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素材积累ppt
- 格式:ppt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20
高考作文素材:孔子的经典人生名言一: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二: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道统永垂千古文明共仰圣人一一孔子导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执着寻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他传道受业,孜孜以求一心渴望恢复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
面对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他践行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知其不可而为之。
当他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无情逝水天地之间,他已经站成了一种理想、一种品格、一种信仰。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一【知人论世】1. 人物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
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正直、好学、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历尽艰辛,还险些丧命,但仍并不灰心,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他的高尚品格,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2. 人物生平(1)家世渊源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妻施氏,生九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病足,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又娶颜徵在,当时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而颜徵在还不到二十岁,生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生活艰难。
孔子十七岁时,母亲颜徵在去世。
孔子十九岁娶宋人亓官氏为妻,一年后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鲤享年五十岁。
孔鲤生子孔伋,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著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2)流离一生未成年时期的艰难岁月:三岁丧父,十五岁立志做学者,十七岁丧母。
青壮年时期:十九岁,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为妻。
二十岁时,孔子开始当“委吏”,管理仓库。
二十一岁,孔子开始当“乘田”,管理畜牧。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孔子及《论语》一.孔子事迹孔子,我国古代最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
孔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开始讲学授徒,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子的出身----孔子,名丘,字仲尼。
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账目,清楚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人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的志向----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处处受压抑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没人能任用自己,说:“周文王、周武王起于丰、镐之地而称王天下,如今费邑尽管小,但或许有希望吧!”打算前往。
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
孔子说:“他们召请我,岂能徒劳无益呢?如果任用我,我将在东方复兴周道!”然而结果没有成行。
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国----孔子困于陈国蔡国之间,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子贡怒气发作。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
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
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
“孔子”主题素材运用一、考场作文常用的孔子名句:1.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学而】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注:知:通“智”。
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3.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
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5.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注:伐:夸耀。
盍:何不。
译:颜渊、子路俩人侍立在孔子身旁。
孔子说:“你们何不个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得到关怀。
”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译:孔子说:“克制自己,言行符合礼就是仁。
”7.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译: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
”8.子曰:“为仁由己,而在乎人哉?”【颜渊】译:孔子说:“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9.子曰:“仁远忽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尔】译:孔子说:“难道仁德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
孔子介绍动态开头素材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
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
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
”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
走进孔子、走近孔子摘要:孔子,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教育的发展,甚至于世界的教育格局。
孔子一生有很多著名的言谈到现在也对人有深刻影响,但是世人并不能理解孔子的思想,在这篇文章的引导下,希望可以使人们走近孔子的世界。
关键词:生平、思想体系、《论语》一、关于孔子的生平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二)《圣贤诸子》孔子第二部分《圣贤诸子》至圣先师—孔子(上)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中国的一个神话,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并且注定继续延续下去的永不熄灭的精神灯盏。
孔子的出现,对后来中国文化传统影响深远。
自汉代起,他就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孔子也被尊为至圣先师。
据考证,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从此孔氏在鲁国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娶颜征在时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的一天清晨,一个背靠尼丘山,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普通小山村鲁源村,诞生了一个不平凡的生命。
在这个小生命诞生之前,他的父母来到了附近的尼丘山祈祷,希望能有个儿子,似乎是山神显灵,这个愿望果然实现了。
他们兴奋之余,就给这个男孩儿取名孔丘,字仲尼,这个男孩子就是后来的孔子。
然而尼丘山没有给他们带来永久的宁静,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了,孔母颜征在携孔子移居曲阜阙里,母子相依为命,生活艰难。
因而孔子在同龄孩子中,显得一些早熟。
他从小就对人情冷暖比较敏感,但他并没有养成孤僻和冷酷的性格,而是形成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执着上进的品格。
由于家境贫困,孔子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全部靠读书自修。
他自幼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也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他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艺即为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著书和计算等本领。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去世,孔子为母亲守孝三年。
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有着如此孝心感到了当地所有人,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素材备注学校:内蒙临河区金川学校执教:于春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人。
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
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
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成语精选《论语》中的成语精选:欲速不达《子路》温故知新《为政》尽善尽美《八佾》举一反三《述而》不耻下问《公冶长》废寝忘食《述而》任重道远《泰伯》杀身成仁《卫灵公》察言观色《颜渊》巧言令色《学而》见贤思齐《里仁》怨天尤人《宪问》《孟子》中的成语精选: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为富不仁自暴自弃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言近指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二、名句精选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关于孔子的作文素材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