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发芽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7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豆类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的嫩芽。
在发芽过程中,豆子中的营养成分逐渐转化为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如维生素C、矿物质等。
三、实验材料1. 种子(如黄豆、绿豆等)2. 容器(如塑料杯、玻璃瓶等)3. 水源4. 棉花或湿纸巾5. 温度计(可选)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种子准备:- 选择新鲜、饱满的豆子。
- 将豆子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发芽容器准备:- 选择合适的容器,底部铺一层湿棉花或湿纸巾。
- 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地撒在棉花或湿纸巾上。
3. 环境控制:- 将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
- 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观察温度变化,保持室温在18-25℃之间。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豆芽长度、颜色等。
- 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病虫害、腐烂等。
5. 生长周期:- 记录豆芽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成熟时间等。
6. 实验结束:- 豆芽成熟后,将其从容器中取出,洗净。
- 将豆芽进行食用或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记录不同品种豆子的发芽时间,分析其生长速度差异。
2. 生长速度:记录豆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长度变化,分析其生长速度。
3. 生长环境: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4. 营养分析:通过实验前后豆子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豆芽的营养价值。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2.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豆芽的营养价值。
3. 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七、实验心得1. 发豆芽实验简单易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绿豆芽发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绿豆芽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的原理和过程。
实验材料:1.绿豆种子2.透明玻璃培养皿3.水4.湿纸巾实验步骤:1.将透明玻璃培养皿清洗干净,确保无灰尘和杂质。
2.撕下一块湿纸巾,将其折叠成与培养皿大小相匹配的形状,放置在培养皿底部。
3.将一定数量的绿豆种子均匀散布在湿纸巾上,保持适当的密度。
4.用水轻轻喷湿绿豆种子表面,确保湿度适宜。
5.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环境下,通常室温和室内光照即可。
6.每天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经过一天的观察,绿豆种子表面开始出现细小的裂纹。
第二天,裂纹进一步扩大,并出现初步的出芽。
第三天,出芽部分越来越明显,可以看到绿豆芽的形状。
第四天,绿豆芽进一步生长,出现明显的叶片。
第五天,绿豆芽生长得更加茂盛,叶片扩大,并且颜色变绿。
第六天,绿豆芽生长继续发展,全面展开,叶片变得更加饱满。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绿豆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才能完全发芽和生长。
首先,种子吸收水分后,种皮开始裂开,蕴藏在种子内的营养开始释放。
其次,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都会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尽量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促进绿豆芽的良好生长。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和原理。
种子发芽需要水分、光照和适宜温度等条件的共同作用。
在适宜的条件下,绿豆种子经过几天的发芽,最终可以长成完整的绿豆芽。
实验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种子虽然看起来很微小,但它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同时,也让我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产生了更多兴趣,以后我会继续关注植物的生长和种植。
通过观察绿豆芽的发育过程,我意识到生命的奇妙和生态的美妙。
我希望以后能多参与一些类似的植物实验,从中学习更多生物学的知识。
绿豆发芽实验报告篇一: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
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3. 场地:窗台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XX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
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XX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
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
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XX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
2号杯没有动静。
种豆芽的观察报告
豆芽观察报告
在这个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我选择了绿豆作为种子,来观察其发芽的过程。
首先,在第一天,我将绿豆浸泡在水中。
大约经过六个小时,我发现绿豆开始吸收水分,体积逐渐膨胀。
然后,我把它们放在一个装有湿润纸巾的容器里。
第二天,绿豆的颜色变得有些深,并且可以看到豆子上出现了小小的裂痕。
到了第三天,绿豆已经从裂口处长出了嫩白的小芽,这些小芽看起来非常娇嫩。
第四天,豆芽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它们的根部也变得更长,颜色也更深了。
第五天,豆芽的叶子开始展开,变得更加饱满。
最后,到了第七天,豆芽已经完全成熟,它的根部和茎叶都非常强壮,整个豆芽看起来生机勃勃。
通过这次观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每一颗小小的绿豆,只需要一些水和适宜的环境,就能生长出如此美丽的豆芽。
这让我更加明白了生物生长过程中的奇妙和复杂性,也让我对自然界的生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日记】绿豆发芽观察日记
4月1日。
今天我在家里种下了一些绿豆,我想要观察它们的发芽过程。
我先在盆里放了一层湿润的棉花,然后把绿豆均匀地摆放在棉花上,再用另一层湿润的棉花盖在绿豆上。
我把盆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然后开始了我的观察。
4月3日。
今天我发现绿豆开始发芽了!有一些小绿芽从棉花里钻了出来,看起来非常可爱。
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绿豆的发芽速度还挺快的,我很兴奋,期待着它们长成大豆苗的样子。
4月7日。
绿豆的发芽情况越来越好了,每颗绿豆都长出了绿绿的嫩芽,
看上去非常茁壮。
我每天都会给它们适量的水,确保它们能够健康
成长。
我还专门给它们拍了照片,打算等它们长大了,再和大家分
享这个成长的过程。
4月15日。
绿豆已经长成了大豆苗,叶子变得更加茂盛了。
我感到非常开心,看到它们从一粒小绿豆长成了这样,真是不可思议。
我决定继续好好照顾它们,让它们茁壮成长。
通过这次观察,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也更加珍惜了大自然的奇妙。
希望我的绿豆能够茁壮成长,成为一棵茂盛的豆苗。
篇一: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问题的提出: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过程: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附表一篇二:豆芽实验报告总结:(根据几天种豆芽的经历,写写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心得,体会与收获,班级:姓名:评分:篇三: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学生:李欣睿资料查找: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
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实验记录:先将豆子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起放入20至30度的温水中20分钟,捞起稍滤一下水分,放在干净的盆或其它容器内,表面用在水中浸湿的干净毛巾盖上,放在温度约15至25度的地方,毛巾水分不足时再浸水,等一天后将水倒掉,黄豆变大了,把黄豆放进一个碗里,盖上一块湿布。
第1篇一、实验背景豆芽,作为我国传统食品之一,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种子从萌发到长成豆芽的过程,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豆芽萌发的环境条件,并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萌发过程。
2. 探究水分、光照、温度等因素对豆芽萌发的影响。
3. 学会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水、培养皿、毛巾、剪刀、尺子、温度计、光照计等。
2. 实验工具:电子天平、计时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绿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约为6-8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
2. 设置实验组:将浸泡好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每组5颗种子。
3. 控制变量:- 水分组:分别将培养皿中的豆芽放入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如湿润、适量水分、过多水分、过少水分。
- 光照组:分别将培养皿中的豆芽放置在光照强度不同的地方,如室内、阳光下、阴暗处。
- 温度组:分别将培养皿中的豆芽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下,如常温、低温、高温。
4. 观察与记录:每天定时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豆芽的高度、颜色、叶片数量等数据。
5. 数据分析:分析不同条件下豆芽的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分组:适量水分条件下,豆芽生长最快,叶片数量最多;过多水分和过少水分条件下,豆芽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2. 光照组:阳光下和室内条件下,豆芽生长较好;阴暗处条件下,豆芽生长缓慢。
3. 温度组:常温条件下,豆芽生长最快;低温和高温条件下,豆芽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六、实验结论1. 豆芽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2. 水分过多或过少、光照过强或过弱、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芽的萌发。
3. 本实验结果可为家庭种植豆芽提供参考。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绿豆芽的生长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绿豆芽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绿豆种子2.圆形透明容器3.纸巾4.水三、实验步骤:1.洗净容器并将其空置以备使用。
2.将一片纸巾放入容器底部,然后均匀地撒上一层绿豆种子。
3.用纸巾轻轻覆盖绿豆种子以保持湿度。
4.将适量的水注入容器中,水位应略高于纸巾。
5.将容器放在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如阳台或窗台。
6.每天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第一天,绿豆种子开始发芽。
发芽的部分是一根细长的白色胚芽。
2.第二天,胚芽逐渐变长并开始变绿。
3.第三天,绿豆芽的茎继续生长,叶子也开始展开。
4.第四天到第七天,绿豆芽的茎变长了很多,并且叶子变得更加茂盛。
五、实验分析:通过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绿豆种子开始发芽所需的关键因素是水分和温度。
水分提供了营养和湿度,而适宜的温度则促进了种子激活和萌发。
2.光照也是绿豆芽生长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阳光能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促进植物的生长。
3.绿豆芽的茎和叶子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完成的。
细胞分裂使茎和叶子的数量增加,而细胞伸长则使它们变长和展开。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绿豆芽的生长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合适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是绿豆芽生长的关键因素。
此外,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也是其生长的基本原理。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探索更多的生长条件和方法,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七、改进方向:在未来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光照条件或添加不同的肥料来观察绿豆芽生长的差异。
此外,也可以研究绿豆芽的养分需求,以提供更适合其生长的环境。
这个实验展示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种植和园艺技术。
【日记】绿豆发芽观察日记
4月1日。
今天我决定开始观察绿豆发芽的过程。
我先在一个小盆里放了一层湿润的纸巾,然后把一些绿豆放在上面,再用另一层湿润的纸巾盖住。
我把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希望能够加快发芽的速度。
4月3日。
今天我发现有几颗绿豆已经开始发芽了!它们的根部从豆壳里钻出来,看起来非常可爱。
我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我的观察实验取得了成功。
我会继续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4月7日。
绿豆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明显的变化。
它们的根部越来越长,而且有些豆芽已经开始冒出来了。
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神奇,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月10日。
今天我决定把绿豆移植到一个大一点的花盆里,这样它们就有更多的空间生长了。
我用土壤轻轻地把它们埋进去,然后给它们浇了一些水。
我希望它们能够继续茁壮成长,我会继续关注它们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次观察,我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奇妙。
希望我的绿豆能够茁壮成长,成为一棵茂盛的植物。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七天发豆芽实践报告篇一:发豆芽实验报告篇一: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问题的提出: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过程: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附表一篇二:豆芽实验报告总结:(根据几天种豆芽的经历,写写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心得,体会与收获,班级:姓名:评分:篇三: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学生:李欣睿资料查找: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
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绿豆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
2. 掌握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
3. 观察绿豆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选取颗粒饱满、颜色均匀的绿豆种子。
2. 容器:透明塑料杯或玻璃瓶若干。
3. 饲料:脱脂棉、土壤。
4. 工具:镊子、剪刀、温度计、湿度计、记录本。
5. 环境控制:光照、温度、湿度。
三、实验方法1. 准备阶段:- 将绿豆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
- 将脱脂棉铺在容器底部,将浸泡后的绿豆种子均匀铺在脱脂棉上。
- 将容器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确保光照、温度和湿度适宜。
2. 观察阶段:- 种子萌发:每天观察种子是否发芽,记录发芽时间、发芽率。
- 幼苗生长: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 环境因素影响:调整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观察对绿豆生长的影响。
3.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过程1. 种子萌发:- 在适宜的环境中,绿豆种子在浸泡后2-3天开始发芽。
- 发芽率约为80%。
2. 幼苗生长:- 幼苗生长速度较快,约3-4天可长至5-6厘米。
- 幼苗叶片数量逐渐增加,从2片叶到4片叶。
- 叶片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
3. 环境因素影响:- 光照:在充足光照下,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较深。
- 温度:在适宜温度下,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较深。
- 湿度:在适宜湿度下,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较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豆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发芽率。
2. 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绿豆生长的重要因素。
3. 幼苗生长过程中,叶片数量逐渐增加,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
六、结论1. 绿豆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发芽率。
2. 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绿豆生长的重要因素。
3. 通过观察绿豆生长过程,可以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七、讨论1. 绿豆生长过程中,为什么叶片颜色会发生变化?2. 如何提高绿豆的产量?3. 绿豆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哪些病虫害的影响?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绿豆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掌握了影响绿豆生长的环境因素。
绿豆发芽实验记录报告绿豆发芽实验记录报告实验目的:观察绿豆的发芽过程,了解发芽的原理和发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2. 盆栽土壤3. 温水实验步骤:1. 准备好绿豆种子和盆栽土壤。
2. 在盆栽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将其平整。
3. 将适量的绿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
4. 用温水充分浸湿土壤,但不要积水。
5. 将盆栽放置在温暖且光照充足的地方。
6. 每天观察并记录绿豆的发芽情况和其他相关观察结果。
7.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实验记录:日期 | 观察事项 | 观察结果 | ---------------------------------------------------------第1天 | 播种后第一次观察 | 所有种子仍处于休眠状态,无明显变化 |第2天 | 再次观察 | 部分种子开始发芽,小白色根部出现 |第3天 | 观察以及测量生长情况 | 大部分种子出现发芽,根部开始延伸 |第4天 | 继续观察 | 许多种子已经发芽并长出绿色的幼苗 |... | ... | ... |第10天 | 最后一次观察 | 所有种子均已发芽,幼苗生长茁壮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记录,绿豆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眠后开始发芽生长。
从第2天开始,种子开始发出根部,并逐渐延伸。
到第4天,幼苗开始长出绿色的叶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逐渐发芽并生长为绿豆幼苗。
结论:绿豆发芽是一种生物学现象,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绿豆种子通过吸收水分、氧气和光合作用等过程,逐渐发出根部和幼苗。
发芽过程是植物生长的起点,标志着种子转变为植物的开始。
通过观察和记录绿豆发芽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发芽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绿豆芽发芽实验报告篇一: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
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1.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2.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3.场地:窗台4.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1.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洞。
2.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10月1日12:00准备材料20XX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
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20XX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
绿豆发芽实验报告篇一: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
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3. 场地:窗台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20xx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
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20xx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
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
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20xx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生长顺序及各部分结构的特点。
2. 探究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3. 了解种子萌发的生理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50颗,生长状况良好。
2. 透明塑料杯:2个。
3. 脱脂棉:适量。
4. 水:适量。
5. 纱布:适量。
6. 温度计:1个。
7. 照相机:1个。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分组:将50颗绿豆种子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分别编号为1至5号。
2. 实验装置:- 1号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
- 2号组: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
- 3号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低温环境。
- 4号组:正常光照、干燥环境、适宜温度。
- 5号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高温环境。
3. 实验步骤:- 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 将绿豆种子浸泡在水中一夜。
- 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分布在脱脂棉上,注意保持种子之间的距离。
- 按照实验分组,将塑料杯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
- 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胚根长度、子叶颜色等。
- 每隔3天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条件的一致性。
四、实验结果1. 发芽时间:在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绿豆种子发芽时间为3-5天;在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发芽时间为4-6天;在低温环境下,发芽时间为6-8天;在干燥环境中,发芽时间为8-10天;在高温环境下,发芽时间为10-12天。
2. 胚根长度:在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胚根长度为1-2厘米;在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胚根长度为0.5-1厘米;在低温环境下,胚根长度为0.3-0.5厘米;在干燥环境中,胚根长度为0.2-0.3厘米;在高温环境下,胚根长度为0.1-0.2厘米。
3. 子叶颜色:在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子叶颜色为绿色;在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子叶颜色为黄绿色;在低温环境下,子叶颜色为淡绿色;在干燥环境中,子叶颜色为黄白色;在高温环境下,子叶颜色为浅黄色。
【日记】绿豆种子发芽观察日记
2023年6月1日。
今天我开始了观察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
我先将一些绿豆种子
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然后放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以便观察它们的
生长过程。
2023年6月3日。
两天过去了,我发现有一些绿豆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它们的
根部开始从种子中长出来,而且有些种子还长出了一些嫩绿的叶子。
我很惊讶地发现,原来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是如此迅速。
2023年6月7日。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绿豆种子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有些种
子已经长出了一些小小的豆苗,而且叶子也变得更加茂盛了。
我每
天都在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感到非常兴奋。
2023年6月10日。
今天,我发现绿豆种子的生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豆苗
变得更加茂盛,而且叶子的颜色也变得更加鲜绿。
我非常期待它们
继续生长,看到它们长成一株大大的绿豆植物。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我将继续观察绿豆种子的生长过程,希望能够记录下更多有趣的发现。
【日记】绿豆发芽观察日记
2023年9月15日。
今天我在家里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我决定观察绿豆的发芽
过程。
我首先在一个玻璃罐里放入了一些湿润的棉花,然后把绿豆
均匀地放在棉花上。
接着我把罐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准备每天
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
2023年9月16日。
今天早上我发现绿豆开始发芽了!我高兴极了,看到它们一点
点地冒出了嫩绿的芽,真是太神奇了。
我继续保持每天观察的习惯,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
2023年9月20日。
五天过去了,绿豆的芽已经长得很高了,有的甚至已经长出了
叶子。
我看着它们茁壮成长的样子,感到非常满足。
这个实验不仅
让我了解了绿豆的发芽过程,也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力量。
2023年9月25日。
今天是我观察绿豆发芽的最后一天。
绿豆已经长成了小豆苗,
我觉得该是时候结束这个实验了。
我打算把这些豆苗移植到土壤里,继续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力量。
我会继续保持对植物生长的观察,让自己更加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绿豆芽观察日记
今天我开始了对绿豆芽的观察实验。
我在一个浅盘子里放了一
层湿纸巾,然后把一些绿豆撒在上面,再用另一张湿纸巾盖住。
我
把盘子放在阴凉处,每天都要给豆芽喷水,保持湿润的环境。
第一天,我看到绿豆还是干干的,没有变化。
但是第二天,我
发现绿豆开始发芽了!小小的绿芽从豆子里钻出来,慢慢地变长。
我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实验成功了。
经过一周的观察,绿豆芽长得很茂盛,绿绿的颜色非常漂亮。
我还发现,绿豆芽的味道也变得更加清甜了。
我想,这是因为绿豆
芽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口感。
通过这次观察,我对绿豆芽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知道了它们的
生长过程,也知道了它们的营养价值。
我觉得这次实验非常有意义,我会继续关注绿豆芽的生长,希望能有更多的发现。
发豆芽实验报告(共10篇)发豆芽实验报告篇一: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问题的提出: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过程: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附表一篇二:豆芽实验报告总结:(根据几天种豆芽的经历,写写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心得,体会与收获,班级:姓名:评分:篇三: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学生:李欣睿资料查找: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
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实验记录:先将豆子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起放入20至30度的温水中20分钟,捞起稍滤一下水分,放在干净的盆或其它容器内,表面用在水中浸湿的干净毛巾盖上,放在温度约15至25度的地方,毛巾水分不足时再浸水,等一天后将水倒掉,黄豆变大了,把黄豆放进一个碗里,盖上一块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