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现象动画片中出现的自然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
脚的局部变化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正常的走姿昂首阔步的走蹑手蹑脚的走垂头丧气的走踮着脚走的走跃步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O画一套循环走的原动画可以反及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
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较正常走路时大。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
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快跑跑跳步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向接前跑,一种是原地循环跑。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一跳跃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组成。
即:下蹲、腾起、落下。
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
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动画角色的表情刻画,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张,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
01160《动画运动规律》自考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动画专业的一门重点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动画运动原理理论与设计表现技法,这些动画原理与表现技法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讲授引导学生创作练习,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动画专业修养与专业技能,能够基本掌握动画中常见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运动规律的运用技巧,为最终能够独立进行动画创作打好基础,也是动画、游戏、影视特技特效动画、电视节目栏目片头动画制作与运用的基本原理。
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原理与表现技法就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动画创作者的思维。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涵盖动画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针对各种动画运动效果、现象、运动的规律进行学习,初步掌握各种运动效果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动作设计的能力.完成本课程的各种现象、运动效果制作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独立制作动画动作表演的情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动画设计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动画专业的《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二维动画》、《动画制作》《三维动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制作各类型动画短篇、动画运动效果的唯一原理与技巧。
并与《Photoshop》、《Flash》、《MAX软件》、动画后期合成《After effect》等课程的软件应用之间互相衔接配合,为二维动画短片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第一章动画中的运动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从宏观的理论角度总结了作为特殊综合艺术形态的动画,在本质上的特点以及我们将如何开始学习专业的动画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准备。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动画是什么?(一)动画的各种称谓及渊源。
(二)动画艺术的本质动画与美术的关系动画的本质在于在电影纪录运动的基础上,对运动的片断进行处理,从而控制运动本身。
第二节运动幻觉的产生动画是将分别创造出来的动作片断进行纪录后,以某个恒定的确定速率进行连续播放,从而通过人类感知中的似动现象产生运动幻觉的媒介。
动画制作知识:用动画探究自然界动画一直是创造丰富、生动场景的极佳工具之一。
通过动画制作,可以探究自然界,为观众呈现自然之美和自然规律的复杂性。
首先,动画制作是通过对一系列图像进行排列和播放来达到动态效果的。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元素,例如角色、背景环境、声音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
在探究自然界时,动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许多自然现象,例如颜色的变化、物理规律、生态系统等。
其次,动画在展示自然现象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那些不能用传统摄像机拍摄的现象。
例如,在制作动画时,可以表现微观世界的运动,例如原子的碰撞、细胞的运作等。
此外,动画还可以用来探测深海生物和天文学现象,这些很难通过观察获取的信息都能在动画中得到展现。
然而,用动画探究自然界也有一些挑战。
首先,在动画制作时,需要对自然现象进行仔细的研究和理解。
细节、比例、形状等因素都要考虑到。
此外,动画制作需要精确的时间表和动作表现,因为动画制作的特点是将静态的图像进行组合、播放而成的动态形式。
如果这些元素没有精确掌握,制作出来的动画就无法生动地展示出自然界的丰富性。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呈现一些极端条件下的自然现象。
例如火山喷发、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场景都比较难以再现,因为这些现象涉及到自然界的强烈能量和威力。
在制作这些场景时,可以参考实际情况,例如从影像记录入手,来模拟相应的效果。
但是这也要求动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技能,以便能够在动画制作中展现自然法则和规律。
总的来说,动画制作的用途非常广泛,能够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界。
动画不仅能够展现自然现象和规律,更能够让观众在感性和理性上都接触到自然的美和奥妙。
动画制作固然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它也成为了另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形式。
动画片的雨天
在动画片中,雨天往往被用来营造一种特别的氛围和情感。
以下是一篇关于动画片中雨天场景的作文,字数控制在400以内:
---
**动画片中的雨天:情感的调色板**
动画片,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形式,总能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动人心。
而在这些五彩斑斓的影像中,雨天的场景尤为特别,它不仅是背景的一抹色彩,更是情感的调色板。
想象一下,雨滴轻轻敲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在动画片《龙猫》中,这样的雨天为小月和小梅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她们在雨中奔跑,与龙猫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雨水成了他们友谊的见证。
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雨天的清新与活力。
而在《千与千寻》中,雨天则带来了一丝神秘与忧伤。
千寻在雨中迷失,寻找着回家的路。
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却也洗净了她的心灵。
这里的雨,是成长路上的洗礼,是面对未知的勇气。
动画片中的雨天,可以是温暖的,也可以是冷酷的。
在《狮子王》中,辛巴在雨中与父亲对话,雨水冲刷着他的悲伤,也唤醒了他内心的坚强。
而在《冰雪奇缘》里,艾莎在雨中释放自己的力量,雨水与冰晶交织,展现出她内心的挣扎与释放。
雨天在动画片中,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再现,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每一滴雨水,都承载着角色的情感变化,每一次雨声,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这就是动画片中雨天的魅力,它让我们在雨中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
---
这篇作文通过几个经典动画片的例子,展示了雨天在动画片中的多重意义和情感表达,同时也体现了雨天作为情感调色板的丰富内涵。
动画片的雨中情
在动画片中,雨中情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特别的氛围或情感。
以下是一篇关于动画片中雨中情的作文:
---
**雨中情:动画片中的情感交织**
雨,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情感的催化剂。
在动画片的世界里,雨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更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能够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动画片《千与千寻》中,雨中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千寻在雨中寻找着失去的记忆,雨滴打在她的脸上,混合着泪水,展现了她的无助与坚强。
雨在这里不仅是背景,更是情感的载体,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挣扎。
而在《龙猫》中,雨则带来了欢乐与冒险。
两个小女孩在雨中与龙猫的邂逅,不仅让她们的童心得到了释放,也让观众感受到了雨中的清新与生机。
雨在这里是友谊的见证,是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动画片《狮子王》中的雨则带有一丝悲壮。
辛巴在雨中与父亲对话,雨水冲刷着他的面庞,也冲刷着他的心灵。
这一刻,雨成为了成长的洗礼,让辛巴明白了责任与担当。
雨中情,是动画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触动。
无论是悲伤、欢乐还是成长,雨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让观众在动画的世界里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
这篇作文通过对几部经典动画片中雨中场景的描述,展现了雨在动画中的情感表达作用,以及它如何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和观众的共鸣。
动画片的雨中梦游雨中梦游,是一种充满幻想和诗意的体验。
在动画片中,这样的场景往往以独特的视觉和情感效果呈现,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一篇以“雨中梦游”为主题的动画片作文。
---**雨中梦游**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天空突然变得阴沉,细雨如丝,轻轻洒落在街道和屋顶上。
小镇的居民们纷纷躲进屋内,街道变得空无一人。
然而,对于小镇上的小男孩杰克来说,这场雨却是一场奇妙的冒险的开始。
杰克穿着他的红色雨衣,戴上帽子,兴奋地跑出家门。
雨滴打在他的雨衣上,发出悦耳的滴答声。
他闭上眼睛,深呼吸,感受着雨水带来的清新和凉爽。
在他的心中,雨水仿佛变成了音符,跳跃着,编织成一首美妙的乐曲。
杰克开始了他的梦游之旅。
他想象自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家,穿梭在雨中的小镇,寻找隐藏的宝藏。
他跳过水坑,攀爬湿滑的墙壁,甚至在雨中跳舞,旋转,享受着雨水带来的自由和快乐。
动画片中的杰克,就像一个活生生的梦想家。
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雨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但他的心却异常清晰。
他知道,这场雨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现象,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映射。
随着雨势的加大,杰克的梦游之旅也变得更加奇幻。
他遇到了会说话的雨伞,它们告诉他关于雨的故事;他遇到了跳舞的雨滴,它们邀请他加入它们的舞蹈。
在这个雨中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最终,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亮了小镇。
杰克回到了现实,但他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满足。
这场雨中梦游,让他体验到了梦想的力量,让他明白了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不平凡的奇迹。
---这篇作文通过描述一个小男孩在雨中的梦游经历,展现了梦想和想象力的力量。
动画片中这样的场景,往往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不平凡的色彩。
动画片的雨中乐趣在动画片中,雨中的乐趣往往被描绘得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
以下是一篇以“动画片的雨中乐趣”为主题的作文。
---**动画片的雨中乐趣**雨,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礼物。
在动画片的世界里,雨不仅仅是水的降落,更是欢乐和冒险的源泉。
每当雨水降临,动画片中的小伙伴们总是能找到各种方式享受这独特的时刻。
想象一下,一群活泼的小动物们在雨中嬉戏。
小兔子跳着欢快的舞步,小鸭子在水坑中尽情地游泳,而小松鼠则忙着收集从天而降的“天然饮料”。
雨水打在树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在某些动画片中,雨中的场景常常伴随着魔法和奇迹。
比如,雨水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使得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或是雨滴落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映照出彩虹的斑斓色彩。
这些画面不仅美丽,也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孩子们在雨中的乐趣更是无穷。
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雨衣和雨靴,在雨中奔跑,踩水,甚至搭建起小水坝,看着水流改变方向。
他们的笑声和尖叫声在雨中回荡,传递着无忧无虑的快乐。
动画片中的雨中乐趣,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再现,更是对生活中简单快乐的追求。
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普通的天气里,也能找到乐趣和美好。
无论是与朋友共享这份快乐,还是独自一人享受雨中的宁静,雨都是连接我们与自然世界的桥梁。
总之,动画片通过雨中的乐趣,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时刻。
---这篇作文通过描述动画片中雨中的场景和角色的活动,传达了雨带来的乐趣和它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自然现象动画片中出现的自然现象,少数可以采用特技摄影或电脑特效的办法来解决,但绝大部分还需由原画、动画人员画出来。
因此,原动画应当懂得各种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掌握表现自然现象的基本技法。
下面,分别讲述动画片中经常接触到的风、火、雷、雨、雪、水、云、烟(爆炸)等八种自然现象运动规律和表现方法。
风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空气流动便成为风,风是无形的气流。
一般的讲,人们是无法直接辨认风的形态的,气流的运动,风的强弱,必须通过被风吹动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来表现。
我们研究风的运动规律,掌握表现风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研究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
例如:威风吹动女孩的头发、纱巾、衣杉;吹动的旗帜、绸带等。
又如:打开窗户、风吹起窗帘、吹起桌子上的一叠纸张。
再如:狂风吹得大树摆动等。
风的表现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运动线表现法凡是被风吹起质地比较轻薄的物体,脱离了它原来固定的位置,便会在空中随风飘扬。
例如:被风吹落的树叶、羽毛、吹起的纸张等。
在表现这类动作时,必须先画出该物体的运动线,并且计算出这一组动作的运动时间。
运动线大小幅度的变化和动作速度,应根据风力的强弱和物体本身的质地而定。
在运动线上,确定被风吹起物体物体动作的,转折点(原画),算出每张原画之间需加动画的张数。
等到全部中间画完成,动作连续起来,就达到被风吹落物体在空中飘荡的效果,也就是风的效果。
虽然没有具体去画风,却使人们从物体运动中感觉到风的存在。
2 曲线运动表现法凡是被风吹起质地柔软轻薄的物体,它的一端并未离开固定的位置,只是另异端所产生的运动和变化。
例如:挂在窗上的窗帘、旗杆上的彩旗、身上的绸带等。
在表现这类物体被风吹动的动作时,必须采用曲线运动的表现方法。
这样,既表现了风的效果,又体现出柔软物体的质感。
3流线表现法动画片中,表现大风、狂风、旋风的运动。
例如:大风吹起地面上的纸、沙土、碎石;狂风猛烈地冲击茅屋、大树、;旋风卷着空中的雪花、树叶;以及猛烈旋转着的龙卷风,可把地面上的人、畜、器物卷到空中等等。
在表现这类现象时,便可采用流线的表现方法来解决。
流线表现法是:按照气流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形态,在动画纸上,用铅笔画成疏密不等的流线。
在流线范围内,画上被风卷起跟着气流一起运动的沙石、尘土、纸、树叶等物体。
一般来说,用流线表现的风,速度都是偏快的,风势的走向和旋转的方向应当一致。
在化学板上描线上色时,除了根据动化原稿可用钢笔色线描线以外,亦可采用毛笔的枯笔直接上色。
还可辅以喷笔喷色的办法,加强风的效果4拟人化表现法某些动画片里,出于剧情或艺术风格的特殊要求,可以把风直接夸张成拟人化的形象。
在表现这类形象的动作时,既要考虑到风的运动规律和动作特点,又可不受它的局限,有发挥更大的想象和夸张的余地。
火的三种表现方法:小火苗运动。
例如:油灯和蜡烛火苗。
小火苗动作特点是:琐碎、跳跃、多变。
在表现这类小火苗运动时,可以由原画一张一张直接画成,不加中间画或少加中间画。
一般以10到15张画面,作顺序循环或不规则循环。
中火运动。
例如:柴火和炉火等。
这些稍大一点儿的火,实际上是有几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
表现方法与小火苗基本相同,由于火的面积稍大,动作相对比小火苗稳定,速度也就略慢。
在每张原画关键动态之间,可以各加一至三张中间画,顺着次序拍摄,也可以做循环动作使用。
中火运动。
例如:柴火和炉火等。
这些稍大一点儿的火,实际上是有几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
表现方法与小火苗基本相同,由于火的面积稍大,动作相对比小火苗稳定,速度也就略慢。
在每张原画关键动态之间,可以各加一至三张中间画,顺着次序拍摄,也可以做循环动作使用。
表现大火动作时,就应当注意以下四点:1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大火的整体运动速度略慢,每个局部小火苗动作则略快;小火苗的变化要比总体形态的变化多。
2由于火势面积大,底部可燃烧物体高低不一和可燃程度不同,因此,火焰的顶部形态,就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3表现大火的运动,每一张关键动态原画,每一张中间过程动画,都应当注意符合曲线运动的规律。
同时,必须保持火焰运动动作流畅,形态应有多种不同的变化,切勿始终保持同一外形状态下的多次循环,这样就会显得运动呆板而且单调。
4为了表现大火的层次和立体感,并便于加动画,火的造型可以分成二~三种颜色。
靠近可燃烧物体燃点部分,可用较亮的黄或橙色;中间部分可以用橙红或红色;外圈靠近火焰部分,可用深红或暗红色。
雷闪电是打雷时发出的光,闪电光亮十分短促。
在动画片中,闪电镜头有下述两种表现方法。
"1不出现闪电光带,只出现天空中电光闪亮的效果。
这种镜头的处理方法是,原画在摄影表上填写闪电效果的地位和格数,在摄影师拍摄或电脑扫描时,做特技效果处理。
但是背景必须有两张,一张是雷雨时的暗色天空或景物(这种景物亮部和暗部的对比必须强烈,构图地位及画面中的景物应完全相同)。
另外还需准备一张白纸,必要时还可准备一张黑纸。
"一次闪电效果的全过程,大约7至10格。
第一次闪电之后,相隔10到16格,紧接第二次闪电。
拍摄的次序是:1.暗色景;2.电光景;3.白纸;4.和5.电光景:6.黑纸;;7. 电光景;8. 暗色景。
2出现闪电光带的表现方法:一种是树枝形闪电效果,从无到有再到消失,全过程大约七张动画。
1~7这七张中,除第4张可以拍摄两格外,其它均拍一格。
拍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一次暴光法。
第二种是两次暴光拍摄法。
电光部分不涂色,而其余部分全部涂满黑色(亦可用黑卡纸将电光部分镂空)。
拍摄时,第一次先拍景物,然后把胶片倒回,第二次再拍电光画面,拍摄时,第一次先拍景物,然后把胶片倒回,第二次再拍电光画面,拍摄时可以在画面下打上白光或淡色光,焦点略虚。
这样做出来的闪电,亮度强、效果好。
另一种是图案型闪电效果,除闪电光带造型与前一种不同外,绘制和拍摄方法都是一样的。
" 雨 "雨的运动规律是:空中无数大小不等的水点不停地朝下落,由于雨点自高空下落的速度很快,根据人的视觉残留原理,人们所看到下鱼时的水滴就成一条条直线形状。
只有雨点较大或离人的眼睛较近时,才能大致辨认水点的形态。
因此,在动画片里表现下雨是在一个广阔的范围中,有远近纵深的雨区,特别是表现在空间比较大的环境之下,所画的雨应当分为二到三层画面。
方法如下:前层:用较粗的短直线,可以夹杂一些水点。
前层雨应该速度较快,每张动画的间距要大一些。
一般一个水点或一条短线,从上面进入,穿过画面中间到全部出画面,只需6到8张动画(拍一格)中层:用粗细适中、较长的直线,线条相对可以密一些。
这中层雨是中等速度的运动,雨线从进入画面到落出画面,全过程约8张10张动画(一格)。
后层:表现离视线较远的雨。
可以采用细而较密直线,组成片状。
后层雨速较慢,一片雨线从进画到出画,需要画12张到16张动画(一格)。
拍摄时,将前、中、后三层画面合在一起,拍出来的效果就产生了远近层次,是较有真实感的下雨景象了雪雪花的体积较大、分量轻,在飘落过程中受气流的影响会随风飘舞。
雪花的运动无一定的方向,飘落的速度也比较缓慢。
雪和雨的表现方法有相似之处,也可以分成前、中、后三层。
每一层的雪表示离视线的远近,前层雪花呈较大的团状,数量可较少,飘落的速度可略快。
中层为中等大小的雪花,可以略微密一些,速度要比前层慢。
后层雪花是以无数大小不等的雪花点连成片状缓缓向下飘落。
因为离眼睛视线较远,速度就更慢。
在画下雪动作时,应该先设计好运动线(主要是前、中两层),使每一朵雪花都按照指定的轨迹运动。
因为雪花飘落的速度较慢,画好一套雪花动画,可以发复循环运用,原画设计好雪花的运动线,确定每朵雪花的原画地位,计算出两张原画之间的中间画张数,动画只要按照雪花的运动路线顺着运动的方向,一张一张画出雪花的中间画来即可。
" 水 "水在动画片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
水往低处流,这是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水是液体,它的运动又是随着不同的环境和情景而变化,可以是一滴水珠,也可以是大海中的波涛。
尽管水的形态因为环境不同而变化很大,但是,表现水的运动规律,运用到动画工作中去,仍可以归纳为以缕咧只径1聚合;2分离;3推进;4“S”形变化;5曲线形变化:6扩散形变化;7波浪形变化。
"我们运动以上七种基本动态,来对照水所产生的一些动作变化。
1、水滴:水管中少量的水积聚到一定的数量,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它就会下滴。
当水滴落到地面受阻,就会向四面扩散、飞溅。
就是上面所列的聚合、分离、扩散,三种基本形态的变化。
2、水圈:一件物体落入平静的水中,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圈水纹向外扩散。
它的基本形态就是上面所列的分离、推进、“S”形变化和分离消失。
3、水纹:一件物体浮在水面上,向前运动。
如鸭子游水、小船行驶等,物体冲击水面时所产生的水纹微波运动。
也是上面所列的聚合、分离、推进、曲线形变化。
"4、水流:小溪或渠道中的流水和山间的瀑布等,都属于曲线形变化、加上局部的分离和推进这两种变化。
"瀑布的运动,设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曲线形水纹形态应有变化,避免动作呆板;2.在两个大的曲线形水纹到第二组曲线形水纹之间,动画须找准水纹位置,画出中间的变化过程。
5水花:一盆水泼在地上或一件重物投入水中都会溅起水花。
这就是上面所列的:扩散型变化。
(6)水浪:江河湖海中掀起的波浪,无论是小波浪还是大波浪,都应按照波浪形变化。
云云的外形可以随意变化。
在一般动画片中云大多是画背景上的。
云或雾也可以用喷笔在化学板上喷成云块,拍摄时,逐格缓缓移动,产生浮云飘动来表现,云的形态可以随意变化,但必须运用曲线运动的规律。
在另一些动画片中,也可以将云夸张成拟人化角色,但动作必须柔和和缓慢。
烟(爆炸)烟是物体燃烧时冒出的气状物。
由于燃烧物的质地或成分不同,产生的烟也会有轻重、浓淡和颜色的差别,在动画片中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1. 浓烟。
如烟囱里冒出来浓烟,火车车头里冒出的黑烟或排出的蒸汽;房屋燃烧时滚滚浓烟等。
浓烟密度较大,形态变化较少,大团大团地冲向空中,也可逐渐延长,尾部可以从整体中分裂成无数小块,渐渐消失。
运动规律近似云。
动作速度可快可慢,视具体情况而定。
2、轻烟。
如烟卷、烟斗、蚊香或香炉里所冒出的缕缕青烟。
轻烟密度较小,随着空气的流动形态变化较多,容易消失。
画轻烟漂浮动作时,应当注意形态的上升,延长和弯曲的曲线运动变化。
动作缓慢、柔和,尾端逐渐变宽边薄,随即分离消失。
3、爆炸。
爆炸是突发性的,动作强烈,速度快。
动画片中所表现的爆炸动作,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表现。
1爆炸时发出的强光。
强光闪亮的过程极快,一般5~8格就很快消失。
2爆炸物。
是指爆炸物本身的碎片和被炸物体飞溅出来的泥土、石块、树木和建筑物碎片。
这类碎片的运动,开始时速度很快,一下子就向四面飞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