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凝油油保所
- 格式:ppt
- 大小:16.83 MB
- 文档页数:29
稠油和高凝油开发技术发布:石油博客 | 发布时间: 2007年12月1日《加入石油杂志》1 常规地质评价技术通过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建立了稠油、高凝油油藏的地质模型。
首先建立了地层模型、构造模型、沉积模型和储层模型,然后采用储层及其属性参数三维预测技术、油藏建模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以静态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预测模型。
该模型不仅利用了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保障控制点间的内插外推值的精确度,在一定范围内对无资料点具有预测能力。
针对高凝油主要在潜山储层富集的特点,对潜山储层油藏进行了精细描述,利用地层研究技术、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技术、井点储层描述技术、储集岩空间分布预测技术、构造裂缝空间分布预测技术和裂缝性油藏储层建模技术等对潜山储层进行了研究,利用确定性建模或随机模拟的方法,根据实际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发育特征、岩心资料、野外露头资料、测井及动态测试等资料建立了裂缝型储层三维属性模型。
2 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优化技术根据地质特点,应用产量特征趋势分析法及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影响吞吐效果的注汽强度、注汽压力、注汽速度及焖井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尤其是对高轮次吞吐注汽参数的优化,解决了吞吐进入高周期后油汽比低的问题。
对吞吐8 周期以上的近800 井次实施优化,平均单井周期可以节约注汽量200 m3 ,周期油汽比提高0105 。
3 蒸汽驱开发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基本上形成了适合辽河油区中深层稠油油藏的蒸汽驱技术,并通过曙12725块和齐40 块的蒸汽驱试验的应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4 分层和选层注汽技术针对多油组互层状油藏吸汽不均、油层纵向动用差的问题,广泛采用了分层注汽及调剖工艺技术,包括:(1) 封隔器分层、选层注汽技术用封隔器封堵高吸汽层,动用吸汽差层或不吸汽的油层。
相继又开发出滑套式分层、选层注汽技术,一次可实现两层分注或多层选注,有效地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
(2) 机械投球选注技术堵塞高吸汽层射孔孔眼,实现选择性注汽。
高凝油油藏物性特征例如, 某高凝油油藏埋藏深度较浅, 低孔、低渗, 孔隙度10. 99- 16. 19%, 渗透率5. 96- 9. 36? 10- 3?m2.原油密度0. 9736 g/cm3( 20 ? ), 胶质/沥青质含量37. 45%, 含蜡24. 27%, 凝固点52 ? , 原油粘度780mPa? S. 总而言之, 高凝油油藏的储层物性表现差, 且为低渗透; 同时原油的凝固点也高, 地层温度与原油析蜡温度相差很小(一般约为5- 10 ? ), 注冷水开发时极易造成冷伤害, 且会增加开采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等。
高凝油是烷烃、蜡和渣油含量高, 硫和沥青含量低的原油。
国外把凝固点高于40 ? 、含蜡量大于35%的原油称作高凝油。
高凝油即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在我国辽河沈阳油田、河南魏岗油田、大港枣园油田等地都有分布。
而沈阳油田具有丰富的高凝油储量,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在探明的含油面积103.7km2、地质储量2.9 ×108t 中,高凝油约占80%。
高凝油主要分布在辽河断陷盆地大民屯凹陷油藏中,其凝固点最高为67℃,含蜡量40%以上,均为世界所罕见。
攻关不畏难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一线的石油工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借鉴国外类似油田的开采经验,于1986年底投入全面开发,三年就形成了300×104t产能。
同时,与之配套的先进的集输工艺等地面工程、丛式井组采油等先进的开采工艺,使沈阳油田的整体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温度对高凝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高凝油对温度极为敏感。
当原油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时, 呈液态单相体系, 粘度随温度变化, 具有牛顿流体的性质。
若温度降低, 处于析蜡温度和临界温度区间时, 仍具有牛顿流体特性, 但粘度已明显增加。
当原油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时, 呈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只有在外剪切力的作用下才能流动。
当油温高于析蜡点温度以上时, 高凝油中所含蜡处于溶解状态, 成单相体系, 原油的流动性与普通原油无甚差别, 只是因重烃含量高而粘度稍大, 具有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 粘度随油温变化。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油藏工程管理,加强油田开发过程调控,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根据《油田开发管理纲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油藏工程管理要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油田地质研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各专业的协同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使油田达到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第三条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油藏评价和油田开发过程中,深化油藏认识,把握油田开发趋势,搞好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做好动态监测和跟踪调整工作,确保油田高效开发。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及所属油(气)田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
控股、参股公司和国内合作的陆上油田开发活动参照执行。
第二章油藏评价第五条油藏评价阶段油藏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1. 编制油藏评价部署方案。
2. 为提交探明储量和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取全取准所需要的各项原始资料。
3. 进行油藏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对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油藏提交探明储量。
4. 开展开发先导试验。
5. 建立概念地质模型,编制油藏工程初步方案。
第六条油藏评价部署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价目标概况、油藏评价部署、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经济评价、风险分析、实施要求等。
1. 评价目标概况应概述预探简况、已录取的基础资料、控制储量和预探阶段取得的认识及成果。
— 1 —2. 油藏评价部署要遵循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及时调整的原则。
不同类型油藏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要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构造、储层、流体性质、油藏类型、概念地质模型及探明储量估算、产能分析等)论述油藏评价部署的依据,提出油藏评价部署解决的主要问题、评价工作量及工作进度、评价投资和预期评价成果。
3. 实施要求应提出油藏评价部署方案实施前应做的工作、部署方案工作量安排及具体实施要求、部署方案进度安排及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七条油藏评价部署方案中油田开发概念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 可能的含油层系、产油层厚度、面积及石油地质储量。
2. 可能的油田开发方式。
原油凝固点分级标准一、原油按凝固点分级标准根据原油凝固点的不同,原油被分为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三类。
二、原油凝固点分类1. 石蜡基原油:凝固点较高,一般大于50℃,如高凝油和蜡基原油。
2. 中间基原油:凝固点在30-50℃之间,如常规轻质原油。
3. 环烷基原油:凝固点较低,小于30℃,如低凝油。
三、不同凝固点原油的特性1. 石蜡基原油:含有较多的石蜡成分,凝固点较高,流动性差,容易堵塞管道。
2. 中间基原油:凝固点适中,流动性较好,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原油类型。
3. 环烷基原油:含有较多的环烷烃成分,凝固点较低,流动性好,开采和运输成本较低。
四、原油凝固点与开采、运输和储存的关系1. 开采:凝固点高的原油需要加热才能开采,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可以直接开采。
2.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凝固点高的原油需要加热和保温,以保持其流动性;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可以直接运输。
3. 储存:在储存过程中,凝固点高的原油容易堵塞管道和阀门,需要定期加热和清洗;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不容易堵塞管道和阀门。
五、原油凝固点对炼油工艺的影响1. 加工温度:凝固点高的原油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更高的加工温度,以使其保持流动性。
2. 设备选择:凝固点高的原油需要使用加热和保温设备,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可以使用冷却设备。
3. 产品品质:凝固点高的原油在炼油过程中容易产生更多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影响产品品质。
六、原油凝固点与油品质量的关系1. 油品密度:凝固点高的原油通常密度较大,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密度较小。
2. 油品粘度:凝固点高的原油通常粘度较大,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粘度较小。
3. 油品挥发性:凝固点高的原油通常挥发性较低,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挥发性较高。
4. 油品燃烧性能:凝固点高的原油通常燃烧性能较差,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燃烧性能较好。
七、原油凝固点对管道输送的影响1. 输送温度: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凝固点高的原油需要加热和保温以保持其流动性;而凝固点低的原油则可以直接输送。
油气藏开发分类之按油气藏流体性质分类油气藏所储流体的性质包括:密度、黏度、凝固点及烃类、非烃类组分等,也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密度分类,通常分为石油和天然气两大类。
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方法是将油气藏按所产流体分为天然气藏、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稠油油藏、高凝油藏和常规原油油藏。
在自然条件下,储层流体又往往是两类流体甚至三类流体组成一个油气藏,如有气顶或凝析气顶的油藏,有油环或油垫的气藏或凝析气藏,有凝析气顶的挥发性油藏,有气顶的稠油油藏,有稠油环或油垫的气藏等。
一、天然气藏天然气藏定义为流体在地下储层中原始孔隙压力下呈气态储存,当气层压力降低时,气藏中的天然气不经历相变。
因而虽然许多天然气藏采出的流体在地面常温常压或低温下有液相析出(一般也称凝析油),但只要在气藏温度条件下,压力降到气藏枯竭压力仍不会出现两相的,都属天然气藏。
用相图表示则气层温度一定大于临界凝析温度。
根据天然气中烃类组分,天然气有干气、湿气、富气、贫气等多种分类。
但大多数只是定性概念,没有定量界限,一般干气、湿气以天然气中戊烷以上重烃组分含量多少来区分。
富气、贫气以天然气中丙烷以上重烃组分含量多少来区分。
由于重烃比甲烷在相同体积下热值要成数倍地增加,且许多重烃都是石油化工的优质原料,故湿气、富气的经济价值比干气、贫气要高得多。
天然气藏的开发与油藏开发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PW特性对开发特征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像油藏那样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其次是能量的补充一般起降低采收率的作用而不是像油藏那样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及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含量的不同对气体集输处理及经济价值评价的差异极大,还有水化物形成条件对气井开采和集输的影响等。
天然气的开发一般都是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其采收率与驱动类型有很大关系,封闭式气藏及弱水驱气藏其采收率可以超过强水驱气藏的一倍。
除了从地质条件上分析其驱动类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开采过程的生产动态来判断驱动类型,故一般气田开发都要经过一到两年的初步开发取得足够的生产动态资料后,才能编制正式的开发方案。
采油定义水泥帽:固井时,从井口到地下40米左右处,用水泥封固套管与井壁之间,称为水泥帽。
水泥塞: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这段泥柱,叫水泥塞。
沉沙口袋:从人工井底到所射油层底部一段套管内容积,叫沉沙口袋。
用于沉积随油流带出来的砂石及压裂沉砂。
沉砂口袋一般留15~25米。
人工井底:油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内最下部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就是人工井底。
油气藏:在同一圈闭内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圈闭:能够使油气聚集起来的场所叫圈闭。
原生油气藏:当油气藏形成以后,没有遭受构造运动及其他因素破坏的油气藏称为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在构造运动及其他破坏性因素影响下,原生油气藏受到破坏,油气再次运移聚集在新的圈闭中,形成新的油气藏称为次生油气藏。
工业油气藏:凡是储存油、气量较多,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在当前技术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叫工业油气藏。
水压驱动:靠油藏的边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石油推向井底的。
气压驱动:依靠油藏气顶压缩气体的膨胀力推动石油流入井底,叫气压驱动。
弹性驱动:钻开油层后,地层压力下降,引起地层及其中液体发生弹性膨胀,体积增大,从而把石油从油层推向井底,这种方式称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依靠石油溶解气中溶解气分离时所产生的膨胀力推动石油流向井底,叫溶解气驱动。
重力驱动:石油依靠本身的重力由油层流向油井,叫重力驱动。
岩石总孔隙度:油层岩石的空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值叫岩石总孔隙度。
岩石有效孔隙度:油层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叫有效孔隙度。
油层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石让流体通过的能力叫渗透性。
绝对渗透率:用空气测定的油层渗透率叫绝对渗透率,也叫空气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多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某一项流体的渗透率叫该项流体的有效渗透率,又叫相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多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中某一项流体的相渗透率与该介质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叫相对渗透率。
名词解释4 油井流入动态: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曲线.5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油量.它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6 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7 滑脱:由于油,气密度的差异和泡流的混合物平均流速小,因此,在混合物向上流动的同时,气泡上升速度大于液体流速,气泡将从油中超越而过,这种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
OR:在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8 滞留率:多相流动的某一管段中某相流体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9 滑脱速度: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10 自喷: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称为自喷.11 临界流动:指流体的流速达到在流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12 临界压力比:对应于最大流量十的压力比称为临界压力比.13 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统称为功能节点.14 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法.15 启动压力: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到达管鞋时的井口注入压力.16 光杆冲程:柱塞上下抽汲一次为一个冲程,在一个冲程内完成进油与排油的过程.光杆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称为光杆冲程长度,简称光杆冲程.17 扭矩因数:就是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18 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边哈的扭矩的等值扭矩.19 水力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20 光杆功率:是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21 气锁:由于抽吸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使吸入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22 静液面:是关井后环行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面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Ls23 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时油套环行空间的液面.Lf24 沉没度:表示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hs25 折算液面:即把在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26 气蚀:环空过流面积越小,给定的油井产出流体流过该面积的速度就越高.流体的静压力随其流速增加的平方而下降,在高流速下静压力将下降到流体的蒸汽压.这个降低的压力将导致蒸汽穴的形成,这个过程称为气蚀.27 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