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循环结构(1)
- 格式:ppt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21
《循环结构》教案梁长春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的结论的基础。
另外,高问题,因此,学生具备类比简单d i=的赋值得出sum sum n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引例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尝试整理成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为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五)教材处理教材中直接给出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再对循环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根本意义很难理解。
《循环结构》讲义在编程的世界里,循环结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它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自动、重复地执行一系列的操作,大大提高了程序的效率和功能。
循环结构,简单来说,就是让一段代码按照一定的条件和规则,不断地重复执行。
想象一下,你需要打印 1 到 100 这 100 个数字,如果没有循环结构,你就得手动一个一个地写 100 行代码来实现。
但有了循环,只需要几行代码就能轻松搞定。
在大多数编程语言中,常见的循环结构有三种:for 循环、while 循环和 dowhile 循环。
先来说说 for 循环。
for 循环通常有三个部分:初始化、条件判断和更新。
初始化部分用于设置循环的初始值,比如从哪个数字开始;条件判断部分决定循环是否继续执行,如果条件为真,就继续执行循环体里的代码,否则就结束循环;更新部分则在每次循环结束后,对循环变量进行修改,为下一次循环做准备。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计算 1 到 10 的和,可以这样写 for 循环:```javaint sum = 0;for (int i = 1; i <= 10; i++){sum += i;}```在这个例子中,`int i = 1` 是初始化,`i <= 10` 是条件判断,`i++`是更新。
循环体里的代码`sum += i` 就是每次把当前的`i` 值加到`sum` 中。
接下来是 while 循环。
while 循环只有一个条件判断,如果条件为真,就执行循环体里的代码,执行完后再次判断条件,直到条件为假时结束循环。
比如,还是计算 1 到 10 的和,用 while 循环可以这样写:```javaint sum = 0;int i = 1;while (i <= 10) {sum += i;i++;}```这里先初始化`i` 为 1,然后在 while 循环里判断`i` 是否小于等于 10,如果是就执行循环体里的代码,同时把`i` 的值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