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豆制品之乡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方作者:许再晶大方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享有“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的美名。
2008年,文化部将大方县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灿烂辉煌的大方文化作了最好的诠释。
大方在周代先后为卢国、夜郎国地。
蜀汉时期,水西彝族土司济济火因助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并“世长其土”,定都大方。
元代时置顺元宣抚司,明代领贵州宣慰使,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设大定府。
在大方县三元民族乡境内发现的《西南彝志》,集天文、地理、哲学、医学、历史为一体,号称彝疆的“百科全书”;大方的五言音韵,更有“东方荷马史诗”之美誉;大方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可以与遥远的玛雅文化相媲美;清代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欣然为《大定府志》作序;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战大方期间,并在此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作为历史上黔西北古文化的发祥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方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多姿多彩。
大方的书法、灯谜、诗词、楹联、木雕、农民画、刺绣、蜡染、漆器工艺等,一直在黔西北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兴盛不衰。
记载历史轨迹的县城99口井及由此演绎的“井文化”、“塔文化”和贵毕高等级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等建成后形成的“桥文化”,与大方传统的荆州龙灯、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坡、白族节等民族风情串起了人类文明宝石般的串串链珠,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
此外,大方还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早年推出的“八宝宴”曾获得全国金奖,以臭豆腐、豆棒、豆豉为代表的大方豆制品更是风靡全国,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豆制品之乡”。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方的传统文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水乳交融,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大方县还是知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
三状元豆制品厂地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字圣故里”之称的南乐县元村,古朴典雅的民俗民风,多种新颖的名优特产,风味多彩的小吃,形成南乐独具特色的经济开发环境,得益于此,三状元豆制品厂自2000年建厂至今十余年间,从当初的家庭式小作坊演变为颇具规模的有一定产销能力的豆制品企业。
三状元豆腐干,历史悠长、风味独特,可追溯到清嘉庆(1796)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
1951年抗美援朝时,豆腐干作为军贡品慰问志愿军战士,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此后,“三状元豆腐干”更是声名远扬,畅销全国各地。
三状元豆腐干,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以上乘大豆作原料精制而成,色呈乳白,咸淡相宜,味道可口,含水量适中,经久耐用,经高温灭菌,精制而成。
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既是家庭、饭店调剂菜肴,丰富佐餐的营养佳品,又是馈赠亲友,方便旅行。
便餐小酌的风味食品。
豆腐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过去的人们吃的豆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不易存放和携带,于是老前辈便想方设法,经过多次尝试,反复压制,终于制作出了鲜香浓郁的豆腐干,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和追捧,硬中带韧,久放不坏。
豆腐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食盐、茴香、花椒、大料等调料,既香又鲜,久吃不厌,被誉为“素火腿”。
豆腐干的营养价值大豆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可与鱼肉相媲美,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
大豆蛋白属于完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比较好,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它几乎都有。
制作豆腐干的大豆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大部分能转移到豆腐干中去。
大豆油中的亚油酸比例较大,且不含胆固醇,有益于人体神经、血管、大脑的生长发育。
大豆可以直接烹调食用,人体对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制成豆腐干消化率可以提升到92%~95%。
豆腐干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豆腐干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武陵土家一绝柏杨镇豆干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中国人是豆腐的发明者,一锅豆浆经石膏点化,便成了豆腐。
在利川市柏杨镇,这里的人推制豆腐,不要石膏等凝固剂点化,便可以推制出如玉如膏般的豆腐,再加以压榨、烘烤便成了香味扑鼻的豆干,所以柏杨镇推制的豆干被称为“武陵土家一绝”,被称为“固体豆浆”,把柏杨镇称为“豆干镇”也不为过。
几百年来,豆干坊和乡邻推制豆干都只用龙洞湾富硒山泉水,水四季清冽,常年不落不涨。
柏杨豆干选用当地高山含硒大豆,筛去杂质,头晚便选15斤左右的大豆用泉水清洗,然后浸泡6个小时左右,至第二天凌晨石磨磨豆,一瓢豆(二十粒左右)一瓢水,不可多不可少,磨成豆浆。
然后,要将豆浆上面的一层泡沫用木瓢舀去,以保持豆干的品质。
柴火煮浆至翻滚沸腾,煮浆过程中需用竹片搅动,以防糊锅,否则加工出来的豆干便有异味。
熬煮开后起锅时,用竹条取三张豆油皮。
这豆油皮是豆干中的精华,富含大豆卵磷脂和异黄酮,薄薄一层即可下汤,又可包裹豆干一起品味。
熬好豆浆后便是滤浆。
用白布做成的“摇摇”将豆浆中的豆渣滤出,反复两次,确保过滤的豆浆纯净。
过滤后的豆浆用木制盖子盖上,每隔五分钟搅拌一次,共搅拌三次,最后一次添加沈记祖传香料,与豆浆相融在一起。
半小时后揭盖闻香,查看自然凝固形成的豆花。
柏杨豆干最绝、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游浆,因不像其他地方推制豆腐要添加石膏,而只用沈氏家族从高山采摘的天然植物香料,所以这样推制出来的豆腐嫩、滑、鲜,如玉如脂,也没有用石膏做成的豆腐那种淡淡的生味。
接下来就是包干。
用布帕按照“胖子”豆干或干豆干的规格进行包扎,“胖子”豆干每块厚约0.8厘米,长宽约8分米;干豆干每块厚约0.6厘米,长宽约8分米。
将包好的豆干一叠一叠叠好,“胖子”豆干6块一叠,干豆干40块一叠。
沈家的人从三五岁开始,便开始站在木榨旁跟着大人学包豆干。
豆干包完后,用木榨将叠好的豆干压榨半个小时左右,榨出多余的水分,干豆干需要三次调整力度,既要保持一定水分,又要防止榨得过干。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我们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子踏上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征程。
这次,我们选择走进我国传统的豆腐之乡——古月,旨在了解古月豆腐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这一传统美食。
一、古月豆腐的历史渊源古月豆腐,起源于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古月豆腐的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
当时,古月地区的人们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开始尝试用黄豆制作豆腐。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古月豆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成为我国豆腐家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古月豆腐的制作工艺古月豆腐的制作工艺讲究“选料、磨浆、煮浆、点浆、压制、切块”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体现了古月豆腐的传统特色。
1. 选料:古月豆腐选用当地优质的黄豆,这种黄豆颗粒饱满,色泽金黄,营养丰富。
黄豆的优良品质为古月豆腐的口感奠定了基础。
2. 磨浆:将黄豆浸泡后,用石磨磨成细腻的豆浆。
这一步骤需要人工操作,以保证豆浆的细腻程度。
3. 煮浆:将磨好的豆浆倒入锅中,用文火慢慢加热,边加热边搅拌,防止豆浆烧焦。
4. 点浆:待豆浆煮沸后,加入适量的石膏粉,搅拌均匀。
石膏粉的加入是豆腐凝固的关键。
5. 压制:将点好浆的豆腐放入布袋中,用重物压制,使其充分凝固。
6. 切块:将压制好的豆腐取出,切成方块,即可食用。
三、古月豆腐的独特风味古月豆腐的独特风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口感:古月豆腐口感细腻、弹牙,既有豆腥味,又带有淡淡的甜味,回味无穷。
2. 风味:古月豆腐可以与各种食材搭配,如红烧肉、凉拌豆腐、豆腐脑等,风味独特。
3. 营养:古月豆腐富含蛋白质、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四、古月豆腐的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月豆腐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
为了使古月豆腐这一传统美食焕发新的活力,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传承传统工艺:加强对古月豆腐制作工艺的传承,培养一批年轻的传承人,使这一技艺得以延续。
2. 创新发展理念:结合现代科技,对古月豆腐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富锦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一、大豆产业链项目1、年处理10万吨非转基因大豆精深加工项目项目背景:富锦市耕地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大豆之乡,富锦市区域内2017年种植大豆165万亩,加之周边市县年际间大豆种植达到250—450多万亩。
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大豆种植面积将出现逐年攀升的趋向,富锦区域内外年产大豆达到60多万吨。
所产大豆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出产的大豆执行A级模式化栽培方案,使原料达到A级标准,本项目主要原材料为大豆年需求量10万吨,本地区完全可以解决。
市场分析:本项目的原料基地是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富锦市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两大优势;生产技术是充分利用“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高新科技专利优势;经营管理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生产经营和生产管理的经验优势,这样就实现了“基地农户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的强强联合体。
项目建设年处理大豆10万吨,大豆深加工一体化生产线。
项目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建设年处理大豆10万吨,大豆深加工一体化生产线。
产成品为:大豆精炼油(一级大豆油)17589吨大豆卵磷脂(纯度≥95%)136吨高染料木苷异黄酮(纯度≥90%)36吨大豆浓缩蛋白(纯度≥70%)22000吨高纯度低聚肽(纯度≥97%)3200吨复合功能因子6000吨大豆低聚糖(纯度≥22%)2400吨大豆核酸(纯度≥20%)120吨大豆皂苷(纯度≥60%) 80吨粗纤维豆渣20000吨高纤维豆渣粉18800吨建设条件:富锦市以出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闻名,是农业部确定的高油、高蛋白大豆种植示范基地,有“中国大豆之乡”的美誉,以富锦为中心,半径150公里内年产大豆达60多万吨,可为项目提供充足原料。
黑龙江省富锦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级经开区,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
经开区坚持“一区多园”发展战略,规划设立了大豆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大豆产业链,土地已实现“五通一平”(通路、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平整土地),基础设施完善。
河南内黄:“腐竹之乡”豆香四溢作者:陈浩任贵伟张伟民来源:《食品界》2020年第09期这些天,从远近闻名的“腐竹之乡”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二安镇频频传来喜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公示公告,将全国259个镇(乡)列入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内黄县二安镇榜上有名。
2020年5月12日,内黄县豆制品深加工产业园天然气输配工程暨内黄县东同柱至大堤口村至前安豆制品园区天然气输配工程正式开工。
该产业园快速推进,每天都有新变化。
家庭作坊兴起百家千户做腐竹说起二安腐竹的缘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林腐竹”技艺第十三代传承人陈章红介绍:“‘大槐林腐竹’有300年的文化技艺传承。
传统制作技艺中,从磨浆开始要经过大小36道秘制工序。
”陈章红在23岁那年跟随父亲靠着一头驴和两片石磨,办起了腐竹作坊。
“我们家的腐竹作坊是二安最早的一批腐竹作坊。
”陈章红说。
不久,腐竹作坊在二安镇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起来。
致富效应带来了腐竹加工生产的大发展。
二安镇后安村、前安村、晁小寨村、刘小寨村、孙小寨村、大槐林村等20多个村几年时间冒出近千家加工作坊,该镇腐竹产业从此起步。
腐竹作坊的兴起增加了当地农户的收入,为腐竹产业进一步发展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熟练的技术工人。
政府规范引导腐竹产业发展强劲腐竹作坊逐渐增多,腐竹质量参差不齐。
不少农户不管生产环境和卫生状况,一窝蜂地上马,只要能生产出腐竹就成。
更有唯利是图的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腐竹透亮好销,在生产中掺假。
2003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二安腐竹加工的卫生问题和使用吊白块问题。
当地政府大力整顿,将生产能力低下的腐竹作坊全部拆除。
二安鎮腐竹产业的发展进入低谷。
当时,全镇腐竹作坊全部关停整顿,只保留安阳市双强豆制品有限公司一家。
在大力整治的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引导腐竹产业规范发展,改变腐竹生产家庭作坊形式,规划企业生产用地,引导兴办腐竹加工厂。
地方政府持续对食品安全生产保持高压态势,二安腐竹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中国豆制品之乡简介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地处黔西北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跨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 26°50′02″—27°36′04″,总面积3544.7平方公里,旱地70.14万亩,海拔在720—2325米之间,年平均日照1335.5小时,气温11.8℃,年平均降雨量1180.8mm,无霜期254—325天,有“天然空调”的美誉。
大方县豆制品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曾为贡品,几百年来经久不衰,豆棒、腐竹、腐皮、豆豉粑、臭豆干、腐乳、糍粑豆干、骗鸡点豆腐等产品在省内外市场颇负盛名。
大方的豆制品除销往周边省区外,并销往南京、大连、山西太原,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地,在国际国内市场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近几年,大方县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的发展思路,大方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把大豆种植作为大方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财源之一,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推进豆制品产业发展意见》,把豆制品产业作为全县优势特色产业来发展,并给予大力扶持,对豆制品产业的发展目标及扶持政策等方面作了明确,进一步推进豆制品产业的发展。
全县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0多万亩,套种面积30多万亩,单作面积10万亩,年产大豆约4万吨,年总产值1.6亿元。
所以,大豆生产已成为大方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为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以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农院为技术依托,建立大方无公害大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创新大豆栽培技术,优选提纯繁育大豆种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亩产量;建设大豆产地批发市场,招引省内外、县内外经营商来产地经营洽谈,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大豆产品的粗、精加工,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大方大豆的流通,转换增值,2012年荣获中食协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豆制品之乡”。
中国豆制品之乡——大方作者叶光良一方水土不仅养育着一方的百姓,也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地方特产。
美味飘香的大方豆制品,便是依托于大方这块宝地的山和水所生产出来的特色食品。
大豆,这种寻常之物,经过勤勉的大方人精心的调弄,做成了豆干、豆棒、豆豉等花样繁多、滋味悠长的豆制品。
1957年,大方豆棒被列为“贵州省传统名特食品”。
2011年9月,中国食品流通协会授予大方县“中国豆制品之乡”的荣誉称号。
2013年,大方豆制品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国父孙中山曾言:“夫豆腐者,实植物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
大方豆制品能够飘香省内外,让你品尝后不知肉味的原因,在于它不仅采用了传统的特殊工艺,而且得益于大方这块土地上所生产的优质大豆与富含特殊矿物质的水的完美组合。
这正如茅台酒的味道必须要依靠赤水河的水,在仁怀市茅台镇那个微生物充分发酵的特殊地方才能生产出来一样。
大方县盛产优质大豆,全县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0多万亩,年产大豆约4万吨。
据省农科院检测结果表明,大方大豆蛋白质含量居全省之首,是生产豆制品的优质原料;大方优质地下矿泉水丰富,仅县城就有99口水井;加上温暖湿润的气侯,为大方豆制品的制作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大方豆制品可以说是大豆、水、气候、人工的“天作之合”。
大方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制作工具简朴,工序独特,选料精良,取水讲究,火候巧妙,采用纯酸汤聚脂,不含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成品香味浓郁,符合绿色食品的特征。
据史载,豆制品制作工艺自明代传入大方,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明朝末年,时有湖广人褚氏,途经大方南郊9公里名为沙坝之处,口渴饮水,感觉此水清冽甘甜、非同一般,便决定在此安家定居,经营祖传的磨豆腐做豆干生意,其加工的豆制品几年间就远近闻名,尤以“沙坝豆干”最为有名。
明末清初,豆制品制作作坊遍及大方全县各地,尤以沙坝、小屯、城关地区最为鼎盛。
吉林长春特产大全榆树干豆腐花皮豆角今天,高端营销推行平台鹿豹座为您介绍吉林长春有什么特产,为您推荐长春较有代表性的特产,让您吃到地道的特产,不留遗憾地离开长春!榆树干豆腐榆树市是享誉世界的优质东北大豆主产区,榆树上世纪70年代就是著名全国的大豆之乡,粮豆质优量足。
五棵树充分利用本地大豆资源和松花江丰硕的优质地下水,榆树市的豆腐名扬天下,尤以五棵树镇的干豆腐最为出名。
以香、鲜、嫩、薄著称的榆树市五棵树牌干豆腐不但畅销东北三省,还远销国内外。
目前榆树市豆制品企业年加工能力为15万吨。
长春花皮豆角因为生长周期、气候等因素,长春的花皮豆角无论口感仍是味道,都有着南方豆角无法比拟的优势,香味儿十足,叫人回味无穷。
长春松花江大米松江绿水的自然优势造就了长春松花江大米“米中之王”的优良品质,长春地域是东北自然地理中由东部高山向西部草原过渡的黑土地带,这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
黑土地与源自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在长春地域交会,形成了世界少有的“黄金水稻带”。
长白山人参人参,连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擅长日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著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誉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长春玉米众所周知,长春的地理位置是世界公认的黄金玉米带,而玉米一直是长春市农业的重中之重,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是大米的10倍,随着时期的发展,咱们从玉米当中发现了愈来愈多的有利基因,包括谷胱甘肽、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微量元素硒和镁等,它们不仅具有壮大的抗氧化作用,更是人体内抗击癌细胞的重要成份。
目前长春市已大体形成了完整的玉米产业链条,从种植,到深加工,一批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如天景、大成等正尽力把长春玉米打造成长春的名片。
我国大豆分布我国大豆产区可分为春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夏大豆区、秋大豆区和四季大豆区五个栽培区,前三个栽培区又各分为几个亚区。
每个自然区都有相应的大豆类型。
1.春大豆区春大豆区包括东北春大豆亚区,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和西北春大豆亚区。
本区共同特点是温度较低,无霜期短,为春种秋收一年一熟的春大豆。
(1)东北春大豆亚区。
本区是我国大豆第一大产区,也是我国大豆商品基地。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天津两直辖市。
大豆面积约占全国的30%以上,而大豆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大豆产地主要集中在松辽平原,概为黄大豆,以油用为主,并有部分出口。
一般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无霜期短,一般约为110~140天。
日照长,夏至日照约为15~16小时左右。
降雨量较多,主要产地年降雨量多在500~700毫米。
本区大豆的品种类型主要为极早熟、早熟和中早熟,短光照性极弱至弱,感温性强,以无限结荚习性为主,并有亚有限结荚习性和有限结荚习性。
概为灰毛、白花;圆叶或尖叶;中大粒和大粒,百粒重为15—23克,粒圆至椭圆形,脐黄色至淡褐色;含油量高,多为20~22%;种皮鲜黄光亮,品质好,商品价值高,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2)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
本区地处黄土高原,包括山西省北半部、陕西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和宁夏。
以山西省北半部和陕西栽培大豆较多。
本区大豆面积占全国的3.2%,大豆总产量占全国的2.5%。
一般4月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本区海拔较高;日照较长,一般夏至日照在15小时以上;降雨量少,大豆产区全年降水量多为300~400毫米,属于干旱少雨地区,一般土质较薄,局部地区具有灌溉条件。
本区大豆的品种类型主要为黑大豆,早熟乃至中早熟,短光照性甚弱或弱,感温性较强;概为无限结荚习性;多为棕毛、棕毛紫花;蔓生或半蔓生,抗旱耐瘠。
中粒和小粒,中粒百粒重12~15克,含油量较高;小粒百粒重只7~10克,含油量低,多作为饲料。
【五年级】平原老豆腐家乡的特产作文500字
家乡是山东省平原县,平原县是我们国家的黄河流域之一,这里水土丰富,素有“中
国豆腐之乡”的美誉。
平原县是著名的豆腐产地,而平原老豆腐更是平原县的特色美食。
平原老豆腐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独特,选用的原材料也很特别,采用的是当地特有的
优质黄豆,同时还需要添加苞米芯、核桃壳等辅料,经过十多天的发酵后,才能制成嫩滑
的豆浆。
然后将豆浆慢慢熬煮,压成块状后,再放入竹筒中进行蒸煮,这也是老豆腐独特
的风味所在。
平原老豆腐口感鲜美,富有弹性,咬上去一点也不粘牙。
而且营养丰富,是传统的黄
豆制品,大量含有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不仅滋补养身,还能补钙,是老幼
皆宜的美食佳品。
在我家乡,平原老豆腐是赏味与庆祝的重要元素。
每逢重大节日和喜庆之时,家家户
户都会煮平原老豆腐,献给祖先和亲友。
而在平原县城里,也有很多知名的老豆腐店,这些小店都是家传的老字号,历史悠久,口味也特别。
这些店里的老豆腐色香味俱佳,其厚实的包子糕点更是口感独特,深得当地
居民喜爱和口碑推崇。
平原老豆腐,不仅是一道传统美食,更是平原人对故土深挚情感的表达。
希望今后能
有更多人认识和尝试这道美味佳肴,感受平原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中国豆制品之乡简介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地处黔西北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跨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 26°50′02″—27°36′04″,总面积3544.7平方公里,旱地70.14万亩,海拔在720—2325米之间,年平均日照1335.5小时,气温11.8℃,年平均降雨量1180.8mm,无霜期254—325天,有“天然空调”的美誉。
大方县豆制品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曾为贡品,几百年来经久不衰,豆棒、腐竹、腐皮、豆豉粑、臭豆干、腐乳、糍粑豆干、骗鸡点豆腐等产品在省内外市场颇负盛名。
大方的豆制品除销往周边省区外,并销往南京、大连、山西太原,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地,在国际国内市场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近几年,大方县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的发展思路,大方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把大豆种植作为大方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财源之一,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推进豆制品产业发展意见》,把豆制品产业作为全县优势特色产业来发展,并给予大力扶持,对豆制品产业的发展目标及扶持政策等方面作了明确,进一步推进豆制品
产业的发展。
全县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0多万亩,套种面积30多万亩,单作面积10万亩,年产大豆约4万吨,年总产值1.6亿元。
所以,大豆生产已成为大方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为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以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农院为技术依托,建立大方无公害大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创新大豆栽培技术,优选提纯繁育大豆种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亩产量;建设大豆产地批发市场,招引省内外、县内外经营商来产地经营洽谈,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大豆产品的粗、精加工,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大方大豆的流通,转换增值,2012年荣获中食协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豆制品之乡”。
大豆的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优势:我县地处乌蒙山区,森林植被好,全县天然林保护工程159万亩,荒山草坡100.9万亩,退耕还林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1.2%,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经农业部重庆农业环境监测中心和贵州省环境科学院抽样试测,土壤、空气、水资源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标准,是农业部、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6万亩,经毕节地区质量技术监测所和贵州省农产品检测站测试化验分析,达到无公害绿色产品,具有发展无公害大豆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
大方县城有99个优质泉水水井,由于地质土壤不同,水质分大水和小水,大水PH≥6,是加
工豆制品的优质泉水,生产出的豆制品质量好。
(二)种植面积:大方县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具有开发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全县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0多万亩,套作面积30多万亩,单作面积10万亩,年产大豆约4万吨,年总产值1.6亿元,全县34个乡镇都有种植,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来源。
(三)大豆的品质优势:据省农科院分析检验,大方大豆蛋白质含量居全省之首,生产的豆制品产量好、吃味好、质量佳,是我县发展豆制品产业化的一大优势。
(四)建立发达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载体,通过企业的拉动、推动产业稳步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强力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目前,县内豆制品加工能力已具有相当规模,已创立了“杜鹃花”、“琼芳”、“九股水”、“香馨”等品牌,县委、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投入资金扶持企业,推行党政引导、项目拉动、科技支撑、农户种植、公司、专业合作组织连结市场五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格局。
(五)农村合作组织优势:近几年,大方县农牧局围绕大豆制品产业扶持豆制品专业合作社2个,建立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大豆生产基地3万亩,培养经纪人2000人。
在周边大、中城市建营销窗口15个。
豆制品合作组织的建立,
有利于协调基地农户和各个部门的关系,为基地农户掌握政策、掌握各种新技术、掌握价格信息、掌握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