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数学复习:阅读理解问题课件(含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41
阅读理解问题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4>a2>a1B.a4>a3>a2C.a1>a2>a3D.a2>a3>a4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3.定义新运算“⊗”,,则12⊗(﹣1)= .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 ,O2F=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8.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b=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 )2;(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 ﹣m+1)(m≤n)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m+1)(m≤n)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种不同的选法;(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种不同的排法.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阅读理解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4>a2>a1B.a4>a3>a2C.a1>a2>a3D.a2>a3>a4【考点】正多边形和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即可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的长,即可求出周率;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直径,即可求出正六边形的周率a3;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即可求出圆的周率,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则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3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是x,则正方形的周率是a2==2≈2.828,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得到平行四边形ABQF和等边三角形EFQ,直径是b+b=2b,∴正六边形的周率是a3==3,圆的周率是a4==π,∴a4>a3>a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正多边形与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解题意并能根据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 (a+b)(a+b+c).【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首先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解答】解:原式=(a2+2ab+b2)+(ac+bc)=(a+b)2+c(a+b)=(a+b)(a+b+c).故答案为(a+b)(a+b+c).【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要能够熟练运用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3.定义新运算“⊗”,,则12⊗(﹣1)= 8 .【考点】代数式求值.【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根据已知可将12⊗(﹣1)转换成a﹣4b的形式,然后将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12⊗(﹣1)=×12﹣4×(﹣1)=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的方法:直接将已知代入代数式求值.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边长分别为2和,对角线BD、FH都在直线L上,O1、O2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线段O1O2的长叫做两个正方形的中心距.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时,正方形EFGH也随平移,在平移时正方形EFGH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1)计算:O1D= 2 ,O2F= 1 .(2)当中心O2在直线L上平移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中心距O1O2= 3 .(3)随着中心O2在直线L上的平移,两个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并求出相对应的中心距的值或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计算过程).【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对角线是正方形边长的倍可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除以2即为所求的线段的长;(2)此时中心距为(1)中所求的两条线段的和,若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点D与点F重合,由此可得出答案.(3)动手操作可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没有公共点,有1个公共点,2个公共点,或有无数个公共点,据此找到相应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1)O1D=2×÷2=2;O2F=×÷2=1.故答案为:2,1;(2)点D、F重合时有一个公共点,O1O2=2+1=3.故答案为:3;(3)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两个公共点时,1<O1O2<3;无数个公共点时,O1O2=1;1个公共点时,O1O2=3;无公共点时,O1O2>3或0≤O1O2<1.【点评】考查正方形的动点问题;需掌握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数量关系;动手操作得到两正方形边长可能的情况是解决本题的主要方法.5.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表示成整数的比,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和谐.例如,三根弦长度之比是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mi、so,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我们称15、12、10这三个数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5,3(x>5),则x的值是15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专题】阅读型.【分析】题中给出了调和数的规律,可将x所在的那组调和数代入题中给出的规律里,然后列出方程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x=15经检验:x=15为原方程的解.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重点在于弄懂题意,准确地找出题目中所给的调和数的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6.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24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理解“可连数”的概念,再分别考虑个位、十位、百位满足的数,用排列组合的思想求解.【解答】解:个位需要满足:x+(x+1)+(x+2)<10,即x<,x可取0,1,2三个数.十位需要满足:y+y+y<10,即y<,y可取0,1,2,3四个数(假设0n就是n)因为是小于200的“可连数”,故百位需要满足:小于2,则z可取1一个数.则小于200的三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4×3×1=12;小于200的二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3=9;小于200的一位“可连数”共有的个数=3.故小于200的“可连数”共有的个数=12+9+3=24.【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还要掌握排列组合的解法.7.我们定义=ad﹣bc,例如=2×5﹣3×4=10﹣12=﹣2,若x,y均为整数,且满足1<<3,则x+y的值是±3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专题】压轴题;新定义.【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的取值范围及x为整数求出x的值,再把x的值代入求出y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1<1×4﹣xy<3,即1<4﹣xy<3,∴,∵x、y均为整数,∴xy为整数,∴xy=2,∴x=±1时,y=±2;x=±2时,y=±1;∴x+y=2+1=3或x+y=﹣2﹣1=﹣3.【点评】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根据x,y均为整数求出x、y的值即可.8.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1+)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b=m2+2n2+2mn.∴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a+b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m2+3n2,b= 2mn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 4 + 2 =( 1 + 1 )2;(3)若a+4=,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运算法则,即可得出a、b的表达式;(2)首先确定好m、n的正整数值,然后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a、b的值;(3)根据题意,4=2mn,首先确定m、n的值,通过分析m=2,n=1或者m=1,n=2,然后即可确定好a的值.【解答】解:(1)∵a+b=,∴a+b=m2+3n2+2mn,∴a=m2+3n2,b=2mn.故答案为:m2+3n2,2mn.(2)设m=1,n=1,∴a=m2+3n2=4,b=2mn=2.故答案为4、2、1、1.(3)由题意,得:a=m2+3n2,b=2mn∵4=2mn,且m、n为正整数,∴m=2,n=1或者m=1,n=2,∴a=22+3×12=7,或a=12+3×22=1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9.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 ﹣m+1)(m≤n)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3)…(n﹣m+1)(m≤n)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56 种不同的选法;(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840 种不同的排法.【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1)利用组合公式来计算;(2)都要利用排列公式来计算.【解答】解:(1)C83==56(种);(2)A74=7×6×5×4=840(种).【点评】本题为信息题,根据题中所给的排列组合公式求解.10.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对边相交时,如图1,直线l分别交AD、A′D′、B′C′、BC于M、M′、N′、N,小明发现MM′与N′N相等,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2,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你认为MM′与N′N还相等吗?若相等,说明理由;若不相等,求出的值(用含α的三角函数表示).【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证线段相等,可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结合本题,证△MM′E≌△NN′F即可;(2)由于M′E∥CD,则∠EM′M=∠FNN′=α,易证得△FNN′∽△EM′M,那么MM′:NN′=EM′:FN;而EM′=FN′,则比例式可化为: ==tanα,由此可知:当α=45°时,MM′=NN′;当α≠45°时,MM′≠NN′.【解答】解(1)在方形环中,∵M′E⊥AD,N′F⊥BC,AD∥BC,在△MM′E与△NN′F中,,∴△MM′E≌△NN′F(AAS).∴MM′=N′N;(2)法一∵∠NFN′=∠MEM′=90°,∠FNN′=∠EM′M=α,∴△NFN′∽△M′EM,∴=.∵M′E=N′F,∴==tanα(或).①当α=45°时,tan α=1,则MM′=NN′;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法二在方形环中,∠D=90°.∵M′E⊥AD,N′F⊥CD,∴M′E∥DC,N′F=M′E.∴∠MM′E=∠N′NF=α.在Rt△NN′F与Rt△MM′E中,sinα=,cosα=,即=tanα(或).①当α=45°时,MM′=NN′;②当α≠45°时,MM′≠NN′,则=tanα(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知识.。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
的绝对值是()A。
B. 8 C. D。
【答案】B【详解】数轴上表示数—8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8,所以—8的绝对值是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概念,熟记绝对值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 2017年我赛粮食总产量为635.2亿斤,其中635。
2亿科学记数法表示()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635.2亿=63520000000,63520000000小数点向左移10位得到6.352,所以635。
2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352×10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同底数幂乘法、同底数幂除法、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逐项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A. ,故A选项错误;B。
,故B选项错误;C。
,故C选项错误;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幂的运算,熟练掌握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4。
一个由圆柱和圆锥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水平放置,其主(正)视图为()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主视图是从几何体正面看得到的图形,认真观察实物,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为长方形上面一个三角形,据此即可得。
【详解】观察实物,可知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为长方体上面一个三角形,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A. 85B.87C. 107D.54(第8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计算:=--1|3|10. 化简:=---ba b b a a 11. 分解因式:=+-3632x x12. 已知点)1,2(-P ,则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13. 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大约384000km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距离为 km1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图是中国古代文化符号的太极图,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圆心中心对称.在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黑色部分的概率是(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8题)15. 如图,在□ABCD 中,070=∠A ,DC=DB ,则=∠CDB .16. 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060=∠BAC ,»BC的长是34π,则⊙O 的半径是 .17. 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代数式:2a ,2a ,2a ,2a ,…则第8个代数式是 .18. 如图,在ABC ∆纸板中,AC=4,BC=2,AB=5,P 是AC 上一点,过点P 沿直线剪下一个与△ABC 相似的小三角形纸板,如果有4种不同的剪法,那么AP 长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19.(6分)计算:0030sin 4)21(4|1|+----20.(8分)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13732)1(y x y x ⎩⎨⎧-≥+≥-x x x 2062)2(21.(8分)如图,把ABC∆.∆沿BC翻折得DBC(1)连接AD,则BC与AD的位置关系是(2)不在原图中添加字母和线段,只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写出添加的条件,并说明理由.第21题)22.(8分)为了解某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小组对该市这学期初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册数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第22题)(1)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2)补全条形统计图;(3)该市共有12000名初中生,估计该市初中学生这学期课外阅读超过2册的人数.23.(8分)将图中的A型、B型、C型矩形纸片分别放在3个盒子中,盒子的形状、大小、质地都相同,再将这3个盒子装入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第23题) (1)搅均后从中摸出1个盒子,求摸出的盒子中是A 型矩形纸片的概率;(2)搅均后先从中摸出1个盒子(不放回),再从余下的两个盒子中摸出一个盒子,求2次摸出的盒子的纸片能拼成一个新矩形的概率(不重叠无缝隙拼接).24.(8分)如图,已知点A 在反比例函数)0(4>=x xy 的图像上,过点A 作x AC ⊥轴,垂足是C ,AC=OC.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经过点A ,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1)求点A 的坐标;(2)若四边形ABOC 的面积是3,求一次函数b kx y +=的表达式.第24题)25.(8分)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了测出某段运河的河宽(岸沿是平行的),如图,在岸边分别选定了点A 、B 和点C 、D ,先用卷尺量得AB=160m ,CD=40m ,再用测角仪测得,,006030=∠=∠DBA CAB 求该段运河的河宽(即CH 的长).第25题)26.(10分)阅读材料:各类方程的解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把方程转化为ax 的形式.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把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类似的,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把它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二 阅读理解与类比推理两类事物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当我们了解其中一类事物的某些属性后,往往可去认识、猜测另一类事物是否也有类似的属性,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称作类比.类比和归纳一样,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阅读理解型问题一般篇幅比较长,由“阅读”和“问题”两部分构成,其阅读部分往往为考生提供一段自学材料,其内容多以“定义一个新概念(法则),或展示一个解题过程,或给出一种新颖的解题方法”为主.阅读理解型问题按解题方法不同在百色中考考查的题型可能有:(1)新定义概念或法则;(2)新知模仿;(3)迁移探究与应用.解答阅读理解型问题的基本模式:阅读→理解→应用,即重点是阅读,难点是理解,关键是应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阅读给定材料,提取有用信息;(2)分析、归纳信息,建立数学模型;(3)解决数学模型,回顾检查.在解题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仔细审题意识,审题片面;(2)受思维定式影响,用“想当然”代替现实的片面意识;(3)忽略题中关键词语、条件,理解题意有偏差;(4)缺乏回顾反思意识.中考重难点突破新定义概念或法则新定义概念或法则类以纯文字、符号或图形的形式定义一种全新的概念、公式或法则等,解答时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解答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挖掘定义的内涵和本质,要能够用已学的知识对新定义进行合理解释,进而将陌生的定义转化为熟悉的已学知识去理解和解答.【例1】对于两个非零实数x ,y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x *y =a x +by.若1*(-1)=2,则(-2)*2的值是__-1__.【解析】所给新定义的运算中,有a ,b 两个字母,而题中只给了1*(-1)=2一个条件,就不能把a ,b 两个值都求出来,但能求得a 与b 的数量关系,将a 与b 的数量等式代入到(-2)*2中即可得出结果.【例2】对于实数a ,b ,我们定义符号max{a ,b }的意义为:当a ≥b 时,max{a ,b }=a ;当a <b 时,max{a ,b }=b .例如,max{4,-2}=4,max{3,3}=3.若关于x 的函数为y =max{x +3,-x +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 B )A .0B .2C .3D .4【解析】可分x ≥-1和x <-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x +3≥-x +1,即x ≥-1时,y =x +3,此时y 最小值=2;②当x +3<-x +1,即x <-1时,y =-x +1,此时y >2.∴y 最小值=2.也可以通过图象很直观地求出最小值(如图,该函数图象为实线部分),即为直线y =x +3与直线y =-x +1的交点的纵坐标.1.(2021·包头中考)定义新运算“⊗”,规定:a ⊗b =a -2b .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m >3的解集为x >-1,则m 的值是( B )A .-1B .-2C .1D .2 2.(2018·百色中考)对任意实数a ,b 定义运算“∅”:a ∅b =⎩⎪⎨⎪⎧a (a >b ),b (a ≤b ), 则函数y =x 2∅(2-x )的最小值是( C )A .-1B .0C .1D .4新知模仿新知模仿类以范例的形式给出,并在求解的过程中暗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再以此为载体设置类似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类比、模仿和转化,主要是通过对数学公式、法则、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准确掌握,运用其进行解答问题.【例3】(2017·百色中考)阅读理解: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2x 2-x -3的方法. (1)二次项系数2=1×2;(2)常数项-3=-1×3=1×(-3),验算:“交叉相乘之和”;(3)发现第③个“交叉相乘之和”的结果1×(-3)+2×1=-1,等于一次项系数-1. 即(x +1)(2x -3)=2x 2-3x +2x -3=2x 2-x -3,则2x 2-x -3=(x +1)(2x -3).像这样,通过十字交叉线帮助,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仿照以上方法,分解因式:3x 2+5x -12=__(x +3)(3x -4)__.【解析】如图,验算:1×(-4)+3×3=5,根据“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得出3x 2+5x -12=(x +3)(3x -4)即可.3.(2019·百色中考)阅读理解:已知两点M (x 1,y 1),N (x 2,y 2),则线段MN 的中点K (x ,y )的坐标公式为:x =x 1+x 22 ,y =y 1+y 22.如图,已知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3,0),⊙O 经过点A ,点B 为弦P A 的中点.若点P (a ,b ),则有a ,b 满足等式:a 2+b 2=9.设B (m ,n ),则m ,n 满足的等式是( D )A .m 2+n 2=9B .⎝⎛⎭⎫m -32 2+⎝⎛⎭⎫n 2 2=9 C .(2m +3)2+(2n )2=3 D .(2m +3)2+4n 2=9 迁移探究与应用迁移探究与应用类,即阅读新问题并运用新知识探究问题或解决问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其内容,理解其实质,把握其方法、规律,然后加以解决.【例4】(2018·百色一模)材料:对于式子2+31+x 2,利用换元法,令t =1+x2,y =3t .则由于t =1+x 2≥1,所以反比例函数y =3t 有最大值,且为3.因此分式2+31+x 2的最大值为5.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当x 的值变化时,分式x 2-2x +6x 2-2x +3的最大(或最小)值为__2.5__.【解析】根据题意将分式变形,即可确定出最大值或最小值.4.在Rt △ABC 中,以下是小亮探究a sin A 与bsin B之间关系的方法(如图①):∵sin A =a c ,sin B =b c ,∴c =a sin A ,c =bsin B .∴a sin A =b sin B. 根据你掌握的三角函数知识,在图②的锐角△ABC 中,探究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a sin A=b sin B =csin C __(用“>”“<”或“=”连起来). 5.(2021·广东中考)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此公式与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提出的公式如出一辙,即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记p =a +b +c2,则其面积S =p (p -a )(p -b )(p -c ) .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若p =5,c =4,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C )A .5B .4C .25D .5中考专题过关1.(2021·张家界中考)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 ☆b =ab 2-ab ,例如3☆2=3×22-3×2=6,则方程1☆x =2的根的情况为(D)A .没有实数根B .只有一个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我们根据指数运算,得出了一种新的运算,如下表是两种运算对应关系的一组实例.指数运算 21=2 22=4 23=8 … 新运算 log 22=1 log 24=2 log 28=3 … 指数运算 31=3 32=9 33=27 … 新运算 log 33=1 log 39=2 log 327=3 …①log 216=4;②log 525=5;③log 212=-1.其中正确的是( B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3.(2021·甘肃中考)对于任意的有理数a ,b ,如果满足a 2 +b 3 =a +b2+3,那么我们称这一对数a ,b 为“相随数对”,记为(a ,b ).若(m ,n )是“相随数对”,则3m +2[3m +(2n -1)]等于( A )A .-2B .-1C .2D .3 4.(2020·百色二模)阅读材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x 0,y 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公式为:d =|Ax 0+By 0+C |A 2+B 2.例如,求点P (1,3)到直线4x +3y -3=0的距离.解:由直线4x +3y -3=0知,A =4,B =3,C =-3,∴点P (1,3)到直线4x +3y -3=0的距离为d =|4×1+3×3-3|42+32=2.根据以上材料,求点P 1(0,2)到直线y =512 x -16的距离为____2__. 5.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4>0.解:不等式x 2-4>0可化为 (x +2)(x -2)>0.由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 ①⎩⎪⎨⎪⎧x +2>0,x -2>0 或②⎩⎪⎨⎪⎧x +2<0,x -2<0.解不等式组①,得x >2;解不等式组②,得x <-2.∴(x +2)(x -2)>0的解集为x >2或x <-2,即x 2-4>0的解集为x >2或x <-2. (1)一元二次不等式x 2-16>0的解集为__x >4或x <-4__;(2)分式不等式x -1x -3>0的解集为__x >3或x <1__.6.阅读下列运算过程: 13 =33×3 =33 , 25 =255×5 =255 ,12+1 =1×(2-1)(2+1)(2-1)=2-12-1 =2 -1,13-2 =1×(3+2)(3-2)(3+2)=3+23-2 =3 +2 .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通过分母有理化,可以把不是最简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请参考上述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化简:26 =__63 __,25-3 =,1n +1+n=;(2)计算:11+3 +13+5 +15+7 +…+12 021+ 2 023=___ 2 023-12 ___.。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中考备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问题一、单选题1、对于实数a,b,我们定义符号max{a,b}的意义为:当a≥b时,max{a,b}=a;当a<b时,max{a,b]=b,如:max{4,﹣2}=4,max{3,3}=3,若关于x的函数为y=max{x+3,﹣x+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A、0B、2C、3D、42、对于实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为:a⊗b= ,这里等式右边是实数运算.例如:1⊗3=.则方程x⊗(﹣2)= ﹣1的解是()A、x=4B、x=5C、x=6D、x=73、设a,b是实数,定义@的一种运算如下:a@b=(a+b)2﹣(a﹣b)2,则下列结论:①若a@b=0,则a=0或b=0②a@(b+c)=a@b+a@c③不存在实数a,b,满足a@b=a2+5b2④设a,b是矩形的长和宽,若矩形的周长固定,则当a=b时,a@b最大.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定义:点A(x,y)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若满足x=y,则把点A叫做“平衡点”.例如:M(1,1),N(﹣2,﹣2)都是“平衡点”.当﹣1≤x≤3时,直线y=2x+m上有“平衡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A、0≤m≤1B、﹣3≤m≤1C、﹣3≤m≤3D、﹣1≤m≤0二、填空题5、州)阅读材料并解决问题:求1+2+22+23+…+22014的值,令S=1+2+22+23+…+22014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则2S=2+22+23+…+22014+22015两式相减:得2S﹣S=22015﹣1所以,S=22015﹣1依据以上计算方法,计算1+3+32+33+…+32015=________.三、解答题6、自学下面材料后,解答问题.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如:等.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其字母表达式为:(1)若a>0,b>0,则>0;若a<0,b<0,则>0;(2)若a>0,b<0,则<0;若a<0,b>0,则<0.反之:(1)若>0,则或(2)<0,则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0的解集.7、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斐波那契(约1170﹣1250)是意大利数学家,他研究了一列数,这列数非常奇妙,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后来人们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花朵(如梅花、飞燕草、万寿菊等)的瓣数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斐波那契数列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个数可以用[()n﹣()n]表示(其中,n≥1).这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任务:请根据以上材料,通过计算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和第2个数.8、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材料1 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n m,A n m=n(n-1)(n-2)…(n-m+1)(m≤n).例:从5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材料2 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记为C32==3.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n m,C n m=(m≤n).例:从6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63==20.问:(1)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9、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m、n都有m☆n=m2n+n,等式右边是常用的加法、减法、乘法及乘方运算.例如:﹣3☆2=(﹣3)2×2+2=20.根据以上知识解决问题:若2☆a的值小于0,请判断方程:2x2﹣bx+a=0的根的情况.四、综合题10、阅读材料: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利用上述结论可以求解如下题目: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45°,∠B=30°,a=6,求b.解:在△ABC中,∵=∴b====3.理解应用: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处,且乙船从B1处按北偏东15°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2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2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1)判断△A1A2B2的形状,并给出证明(2)求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11、阅读下列材料:2015年清明小长假,北京市属公园开展以“清明踏青,春色满园”为主题的游园活动,虽然气温小幅走低,但游客踏青赏花的热情很高,市属公园游客接待量约为190万人次.其中,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北京植物园的桃花受到了游客的热捧,两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分别为38万人次、21.75万人次;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因皇家园林的厚重文化底蕴与满园春色成为游客的重要目的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26万人次、20万人次、17.6万人次;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为18万人次,熊猫馆的游客密集度较高.2014年清明小长假,天气晴好,北京市属公园游客接待量约为200万人次,其中,玉渊潭公园游客接待量比2013 年清明小长假增长了25%;颐和园游客接待量为26.2万人次,2013 年清明小长假增加了4.6万人次;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为22万人次.2013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陶然亭公园、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分别为32万人次、13万人次、14.9 万人次.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2014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游客接待量为________ 万人次(2)选择统计表或统计图,将2013﹣2015年清明小长假玉渊潭公园、颐和园和北京动物园的游客接待量表示出来.12、阅读下列材料,并用相关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计算:(1﹣﹣﹣)×(+++)﹣(1﹣﹣﹣﹣)×(++).令++=t,则原式=(1﹣t)(t+)﹣(1﹣t﹣)t=t+﹣t2﹣t﹣t+t2=问题:(1)计算(1﹣﹣﹣﹣…﹣)×(++++…++)﹣(1﹣﹣﹣﹣﹣…﹣﹣)×(+++…+);(2)解方程(x2+5x+1)(x2+5x+7)=7.13、)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第1项,记为a1,依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第n项,记为an.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如:数列1,3,9,27,…为等比数列,其中a1=1,公比为q=3.(1)等比数列3,6,12,…的公比q为________ ,第4项是________(2)如果一个数列a1, a2, a3, a4,…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那么根据定义可得到:=q,=q,=q,…=q.所以:a2=a1•q,a3=a2•q=(a1•q)•q=a1•q2, a4=a3•q=(a1•q2)•q=a1•q3,…由此可得:an =________(用a1和q的代数式表示).(3)若一等比数列的公比q=2,第2项是10,请求它的第1项与第4项.14、阅读材料:善于思考的小军在解方程组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换”的解法:解:将方程②变形:4x+10y+y=5 即2(2x+5y)+y=5③把方程①带入③得:2×3+y=5,∴y=﹣1把y=﹣1代入①得x=4,∴方程组的解为.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模仿小军的“整体代换”法解方程组;(2)已知x,y满足方程组(i)求x2+4y2的值;(ii)求+的值.15、)阅读理解材料一: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其中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腰,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具有以下性质: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E、F是AB、CD的中点∴EF∥AD∥BCEF=(AD+BC)材料二: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如图(2):在△ABC中:∵E是AB的中点,EF∥BC∴F是AC的中点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AC⊥BD于O,E、F分别为AB、CD的中点,∠DBC=30°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证:EF=AC;(2)若OD=,OC=5,求MN的长.16、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PC=PD,∠AP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必证明)17、已知点P(x0, y)和直线y=kx+b,则点P到直线y=kx+b的距离证明可用公式d= 计算.例如:求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解:因为直线y=3x+7,其中k=3,b=7.所以点P(﹣1,2)到直线y=3x+7的距离为:d=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P(1,﹣1)到直线y=x﹣1的距离;(2)已知⊙Q的圆心Q坐标为(0,5),半径r为2,判断⊙Q与直线y= x+9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已知直线y=﹣2x+4与y=﹣2x﹣6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18、定义:有三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三等角四边形.(1)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求∠A的取值范围;(2)如图,折叠平行四边形纸片DEBF,使顶点E,F分别落在边BE,BF上的点A,C处,折痕分别为DG,DH.求证:四边形ABCD是三等角四边形.(3)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若CB=CD=4,则当AD的长为何值时,AB的长最大,其最大值是多少?并求此时对角线AC的长.19、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1)概念理解:请你根据上述定义举一个等邻角四边形的例子;(2)问题探究;如图1,在等邻角四边形ABCD中,∠DAB=∠ABC,AD,BC的中垂线恰好交于AB边上一点P,连结AC,BD,试探究AC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拓展;如图2,在Rt△ABC与Rt△ABD中,∠C=∠D=90°,BC=BD=3,AB=5,将Rt△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角α(0°<∠α<∠BAC)得到Rt△AB′D′(如图3),当凸四边形AD′BC为等邻角四边形时,求出它的面积.20、阅读下列材料:北京市正围绕着“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2%.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继续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实现产业增加值218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3%,是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201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2014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4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创历史新高,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产业增加值307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4%.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用折线图将2011﹣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表示出来,并在图中标明相应数据;(2)根据绘制的折线图中提供的信息,预估201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约________亿元,你的预估理由________.21、)阅读材料:关于三角函数还有如下的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将一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例:tan75°=tan(45°+30°)= = =2+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请选择适当的公式解答下面问题(1)计算:sin15°;(2)某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和纪念为国捐躯的红军战士.李三同学想用所学知识来测量如图纪念碑的高度.已知李三站在离纪念碑底7米的C处,在D点测得纪念碑碑顶的仰角为75°,DC为米,请你帮助李三求出纪念碑的高度.22、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DAB=∠ABD,BE⊥AD,垂足为E,求证:BC=2AE.小明经探究发现,过点A作AF⊥BC,垂足为F,得到∠AFB=∠BEA,从而可证△ABF≌△BAE(如图2),使问题得到解决.(1)根据阅读材料回答:△ABF与△BAE全等的条件是 AAS(填“SSS”、“SAS”、“ASA”、“AAS”或“HL”中的一个)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2)如图3,△ABC中,AB=AC,∠BAC=90°,D为BC的中点,E为DC的中点,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CDF=∠EAC,若CF=2,求AB的长;(3)如图4,△ABC中,AB=AC,∠BAC=120°,点D、E分别在AB、AC边上,且AD=kDB(其中0<k<),∠AED=∠BCD,求的值(用含k的式子表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分段函数【解析】【解答】解:当x+3≥﹣x+1,即:x≥﹣1时,y=x+3,∴当x=﹣1时,y min=2,当x+3<﹣x+1,即:x<﹣1时,y=﹣x+1,∵x<﹣1,∴﹣x>1,∴﹣x+1>2,∴y>2,∴y min=2,故选B【分析】分x≥﹣1和x<﹣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此题是分段函数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段.2、【答案】B【考点】分式方程的解,定义新运算【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1,去分母得:1=2﹣(x﹣4),解得:x=5,经检验x=5是分式方程的解.故选B.【分析】所求方程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求出解即可.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答案】C【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因式分解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析】【解答】解:①根据题意得:a@b=(a+b)2﹣(a﹣b)2∴(a+b)2﹣(a﹣b)2=0,整理得:(a+b+a﹣b)(a+b﹣a+b)=0,即4ab=0,解得:a=0或b=0,正确;②∵a@(b+c)=(a+b+c)2﹣(a﹣b﹣c)2=4ab+4aca@b+a@c=(a+b)2﹣(a﹣b)2+(a+c)2﹣(a﹣c)2=4ab+4ac,∴a@(b+c)=a@b+a@c正确;③a@b=a2+5b2, a@b=(a+b)2﹣(a﹣b)2,令a2+5b2=(a+b)2﹣(a﹣b)2,解得,a=0,b=0,故错误;④∵a@b=(a+b)2﹣(a﹣b)2=4ab,(a﹣b)2≥0,则a2﹣2ab+b2≥0,即a2+b2≥2ab,∴a2+b2+2ab≥4ab,∴4ab的最大值是a2+b2+2ab,此时a2+b2+2ab=4ab,解得,a=b,∴a@b最大时,a=b,故④正确,故选C.【分析】根据新定义可以计算出啊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从而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整式的混合运算、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4、【答案】 B【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析】【解答】解:∵x=y,∴x=2x+m,即x=﹣m.∵﹣1≤x≤3,∴﹣1≤﹣m≤3,∴﹣3≤m≤1.故选B.【分析】根据x=y,﹣1≤x≤3可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根据题意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5、【答案】【考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解析】【解答】解:令s=1+3+32+33+ (32015)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得:3s=3+32+33+ (32016)两式相减得:2s=32016﹣1.所以S= .【分析】令s=1+3+32+33+…+32015,然后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接下来,依据材料中的方程进行计算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依据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6、【答案】解:(2)若<0,则或;故答案为:或;由上述规律可知,不等式转化为或,所以,x>2或x<﹣1.【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两数相除,异号得负解答;先根据同号得正把不等式转化成不等式组,然后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求解即可.7、【答案】【解答】解:第1个数,当n=1时,[()n﹣()n]=(﹣)=×=1.第2个数,当n=2时,[()n﹣()n]=[()2﹣()2]=×(+)(﹣)=×1×=1.【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分别把1、2代入式子化简求得答案即可.8、【答案】解:(1)A74=7×6×5×4=840(种).(2)C83==56(种)【考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解析】【分析】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阅读理解题【知识梳理】阅读理解型问题以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为特点.知识的覆盖面较大,它可以是阅读课本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和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这类问题的主要题型有:阅读特殊范例,推出一般结论;阅读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阅读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等.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所学内容,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并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应透彻理解所学内容.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掌握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课前预习】1、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二进一”,如(1101)表示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形式是,那么将二进制(1111)转换为十进制形式是数( )A、8B、15C、20D、302、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填空。
你能比较两个数和的大小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把问题一般化,即比较的大小(n≥1的整数)。
然后,从分析n=1,n=2,n=3,……,从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出结论。
⑴通过计算,比较下列①~③各组两个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或“=” )1 ____2 ②____3 ③____④> ⑤ ⑥ ⑦⑵从第⑴小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得到____(填“>”、“=”或“<”3、阅读下列材料:FEDCBA(图1) (图2) (图3) (图4)如图1,把△ABC沿直线BC平行移动线段BC的长度,可以变到△ECD的位置;如图2,以BC为轴把△ABC翻折180°,可以变到△DBC的位置;如图3,以点A为中心,把△ABC旋转180°,可以变到△AED的位置。
1中考指导:近年来,图形折叠问题特别是矩形折叠问题一直是各地中考试题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矩形按不同要求进行折叠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几何问题.其中,创设开放的折叠情境,使矩形的顶点在折叠后的图形中的落点位置不固定,形成两解类中考压轴填空题的命题形式正悄然兴起. 折叠矩形纸片是轴对称变换,属于全等图形的范畴.可以先从边、角、形三方面思考折叠前后有哪些相等的线段、角和全等三角形,然后联想已知条件,看看又能产生哪些新的结论.这当中,尤其要注意将矩形折叠中产生的角平分线与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结合在一起思考,往往会发现等腰三角形.面对折叠后的“静止”图形,你会发现解决这类折叠问题的关键有二点:一是在折叠操作(或“凭空想象”)中,弄清楚各种情况,画出相应状态下的静态图形;二是利用轴对称知识将分散的几何条件(边长)集中到某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再设未知数,运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解.典型例题解析:【例1】(2017年内蒙古赤峰二中中考数学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CD 的中点,沿着BE 将△ABE 折叠,点A 刚好落在BF 上,若AB=2,则AD=________.【答案】22∴Rt △EA′F ≌Rt △EDF (HL ), ∴A′F=DF=1,∴BF=BA′+A′F=AB +DF=2+1=3, 在Rt △BCF 中,22223122BF CF -=-=∴2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连接EF ,证明Rt △EA′F ≌Rt △EDF ,得出BF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例2】(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5,AC=3,点D 是BC 上一动点,连接AD ,将△ACD 沿AD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连接DE 交AB 于点F ,当△DEB 是直角三角形时,DF 的长为_____.3【答案】或.∴DE=;如图2所示:∠EDB=90时,4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C=AC′,∠C=∠C′=90°, ∵∠C=∠C′=∠CDC′=90°, ∴四边形ACDC′为矩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结合题意,正确地进行分类讨论并画出相应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网【例3】(2018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实验中学第一次中考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3,AD =10,点E 是CD 的中点,将这张纸片依次折叠两次:第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 与点E 重合,如图②,折痕为MN ,连接ME ,NE ;第二次折叠纸片使点N 与点E 重合,如图③,点B 落到B′处,折痕为HG ,连接HE ,则下列结论:①ME ∥HG ;②△MEH 是等边三角形;③∠EHG =∠AMN ;④tan ∠EHG =53.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依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得EN的长度.解决折叠问题时,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强化训练1.(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考数学模拟)在矩形纸片A BCD中,AD=8,AB=6,E是边BC上的点,将纸片沿5A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FC,当△EFC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A. 3B. 5C. 3或5D. 3或6【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EFC=90°和∠FEC=90°两种情况寻找BE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AD=10cm,若将纸片沿DE折叠,使DC落在DA上,点C的对应点为点F,若BE=6cm,则CD=( )A. 4cmB. 6cmC. 8cmD. 10cm67【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DFE=∠CDF=∠C=90°,DC=DF , ∴四边形ECDF 是正方形, ∴DC=EC=BC-BE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BC=AD=10, ∴DC=10-6=4(cm ). 故选A.3.如图,矩形ABCD 沿着AE 折叠,使D 点落在BC 边上的F 点处,如果60BAF ∠=o ,则DAE ∠等于 ( )A. 15°B. 30°C. 45°D. 60° 【答案】A4.(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AC 折叠,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8A. 12B. 10C. 8D. 6 【答案】B【解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问题、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及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F 的大小,从而求得叠部分△AFC 的面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网95.(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G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将纸片折叠,使D 点落在GF 上,得到△HAE ,再过H 点折叠纸片,使B 点落在直线AB 上,折痕为PQ .连接AF 、EF ,已知HE=HF ,下列结论:①△MEH 为等边三角形;②AE ⊥EF ;③△PHE ∽△HAE ;④ 23AD AB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矩形纸片ABCD 中,G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 ∴GF ⊥AD ,由折叠可得,AH=AD=2AG ,∠AHE=∠D=90°, ∴∠AHG=30°,∠EHM=90°-30°=60°, ∴∠HAG=60°=∠AED=∠MEH ,∴△EHM 中,∠EMH=60°=∠EHM=∠MEH , ∴△MEH 为等边三角形,故①正确; ∵∠EHM=60°,HE=HF , ∴∠HEF=30°,∴∠FEM=60°+30°=90°,即AE ⊥EF ,故②正确; ∵∠PEH=∠MHE=60°=∠HEA ,∠EPH=∠EHA=90°,10∴△PHE ∽△HAE ,故③正确;6.(安徽合肥市2018届初三名校大联考一)如图,矩形ABCD 中,AB=4,BC=2,把矩形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AE 折叠,点D 落在矩形ABCD内部的点D 处,则CD 的最小值是A. 2B. 5C. 252D. 252【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点D′在以点A 为圆心,AD 为半径且在矩形ABCD 内部的圆弧上,连接AC 交圆弧于点D′,由勾股定理得2242+=5CD′的最小值为5,故选C.7.(广东省广州三中2017年中考数学一模)如图,把一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现将纸片OABC 沿OB 折叠,折叠后点A 落在点A'的位置,若OA=1,OB=2,则点A'的坐标为( )11A. 132⎛⎫⎪⎪⎝⎭, B. 132⎛⎫- ⎪ ⎪⎝⎭, C. 3455⎛⎫- ⎪⎝⎭, D. ( ()31-, 【答案】B【解析】点睛:(1)折叠问题充分利用对应的边相等,角相等.12(2)通过三角函数值能推出角的度数;(3)已知线段的长度,表示坐标的时候注意符号问题.8.(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数学突破模拟二)如图,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的对应点落在BC 上点F处,过点F 作FG ∥CD ,连接EF ,DG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ADG=∠AFG ;②四边形DEFG 是菱形;③DG 2=12AE•EG ;④若AB=4,AD=5,则CE=1.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 【答案】B(3)如图所示,连接DF 交AE 于O ,∵四边形DEFG为菱形,∴GE⊥DF,OG=OE=12 GE,∵∠DOE=∠ADE=90°,∠OED=∠DEA,∴△DOE∽△ADE,∴OE DEDE AE,即DE2=EO•AE,∵EO=12GE,DE=DG,∴DG2=12AE•EG,故③正确;9.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直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点F.若AB=4,BC= 6,则FD的长为()1314A.85 B. 4 C. 94D. 23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E 是AD 的中点,∴AE =DE ,∵△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 ∴AE =EG ,AB =BG , ∴ED =EG ,∵在矩形ABCD 中, ∴90A D ∠=∠=o , ∴90EGF ∠=o ,1510.(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考数学模拟)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 ,AB=6,AD=8,将纸片折叠使AB 落在AD 边上,折痕为AE ,再将△ABE 以B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CD 交于点F ,则CFCD的值是( )A. 1B.12 C. 13 D. 14【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AB=BE=6,BD=AD ﹣AB=2(图2中),AD=AB ﹣BD=4(图3中); ∵CE∥AB, ∴△ECF∽△ADF,得12CE CF AD DF ==, 即DF=2CF ,所以CF :CD=1:3,16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网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AD =5,点E 在DC 上,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那么cos ∠EFC 的值是( )A.35 B. 45 C. 12D. 32【答案】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余弦的概念,掌握翻折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时解题的关键.17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F 在AD 上,点E 在BC 上,把这个矩形沿EF 折叠后,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G 点处,若矩形面积为43且∠AFG =60°,GE =2BG ,则折痕EF 的长为( )A. 1B. 3C. 2D. 23【答案】C13.(2017年安徽省安庆一中中考数学三模)如图,小亮拿一张矩形纸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下将对角两顶点重合折叠得图(3),按图(4)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得到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分别是( )A. 都是等腰梯形B. 都是等边三角形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D.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梯形【答案】C【解析】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向上对折,对角顶点对折,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展开可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故选C.14.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落在边上,折痕,得到;再继续将纸片沿的对称轴折叠,依照上述做法,再将折叠,最终得到矩形,若中,和的长分别为和,则矩形的面积为().A. B. C.D.【答案】B15.(山东省临朐县沂山风景区2018届九年级上期末模拟)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将纸片折叠,1819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EF ,点D 的对应点为G ,连接DG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A. 5B. 3C.365 D. 185【答案】D【解析】过点G 作GH ⊥AD 于点H ,由题意知,AF=FC ,AB=CD=AG=4,BC=AD=8,在Rt △ABF 中,由勾股定理知AB 2+BF 2=AF 2 , 即42+(8﹣AF )2=AF 2 , 解得AF=5,20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5,AB=8,点E 为射线DC 上一个动点,把△ADE 沿直线AE 折叠,当点D 的对应点F 刚好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则DE 的长为________.A. 3或4B.52或10 C. 52或53 D. 25或53【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①如图1,当点F 在矩形内部时, ∵四边形ABCD 为矩形, 58AD AB ==,, ∴AB CD =,②如图2,当点F在矩形外部时,2122∵四边形ABCD 为矩形, 58AD AB ==,,∴AB CD =,设DE EF y ==,则4ME y =-, 在Rt EMF V 中, ∴222ME MF EF +=, 即()22248y y -+=,∴10.y =即DE =10. 故选B.17.(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如图,在Rt△ABC 中,∠C=90°,AC=3,BC=4,点D ,E 为AC ,BC 上两个动点,若将∠C 沿DE 折叠,点C 的对应点'C 恰好落在AB 上,且'ADC∆恰为直角三角形,则此时CD 的长为___________.23【答案】12473或 【解析】试题解析: 9034C AC BC ∠=︒==,,,225,AB AC BC ∴=+=由折叠可知: .DC DC =' 若90,ADC ∠='oDC '∥,CB,ADC ACB '∴V V ∽,AD DC AC CB ∴='3,34DC DC-∴= 解得: 12.7CD =点睛:两组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18.(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17年中考数学三模)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其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AD=3,则△EB′C的周长为________.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若AB=8,【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翻折图形的性质可得:B′C=BC=AD,∠B′=∠B=∠D=90°,结合对顶角得出△ADE和△CB′E 全等,则B′E=DE,则△EB′C的周长=B′C+B′E+CE=BC+DE+EC=BC+CD=AD+AB=3+8=11.*网19.(2018年咸宁市通城县北港镇初级中学数学中考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把∠A沿DF折叠,点A恰好落E处,则tan∠ADF=_______.在矩形的对称中心2420.(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点E,F分别在AD,BC上,将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点C落在AD上的一点H处,点D落在点G处,有以下四个结论:①四边形CFHE是菱形;②线段BF的取值范围为3≤BF≤4;③EC平分∠DCH;④当点H与点A重合时,EF=25.以上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④.【解析】试题解析:①∵FH与EG,EH与CF都是原来矩形ABCD的对边AD、BC的一部分,∴FH//CG,EH//CF,∴四边形CFHE是平行四边形,由翻折的性质得,CF=FH,2526∴四边形CFHE 是菱形, 故①正确;③∴∠BCH =∠ECH ,∴只有30DCE ∠=o 时EC 平分∠DCH , 故③错误;过点F 作FM ⊥AD 于M ,则ME =(8−3)−3=2,由勾股定理得, 2225EF MF ME =+=, 故④正确,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答案为:①②④.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