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1]1温度和内能共38页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19
第十二章内能及热机一、温度及内能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试验室温度计,用于试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接着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及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4、物体的内能〔1〕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确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及温度有关。
对同一个物体,温度上升,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肯定上升〔比方晶体溶化〕。
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肯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变更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变更物体内能本质上是内能及其他形式能之间的互相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削减;低温物体温度上升,内能增加。
热传递变更物体内能本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变更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更。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变更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3〕计算公式:〔1〕物体的温度由t0℃上升到t℃时汲取的热量:Q吸=cm(t-t0)〔2〕物体的温度由t0℃降低到t℃时放出的热量:Q放=cm(t0-t)二、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汲取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上第十一章第一节温度与内能》教案第2课时内能【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道为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5、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
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1、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2、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教学工具】:演示实验器材:空气压缩器、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盏冷水、温水、热水。
【课前预习】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教学情景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现象,例如刚倒入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
暖瓶没有运动,所以不是机械能,暖瓶也没有接电源,也不是电能。
那么,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教学过程设计一、内能(热能)视频: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教师又可以通过展示的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让同学联想运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
同样通过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让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推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
在初步给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教学中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
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球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球还具有内能。
第一节 温度与内能●学习目标: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了解热量的概念。
学习过程: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3 、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一)温度4、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值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3)、1摄氏度(4)、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如人的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热力学温标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这种温标的单位名称叫“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
热力学温度(T )和摄氏温度(t )的关系是:T=t+273宇宙中的温度下限是-273℃,研究表明,无论人类如何改进低温技术,0K 的温度都是达不到的。
即达不到摄氏温度的-273℃。
在微观粒子和天体研究方面都采用热力学温标要准确地测量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常用温度计(二)温度计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汞、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思考:为什么温度计内的液体有的是煤油,有的是汞?实验用温度计的结构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0℃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如右图100 ℃是这样规定的: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这是水的沸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0℃0℃100℃最高温度值?°C12011010090807060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最小分度值?使用前应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小结: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观察 和 。
温度计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 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了解热量的概念。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没有内能B.空中飞行的飞机比地面上静止的火车的内能多C.动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自然界中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2.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B.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呵呵气C.喝很热的茶水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D. 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3.一条锯条的温度升高了,说明()A.一定对锯条做了功B. 锯条一定吸收了热量C.可能对锯条做了功,也可能是锯条吸收了热量D. 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正确的是( )A.0℃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B.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中C.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二、填空题5.热水和冷水混合时,______水放出热量,一直到热水与冷水的 ________相同时为止。
6.物体的温度升高,表明物体的内能_________,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填“变”“增大”或“减小”)7.“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
8.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但其实质不同,__________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而___________是实现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变。
9.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燃烧。
10.萧敏同学用电饭煲做饭,片刻后听到“噗-噗-噗”的响声,走近一看,发现水蒸气冲动了锅盖。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热能。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动能。
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且分子间有间隙,因此,物体的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引入新课学习。
一、内能1、概念在黑板上写上提纲:①什么是物体的内能?②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③内能和机械能一样吗?④物体内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⑤物体的内能会为零吗?演示: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热水,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按教材设问提出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组织同学讨论“怎样探究物体内能的改变”。
2、实验探究探究1P24如图12—9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了。
向下压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
棉花燃烧是因为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了。
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被弯折处发热。
铁丝内能的改变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实验再次说明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探究2观察分析图065和图066中的现象,思考使图中物体温度升高的原因。
生活事例说明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提出问题:铁锅热得烫手,棉被晒得暖乎乎,它们是靠什么途径改变物的内能的?4、热传递有哪几种形式?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三、热量:1、概念出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热量?用什么符号表示?②热量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2、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要吸收(或放了)热量是多少?四、出示目标、小结五、巩固练习1、摩擦生热的实质是利用__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2、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就是________,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热传递中,高温物体将能量向_______传递,直至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目录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体的比热容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点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五节家庭用电
第十六章电流做功和电功率
第一节电流做功
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八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二十章材料的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半导体
第三节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一章能量和能源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第三节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温度与内能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读法:5℃读:5摄氏度;-5℃读: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温度计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体温计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热力学温度(T=t+273k)正确使用温度计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教学目标】1、知道为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5、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
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
【实验器材】空气压缩器、铁丝、墨水,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新课教学〗热水温水冷水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分别滴入墨水观察扩散情况。
(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改变内能的方式。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
温度与内能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3、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盏冷水、温水、热水。
学生实验:两只烧杯,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一只。
教学设计:四、巩固练习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生活与生产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______。
3、读出图062中,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上时刻的气温。
2时_________℃8时 ________℃14时________℃20时________℃4、用体温表测得某人的体温是38.5℃,用后没有甩过就又接着测第二个人,示数可能会怎么样?完成练习反馈矫正巩固练习可分为两部分,当堂完成1、2、3,课下完成4五、作用:课本P44 1、2题板书设计: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第一课时温度计一、温度二、测量工具——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2、单位:常用单位:摄氏度℃ 2、正确使用温度计国际单位:开尔文K教学反思:。
《沪科版九年级上第十一章第一节温度和内能1》拓展1. 温度计的用途及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技术的需要,测温技术也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由于测温范围越来越广,根据不同的要求,又制造出不同需要的测温仪器。
下面介绍几种。
1、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因为氢气和氦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故它的测温范围很广。
这种温度计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2、电阻温度计:分为金属电阻温度计和半导体电阻温度计,都是根据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这一特性制成的。
金属温度计主要有用铂、金、铜、镍等纯金属的及铑铁、磷青铜合金的;半导体温度计主要用碳、锗等。
电阻温度计使用方便可靠,已广泛应用。
它的测量范围为-260℃至600℃左右。
3、温差电偶温度计:是一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测温仪器。
利用温差电现象制成。
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焊接在一起形成工作端,另两端与测量仪表连接,形成电路。
把工作端放在被测温度处,工作端与自由端温度不同时,就会出现电动势,因而有电流通过回路。
通过电学量的测量,利用已知处的温度,就可以测定另一处的温度。
这种温度计多用铜——康铜、铁——康铜、镍铭——康铜、金钴——铜、铂——铑等组成。
它适用于温差较大的两种物质之间,多用于高温和低浊测量。
有的温差电偶能测量高达3000℃的高温,有的能测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
4、高温温度计:是指专门用来测量500℃以上的温度的温度计,有光测温度计、比色温度计和辐射温度计。
高温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都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讨论。
其测量范围为500℃至3000℃以上,不适用于测量低温。
5、指针式温度计:是形如仪表盘的温度计,也称寒暑表,用来测室温,是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
双金属片通常是用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且铜片在左,铁片在右。
由于铜的热胀冷缩效果要比铁明显的多,因此当温度升高时,铜片牵拉铁片向右弯曲,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右偏转(指向高温);反之,温度变低,指针在双金属片的带动下就向左偏转(指向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