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3.83 KB
- 文档页数:2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一、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主要宗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教主要教导的是“道”,认为万物皆有道,要顺应自然、遵循道德准则,追求心灵的洁净和精神的自由。
道教主要分为道家和道教两个派别。
道家主要注重“道”,强调通过修炼道法,达到身心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而道教则围绕诸多神祇、崇拜神仙,发展出了一套体系完备的宗教仪轨。
二、道教的基本理念1. 道与道德道教中的“道”是一种宇宙的原则或者法则,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它是大自然的规律,无处不在,包容一切。
而“道德”则是遵循“道”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2. 阴阳五行道教对宇宙的认识主要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之上。
阴阳代表了宇宙的动态变化,五行则代表了宇宙的物质构成。
在道教的传统中,对于宇宙的一切都能用阴阳五行来阐释。
3. 长生不老道教强调通过修行、炼丹、服用仙丹,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发展出了密宗、丹道、内丹术等实践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长生的目标。
4. 神仙教道教所崇拜的是各种神祇和神仙,认为他们可以庇佑人类,保护世间百姓,实现人类的愿望。
这些神祇多数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
三、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有众多经典著作,主要有道德经、道藏、无上文经、中庸通辩和太上清净玉册、周易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道德经,被誉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4. 道教的历史影响道教在中国古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智慧、医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5. 道教的布教传播道教的传播主要包括民间传播和官方传播两种方式。
道教的祭祀、庙宇、道观、道士等都是它的传播方式之一。
在中国,由于政府的支持,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6. 当代道教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道教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的改革,使道教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以上就是对于道教考试的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道教的基础常识,也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化的内容。
道教文化: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
传统道家流派和典籍简介中国传统道家包括老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玄学派、道教学派六个派别,老子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关尹,代表作是《道德经》;杨朱学派代表人物是杨朱,没有著作传世,《列子》中的杨朱篇只具有参考价值;庄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代表作是《庄子》;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郭象、竹林七贤、陶渊明等人,代表作是《列子》、《大人先生传》、《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桃花源记》、《世说新语》等,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慎到、彭蒙、田骈等人,其代表作是一系列的辉煌巨著,如《鹗冠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此外,王充的《论衡》也是黄老道家的名著。
道教学派以葛洪、成玄英、司马承祯、陈抟等为代表,其代表作是《道藏》。
另外,最近由于考古,新发现了一些道家经典,如《帛书本老子》、《黄帝四经》、《竹简本老子》、《恒先》、《太一生水》、《文子》残简、《道藏敦煌遗书》等。
道教文化1、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在汉朝末年创立的。
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
内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
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
2、简介道教[1]以"道"名教,对老子之道一要学习,二要信仰,三要继承。
四要发扬。
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
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
其奉行者为天道。
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
其运行受之于地道。
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
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
鬼,指人之所归。
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
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
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
道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极其高雅,极其通俗。
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3、内容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道教神学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
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
道教的影响与现代社会主义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东汉,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境界。
道教强调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宇宙观念,将其应用于医学、养生、哲学、术数等领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关系1. 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道教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观念在现代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现代社会应借鉴道教的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无为而治与简政放权道教倡导无为而治,强调政府应减少干预,让民间自主发展。
这一观念对现代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现代社会应简化政府机构,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民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 人文关怀与共同富裕道教关注民生,强调人文关怀,提倡扶贫济困、互助互爱。
这一观念与现代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契合。
现代社会应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4. 精神追求与精神文明建设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精神境界,强调内心修炼、德行修养。
这一观念对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应重视精神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5. 医学养生与健康中国道教在医学养生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如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理论,对现代社会主义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应挖掘道教养生文化,推广中医养生理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结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观念对现代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研究道教文化,挖掘其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契合点,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道教文化中的封建迷信成分,加以批判和改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主义事业。
关于道教的简介1.道教道教三祖:道教以始源於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以阐扬道学精义的老子为道祖;以组成道教的张道陵为教祖。
道教别称:道家、黄老、老氏、玄门、道门道教思想:除"人君南面之术"外,还有阴阳五行思想和神仙思想2.道教发展史战国中期,齐国,兴盛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时期,文帝景帝两代以 "清静无为"之学治理天下,与民修养生息,对于社会的各种生产活动及老百姓的生活,尽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遂形成了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的政治学说,世称"人君南面之术",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是故,黄老之学,蔚然而兴。
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
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
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时期基本已经完成,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道教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和民间化。
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明太祖推崇城隍和土地,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成千上万座城隍庙和土地庙;明成祖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对全真道士张三丰及其门派极为尊崇。
中国道教史的简介道教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是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国道教史的简介。
中国道教史道教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是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唐朝皇族与老子攀亲,自称李耳之后裔,政治上给予扶持,大力推行道教,这是第二个发展时期。
北宋真宗开始,用道教麻痹人民陶醉自己,借以掩盖北方强邻压境造成的耻辱,这是道教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明代中期,帝王迷信道教,妄图成仙,道教受到重视,并干预政治,参加政府内部的权力争夺,这是道教发展的第四个时期。
中国道教史概况道的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的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可分为思想方面和道与宗教方面的道。
现在名思想方面的道为道家,宗教方面的道为道教。
宗教方面的道教包括方术符谶在里面,思想方面的道家,就饮食易阴阳五行的玄理。
道家的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这思想自与佛教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的道教。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
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
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
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
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
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落,活动主要在民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亦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
道教进一步衰败,在中国五大宗教中降为教团势力和政治影响最弱的一个。
道教
发布时间:2017-10-23 02:30文章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研究中心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及鬼神信仰,于东汉末年形成的。
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成熟,在隋唐北宋达到鼎盛。
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出现新的教派,教义和道法都有改变。
明清时期,道教随着中国传统社会进入晚期而日益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界进行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使道教的面貌焕然一新。
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实现了全国道教徒的大联合、大团结。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
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最终目的是得道成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
全真派由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
正一派源远流长,于元代最终形成。
授箓是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道士“修真成仙”的重要条件,只有受箓才能“名登天曹”。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绝大部分不出家。
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庞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等。
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
四御为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
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
星神与四方之神: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主要有北斗七星。
斗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又称斗姥,最受尊崇。
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北宋时改称玄武为真武,最受崇拜。
道教的主要仪轨有斋戒、坛醮等。
道教的主要道术有外丹、内丹和符箓等。
道教的主要节日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天师张道陵诞辰、太上老君诞辰、东岳大帝诞辰、吕纯阳祖师诞辰、关圣帝君诞辰、灵宝天尊诞辰、元始天尊圣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