更阑,闺人自叹孤影,谁与我一起对镜“共剪西窗”以叙相思别恨呢?面对这种残酷的现状,闺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近似绝望的凄凉心境,也许还包含着对往日佳期的怀念,对行者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还有对行者迟暮不归的痛恨吧!这些复杂情感相互交织在闺人的心中,“怎一个愁字了得!”相似的还有“梧桐树,三更雨,夜道离愁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夜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乡之愁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月亮,不免会平添几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乡愁。
月亮已把游子的乡愁撩拨得难以忍受,可是偏偏还有庭院中的疏桐孤立于朦胧月色之下,这样一来,疏桐也就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乡愁意蕴。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朦胧,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意境也颇为凄凉,乡愁也无可言说。
又如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述写了飘零之苦的深若翰海。
3、孤舟一系故园心——离国之愁在所有的愁苦中,恐怕唯有离国之愁最为沉重了吧!在离国之人的眼中,又怎能仅仅是离人、离乡之愁呢?因此,词史上便有了催人泪下的用血泪填写的袒露真性情的千古绝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高考圈-让你的大学对得起高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
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例2: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例4: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例5: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例6: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39407(共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
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
“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
它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
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
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
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
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摘要:意象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
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
“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就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
它就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就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就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就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意象就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就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就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就是其艺术的灵魂。
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与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
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 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就是悲凉愁苦。
但就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就是这些。
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通常会通过一些植物寄托自己心中的情感,例如梧桐。
梧桐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可以象征高尚的人格、比喻爱情的悲欢离合、寄托游子的思乡之苦、哀叹国家灭亡等。
关键词:古典诗歌;梧桐;文化意象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会借用花、草、树、木等植物寄托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感。
因此,这些植物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意象。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梅花,高洁傲岸,寒冬中傲然盛开、迎风而立,这种不畏严寒并与冰天雪地抗争到底的特征,象征着仁人志士忠贞不渝、坚定不移的精神;兰花,幽雅空灵,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诗人和词人用兰花的这种特征,象征品格清晰脱俗的正人君子;菊花,冷艳清贞,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是众花之中的“隐世者”,菊花的这种特征被用来比喻那些看淡了功名利禄、宁静致远的隐者……梧桐,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运用的意象。
梧桐这种意象,与其他植物意象相比,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复杂。
本文将中国的古典诗歌作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古典诗歌中出现的梧桐意象进行文化内涵分析。
一、梧桐文化意象之高尚的人格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用来表示品格高尚、美好的人。
在《诗经·小雅·湛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这段文字以梧桐为切入点,用梧桐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形态,象征文人雅士充满仪式感、庄重感的言行举止。
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将梧桐作为诗歌创作意象的作品层出不穷。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歌《段宥厅孤桐》中有这样两段文字:“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与“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作者对于孤桐身上映射出的这种谦虚品质充满敬意。
梧桐被古代诗人、词人用作高尚人格的化身,主要是因为梧桐这种植物在外观上具有挺拔伟岸、疏直中通、枝繁叶茂的特点,这种自然特征与人类高尚、高洁的品格具有相似之处。
因此,很多文人墨客为表自身的高风亮节,一方面会通过梧桐托物言志;另一方面也提醒自己不要误入歧途,时刻保持高尚的情操。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
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
“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
它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
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
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
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
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
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人把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忧愁结合得天衣无缝,,深深的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那份愁苦与凄凉。
如白居易的《空闺怨》中:“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二.象征着爱情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有抒发爱情的文学作品,而古典诗歌中的爱情,往往都是抽象式的抒发,在众多象征爱情的意象中,梧桐凭借着它的根深蒂固,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忠贞爱情的意义。
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写道“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诗中用梧桐的“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象征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的永恒爱情诺言。
又如孟郊的《琴曲歌辞·烈女操》里的“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诗词句都是把“梧桐”这一意象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与节操的高尚,梧桐就是其中常用的意象之一。
诗人词人往往赋予了梧桐高洁、孤直、虚心等等高尚品格与君子风度。
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张燕公的贤明的高尚的品性。
又如王安石《孤桐》:“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
”诗人以孤桐衬托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君民解忧的高洁品质。
无论是诗人以梧桐来称赞别人,还是以梧桐自况,都说明了梧桐这一高尚的品格所带有的价值。
(
四.象征着友情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以,在往来酬唱时,诗人们都把梧桐当作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如白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中说到“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
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宋无” ,白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
经过多次的贬谪,在贬谪途中他们曾五次经过商山驿路的梧桐,并前后在此题名,梧桐见证了他们二人的共同遭遇。
故而在他们往来酬唱的时候,梧桐成了他们之间不用言传的真情的象征。
又如戴叔伦《送吕少府》中的“深山古路无杨柳,折取桐花寄远人”;。
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中都用梧桐兴起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留念之意。
五.象征着故乡
梧桐在古典诗词中,还有象征故乡的意思,因为古人喜欢在庭院中央或者水井边栽种梧桐,当诗人身在他乡的时候,梧桐便成了他们记忆中的家园的象征,如杜甫的《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中“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诗人看到他乡初开的菊花时,兴起了思乡之情,在诗中,“高桐”就是故乡的象征。
再如,曹邺《早起》中“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李约的《并重宿宜阳馆闻雨》中“风吹桐竹更无雨,白发病人心到家”。
所以,梧桐是诗人心中家园的象征,满载诗人的思乡情感。
“梧桐”在古诗词中是承担着抒情功能的自然意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古人的不断创新的运用,它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并非只有以上这五点,它是会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而变得更加有它的独特的文学韵味。
当然,无论它被赋予什么样的情感,当我们要去欣赏它所带来的文化意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它置身于它所在的诗词作品中,结合作者的心境和作品的整体意境去赏析它,去真正的了解它所承载着的情感色彩。
参考文献:孙可诚.梧桐的象征意蕴考论;
刘红梅,高萍.唐诗中的梧桐意象与爱情;
高卫红.论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