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循环结构while
- 格式:ppt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2
【C语⾔】-循环结构-while语句while语句:while循环可实现“当型”循环,即当条件成⽴时,执⾏循环体。
适合⽆法确定循环执⾏次数的情况。
while (表达式){循环语句}注意:表达式为循环控制条件,⼀般是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的形式。
循环控制条件也可以是任意合法的C语⾔表达式,例如:while (1)也是合法的,但注意尽量不要这样⽤,因为可能会导致死循环。
执⾏时,如果程序死循环,可以使⽤ctrl+break组合键结束程序。
循环语句也可以是空语句。
循环体中的空语句可以表⽰循环不做任何操作,可能只是为了消耗CPU的计算控件,也有可能是为了占位暂时使⽤空语句的形式。
多条循环语句必须⽤花括号括起来,以复合语句的形式出现。
例:i = 1;while (i <= 100)putchar('+');i++;程序原意是想输出100个“+”,但由于循环体没有使⽤花括号括起来,所以导致系统认为只有putchar('+');这⼀条语句是循环语句,i++;不属于循环体,所以i的值总是为1。
那么i永远⼩于等于100,所以这个循环将永远不结束,是⼀个死循环。
while语句执⾏过程:注意:循环体有可能⼀次也不执⾏。
循环在下列情况,将推出循环:1)、条件表达式不成⽴(为0)时。
2)、在循环体中遇到break、return等语句时。
避免出现⽆限循环,⼜叫死循环。
为了避免死循环,循环体中应该有使循环趋近于结束的语句。
do while语句:可以实现”直到型“循环。
就是执⾏循环体,直到条件不再成⽴时退出循环。
do while⼀般形式:do{循环语句} while (表达式);do while循环的执⾏流程:。
Top1.循环结构(while、do…while、for)1. 循环结构(while、do…while、for)1.1. 什么是循环结构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需要反复执行的事情,比如:每一年的4个季节,每一周的7天,每日的3餐,打印机每份文档打印50份,一圈跑道400米跑3圈,都是在反复执行的。
再看软件系统中的需求:问题1:输出100行语句,每行语句都一样,即:∙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问题2:输出100行语句,每行语句都类似,即:∙第1,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第2,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第3,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第100,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问题3:计算1到50乘以8.88的结果∙1×8.88 =8.88∙ 2 ×8.88 =17.76∙ 3 ×8.88 =26.64∙ 4 ×8.88 =35.52∙…∙50 ×8.88 =444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在反复执行的,在软件系统中可以通过循环这种语法结构来解决。
循环是程序设计语言中反复执行某些代码的一种计算机处理过程,是一组相同或相似语句被有规律的重复性执行。
对于循环来说,需要考虑两个要素,其一要素为循环体,也就是被反复执行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其二要素为循环的条件,也就是循环得以继续执行下去的条件,常常以循环次数的方式体现。
常用的循环结构有:while、do-while、for。
1.2. while语句1.2.1. while语句的执行逻辑while语句是循环的一种常见语法结构,语法如下:1.while(boolean表达式){语句块;2.}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为,首先计算boolean表达式的值,而后进行判断,若值为true则执行语句块,语句块执行完后再次判断boolean表达式的值,如果为true则继续执行语句块,如此循环往复,直到boolean表达式的值为false时退出while循环而执行while之后的语句。
while使用方法使用while循环是在编程中常用的一种循环结构,它能够重复执行一段代码块,直到指定的条件不再满足。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使用while循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一、基本语法和用法在使用while循环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其基本语法和用法。
while 循环的基本语法如下:while 条件:循环体其中,条件是一个布尔表达式,当条件为真时,循环体中的代码会被执行;否则,循环终止。
循环体是一个代码块,可以包含任意多条语句。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了使用while循环输出数字1到5的过程:```pythoncount = 1while count <= 5:print(count)count += 1```输出结果为:1234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初始化了一个变量count为1。
然后,使用while循环判断count是否小于等于5,如果满足条件,则输出count的值,并将count加1。
当count大于5时,条件不再满足,循环终止。
二、while循环的应用场景1. 循环遍历列表或其他可迭代对象:可以使用while循环来遍历列表或其他可迭代对象中的元素。
通过控制循环条件和循环变量的变化,可以依次访问列表中的每个元素。
2. 检测用户输入:使用while循环可以实现对用户输入的不断检测,直到满足特定条件为止。
例如,可以使用while循环来实现一个简单的密码验证功能,要求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3. 无限循环:有时候,我们需要执行一段代码无限次,直到人为终止循环。
这时可以使用while True来构造一个无限循环。
三、while循环的注意事项1. 循环条件的判断:在使用while循环时,要确保循环条件能够在循环体内得到改变,否则会导致死循环。
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每次循环都将count加1,保证了循环条件的变化。
2. 避免无限循环:无限循环可能会导致程序陷入死循环,无法终止。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案表算法2:分析:设想用sum作为累加器,初值为0,利用sum+=i(i依次取值为1、2。
100)此分析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1)sum=0,i=1;2)每执行一次sum+=i 后,i增1(i=i+1);3)判断如果i小于或等于100,重新执行步骤(2),否则停止计算main(){int i,s=0;i=1;while(i<=100)/*i<=100为循环条件*/{s=s+i;i++; /*改变i的值*/}printf(″s=%d″,s);}运行结果:s=5050说明:循环结构的三个术语:1、循环条件:循环结构中的条件表达式如while (i<=100)其中,i<100就是循环条件。
2、循环体:在每个循环周期均要执行一次的语句序列。
如while下用{ }括起来的语句序列。
3、循环控制变量:能够决定控制条件是真是假的量。
如while(i<=100)中的变量i要写出一个正确的循环结构,对控制变量要做三方面的工作:1、对循环控制变量赋初值。
2、将循环控制变量写入正确的控制条件。
3、对循环控制变量值的更新。
使用while语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while语句的特点是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根据表达式的值决定是否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
因此,如果表达式的值一开始就为“假”,那么循环体一次也不执行。
当循环体为多个语句组成,必须用{}括起来,形成复合语句。
在循环体中应有使循环趋于结束的语句,以避免“死循环”的发生。
下列情况,退出while循环条件表达式不成立(为零)循环体内遇break,gotowhile(s<=10){s=s+i*i;i++;}printf(“%d”,--i);}A) 4 B) 3 C) 5 D) 6对以下程序段,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int x=0,s=0;while(!x!=0) s+=++x;printf(“%d”,s);A) 运行程序段后输出0 B) 运行程序段后输出1C) 程序段中的控制表达式是非法的D) 程序段循环无数次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
《循环结构——while循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while循环结构,通过实际编程应用,锻炼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编程任务:编写一个程序,要求用户输入一个数字,程序会不断询问用户是否继续输入(直到用户输入“停止”),每次输入都会与前一次进行比较,如果输入的数字大于前一次,则程序会提示用户“你赢了!”并继续等待用户输入。
2. 作业要求:a. 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使用指定的编程语言(如Python)编写程序。
b. 程序应包括while循环结构,能够根据用户输入不断循环询问并比较数字。
c. 程序应包括必要的错误处理和输入验证,确保用户输入的有效性。
d.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一段简短的注释,说明程序的逻辑和实现思路。
三、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a. 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b. 注释的清晰度和完整性;c. 代码的美观度和规范性。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估和同学互评相结合。
教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估,同时也会邀请其他同学进行互评。
四、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指出作业中的问题和优点,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可以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3. 对于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while循环结构。
五、附加建议1. 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建议学生多参考相关的编程教程和文档,以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2.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编写一些其他的循环结构程序,如for循环、嵌套循环等,以拓展自己的编程能力。
3. 提醒学生在编写程序时,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while循环结构,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作业评价和反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while语句教学设计新课教学如果循环的执行次数是未知的,可以使用while循环来编程解决该类问题。
●自主学习--while语句的格式及其使用(1)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while语句的格式和的使用。
while循环的格式:while 条件:<循环体>while循环在执行时,首先会判断条件是否为真,如果条件为真,执行一次循环体,在此判断条件是否为真,如果仍威震,那么再执行一次循环体,以此类推,直到条件为假时推出while语句。
while语句的使用: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4万千米,一张A4纸的厚度大约是0.1毫米,将这张A4纸不停的对折,请问对折多少次,纸的厚度将到达月球?d = 38.4 * 10000 * 1000 * 100 * 10 # 地月距离h = 0.1 # A4纸的厚度c = 0 # 对折的次数while h <= d:c += 1h *= 2print(c)(2)while语句程序填空完成程序填空:程序从命令行输入一个大于1的整数,能够判断该数是否为素数。
根据素数的定义,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
所以判断n是否为素数,只要判断2到n-1是否存在n的因数即可。
分析该问题,只需要找到2到n-1中的第一个因数就能证明n是非素数,程序便可以输出结果,所以不需要把2到n-1的所有数字都进行检验。
但是,通过几次检验找到因数是不确定的,所以该问题适合用while语句编程解决。
在解决该问题时,可以先假设n是素数,然后依次检验2到n-1的数字,找到第一个因子,假设不成立,循环结束,程序输出结果;如果2到n-1没有一个数字是n的因子,假设没有被推翻,n是素数。
参考答案(划线处为填空):n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大于1的整数:"))i = 2is_prime = Truewhile i <= n – 1 and is_prime:if n % i == 0:is_prime = Falsei += 1 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while语句的格式和使用的微课理解while循环的格式和使用,初步理解while循环的循环变量与条件控制。
《循环结构——while循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1. 理解while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while循环的语法规则和执行流程。
3. 能够编写简单的while循环程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主要内容为掌握while循环的基本使用,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具体包括: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while循环的章节,理解其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其语法规则和执行流程。
2. 编程实践:(1)编写一个简单的while循环程序,实现计数功能,如从1数到10。
(2)根据实际生活场景,设计一个使用while循环的编程问题,如模拟电影院售票系统,当票数大于0时循环售票,直到票数售完为止。
3. 程序调试:学生需对编写的程序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确执行。
若出现错误,需根据错误提示进行修改。
4. 程序优化: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编程思路和方法,优化程序,使其更加高效、简洁。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本次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编程实践部分需详细写出程序代码,并附上注释,解释程序的运行过程和功能。
3. 程序调试和优化过程中,需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优化的过程和结果。
4. 作业提交时,需将作业内容整理成文档形式,包括理论学习笔记、程序代码、注释、问题记录及解决方法、优化过程和结果等。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程序代码的正确性、程序的运行效率、注释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对于优秀的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3.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给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下一课时对本次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优秀的方面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2. 学生需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点评,针对自己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循环结构——while循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while循环结构的理解,掌握其基本语法和应用场景,并能够运用while循环编写简单的程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程序编写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掌握while循环的基本语法和特点,理解循环条件的重要性及如何设置合适的循环条件。
2. 编程实践: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编程题目,要求学生运用while循环完成。
题目应涵盖基本的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及字符处理等。
例如:- 编写程序,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 根据用户输入的数字,判断是否为素数(质数)。
- 实现一个简单的猜数字游戏,由程序随机生成一个0到100之间的数字,用户需通过输入猜测值,循环进行直到猜对为止。
3. 代码撰写:学生需按照题目要求,独立编写代码并实现功能。
要求代码逻辑清晰,结构合理,遵循编程规范。
4. 反思总结:学生在完成编程实践后,需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while循环的应用场景及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独立完成:作业需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代码或答案。
3. 代码规范:学生需遵循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代码书写规范,包括缩进、注释、命名等。
4. 及时提交:作业需按时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或邮箱。
四、作业评价1. 正确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代码及运行结果,评价其正确性及实现功能的情况。
2. 规范性评价:评价学生代码的书写规范性及是否符合编程规范。
3. 创新性评价: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尝试创新性的编程思路和方法。
4. 反思总结评价:根据学生的反思总结,评价其对while循环的理解程度及学习态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建议,指出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 同伴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同伴互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编程能力。
第11课 while循环的应用实例教案-浙教版(2020)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2020)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的第11课,主要内容是while循环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while循环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应用while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知识深度适中,适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while循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while循环的应用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while循环的应用实例,学生将掌握while循环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能够运用while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编写程序,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编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了for循环的使用方法,这将为理解while循环奠定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编程相关的内容。
他们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while循环时,学生可能会对while循环的执行逻辑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处理嵌套循环和条件判断时。
此外,编写复杂的程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沮丧,因为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调试和优化代码。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帮助,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循环结构——while循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while循环结构的理解,掌握其基本语法和应用场景,并能够运用while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编写程序,输出1到10之间的所有整数。
(2)编写程序,计算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3)编写程序,输入一个正整数n,输出前n个自然数的和。
2. 编程挑战:(1)设计一个猜数字游戏,系统随机生成一个1到100之间的整数,用户通过输入猜测的数字,系统提示用户猜测的数字是偏大、偏小还是正确。
要求使用while循环控制游戏流程。
(2)编写一个程序,模拟火车票售卖过程。
假设火车票的数量有限,当售卖过程中剩余票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警戒数量时,程序自动输出提醒信息并暂停售票。
要求通过while循环控制售票流程。
3. 实际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次项目式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统计学生每天运动步数、计算个人收支等),使用while循环设计一个简单的自动化处理程序。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详细描述问题背景、处理流程和程序实现过程。
三、作业要求1. 每个任务需独立编写代码并运行成功。
2. 代码需规范、清晰,变量命名要有意义,注释要充分。
3. 每个任务完成后需进行测试,确保程序正确无误。
4. 编程挑战和实际应用部分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成员间需进行分工协作。
5.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代码截图或代码文档,详细描述实现过程和运行结果。
四、作业评价1. 基础练习部分评价学生对while循环基础语法的掌握情况。
2. 编程挑战部分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际应用部分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式学习能力。
4.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代码质量和创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