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讲座中国书法简史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10.13 MB
- 文档页数:32
讲座主题:书法艺术简史(一)从时间上讲,习惯上把秦统一之前的上古时期称为先秦.这段时间,是汉字形成和古文字逐渐成熟的时期。
书法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书法依附于汉字,同时又促成了汉字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结绳记事”、“八卦说”、“仓颉造字说”。
商代书法文字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今天所能见到的实物,最早要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这种文字一般是先用笔书写,然后用刀刻。
由于甲骨的质地比较硬,上面的文字“笔划”痕迹,与同时期的金文相比较大都比较细。
甲骨文的书法主要从刀刻的痕迹中获得。
线条有直有曲,有圆有方;字行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排列往往因龟甲形状而有所不同,错落自然。
从文字上看,单字有5000多个,但可以识别的只有1000多个。
金文金文的产生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时,我们平时所说的金文,指的是铸造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称铜为金,故而,金文又称钟鼎文。
在商代早、中期,青铜器上多刻铸图腾族徽及图腾文字,到了殷商时期,青铜器上才铭文。
开始时只有二三字,后来字数也逐渐多了起来。
由于金文是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所以它的“笔划”一般比甲骨文看起来更加浑厚、饱满,充满一种凸显的张力。
春秋战国书法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各国各自为政,文字书写无论从结构到外部形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此同时,书写材料不仅表现在青铜器上,还出现了刻石货币帛书简牍等文字形式。
战国时期,文字的书写上还出现了古隶书的式样,从而证明了隶书由程邈所创造的传说是不可信的。
秦汉时代的书法这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出现了文字的第一次统一;同时,文字史的两次大的变革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第一次文字统一许慎<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该,所谓小篆者也.”两次文字变革一是汉字由大篆进入小篆时期,文字异形的不规矩现象得到改观,文字改革成为秦政府改革内容的一部分。
《中国书法简史教案》课件第一章:中国书法的起源与演变1.1 汉字的起源介绍汉字的起源,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等早期文字形式。
通过图片展示甲骨文和金文的书法作品。
1.2 书法的工具与材料介绍书法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展示不同种类的毛笔和墨汁。
1.3 书法的审美观念讲解书法的审美观念,如骨法、气韵、章法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书法作品。
第二章:篆书的发展与特点2.1 篆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篆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从秦篆到汉篆再到唐篆等。
展示不同朝代的篆书作品。
2.2 篆书的特点讲解篆书的特点,如圆润、刚劲、婉转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篆书作品。
2.3 篆书的书写技巧介绍篆书的书写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篆书的书写技巧。
第三章:隶书的发展与特点3.1 隶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隶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从汉隶到魏碑再到唐隶等。
展示不同朝代的隶书作品。
3.2 隶书的特点讲解隶书的特点,如方正、端庄、严谨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隶书作品。
3.3 隶书的书写技巧介绍隶书的书写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
第四章:楷书的发展与特点4.1 楷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楷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从汉楷到魏碑再到唐楷等。
展示不同朝代的楷书作品。
4.2 楷书的特点讲解楷书的特点,如规范、端庄、平整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楷书作品。
4.3 楷书的书写技巧介绍楷书的书写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楷书的书写技巧。
第五章:行书的发展与特点5.1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行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从汉行书到魏碑再到唐行书等。
展示不同朝代的行书作品。
5.2 行书的特点讲解行书的特点,如流畅、自然、变化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行书作品。
5.3 行书的书写技巧介绍行书的书写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等。
书法学习《中国书法》讲座PPT课件免费下载篇一:书法专题讲座二专题讲座书法艺术的鉴赏与教学实践杨广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一、开设课程的意义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优秀文化,提升个人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提高人生规划能力二、不同书体的鉴赏(一)篆书篆书:在中国文字史和书法史上,篆书是最早出现的,点画单纯,有的字是具有某种象形因素的古老的汉字字体,是先秦时代,秦代和汉代前期通行的整体文字。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指秦代统一文字以前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还有石鼓文和简牍书等。
小篆则是秦代规范化的篆书。
至东汉时代,篆书已逐渐由隶书所代替,退出主要实用领域。
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
东汉许慎以小篆为正字,又收两类异体,一类称古文,指古文经中与小篆不同的字;一类称籀文,指中与小篆不同的字。
公元前 220 年,秦始皇按李斯的主张统一文字。
后世学者把省改前的文字称为大篆,省改后的文字称为小篆。
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等。
大篆书法以金文(钟鼎文)最具典型性。
其优秀的传世作品有等。
大致代表了西周早期金文书风,其风格与甲骨文相近,以雄浑、矜重、谲奇著称。
是西周晚期宣王的遗物,铭文气势宏大,笔法纯熟精湛,线条逑劲饱满,结体平正而又不乏俯仰、参差之变化。
乃战国时期秦国刻石,是秦系典型书风,行笔沉着稳健,线条圆润饱满,结体方正宽博,为历代习篆书者所宗。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秦处周之旧地,使用周的籀文,逐渐发展而具有秦的特色。
秦始皇削平六国,统一文字,采纳李斯建议,“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这时秦使用已久的籀文也在省改,李斯作,赵高作,胡勿敬作,文字多取,而篆体不尽相同,后世称为秦篆,又称小篆。
(二)隶书隶书:隶书又叫“佐书”、“八分”等,是书法史上继篆书之后通行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由徒隶所书,所以叫做“隶书”。
隶书将篆书的圆转笔画变为平直的笔画,有的横画也有了变化,字形由修长变为扁平,是一种较篆书书写更简约、便捷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