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43
第一章现代主义文学概述现代主义既是文化运动也是文学思潮。
它是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进入现代工业社会阶段出现的文学现象。
现代主义本质上说是对启蒙运动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的反抗,并试图为迷惘中的西方文化提供新的精神坐标。
现代主义文学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出现,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进入黄金时期,先后出现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等文学流派。
本章主要讲述三个大的问题:一是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和思想基础;二是现代主义的思想特征;三是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
三个问题紧密联系,都是很重要的需要掌握的。
其中,资本主义市场文化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西方现代哲学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如何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主题,是学习的难点。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一)社会原因1、资本主义市场文化的全面建立20世纪欧美社会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社会体制高度组织化、制度化和民主化,政治高压和经济剥削为标志的传统统治方式已经成为了历史。
现代资本主义将市场和商品作为自己的统治策略,通过市场和商品来控制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在给人们更多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人们受到无所不在的市场规则的控制。
表面看来从政治和经济压迫中解放出来,人更自由了,实际上,人成为了机器和商品的奴隶。
人们过着机械的、程式化的生活,服从机器运转的规律和节奏,围绕着机器生活;占有商品(金钱)成为人生的目标、价值的标准、成功的象征。
市场文化以高度丰富的物质使人产生虚假的满足感,从而忘记自己的本质需要,心甘情愿地服从商品社会的统治。
人们创造了机器和商品,但现在不得不接受它们的奴役,这是一种异化的现实。
因此,人们仍然生活在不自由的状态中。
资本主义市场文化对文学的影响20世纪欧美社会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社会体制高度组织化、制度化和民主化,政治高压和经济剥削为标志的传统统治方式已经成为了历史。
第十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第十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这一章论述除前苏联文学以外的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有史以来最壮阔的文学潮流,它的影响极为深远。
这一成功的创作经验必然为许多作家所接受。
他们当中有不少是跨世纪作家,深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大作家的启发和影响。
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接受了前辈们的批判精神、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典型人物等最基本的创作方法。
同时他们并不固步自封,也接受新时期涌现的文学流派的新手法,以丰富传统的现实主义。
他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坛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趋势。
欧美现实主义作家感到的困惑是:欧美资本主义社会从这时起再一次获得了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于福利的提高得到了相应的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这种局面已迥然不同于19世纪的社会状况,他们对一片升平景象感到茫然和惶惑,认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意识已经过时。
揭露性和批判性的消退,造成了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暂时衰落。
大约从70年代开始,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又出现复兴的端倪,即所谓回归现象。
及至80年代,有的现代派作家甚至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来写作。
这种现象对现实主义本身无疑是一种激励。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世纪上半期的拉美,现实主义文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注意本地区的自然特色和文化传统,总体上可分为革命文学、大地小说和印第安小说。
它们为下半叶的“文学爆炸”奠定了基础。
综观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人们发现,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力是强大的。
可是,如果抛弃了它的优良传统,即批判性、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广阔性、塑造典型人物的艺术手法等等,而过多地吸取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那就会造成自身的衰微,乃至不成其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3.1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概念、分期与特点1、定义: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又译现代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欧美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大胆探索,锐意求新,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2、分期:现代主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线,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等。
后期的主义流派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有人将后期的文学称为“后现代主义”。
3、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1)、两次世界大战,加深了西方人的危机意识,苏联革命与建设中的失误与曲折,使西方知识分子陷入了更深刻的困惑。
(2)、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人的异化。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趋向对立。
(3)、严酷的社会现实,助长了非理性主义思潮传播《叔本华的“唯意与论”;尼采的“自我扩张”的超人;柏格森略带神秘意味的生命哲学;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
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等都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影响。
(4)、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受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影响较大,尤其是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自然,而且所摹仿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把文学对现实世界描写之真实性的追求,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感觉到,以往的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摹仿自然理论的指导下过于强调再现外部客观世界,使得文学自身应有的表现功能相对萎缩,艺术形象中的客观外部因素过于突出,而主观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遭排挤了。
于是,他们开始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则基本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
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艺思潮、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
第一节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一)社会历史背景(二)科学文化背景(三)文学思潮背景十九世纪的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已孕育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基因;进入二十世纪,文学观念的更新催生了现代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一)思想特征1、表现人的异化、社会的危机——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人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颠倒。
2、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二)艺术特征1、重视表现主观世界——表现以本能为主导的复杂多变的内心;表现主观感受中丑恶、荒诞的世界。
2、重视艺术表现——使用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
3、重视艺术形式的创新。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作家作品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文学。
(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形成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和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至20世纪20—40年代形成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用象征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通感等手法表现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涉及重大的题材,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宗教神秘性与现代意识。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领域:§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见第二节)§叶芝(1865-1939)是爱尔兰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早期创作受唯美主义、浪漫主义影响,诗作富于幻想,有朦胧美丽的意象,代表作有《茵纳斯弗利岛》等;后期创作转向象征主义,推动后期象征主义贴近现实生活;名作有《在学童们中间》、《驶向拜占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